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研究发现,机械张力在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有张力的创面易形成瘢痕[1],通过调整切口走向,减少切口张力可以减少瘢痕的发生[2]。研究力学信号的转导途径将有助于探索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力学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细胞内各种电或者化学信号的过程[3]。目前,发现参与病理性瘢痕形成和发展的力学信号转导途径有很多,如整合素途径、TGF-13/Smad途径、钙离子流途径、Akt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瘢痕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增殖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美容医学临床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尚无一种方法能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因此 ,这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较多 〔1〕,现就近年来有关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外科治疗早在 1844年 ,Druit就利用手术切除来治疗瘢痕疙瘩。由于瘢痕疙瘩手术切除有很高的复发率 ,因此很多学者尝试了多种切除方法。 Peocock等全厚切除瘢痕疙瘩但保留边缘部分用于固定移植的皮肤 ,并认为可减少复发。Moustafa等削去瘢痕疙瘩表面发红部分 ,辅以断层皮片移植覆盖创面的方法陆续被其他学者改进并认为可减少瘢痕…  相似文献   

3.
瘢痕疙瘩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瘢痕疙瘩 (keloi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纤维组织增生性疾病 ,是以皮损后真皮异常纤维增生反应为特征的病理性组织。其形成机制尚未明了。目前虽仍没有能达到完全满意的治疗方法 ,但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综述如下。一、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 ,应掌握在瘢痕趋于稳定及老化后为宜。目前因单纯手术切除治疗其复发率较高 ,已鲜有采用者。现在多应用手术切除联合类固醇药物注射、加压治疗、硅凝胶片敷贴、术后放疗等进行综合治疗[1 4] 。二、持续加压疗法持续加压疗法是治疗瘢痕疙瘩应用较久的方法 ,成功的关键在于“早”、“…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美容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表现为明显的瘤样增生及功能障碍。其组织学特点为细胞外基质中大量胶原、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沉积,胶原排列紊乱。目前,病理性瘢痕的防治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加压、放射、冷冻和药物及激素注射等疗法,但疗效均不理想。中医学对瘢痕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又有一定的进展,是倍受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1 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病名多以局部形态为特征。明代《证治准绳.疡医》称黄瓜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称为“肉龟”,近代名医赵炳南据本病与刀…  相似文献   

6.
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或角膜瘢痕。至今为止,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本文即对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瘢痕是对创伤产生的异常组织反应,可导致明显的形态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可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虽然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但是近年来.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物质的作用,而是将相关物质联系起来.笔者先对信号通路这一研究热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增生性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期,即增生期、  相似文献   

9.
张楠楠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757-1759
<正>瘢痕疙瘩(Keloid)是一种纤维增生性疾病,组织学特点是由多形、紧密堆积的原纤维组成的大而粗的胶原纤维,在超微结构下,瘢痕疙瘩内成纤维细胞周围围绕无定形细胞外物质。瘢痕疙瘩在全球各种类型皮肤人群都可以发生。肤色越深,形成瘢痕疙瘩的危险性越高,已有报道在一个以黑肤色为主的人群中,瘢痕疙瘩的发生率高达16%。女性和男性患瘢痕疙瘩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尽管女性的某些行为包括穿耳洞可引起瘢痕疙瘩,且明显多于男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两种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主要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性瘢痕是最传统和直接有效的手段,以往的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激光疗法、放射疗法、冷冻疗法、压力疗法、皮质类固醇瘢痕内注射等,它们都具有其独特的治疗意义.最新研究显示,脂肪移植,A型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率愈来愈高,而瘢痕又是人们对自我形象美追求之中的重要障碍。微等离子体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可用于痤疮瘢痕、成熟瘢痕、外伤后瘢痕等各类瘢痕的治疗,因其治疗瘢痕皮肤反应轻、疗效确切、恢复时间短、极少出现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在瘢痕治疗方面已展现出它的独特优势。等离子体是自然界中继固态、液态及气态之后的第四种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2.
瘢痕(scar)从病理学上可分为正常瘢痕(normal scar)和病理性瘢痕(abnormal scar)。以病理性瘢痕最多见[1],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HS是由创伤、炎性反应等引起,以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增殖失控和胶原等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2-4],  相似文献   

13.
创伤导致的瘢痕不但影响患者外观及功能,还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基础研究证实,机械张力通过各种机械转导通路促进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和上皮形成,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证实,采取降低创面机械张力的手术和辅助治疗可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本文总结了增...  相似文献   

14.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或烧伤创面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组织学特点为大量Fb增生,ECM中胶原、蛋白多糖、糖蛋白等过量沉积,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尽管人们对增生性瘢痕形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原因尚不清楚.Matsumura等[1]观察到,皮肤有圆锥体结构的部位就会发生增生性瘢痕,无此结构的部位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病理性瘢痕继发于组织创伤,是组织修复愈合的产物,其临床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压力疗法、局部激素注射等.干扰素(IFN)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的细胞因子类药物,包括α、β和γ3种类型,本文主要对IFN-γ治疗病理性瘢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瘢痕组织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自然产物。在正常的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合成和分泌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胶原的合成代谢与降解代谢之间维持着平衡状态,无论是胶原合成的增加或者降解的减少都会导致胶原的大量堆积,最终导致增生性瘢痕或者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瘢痕常见于累及真皮层的皮肤烧创伤后,会导致疼痛、瘙痒、红斑和干燥等,靠近关节的瘢痕挛缩可导致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外形、肢体功能和心理。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一线方案,具有安全、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等特点。本文对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皮肤受损伤或者感染后,局部会产生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胶原而形成瘢痕。瘢痕不仅可能引起疼痛、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影响外观,关节部位的瘢痕甚至会影响正常运动功能。目前,瘢痕的常用治疗方法有瘢痕内药物注射、放射治疗、压力疗法、光电治疗及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人们对瘢痕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中。自体脂肪移植是将自体抽吸所得的脂肪,经过提纯处理后,植入治疗受区的一种方法,自体脂肪移植具有安全,简单,成本低和易于获得等优点。由于吸脂技术及提纯技术的提升,自体脂肪移植在整形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发现脂肪组织、脂肪干细胞(ADSCs)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对瘢痕的治疗有积极作用,目前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现回顾近年文献,将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魏韩笑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7):2305-2307
瘢痕是创伤过度修复的必然产物,以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并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导致胶原过量合成和堆积为特征。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主要功能细胞即成纤维细胞的正常增殖依赖于细胞周期中各种调节因子的平衡,整个周期中任何调节因子发生紊乱都将导致细胞增殖异常。  相似文献   

20.
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临床上已出现很多治疗瘢痕的方法,效果差异大,患者满意度不高,迫切需要更多治疗瘢痕的新手段出现。近年来随着新兴光电设备的问世,使微创治疗成为治疗瘢痕的一种新方式,其中微等离子体因其独特的治疗原理,不仅能有效改善各类瘢痕,还具有安全性好、有效性高、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逐渐被临床所接受。现就这一新兴的光电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