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创伤性脊髓损伤(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t-SCI)大鼠膀胱功能和脊髓神经轴突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取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通过改良Allen’s击打法构建创伤性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NGF组,每组各10只; 采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评分观察术前、术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 BL-420生物仪实验系统检测尿动力学; 甲苯胺蓝染色吻合口远端截取的左侧腰6前根,计算有髓轴突数量; 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大鼠膀胱组织; 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and labeling,TUNEL)染色大鼠损伤严重的脊髓,观察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率;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Raf-1)、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Phospho-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2,p-MEK-2)、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kinase 2,MEK-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 ERK1/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BBB评分显示,术前假手术组、损伤组和NGF组的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术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和NGF组的评分显著降低(P<0.05); 损伤组的最大逼尿压力和脊髓有髓轴突数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但损伤组的残余尿量和膀胱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 HE染色显示,损伤组的膀胱水肿严重,逼尿肌结构疏松,而NGF组膀胱损伤减轻; Western blot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损伤组的p-ERK1/2/ERK1/2和p-MEK-2/MEK-2蛋白水平比值以及Raf-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NGF组(P<0.05); 假手术组和NGF组最大逼尿压力、髓轴突数量、残余尿量、膀胱细胞凋亡率和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GF可能阻碍MAPK/ERK通路的传导,从而促进轴突损伤的修复,改善t-SCI大鼠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脑出血大鼠颅内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34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脑出血组,正常组60例,脑出血组74例,脑出血组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构建脑出血模型; 采用RT-PCR检测LPA-1、Caspase-3表达水平,采用双盲法测定神经功能评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Bcl-x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细胞水平及细胞凋亡水平,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大鼠颅内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1)、Bax蛋白、Bcl-x蛋白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结果 脑出血组LPA-1、Caspase-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脑出血组Bcl-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LPA-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持续升高,Bcl-x蛋白表达持续降低,直到第3 d到达顶峰后缓慢恢复,到第7 d恢复到正常评分的80%左右。脑出血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 脑出血组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细胞凋亡率持续升高,直到第3 d到达顶峰后缓慢降低,到第7 d降低更加显著。LPA-1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3,P<0.05); LPA-1与Bcl-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5); LPA-1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1,P<0.05); Bax蛋白与Bcl-x蛋白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2,P<0.05); Bax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1,P<0.05); Bcl-x蛋白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呈负相关(r=0.74,P<0.05)。结论 LPA-1与Caspase-3在大鼠脑出血中高表达,神经功能评分在大鼠脑出血中评分过高,Bax蛋白在大鼠脑出血中高表达,Bcl-x蛋白在大鼠脑出血中低表达,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率过高,LPA-1、Bax蛋白、Bcl-x蛋白及细胞凋亡在大鼠脑出血中关系密切,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本院178例ACI患者(2014年8月-2018年9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9例; 在常规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 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1、2周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水平变化、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对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1)神经功能:治疗1、2周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对照组(P<0.05);(2)血清学指标:治疗2周后2组血清NGF、MBP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M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安全性: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36%(11/89),与对照组8.99%(8/89)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不良事件:随访3个月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7%(3/89),低于对照组11.24%(10/89)(P<0.05);(5)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随访3个月后2组FMA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CI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调节血清NGF、MBP表达水平,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对实验性脑梗死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拟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对脑梗死大鼠脑部Caspase-3的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MCAO大鼠模型,腹腔注射NGF,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部Caspase-3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的凋亡.结果 脑梗死后,Caspase-3的表达明显增高,神经元的凋亡亦比较明显.腹腔注射NCF能显著降低Caspase-3的表达与抑制神经元的凋亡.结论 NGF可以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对脑梗死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κ阿片受体激动剂(U50488H)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自噬、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及NOTCH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清洁级(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组、模型(M)组、丁苯酞(B)组、U50488H(U)组,每组各10只,对M,B,U组采用线栓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N组不建立该模型,建模成功后对B组给予灌胃4.5 mg/kg的丁苯酞,对U组给予脑内注射1.5 mg/kg的U50488H,N,M组同期给予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检测大鼠脑血流动力学,Zea longa评分及神经症状评分(Neurosymptom score,NSS)评分检测大鼠迟发性神经损伤,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NOTCH表达水平。结果 与N组比较,M组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显著升高(P<0.05); 与M组比较,B,U组大鼠HR,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且U组比B组降低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Zea longa评分、N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 与M组比较,B,U组大鼠Zea longa评分、N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U组比B组降低显著(P<0.05)。N组大鼠脑组织及皮质结构完整且致密均匀,神经细胞核形态正常完整,核仁清晰,神经细胞排列整齐,未见细胞周围间隙水肿; M组脑组织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排列紊乱且着色变浅,核仁及结构消失,出现蹄网状结构,并可见大量空泡; 与M组比较,B,U组病理状态明显,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排列少且散乱。与N组比较,M组脑组织中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与M组比较,B,U组脑组织中LC3,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U组比B组降低显著(P<0.05)。与N组比较,M组脑组织NOTC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与M组比较,B,U组脑组织NOTCH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U组比B组降低显著(P<0.05)。结论 κ阿片受体激动剂可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自噬及NOTCH表达水平,并有效改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6.
