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体外震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可促进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通过观察低能量ESW治疗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的效果,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6~8周龄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220±20)g,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32只。取糖尿病对照组、ESW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后,于背部制备1个直径1.8 cm的圆形皮肤全层创面,建立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制备创面。创面制备后1 d ESW治疗组采用0.11 mJ/mm2、1.5 Hz的ESW对创面干预500脉冲;糖尿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创面未行ESW治疗。观察创面愈合情况;于3、7、14 d取创面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学变化;行CD3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细胞增殖及血管化程度。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创面闭合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创面闭合时间延长(P<0.05),治疗后3、7、14 d,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创面微血管密度、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SW治疗组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闭合率提高(P<0.05),各时间点炎性细胞计数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内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密度、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W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微血管密度和PCNA阳性细胞相对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能量ESW治疗可以抑制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内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创面内修复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微血管形成和胶原沉积,使肉芽组织形成增加,最终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NGF联合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烫伤创面血管中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取75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NGF治疗组(D组)、NGF联合胰岛素治疗组(E组),每组15只。B、C、D、E组大鼠采用两步给药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模型,STZ剂量分别为第1天10 mg/kg,第3天50 mg/kg;A组给予相同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模型制备后1个月,采用水蒸气烫伤法于各组大鼠背部制备2个深Ⅱ度烫伤创面。烫伤模型制备后,A、B组创面外敷3层生理盐水纱布;C组创面外敷3层浸润5 U胰岛素诺和灵30R的纱布,并每日腹部皮下注射诺和灵30R 4~6 U/kg;D组创面外敷3层浸润5 mL NGF溶液(25 U/mL)的纱布;E组联合C、D组方法处理。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伤后7、11、15、21 d大体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伤后3、7、11、15、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检测创面Bcl-2、Bax、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随时间延长,各组创面逐渐缩小,其中E组创面愈合速度、皮肤角化、毛发生长及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生长均优于其余各组。伤后各时间点E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随时间延长,各组CD34、Bcl-2表达逐渐增强,至15 d达高峰,21 d表达减弱;E组各时间点表达均强于其他各组(P<0.05)。伤后3 d各组均未见Bax表达,7 d后开始见新生血管内皮细胞Bax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其中E组表达强度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局部联合应用NGF和胰岛素可通过抑制创面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创面血管生成,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外源性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rhPDGF)对全层皮肤缺损的糖尿病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微血管形成的影响及促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模型,将26只非糖尿病鼠52个创面分为3组:①A组为糖尿病大鼠创伤自然愈合组;②B组为接受rhPDGF治疗的糖尿病大鼠创伤愈合组;③C组为赋性剂组。于伤后3 d、7 d和14 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用组织病理HE和血管Ⅷ因子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创面肉芽再生与再血管化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全层皮肤缺损糖尿病鼠创面肉芽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数量少,采用赋性剂对照组与糖尿病鼠自然愈合组无显著差别。但外源性使用rhPDGF后,肉芽组织的形成量明显增多,内含的微小血管数量显著增加,愈合能力明显增强。结论:糖尿病大鼠微血管形成障碍可能是其创面愈合延迟的重要因素。