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CA125)与不同病因心力衰竭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145例CHF患者:(1)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NYHAⅠ/Ⅱ级组、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比较各组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2)根据不同的基础病因分为冠心病组、高血压心脏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瓣膜性心脏病组、其他心脏病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清CA125、BNP水平,分析CA125与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的相关性。结果血清CA125水平随NYHA分级增高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A125与BNP、LVEDD、LA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不同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CA125与BNP、LVEDD、LA、LVEF有相关性,但无规律。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CA125在不同基础病因心力衰竭患者相关性无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BNP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80例CHF患者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Ⅱ、Ⅲ、Ⅳ级3组,比较各组CA125水平,分析CA125与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随访1~6个月,以死亡或再住院为终点事件。结果血清CA125含量随心衰分级增高而增高,与BNP正相关,与LVEF负相关,与LVEDD、LA无相关性。随访1~6个月,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随CA125水平增高而增高。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是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功能不全及预后的又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CA125水平升高的机制。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病人229例(心衰组),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组87例、Ⅲ级组87例、Ⅳ级组55例,另外选取心内科住院的非心力衰竭病人8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A125、NT-proBNP水平及LVEF、LVEDD、LA变化,分析CA125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其与浆膜腔积液和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CA125水平升高的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CA125、NT-proBNP、LVEDD、LA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LVEF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A125与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DD、L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3、0.638、0.409、0.497,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06,P0.05)。且CA125水平与浆膜腔积液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7、0.443、0.344,P0.05);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6、0.321、0.234、0.426,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A125水平与NT-proBNP及心功能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判断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CA125水平升高机制可能与浆膜腔刺激和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自贡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7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A(Ⅰ~Ⅱ级,n=46)、B(Ⅲ级,n=50)、C(Ⅳ级,n=31)3组;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并分析4组患者的脑钠肽(BNP)、CA125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以及3个病例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血清BNP、CA125水平高于B组,B组高于A组,A组高于对照组(P0.05)。A、B、C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高于对照组(P0.05);B、C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A组和对照组(P0.05);C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B组,B组低于A组,A组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BNP水平与血清CA125水平和LVEDD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血清CA125水平与血清BNP水平和LA、LVEDD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BNP≥200 ng/L患者的再住院率高于BNP200 ng/L患者(P0.05),CA125≥35 U/ml患者的再住院率高于CA12535 U/ml患者。结论血清BNP、CA125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具有相关关系,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和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糖类抗原125(CA125)及B型尿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心功能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108例CHF患者通过B超测定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以BiositeTriage快速诊断仪测定其血浆BNP水平,所有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另随机抽取40例有心血管疾病但无CHF的患者作为非CHF组。结果:①CHF组血清CA125及BNP水平高于非CHF组,Ⅳ级心功能组水平明显高于Ⅲ级组,且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②血清CA125及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不相关。结论:CHF患者血清CA125及BNP水平升高,并且其水平与LVEF有关,而与导致CHF的原发病种类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同样的方法对两组的BNP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血BNP为(658.4±65.7)pg/m L,对照组血BNP为(88.3±12.5)pg/m L,观察组患者血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为(187.6±65.2)pg/m 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0.5±11.3)%,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41.3±9.8)mm,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为(436.5±87.5)pg/m L,LVEF为(51.8±12.3)%,LVEDD为(59.8±11.4)mm,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为(1103.5±125.6)pg/m L,LVEF为(42.1±10.6)%,LVEDD为(69.7±13.6)mm,由以上结果可知,心功能Ⅳ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心功能Ⅲ级患者血BNP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血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F明显低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心功能Ⅲ级患者LVEDD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LVE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明显升高,血浆BNP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及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3个亚组,Ⅰ~Ⅱ级组33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7例;另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左室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LAD、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Ⅳ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Ⅲ级组,LVEF水平低于Ⅲ级组,Ⅲ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Ⅰ~Ⅱ级组,LVEF水平低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Ⅳ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Ⅲ级组,Ⅲ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LAD、LVEDD、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8、0.815、0.785,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3,P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损伤越严重,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越高,并且可能参与心室重构,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确诊为CHF的患者147例按NYHA分级标准被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61例)、Ⅲ级组(48例)和Ⅳ级组(38例),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心功能正常者(NYHA I级)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将CA125水平与BNP水平、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组患者血清CA125、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与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患者CA125水平[(21.97±15.33)U/ml、(24.74±16.60)U/ml比(43.08±26.75)U/ml、(62.52±51.27)U/ml]明显升高,且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Ⅲ级组(P0.05或0.01);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等级的提升而明显升高[(49.52±22.14)pg/ml比(189.46±63.95)pg/ml比(436.29±165.78)pg/ml比(685.41±302.08)pg/ml],P均0.01,LVEF随心功能级别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A125水平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可以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相结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84例心脏病患者,测定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比较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间两者水平有无差异;再根据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分别比较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异常组不同心功能程度患者间两者水平的差异。结果 284例心脏病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49,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患者中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5例肾功能正常[e GFR≥60 m L/(min·1.73 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均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700,P0.01);139例肾功能异常[e GFR60 m L/(min·1.73m2)]患者CA125和NT-pro BNP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292,P0.01),NT-pro BNP水平在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心功能Ⅳ级患者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而CA125水平随心功能分级程度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25和NT-pro 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均升高,二者均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有价值指标;但肾功能异常会影响NT-pro BNP水平,对CA125水平则无明显影响。