NGF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 (nerve growth factor ,NGF)对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从而探讨 NGF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的治疗作用。方法 于无菌条件下取新生 1 d大鼠海马 ,进行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培养 ,用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 (TUNEL)等方法观察 Aβ组和 NGF组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  Aβ1 -40可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染色质浓缩 ,凋亡小体形成 ,细胞核 DNA降解 ,TUNEL 染色阳性 ;而 NG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Aβ1 -40能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NGF对 Aβ诱导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糖尿病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对模型鼠采用rhG-CSF50μg/(kg.d)皮下注射;分别于注射后7d、14d和21d采用神经功能评分(NSS)量表进行评分;对脑组织切片予以TUNEL染色,计数脑缺血周边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hG-CSF组各时间点NSS明显降低(均P<0.01);脑缺血周边区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1);VEGF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rhG-CSF通过增加糖尿病脑组织缺血后VEGF蛋白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调GABA受体基因对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30只SD健康雄性大鼠,建立癫痫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上调组、下调组各10只; 进行细胞转染建立稳定转染的GABA上调组、GABA下调组; 检测3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PI3K、AKt、mTOR、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上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高于模型组(P<0.05); 下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低于模型组(P<0.05); 下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低于上调组(P<0.05)。上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率、Bcl-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而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 下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增殖率、Bcl-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而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 下调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神经细胞增值率、Bcl-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上调组,而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上调组(P<0.05)。结论 下调GABA受体基因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mTOR来作用于下游凋亡靶基因,最终抑制癫痫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组、依达拉奉低剂量、高剂量组; 后3组构建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然后各组持续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依达拉奉,持续21 d,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脑组织并进行2,3,5-氯化三苯四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依达拉奉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2)依达拉奉显著增加半影区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与齿状回区域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表达(P<0.05);(3)依达拉奉显著提高半影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水平(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介导血管新生与神经发生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出血(ICH)大鼠海马组织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 α亚基(eIF2 α)、谷氨酸(Glu)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分离BMSCs,剩余90只采用Ⅳ型胶原酶构建ICH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CH组和BMSCs移植组,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24h,BMSCs移植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入BMSCs,其余2组注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评估神经功能,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蛋白印迹测定海马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eIF2α及JAK/STAT3通路蛋白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lu浓度,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IC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和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大于假手术组,海马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Caspase-1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海马组织eIF2 α蛋白相对表达量和Glu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海马组织JAK、p-JAK、STAT...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ong non-coding RNA taurine upregulation gene 1,LncRNA TUG1)调控微小RNA(MicroRNA,miR)-137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过表达LncRNA TUG1组、敲低LncRNA TUG1组、空质粒(NC)组; Longa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 大鼠脑组织称重,计算脑组织含水量; 脑组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脑梗死情况; 脑组织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受损情况; 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ysteing aspartate-spe-cific protease,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脑组织中LncRNA TUG1和miR-137的表达水平; 双荧光素酶法检测TUG1和miR-137靶向关系;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脑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C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占比、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LncRNA TUG1以及MK2,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13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与模型组比较,过表达LncRNA TUG1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占比、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LncRNA TUG1以及MK2,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miR-13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敲低LncRNA TUG1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占比、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LncRNA TUG1以及MK2,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miR-13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LncRNA TUG1通过抑制miR-137表达来调控MK2介导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下调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in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4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大鼠,建立脑出血模型,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对照(pcDNA3-PARls)组、下调PAR-1(PcDNA3-PARlas)组各9只,表达载体构建,评估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水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HE染色,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炎症因子及PAR-1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对照组、下调PAR-1组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水平,MMP-9,TNF-α,IL-1β,PAR-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SOD活性低于假手术组(P<0.05); 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MDA水平,MMP-9,TNF-α,IL-1β,PAR-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SOD活性低于模型组(P<0.05); 下调PAR-1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水肿体积、脑组织含水量、MDA水平,MMP-9,TNF-α,IL-1β,PAR-1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对照组,SOD活性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下调PAR-1对脑出血模型大鼠干预效果显著,能减轻大鼠脑水肿,可能通过下调PAR-1表达来降低MMP-9,TNF-α,IL-1β水平和调控氧自由基代谢,从而对脑出血后的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LINGO-1、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脑出血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70例,少量出血25例,中量出血24例,大量出血21例;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其中轻型26例、中型24例、重型20例; 采用多田氏公式计算患者出血量,其中少量25例、中量24例、大量21例; 手术入路通道中临近血肿0.5cm脑组织作为脑出血组,将远隔血肿位置的脑组织作为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脑出血组DKK-1、LINGO-1、caveolin-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 大量出血患者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量和少量出血患者(P<0.05); 中量出血患者DKK-1、LINGO-1、caveolin-1阳性表达率高于少量出血患者(P<0.05)。