而应用外源性的PDGF有助于微血管的形成,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创面愈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胰岛素溶液局部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创面患者,按住院先后分为VSD组(A组)、生理盐水+VSD组(B组)、胰岛素溶液+VSD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创面面积、创面深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清创后A组行VSD持续引流治疗,B组和C组分别行VSD持续引流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或胰岛素溶液间断冲洗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每日引流组织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肿瘤生长因子α(TNF-α)、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计算治疗6 d后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及细菌清除率;治疗6 d后取创面肉芽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病理学观察。结果治疗6 d后C组肉芽组织覆盖率、肉芽组织生长厚度及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A、B组(P0.05)。与A组相应时间点比较,B组FGF-2、α-SMA含量明显增高,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B组比较,C组FGF-2、α-SMA含量明显增高,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病理结果:A组治疗后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蛋白较少;B组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蛋白较多;C组大量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蛋白。结论 VSD联合胰岛素溶液局部冲洗治疗慢性创面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修复,显著提高创面愈合率和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5.
复方紫归膏促进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朝晖  谭强  谢利  程林  刘峰  艾儒棣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78-1780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Compound-ZiGui Cream,CZGC)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125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D、E共5组,每组25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D、E组分别为复方紫归膏高、中、低药物浓度剂量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新生肉芽组织厚度及其形态学改变情况,最后观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B、C、D、E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A组(P〈0.01),C、D组第7、10天创面愈合率优于B组(P〈0.05);B组第7、14天创面愈合率较E组优(P〈0.01);B、C、D、E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P〈0.01);C、D组优于B组(P〈0.01);B组和E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无差异(P〉0.05)。伤后第7、10天,B、C、D组肉芽组织厚度均较A组厚(P〈0.01),E组第7、14天较A组厚(P〈0.05),B组较E组厚(P〈0.01)。组织病理图像分析,伤后第7天,B、C、D、E组新生毛细血管数、毛细血管总面积、面密度、数密度和周密度较A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且C、D组作用优于B组(P〈0.05或0.01)。B组优于E组(P〈0.05)。结论:外用中药复方紫归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促进新生毛细血管的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外源性CD100分子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在BKS糖尿病小鼠背部制备直径5 mm的圆形创面,术后当天CD100组在每个创面局部皮下注射CD100 250 ng(50滋l),对照组注射PBS,两组均隔天注射直至创面完全愈合。术后隔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占原始面积比率。HE和Masson染色行组织学检查,CD34免疫组化染色并标记新生血管,CD68染色并标记巨噬细胞。结果由于血痂的影响,CD100组与PBS组相比创面面积无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表明,第7、13、21天CD100组新生表皮与真皮的新生评分显著优于PBS组(P0.05);肉芽组织厚度评分在第7、13天大于PBS组,第21天小于PBS组(P0.05),胶原重塑优于PBS组。在各个时间点CD100组血管化程度优于PBS组(P0.05);炎症状态轻于PBS组(P0.05)。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CD100分子,能够通过促进创面的血管化,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Yang C  Xing X  Xu D  Xu J  Li 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5(12):1499-1503
目的将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作为载体制备复合物,观察分析其对放射性复合损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0只近交系SD大鼠双侧腹股沟部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ADSCs,取第6代细胞与HA(10 mg/mL)混合均匀,制备密度为5×106个/mL的ADSCs-HA复合物。取30只近交系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10)。首先在3组大鼠背部制备2 cm×2 cm的皮肤全层缺损创面并行20 Gy 60Co辐照,制备放射性复合损伤模型。模型制备后1周,创面彻底清创后,A组覆盖凡士林纱布,B组创面滴加HA 0.4 mL并覆盖凡士林纱布,C组创面滴加ADSCs-HA复合物0.4 mL并覆盖凡士林纱布。于治疗后观察各组创面情况,并于第1、2、3、4周取创面标本行HE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90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 A组创面愈合缓慢,第4周时仍以肉芽组织为主;B组创面愈合较A组快,第4周时创面中央呈凹陷样,未完全愈合;C组创面第4周时完全愈合,无明显凹陷,边缘见增厚的表皮。