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药物联合针刺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药物系统治疗卒中后抑郁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心理干预等方法),控制血压、血脂,使其保持在良好水平;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周5次针刺治疗,4周为1疗程,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药物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抑郁状态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改善,及临床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优于药物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治疗前后差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肢体功能的综合改善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综合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针刺治疗组与针药结合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肢体功能、ADL及血清NE与5-HT含量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结合组在这些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方面显著优于药物治疗组与针刺治疗组。结论:针药结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药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60例分为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训练、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同时针灸组加用针刺治疗,药物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针药组加用针刺及安神合剂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8、24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患者的睡眠状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患者的卒中恢复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4组HAMD、PSQI、NIHS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4组HAMD、PSQI、NIHSS及Barthel评分治疗后均有变化(P0.05);治疗第8、24周组间比较显示,针灸组、药物组和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对照组有差异(P0.05),针药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均较同时段针灸组和药物组有差异(P0.05)。结论:针药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及睡眠障碍程度,有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方法:对以百会穴为主要刺激点、针灸或针灸为主作为治疗方法的现代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百会穴单穴及配伍腧穴治疗卒中后抑郁的频次,分析百会穴及其配伍治疗卒中后抑郁的运用规律。结果:常用的配穴依次为神门、印堂、太冲、内关、神庭、三阴交、四神聪、足三里;配穴以督脉、肝经、心经为主,其中头面颈项最多,下、上肢部其次;不同穴位配伍存在临床效应特异性。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主要采用百会配伍督脉、肝经、心经穴位,并根据症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黄龙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802-803
目的观察中药合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药组予辨证中药汤剂合针灸治疗,中药组单予中药口服,对照组予黛力新片口服,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针药组和中药组的HAMD、MS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针药组与中药组疗效相近。结论中医治疗卒中后抑郁可更好地改善抑郁状态,促进功能恢复,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现代研究历程中,头皮针、"醒脑开窍"针法以及项针疗法是三项最具代表性的成果,其中头皮针基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醒脑开窍"针法基于神经干刺激,项针疗法基于颈项部的神经解剖定位,这三项成果的取得均与现代神经解剖学关系密切。在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以及卒中后认知障碍和抑郁状态等方面也可以借鉴神经解剖学,从而探索、开发新的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是继发于脑卒中后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同时也给社会增加负担。目前西医主要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卒中后抑郁,由于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比较长等缺点,导致临床效果欠佳。针灸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医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不仅效果良好,还具有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绿色环保等优点。本研究对近5年来针灸疗法干预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作总结,旨在为临床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方法,发现常规针法、特殊针法(巨刺、缪刺法、关刺、合谷刺、焠刺法、经筋刺法、醒脑开窍针法)、特定部位刺法(眼针法、耳针法、腕踝针法),以及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温针灸、拔罐疗法等其他针灸疗法在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能够安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为临床非药物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继发性精神障碍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进而影响其预后。针灸治疗PSD疗效肯定,具有副作用小、简便易行、经济安全等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的恢复。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推广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缺血性卒中占比更高,而其后遗症较为复杂,往往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其中认知功能恢复与改善往往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进展,演变为血管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超早期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对于改善疾病预后及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治疗卒中后认知减退以药物疗法为主,所用药物包括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抗抑郁药物、脑保护剂等,以及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运动疗法、作业疗法、高压氧、重复经颅电刺激等。其中,针灸疗法是具有中医特色的防治手段,能够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历年研究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及认知障碍均具有确切疗效,而对于脑源性疾病,头皮针疗效独特。目前科室研究头皮针联合中西药对于急性脑缺血性卒中患者磁共振波谱及认知功能的影响,头皮针选穴以四神聪穴、百会穴、头维穴、神庭穴、本神穴、风池穴、风府穴为主。文章从选穴中医理论以及卒中后认知功能减退机制出发,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经络理论与血流神经分布、大脑皮层功能相联系,探讨课题所选用头皮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相关理论,以期打好基础,为中医治疗卒中后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顾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总结用于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各种针刺、电针、灸法、针药结合疗法。探讨其理论基础及选穴规律,以指导针灸治疗的临床实践,得出针灸在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卒中后抑郁(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大,针刺方法治疗PSD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搜集2004~2006年针刺治疗PSD的文献,将针灸在PSD治疗中应用状况分为针刺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随机单盲的方法观察针药并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针刺组与针药组,采用单盲的方法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针药组在治疗前后差值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综合改善较单纯针刺或药物治疗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张合红 《河南中医》2013,33(2):275-276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9例,好转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抑郁指脑卒中后伴随抑郁症状的出现,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抗抑郁药物以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为主,但在其运用中仍存在部分局限性及不良反应,而在运用SSRIs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除了能起到促进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及抗抑郁治疗的增效作用外,还可以对药物起效延迟及用药带来的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曾心昀  贾敏  焦薇薇  陈倩  雷林  梁晓  鲁喦 《北京中医药》2023,(10):1123-1126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人群常见的伴发疾病,发病率高,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认为卒中后抑郁是因病致郁,病位在脑心,为脑心共患疾病。但胆的生理功能也与卒中后抑郁的病机有关,故在治疗卒中基础上调理胆经、利胆化痰、和解少阳,合理运用针灸及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为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及对血清5-HT和BDN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采用动态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头针疗法43例)和治疗组(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疗法43例),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清5-HT和BDNF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中医症候积分、HAMD评分和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PSD患者采用通督治郁针法联合头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朱利  苏同生 《陕西中医》2019,(6):814-816
近年来由于脑卒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失语症又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状之一,该病恢复难度之大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情绪及后期的康复进程,而针灸在本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较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对近年来的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作一总结,从针刺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刺疗法又包括以舌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体针疗法为主和刺络放血疗法等多种针刺方法,其中由于眼针治疗该病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及穴位埋线及穴位注射本身的局限性,故而临床应用较少;综合疗法主要包括针药结合、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亦或是针药结合再配合言语康复训练这三个方面,综合疗法效果总体要优于单一疗法。该文旨在临床上对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提供理论依据与临床借鉴,同时指明了未来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赵元辰 《北京中医》2012,(8):587-588
"督脉十三针"系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所创立,用于治疗中风、脑髓损伤及瘫痪等疗效颇佳。本人跟随王老弟子钮韵铎老中医,在临床中运用"督脉十三针"通督健脑、安神定志,取中医学"异病同治"之理论并结合中药汤剂辅助对症治疗抑郁性失眠疗效甚好。在西方医学针对抑郁性失眠症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方法,且药物毒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探索针对此病中医中药疗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