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心主神明是在《黄帝内经》以前形成的。形成之初对于内脏的认识只有心。心实际上代表全体内脏。心主神明实际的意义是内脏主神明。五脏被逐渐认识后,就形成五脏藏神。五脏不受精神意识指挥,心不能是所有脏腑的大主。五脏藏神是在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在中医临床上运用广泛,实用意义大,应当用五脏藏神取代心主神明作为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内科155例CHF患者,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及中医辨证。检测CHF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结果 CH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心功能级别分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79,P0.01)。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血清Cys-C逐渐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Cys-C与心功能呈负相关(r=-0506,P0.01)。血清Cys-C水平按痰饮阻肺证(1.27±0.20mg/L)、心肺气虚证(1.46±0.20mg/L)、气虚血瘀证(1.66±0.16mg/L)、心肾阳虚证(1.89±0.30mg/L)和阳虚水泛证(2.20±0.47mg/L)的顺序呈逐渐增高趋势。心肺气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高于痰饮阻肺证组非常显著(P0.01),心肾阳虚证组、阳虚水泛证组高于心肺气虚证组、气虚血瘀证组非常显著(P0.01)。结论 CHF患者血清Cys-C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逐渐加重而升高,对CHF病情轻重的临床评估有一定价值;CHF患者血清Cys-C水平在不同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病变渐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心胃相关理论在中医古籍中论述颇丰,从理论到病案均可见其相关性。本文首先讨论心与胃的范畴,并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从经络相连、五行相生、气血相生、病理上母子相及等方面阐述其相关性。随着心胃相关理论的逐渐完善,其指导着当今的临床实践,应用广泛,更加需要现代研究作为支撑。本文结合近几年文献,研究心与胃在生理病理方面联系,以及当今临床使用情况,主要通过"心胃同治""心病治胃""胃病治心"三方面加以说明,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比较古今心系疾病术语发现,在历代传承过程中,许多对当今的临床颇有指导意义的心系疾病逐渐被人们淡忘或忽视,与"心"相关的经络、形体官窍疾病也逐渐被割裂,使中医心系疾病的范畴明显缩小。故本文依托"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开发决策服务平台"对历代中医心系疾病名术语进行梳理,形成既有历代中医文献支撑,又能丰富当今诊疗实践的"中医心系疾病名术语词表",以推动中医对心系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也为中医疾病名术语的研究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心悸、胸痹、喘证等范畴。病因多以心脾气虚为本,逐渐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从脾治心,以益气健脾为法,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味治疗各种病因所致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HF-pEF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8例HF-pEF住院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心功能分级,根据患者中医症候、舌苔及脉象等分为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心肾阳虚组、阳虚水泛组4组,对各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浆NT-proBNP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pEF患者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心肾阳虚组、阳虚水泛组4组心功能呈逐渐减低的演变趋势;各组均有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异常,其中在LAVI、S'mean、E/e'mean和血浆NT-proBNP比较上,阳虚水泛组与其他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随着本虚的加重,HF-pEF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组、心肾阳虚组、阳虚水泛组心功能逐渐下降,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HF-pEF的超声心动图指标LAVI、LVEF、S'mean、e'mean、e'/a'mean和E/e'mean在各证型中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有可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脏形体及其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代有关心脏的形态、位置、重量、容量、功能的记载.临床有关心脏的病证、治疗方药的实际.现代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与成果等,充分证明中医心脏有其形体,其与人体心脏基本一致,中医心脏功能认识是基于心脏的形体基础.其中,心主神明认识涉及脑形体部分结构及功能,主要是精神、情绪、言语、记忆等功能及其结构.从现代接受心脏移植者思维、性情等行为与供心者逐渐接近的事实,说明心脑可能存在着尚不为人知的科学奥秘.中医心主神明说,在当前没有充足证据证明其与心脏无关的情况下,应当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中医传统的辨证模式多以患者的症状、舌象和脉象作为主要依据 ,随着中医现代化的进程 ,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逐渐为人们重视 ,它对深入研究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实质 ,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有所裨益。笔者就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心虚证的客观化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心功能程志清等[1] 从定位、定性、定量方面对心气虚证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类与评述 ,认为心功能是对心气虚证既定位、定性又定量的诊断指标。王世琪等[2 ] 通过对 6 0例心气虚患者的心功能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其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下降…  相似文献   