组织学观察示,C组第1、2、3周微血管密度均高于A、B组(P<0.05),第3周时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第4周时,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两组仍明显高于A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时间点A、B组创面均未见CD90阳性细胞,C组CD90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结论 ADSCs-HA复合物通过促进并调控大鼠放射性复合损伤创面微血管的新生,加速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BMSCs实验组;B组: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支架对照组;C组:空白对照组,观察创面愈合及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第3、5、7、14天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20±2.68)%、(30.60±5.50)%、(57.63±9.13)%、(87.35±5.83)%,明显快于B、C组(P<0.05),A组新生表皮较厚,新生血管及皮肤附属器多于B、C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 -BrdU阳性细胞角蛋白的表达.结论 改性聚乳酸-Ⅰ型胶原荷载BMSCs能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左旋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左旋 (L)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 ,设烫伤对照 (A)组、糖尿病烫伤 (B)组、甘氨酸对照 (C)组和L 精氨酸干预 (D)组 ,每组各 2 5只。B、C、D组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建立糖尿病模型 ,C、D组分别管饲甘氨酸和L 精氨酸 2 0 0mg·kg-1·d-1。8周后取各组大鼠 (每组 5只 )背部皮肤组织测定糖含量。之后各组大鼠给予 2 0 %TBSA深Ⅱ度烫伤 ,于伤后 3、7、14、2 1d测量创面面积 ,计算创面愈合率 ;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创面组织释放一氧化氮 (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含量。 结果 与B组相比 ,D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从伤后第 7天起显著增加为 [( 4 4.10± 3.5 0 ) % ,P <0 0 5 ],创面MVD值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增加 ( P <0 0 5 ),创面组织中释放NO、VEGF和TGF β1量增加 ,皮肤组织糖含量降低为 ( 1.380± 0 .12 0 )mg/g。  结论L 精氨酸可通过增加NO、VEGF和TGF β1的合成与释放 ,降低皮肤组织糖含量 ,增加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的血管形成 ,并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持续冲洗治疗慢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采取NPWT联用生理盐水冲洗治疗,B组为NPWT联用rh-bFGF溶液持续冲洗。比较两组肉芽组织覆盖率、疼痛评分、创面细菌阳性率及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肉芽组织覆盖率和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创面细菌阳性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PWT联用rh-bFGF持续冲洗可降低创面感染率,促进一期肉芽组织新生,减少二期手术间隔时间,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贵州小香猪8只,每只背部脊柱两侧均有放创性全层皮肤缺损圆形创面(Ф3.67cm)各3个,共48个创面.将经处理的人羊膜(human amniotic mambrane, HAM)分别负载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和表皮细胞,移植到其左侧24个创面作为实验组(A组);以单纯无种植细胞的HAM敷盖其右侧前16个创面(B组);以单纯油纱布敷盖其右侧后8个创面(C组).B、C作为对照组.观察移植后1~3周内各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生长及上皮化等情况,并进行创面组织HE染色及vW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用图像分析法测算各组各时间点创面平均面积(cm2),并计算其愈合百分率. 结果 C组于伤后 22~23天愈合,B组于伤后19~21天愈合;A组于伤后15~17天愈合,较B、C组分别提前6~7天和5~6天,愈合质量好.移植15~17天,A组与B、C组创面平均残留面积及愈合面积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创面的新生上皮已完全覆盖整个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丰富,可见胶原沉积;B、C组创面仍见许多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中vWF、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含量少,胶原沉积不明显. 结论 HAM负载自体MSCs和表皮细胞植入对放创性全厚皮肤缺损创面有较好的促愈合作用,愈合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并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卡波姆980为基质,分别加入NGF 4 000 U、胰岛素800 U,制备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观察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性状,并行体外药物释放检测。7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00~25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局部胰岛素凝胶治疗组(C组)、局部NGF凝胶治疗组(D组)、局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治疗组(E组),每组15只。B、C、D、E组大鼠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5 mg/kg)制备1型糖尿病模型,A组注射相同剂量柠檬酸钠缓冲液。造模成功后,采用恒温水浴箱法于各组大鼠背部制备深Ⅱ度烫伤模型。A、B组创面外敷空白凝胶基质,C、D、E组对应外敷胰岛素凝胶、NGF凝胶、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每天换药1次。烫伤后观察各组大鼠存活情况,于3、7、11、15、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各时间点每组处死3只大鼠取皮肤全层标本行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制备的NGF-胰岛素复合凝胶清亮透明,保湿性及黏附性良好,易于涂抹及清洗。体外释放检测示NGF-胰岛素复合凝胶释药时间可达24 h以上,且30 d内稳定性良好。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烫伤后3 d各组创面无缩小,7、11、15、21 d时E组创面愈合率最高,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各时间点E组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生长均优于其余各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CD34、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均于3 d开始表达,且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各时间点E组微血管密度及PCNA最高,B组最低,与其余各组比较以及E、B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NGF-胰岛素复合凝胶可显著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有糖尿病基础的机体烫伤后,创面新生血管化程度与创面难以愈合的关系. 