重型脑出血患者DKK-1、LINGO-1、caveolin-1阳性表达率高于中型和轻型脑出血患者(P<0.05); 中型脑出血患者DKK-1、LINGO-1、caveolin-1阳性表达率高于轻型脑出血患者(P<0.05)。结论 Dickkopf-1、LINGO-1、caveolin-1在脑出血患者脑组织中高表达,并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Dickkopf-1、LINGO-1、caveolin-1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 1,PAR1)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大鼠神经细胞自噬、神经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 Sham组(假手术组)、SAH组(SAH模型大鼠10只)、BDNF组(SAH模型大鼠给予BDNF干预)、PAR1抑制剂组(SAH模型大鼠给予PAR1抑制剂干预)和联合组(SAH模型大鼠给予BDNF联合PAR1抑制剂干预)均9只;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肽γ(Neuropeptide Y,NPY)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检测脑皮质组织形态,免疫印迹检测自噬蛋白表达水平,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BDNF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结果 Sham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未见异常,染色区细胞浆及细胞核染色清晰,无神经元缺失; SAH组大鼠于结构松散的软化灶内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存在神经细胞坏死; BDNF组、PAR1抑制剂组和联合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均改善,神经元排列规则及数目较多。与Sham组比较,SAH组大鼠血液及脑脊液中NPY水平、脑皮质中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II蛋白表达水平及脑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泛素结合蛋白P62(P62)蛋白表达水平及BDNF,TrkB阳性细胞数降低(P<0.05); 与SAH组比较,BDNF组、PAR1抑制剂组大鼠血液及脑脊液NPY水平、脑皮质中Atg5,LC3-II蛋白表达水平及脑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水平及BDNF,TrkB阳性细胞数升高(P<0.05),且联合组效果更为显著,与BDNF组、PAR1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BDNF组、PAR1抑制剂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AR1抑制剂SCH79797通过抑制血液及脑脊液中NPY表达,降低自噬蛋白Atg5及LC3-II活性,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及TrkB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草木樨提取物对急性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 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改良Longa法建立急性脑缺血模型; 对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脑缺血大鼠分别给予100、250、500 mg/kg草木樨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 采用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 采用Long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评分;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浆6-酮-前列素F1a(6-keto-prostaglandin F1a,6-keto-PGF1a)及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 采用分光光度计评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e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 采用原位末端凋亡法(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 TUNEL)检测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情况; 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及Bcl-2-相关X(Bcl-2-Associated X,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的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血浆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浆TXB2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血浆6-keto-PGF1a水平逐渐增高(P<0.05)、血浆TXB2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TNF-a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TNF-a水平逐渐降低(P<0.05)、IL-10,SOD,GSH-PX水平逐渐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草木樨低、中、高剂量组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各组大鼠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结论 草木樨可通过减少脑血栓形成、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来抑制大鼠脑缺血组织细胞凋亡,对脑缺血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且研究发现随着草木樨给药剂量的增加,对脑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沉默对脑梗死大鼠模型脑内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40只大鼠分为脑梗死组、假手术组、沉默组、空载组,每组10只; 脑梗死组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大鼠模型,沉默组、空载组在建模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射携带GDF-15反义寡核苷酸的GDF-15质粒、空载体质粒,假手术组大鼠暴露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后不插线阻断血流,直接缝合皮肤; 评估大鼠造模3、7 d后的神经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脑皮质神经元凋亡情况,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脑组织中GDF-15,母亲抗十肽同系物2(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 homolog 2,Smad2),Smad4、p21 mRNA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DF-15,Smad2,Smad4,p21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沉默组、空载组造模3、7 d后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 与脑梗死组、空载组比较,沉默组造模7 d后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 与造模3 d后比较,脑梗死组、沉默组、空载组造模7 d后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P<0.05)。HE染色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脱失,脑组织稀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等; 与脑梗死组比较,沉默组造模7 d后的神经元坏死程度较低,且细胞间质水肿与胶质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微; 空载组神经元病理形态变化与脑梗死组相似。沉默组大鼠神经元凋亡率低于脑梗死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脑梗死组、空载组比较,沉默组大鼠脑组织内GDF-15,Smad2,Smad4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更低,p2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GDF-15沉默可抑制脑梗死大鼠模型脑内神经元凋亡,保护神经功能,作用机制可能与Smad通路及p21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局灶性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修复的作用及血管再生的影响,探讨BMSCs移植促进大鼠脑损伤修复的机制。方法 30只大鼠制备大鼠局灶性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每组10只大鼠。取供体鼠BMSCs,体外扩增,DAPI荧光标记。在脑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将BMSCs移植到脑损伤大鼠局部损伤灶边缘,于3d、7d及14d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能力的变化,评价移植细胞后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14d后取脑组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存活的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来评估血管再生情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损伤组和BMSCs移植组于移植后3d时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移植后7d、14d,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在神经行为学评分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移植组与脑损伤组比较,脑组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明显增加。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VEGF和Flt-1、Flk-1表达促进血管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