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自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笔者采用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撬拨复位AO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红卫  赵钢生 《中医正骨》2009,21(12):26-27
桡骨远端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6,以往多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研究的深入发展,发现在临床上桡骨远端骨折中对远期疗效影响最大的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近年来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自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用掌侧入路“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6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Kreder方法在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相关影像学指标,并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9.22±1.97)个月。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88.89%。根据Kreder方法测量掌倾角术后2周为(12.11±2.14)、与术前(-13.08±9.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为(11.94±1.93),与术后2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尺偏角术后2周为(22.75±2.98),与术前(6.03±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22.14±2.61)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桡骨短缩距离术后2周为(0.75±0.77)mm,与术前(3.72±1.7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0.67±0.72)mm,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牢固固定,允许早期活动腕关节,并可防止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掌侧入路横“T”形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5例.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5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根据Coon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7例,可3例.以改良Saito评分评价:优14例,良1例.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固定稳定、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允许关节早期功能活动等优点,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及回顾、分析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对1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必要时植骨.结果 术后2年1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0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按改良Mcbride评分,优良率92.8%.结论 掌侧锁定钢板结合植骨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可靠的一种方法,术后可早期锻炼,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豳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予以掌侧入路切开复位,以“T”形成斜“T”桡骨远端锁定钢板(LCP)内同定治疗。结果:19例得到6-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Gartland和Werleg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4.7%。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地维持骨折断端的复位,适应早期功能锻炼需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却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极易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42~72岁,中位数56.5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5例。均有腕关节畸形、疼痛及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8例合并月骨窝关节面塌陷。均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根据骨折AO分型,C1型8例、C3型4例。4例为伤后2周内首次接受手术治疗,8例为手法复位失败2个月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中位数75 min。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中位数10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均未出现皮肤坏死、肌腱断裂、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治疗前桡骨茎突高度(6±1)mm,桡骨掌倾角20°±3°、尺偏角28°±2°;末次随访时桡骨茎突高度(12±1)mm,桡骨掌倾角10°±3°、尺偏角21°±3°。腕关节活动度,掌屈71°±4°、背伸66°±3°、尺偏22°±3°、桡偏17°±1°。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掌侧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分水岭线以远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杨力  张玉良 《中医正骨》2008,20(7):45-4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通过传统的闭合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困难,复位后丢失率高,容易遗留肢体短缩、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随着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洛阳市中心医院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患者两组手术过程及术后1年腕关节活动情况、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两组术后3个月手术部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年腕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尺偏角、掌倾角及挠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程龙  王琳  翟新民 《中医正骨》2011,23(3):69-69
儿童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较常见,其骨折部位在桡骨中下1/3以远,不波及桡腕关节,为横形或短斜形骨折。如果桡骨骨折移位显著,则常合并下尺桡关节损伤,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位或半脱位[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治疗妊娠期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共收治桡骨远端骨折妊娠期患者17例,年龄为26~40岁,平均为(29.76±3.51)岁;孕龄为13~36周,平均为(23.82±7.04)周。骨折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程超声引导下骨折复位。记录围手术期情况、腕关节功能及活动度、影像学评估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4.32±2.79)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愈合时间为(4.82±0.81)周。末次随访时X线片的桡骨远端掌倾角(PT)为11.76°±2.98°,尺偏角(RI)为21.86°±2.47°,桡骨茎突长度(RL)为(1.62±1.12) cm。腕伸-屈活动范围(ROM)为108.10°±7.00°,腕尺偏-桡偏活动范围为66.55°±3.30°,Gartland-Werley评分为(0.66±0.55)分,腕关节功能均达到优。结论:妊娠期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全程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具有可行性,可以规避射线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效果与常规透视下复位类似,可能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约占所有骨折患者的10%~25%[1].考虑到腕关节是全身活动频率高、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关节之一,治疗不当极易导致疼痛、僵硬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2]。且有研究报道其发病年龄呈双峰型,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2010年最新发布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指南》建议: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闭合复位后无法获得良好位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对于粉碎性和不稳定骨折,尤其是累及关节面的骨折,保守治疗难以准确复位和维持固定,特别是青壮年桡骨远端粉碎骨折,其功能要求较高,保守治疗易造成畸形愈合、关节疼痛和功能受限[1-3]。我们对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28例桡骨远端闭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并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崔晓康 《光明中医》2010,25(12):2234-2235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掌侧入路LCP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按Dienst标准评定疗效:优27例,良8例,差0例,优良率92.31%。结论 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佳。  相似文献   

1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对于简单稳定型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不稳定型骨折,难以保持复位效果。我们于2007年12月~2009年11月对1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手术行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取得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7月~2010年6月用掌侧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48例,平均年龄62.7岁;按AO分型:B2型8例,B3型12例,C1型11例,C2型9例,C3型8例;均采取掌侧手术入路,其中6例加背侧小切口以辅助复位及植骨;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的植入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结果: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5个月(6~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3个月。按改良Micbrid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19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应及时手术治疗,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重点依然是恢复桡骨的长度、掌倾角及关节面的平整,术后及时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腕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刘文源  赵清臣  徐实现 《中医正骨》2012,24(8):64-65,67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38例.结果: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桡骨掌倾角、尺倾角、轴向短缩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按照改良的Garland-Werleg评分方法评定:优21例,良13例,可3例,差1例,有效率89.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C型骨折,通过掌侧锁定加压钢板结合克氏针固定,可重建腕部生物力学稳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腕桡侧入路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5例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影像学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参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中均无神经断裂、血管损伤等发生,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影像学评价显示术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恢复,而且术后末次随访骨折复位无明显丢失。术后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腕桡侧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块,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牢固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十分常见,发生率占骨伤科急诊疾患的17%左右,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但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波及关节面的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后,由于对位、对线不稳定,骨折再移位发生率极高,易出现腕关节畸形、活动受限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