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组,每组50只.2组大鼠均造成20%TBSA的深Ⅱ度烫伤,于伤后即刻及1、3、7、14和21 d取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评分,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同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创面组织的新生血管化程度及血管内皮细胞数量. 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创面组织评分及创面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各时相点新生血管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伤后7 d,糖尿病组为12.00±1.40、对照组为60.00±3.00,P<0.01).2组大鼠各时相点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差异不明显,但糖尿病组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未形成功能性微血管. 结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难愈创面虽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但仍血供不良,其机制与功能性微血管形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硫酸乙酰肝素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8)采用皮下注射0.5ml硫酸乙酰肝素(0.3mg/ml),对照组(n=18)则皮下注射0.5ml生理盐水。两组大鼠麻醉成功后在其背部制作一直径为20 mm的圆形伤口,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通过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组大鼠伤口肉芽组织厚度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4、6、8、10、12和14天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3天中性粒细胞相对于对照组较少,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术后7天时中性粒细胞较前减少,伴有局部毛细血管的增生;术后14天时新生肉芽组织基本修复完成,而对照组伤口仍伴有轻度炎症反应。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术后第14天实验组伤口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61.4±18.7 vs 685.0±31.6,P=0.00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8.1±19.3 vs 584.2±14.6,P=0.002)。结论硫酸乙酰肝素可能通过增加血管新生和抑制伤口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含bFGF和维生素C(vitamin C,VitC)的羊膜载体复合膜负载BMSCs植入兔创面,探讨其对真皮新生和重建速度的影响以及促进表皮修复速度的最佳时期。方法取健康3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体重1.0~1.5kg,雌雄不限,取骨髓5mL进行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传代,取第2代细胞调整至3.5×107个/mL备用。取新鲜牛羊膜制备大小为4.52cm2的羊膜载体复合膜。在每只兔背部脊柱两侧作3个创面,深度达深筋膜,面积约3.14cm2,随机分为A、B、C3组。A组创面植入含1mLBMSCs、10mLbFGF(0.2mg/L)和10mLVitC(0.02g/L)的羊膜载体复合膜,B组创面植入仅含有1mLBMSCs的羊膜载体复合膜,C组创面仅植入羊膜载体复合膜。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后7、14、21d取材行HE、Masson、Van Gieson、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墨汁灌注法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各组创面愈合良好。术后21d,A组创面与周边正常皮肤齐平;B组创面尚有凹陷;C组创面凹陷明显较B组大且深,周边组织分界明显较B组清楚。术后7d,各组创面无明显缩小。术后14d,各组创面逐渐缩小,形成新生表皮,A、B、C组创面平均愈合率分别为60%、41%和23%;术后21d,3组创面平均愈合率分别为99%、90%、8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21d,HE、Masson、Van Gieson染色示A组新生表皮层数及真皮成纤维细胞数、胶原纤维数量均多于B、C组,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阳性细胞数多于B、C组,墨汁灌注法显示A组血管数量明显多于B、C组。结论添加BMSCs、bFGF和VitC的羊膜载体复合膜植入全层皮肤缺损后,能加速真皮的修复重建,并且在真皮修复全层皮肤过程中表皮有新生和重建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与温敏氯化壳聚糖(chitosan chloride,CSCl)凝胶复合物,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及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取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皮下脂肪组织,采用酶原消化并差速贴壁法制备ADSCs。将CSCl、β-甘油磷酸钠和羟乙基纤维素按8∶2∶2.5比例混合,制作温敏CSCl凝胶;采用Live/Dead染色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观察ADSCs在其中的存活和增殖情况。取SPF级8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采用开水接触烫伤法制备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用温敏CSCl凝胶涂抹创面,C组用ADSCs/温敏CSCl凝胶复合物涂抹创面。术后3、7、14、21 d观察创面闭合情况并计算创面闭合率;术后7 d行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数,21 d行HE染色观察新生表皮厚度;同时于术后7 d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微血管情况。结果 CSCl有温度敏感性,4℃为液态,37℃时成凝胶。Live/Dead染色和CCK-8法结果显示ADSCs在温敏CSCl凝胶中存活并持续增殖。大体观察示,术后各时间点C组创面闭合率均高于A、B组(P0.05)。HE染色示,术后7 d,3组大鼠创面修复进入纤维增生期,各组可见胶原沉积,真皮层可见炎性细胞浸润,C组炎性细胞数显著小于A、B组,B组小于A组(P0.01)。