9.
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身心医学体系——中医心质学,它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千年丰厚的文化宝库,同时又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基础理论为根坻,以中医体质学、中医心理学、整体心理学、灵性心理学以及现代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对心质的观察总结为基本视角,研究人类心质特征、心质类型的生理及病理特点,分析心质疾病的产生与发展,运用心质理论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的全新学科,中医心质学的提出是医学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实际探索。本文就心质学的内涵和源流,心质学的三个维度包括心灵质、心识质、心意质的具体内容,中医心质学的概念、理论源泉及架构、优势及学术价值和心质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初步整理。  相似文献   

10.
吕海江教授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和教学工作40余年,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逐渐摸索出对"心-脉-目"系统在眼科病的运用,形成了从心论治眼科病的经验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经典记载的论述,阐释吕教授从心论治眼科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从活血化瘀、升阳通络、清热凉血、祛湿化痰4个方面总结吕教授从心论治眼科病的诊疗思路及方药经验。  相似文献   

11.
高雅  颜红 《西部中医药》2012,25(6):78-79
从中医对双心医学的认识、中医神志疾病与心的联系、归脾汤为治双心疾病的代表方及中医治疗双心疾病的优势等方面探讨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应用,提出中医对于治疗多系统疾患有着独特的理法方药,应用中医理论探索双心医学的治疗方法将是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张锡纯,近代最著名的中西汇通医家。受时代思潮的影响,自接触西学之后,认识到"吸取西说发扬中医"的必要性,逐渐形成并毕生倡导"衷中参西"的学术思想。通过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论心病治法方药的分析,有助于当今对大师其学术经验、思想的继承和发扬。1"心"之解剖与生理的认识1.1"心"之解剖《难经》早有"心位在上",……"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的记载。纵观其后的医籍,可知中医对人体"心"之认识,更  相似文献   

13.
唐学游氏撰文提出: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完善而逐渐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唐氏认为,七情是以大脑为主体的脏腑产生,其病变同样是以此病位发生。脑为心之使,心为脑之主,心主神明,失司则神乱之说无疑倒置了心与脑之间的关系,虽然不能否认情态病变对脏腑功能的障碍,但最终则是以导致脑神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心""脑"认识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中的“心主神明”是指精神、意志及思维活动由心统领,它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医心理学的一个支撑点。明清时期人们认识到脑是产生思维和控制情感的器官,“脑主神明说”逐渐发展起来,而传统医学理论中的“心主神明说”受到了质疑。正确理解古代“心”与“脑”概念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心”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疗效突出。通过查阅近年来中医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相关文献,分别从中药治疗、针刺治疗、针药结合治疗和综合治疗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中医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研究进展,对临床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疗效显著。通过将近五年来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文献资料按体针、药物、针刺配合药物、其他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以总结中医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腔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心肌病,也是导致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移植的主要疾病之一,治疗难度较大。心胀是中医胀病的一种,胀病是脏器形体体积增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心胀的相关表述与现代医学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有诸多契合,故研究立足于心胀理论从中医角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进行早期防治。从中医角度看,心胀的证治不可离肾。中医对心肾关系阐发详实,将心肾关系囊括于心肾相交理论体系之中。心肾相交是中医五脏一体观的核心内涵之一,即心肾二脏虽各有其独特作用,但并非在结构与功能上彼此孤立,而是通过经脉气血,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协调、互相影响。目前中医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多参考心胀论治,但缺乏系统辨证思路,文献报道多以名家经验和临床观察为主。文章以心肾相交理论为指导,梳理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探讨心肾相交的理论内涵。依据心胀的病程演变规律,从肾分早中晚三期分期论治心胀,以早期交通心肾、中期温补肾阳、晚期标本兼顾为治法治则,浅析心胀证治,以期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医心病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心主神明"是中医的传统认识,文章从传统中医理论、现代医学及临床联系等方面探讨"心主神明"理论是中医心病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全身代谢降低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归为"虚劳",基本病机多责之于脾肾阳虚,可波及心、肝,随着各医家的辨证施治以及现代临床研究的开展,中医药干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优势逐渐显露。  相似文献   

20.
李萍  冯平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6):349-350
目的观察心元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肾阴虚、心血瘀阻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心元胶囊.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及心电图疗效、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属心肾阴虚、心血瘀阻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