因此,CA125与NT-pro BNP相结合对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诊疗,尤其当肾功能不全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125,CA125)水平变化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9例AHF患者根据Forrester法临床程度床边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另选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A125水平。随访住院期间和30d心源性死亡和心功能恶化再住院等终点事件。结果 AHF各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Ⅱ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CA125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血清CA12535U/ml且NTpro BNP5000 pg/ml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回归分析显示CA125升高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0d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AHF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且与近期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糖链抗原125(CA125)、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CHF患者80例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及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CHF患者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室重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与NYHA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1)CHF组患者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AD和LVEDD大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2)NYHA分级Ⅲ、Ⅳ级者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高于NYHA分级Ⅱ级者,NYHA分级Ⅳ级者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高于NYHA分级Ⅲ级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均与CHF患者LAD、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均与CHF患者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和肽素、CA125、NT-proBNP水平与CHF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有关,可作为评估CHF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与B型钠尿肽(BNP)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8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23例,心功能Ⅱ级组20例,心功能Ⅲ级组19例,心功能Ⅳ级组2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等相关指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GA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CGA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Ⅱ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明显增高,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GA与LVEF呈负相关(r=-0.702,P=0.016),与LVEDD、LVESD和LAD呈正相关(r=0.616,P=0.028;r=0.683,P=0.019;r=0.631,P=0.021)。结论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老年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DCM并CHF患者9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DCM患者96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作为对照组;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DCM并CHF患者分为Ⅰ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25例、Ⅳ级27例。比较3组受试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DCM并CHF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并分析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B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Ⅰ级患者,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29、0.453,P0.05)。结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根据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4例),根据血管狭窄数目分为单支病变组(41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49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1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24例)组。另选择69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的血清CA125、BN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LVEF水平及分析血清CA125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CA125、BNP、hsCRP、Hcy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UAP组CA125、BNP、hsCRP较SAP组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P<0.05或<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3组血清CA125、BNP、hsCR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F=5.12、6.31、7.83、5.64,P<0.05);NYHA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清CA125、BNP、hsCR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F=5.39、6.23、6.74、5.14,P<0.05);血清CA125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病变支数,心功能级别,BNP,hsCRP呈正相关(r=0.41、0.45、0.52、0.56、0.4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CA125的过度分泌通过与hsCRP、BNP的相互作用可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3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NYHA)标准分为Ⅰ级30例,Ⅱ级22例,Ⅲ级18例,Ⅳ级10例。检测患者血清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析血清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大,血清BNP水平升高(P0.05),二者呈正相关(r=0.673,P0.05)。LVEF≤0.5患者血清BNP水平高于LVEF0.5患者(P0.05),二者呈负相关(r=-0.824,P0.01)。LVEDD55 mm患者血清BNP水平高于LVEDD≤55 mm患者(P0.05),二者呈正相关(r=0.513,P=0.04)。心源性死亡、心源性再入院患者血清BNP水平均高于无再发事件患者(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可准确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对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结构及营养状态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101例作为病例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34例,Ⅲ级40例,Ⅳ级27例。另选取2016年9月—2021年9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采用老年人营养风险指数(GNRI)评估病人营养状态。结果:病例组血清cTnI、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而LVE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GNRI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Ⅳ级病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及LVEDD高于心功能Ⅲ级和Ⅱ级病人,且心功能Ⅲ级病人血清cTnI、NT-proBNP水平及LVEDD高于心功能Ⅱ级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病人LVEF、GNRI低于心功能Ⅲ级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62例(男38例、女24例)CHF患者根据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为≥50%组、49%~35%组、≤35%组。另选正常对照组20例(男8例、女12例)。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META)测定血清CA125水平,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结果 CHF患者各组血清CA125水平随心功能恶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Ⅱ级为(22.84±11.48)U/mL,Ⅲ级为(50.65±26.88)U/mL,Ⅳ级为(185.46±105.60)U/mL,均较对照组(9.64±3.06)U/mL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LVEF的降低,血清CA125水平升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升高,其变化程度对评价心功能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糖类抗原125(CA125)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随访不同转归病人的RDW及CA125水平变化,评价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干部病房住院的95例老年CHF病人作为CHF组,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其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5例,心功能Ⅲ级组32例,心功能Ⅳ级组28例,收集同期干部门诊30例无CHF病史的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对心功能Ⅲ~Ⅳ级组的病人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根据病情转归分为治疗改善组及再入院组,分别测定RDW、CA125、B型利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CHF组的RDW与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病人心功能恶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步上升(P0.05),心功能Ⅲ~Ⅳ级组病人中,治疗改善组RDW、CA125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而再入院组无下降。结论 RDW及CA125水平与心功能NYHA分级及病人治疗转归相关,有助于临床对老年CHF病人的筛查、严重程度评估及进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不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64例不同病因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设2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各组间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三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均较对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血尿酸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相关,心功能越差,血清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炎症因子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7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正常体检老年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A125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T-proBNP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研究组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LVESD和LVEDD高于对照组而LVEF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Ⅳ级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明显高于Ⅲ级和Ⅱ级(P0. 05);Ⅲ级血清CA125、NT-proBNP和CRP水平高于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Ⅳ级LVESD和LVEDD高于Ⅲ级和Ⅱ级而LVEF低于Ⅲ级和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Ⅲ级LVESD和LVEDD高于Ⅱ级而LVEF低于Ⅱ级,且有统计学差异(P0. 05)。CA125、NT-proBNP和CRP与LVESD和LVEDD呈线性正相关,而与LVEF呈线性负相关。结论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CRP和NT-proBNP水平升高,且血清CA125、CRP和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升高而增加,且与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