术后21 d,B、C组新生上皮及真皮层纤维结缔组织排列整齐,可见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A组亦可见新生表皮覆盖,但真皮层纤维结缔组织排列较紊乱,见零星毛细血管。C组新生表皮厚度显著大于A、B组,B组大于A组(P0.01)。术后7 d,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均可见新生微血管,C组大鼠创面新生微血管数显著高于A、B组,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ADSCs/温敏CSCl凝胶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并且能加快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在高海拔地区干预大鼠创伤性慢性创面后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微血管的表达及LDH活性检测。方法:选取75只成年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每组25只,并进行创伤造模。造模完成后,一般创面组只用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创面,慢性创面组在此基础上连续肌注7 d氢化可的松(80 mg/kg),红景天苷组则连续肌注7 d氢化可的松(80 mg/kg),并在创面湿敷溶有红景天苷的生理盐水纱布。通过分光光度计分别检测造模3、7、14 d后各组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14天肉芽组织的新生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及微血管密度。第7、14、21、28 d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结果:红景天苷组LDH活性在造模后3、7、14 d均低于一般创面组及慢性创面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时,红景天苷组HE染色下创面新生毛细血管,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下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均高于一般创面组及慢性创面组(P<0.05)。红景天苷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一般创面组及慢性创面组(P<0.05),红景天苷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脱细胞羊膜与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创伤性皮肤缺损覆盖物,对创面修复的效果。方法 7只四川长白小猪,每只猪背部两侧各做3个4 cm×4 cm大小的皮肤缺损,深达深筋膜。每侧缺损随机分为3组,用不同敷料覆盖。A组:双层脱细胞羊膜;B组:双层脱细胞小肠黏膜下层;C组:空白,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术后观察创面局部情况、创面愈合率,10 d(2只,各组4个皮肤缺损)、20 d(2只,各组4个皮肤缺损)、30 d(3只,各组6个皮肤缺损)处死动物取材。行组织学观查,炎性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增殖细胞计数,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结果A、B组覆盖的敷料与创面黏附紧密,与纱布无粘连,更换敷料时创面无渗血。C组纱布与创面黏附紧密,术后22 d前更换纱布时创面出血。组织学观察:术后各时间点A、B组皮下组织内炎性细胞数较C组少;C组皮下组织内胶原分布较A、B组紊乱。术后各时间点A、B组创面愈合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炎性细胞计数、皮下组织及肉芽组织内增殖细胞数明显高于A、B组,术后20、30 d,羟脯氨酸含量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创面局部情况、创面愈合率、病理组织学检查、炎性细胞数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增殖细胞计数和羟脯氨酸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脱细胞羊膜、脱细胞小肠黏膜覆盖创伤性皮肤缺损,有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炎性反应,控制皮下组织及肉芽组织中细胞增殖,使胶原纤维有序排列的作用,能减少创面组织的出血和渗出。脱细胞小肠黏膜覆盖创面具有与脱细胞羊膜覆盖创面相近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微粒(ADM)在裸鼠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 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体外培养ADSC与ADM微粒复合体;24只裸鼠分为活性ADM微粒组、ADSC组、ADM微粒组、空白组4组, 每组6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裸鼠模型并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实验组创面移植复合体, 其他组创面分别移植ADSC、ADM微粒并设置空白对照组。术后7、14 d各组随机选择3只裸鼠观察创面愈合情况, HE染色测量再上皮化厚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 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活性ADM微粒组中细胞存活情况明显优于ADSC组;术后7、14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2.7)%、(98.5±1.1)%, 再上皮化厚度分别为(99.1±1.8) μm、(124.3±4.3) μm, 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活性ADM微粒组新生血管染色高于其他组。结论 ADSC复合ADM微粒移植可促进裸鼠糖尿病创面血管生成, 创面愈合速度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采用自体皮移植修复的机制,并评价其疗效.方法采用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和流式细胞术,动态观察成年Ⅲ系小型猪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植皮术(A组)后,移植皮片活性与结构,移植床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微血管、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蛋白表达和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与Ⅲ度烧伤后传统的肉芽刮除纤维板创面自体植皮术(B组)进行比较,另设对照组,皮肤仅剃毛(C组). 结果术后3天,移植皮片成活,A组较B组皮片损伤轻、皮肤细胞增殖指数高、移植床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生,bFGF表达明显.5天,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及肉芽组织增殖旺盛,成纤维细胞呈蛋白合成旺盛和功能活跃象,新生胶原纤维出现,但B组增殖更加明显.7~14天,A组表皮结构及真皮毛细血管密度逐渐恢复正常,移植床肉芽组织逐渐成熟为纤维结缔组织,而B组则延后2天左右.21天后,A组愈合创面病理改变轻于B组.30~60天,A组创面收缩及改容程度明显轻于B组,且触之较软、移动度尚可. 结论Ⅲ度烧伤后肉芽切除断层皮下组织创面自体皮移植术的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