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者通过多年跟随甘肃省名中医王海东教授临证学习及结合历代医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认为此病病变特点与肝、肾、督有一定的关系,并在文中阐述肝肾精亏、督肾虚寒在AS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AS病机关键为先天肝肾精血亏虚、督肾阳气不足,复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气,化痰、化瘀、化毒,侵犯腰骶经脉而致病。治疗上稳定期以补益肝肾、温阳通督为主,方选《武威汉代医简》五劳七损方加减;活动期以寒热为纲,辨证为肾虚督寒型、肾虚湿热型,肾虚督寒型选用寒痹颗粒加减,肾虚湿热型选用热痹颗粒加减;中晚期以活血化痰通络为要,并配合小针刀治疗以改善患者功能活动,方选双合汤加减,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士卿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基本病机是以肾督亏虚为本,以寒湿痰瘀阻痹经脉为标,并提出以补肾壮督、荣筋强骨为主,辅以蠲痹通督、泄浊祛瘀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皮肉筋脉骨节出现疼痛、损害变形等症状与阳气、脑髓神机、脏腑经脉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分析,认为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督脉阳虚、脉络瘀阻是本病发病的经络学基础,而督阳亏虚、脑髓神机运转失常则是疼痛发生的重要机制。故临证时,应注重温阳通督,温补脾肾,祛寒化湿;此外,针对疼痛症状则强调温运阳气,醒神养神,以促进脑髓神机运转,进而发挥安神镇痛、减缓皮肉筋脉骨节受损及关节变形之效。因此,温阳通督、安神镇痛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任建华老师临证将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患者分为3型.肝肾阴虚,湿热伤阴者治以清热养阴,荣筋养骨;肾虚督寒,余热未解者,治以益肾壮督,蠲痹通络;肾精不足,痰瘀阻络者,治以补益肾精,化瘀祛痰,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中轴骨骼和四肢大关节的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肾阳亏虚,寒湿痹阻为其主要病机,温阳通络法是治疗本病的不易之法。从微观角度探析寒湿痹阻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关系,为温阳通络法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大偻)发病内因为肾督亏虚、肝肾不足、复感外邪、阳气不化、邪气内盛,影响筋骨的荣养而致脊柱伛偻。肾虚督寒证多见,治宜益肾强督祛寒通络,临证中多重用补肾督阳、强筋骨、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之药,常获良效。但应注意由于人的体质有阳性、阴性之不同,再兼地域、气候、生活、饮食、年龄及受寒轻重不同,病邪的从化各异,临证用药亦需加减变化。笔者采用益肾强督祛寒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6):1301-130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风湿病。病因与遗传、免疫、肠道感染有关。晚期脊柱强直、关节畸形以后,病情不可逆转。故遏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何防治逆转早期AS,是当前AS研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AS属中医“痹病”中“骨痹”、“肾痹”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肾虚督空感受风寒湿邪为其主因,补肾强督祛寒除湿为其正治。然临床观察发现对活动性AS予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屡收奇效。兹就AS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以及清热利湿通络法治疗活动期AS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和脊柱强直的主要特点,将其归属为中医学"骨痹""大偻""脊强"范畴论治。在古代医家对本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应用及临床实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病机以湿热瘀阻为标、肾督亏虚为本,其中肾虚是发病基础,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病理产物,而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基于此,提出湿热瘀阻证是病情处于转折阶段的重要证型,而清热利湿法应为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基本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从肾、督脉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督脉。肾督亏虚、阳气不足为其本;后天外邪侵袭(风、寒、湿),饮食劳倦,情志不遂,气候环境等为其标。治疗宜温肾壮督,通络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1.
杜丽妍  刘燊仡 《中医杂志》2018,(11):918-920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中轴关节、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胡荫奇将本病分为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阴虚证、肾督阳虚证、瘀血痹阻证、痰瘀痹阻证6种证候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根据不同病变部位选用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临床用药平和,注重补益肝肾精血,不主张一味温补肾阳,讲求阴阳平调,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2.
介绍赵和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为肾督亏虚,标实为外感风寒湿热、内生痰浊瘀血;急性期以祛风散寒、清热利湿、化痰祛瘀为主,缓解期以补肾强督为主,临证可分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和痰瘀交阻证三型进行辨证治疗。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青壮年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属于中医骨病范畴。通过研究玄府理论和经络学说,认为二者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密切相关,玄府郁闭,经络痹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发病时期治则分别为开通玄府、祛邪通络、健脾益肾、祛痰湿瘀、补肝肾督、益气养血,恢复玄府和经络正常的生理功能。从“玄府-经络”角度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临床诊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强直性脊柱炎以本虚标实为特点,肾虚督亏为其本,风寒湿邪或湿热之邪痹阻经络、脉络瘀阻为其标,姜泉教授将本病分为病情活动期与缓解期,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病情活动期的治疗当祛邪通络为要:辨证祛邪,急则治标,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缓解期的治疗当补肾活血为要:补肾强督,缓则治本,活血通络,兼顾祛邪.不论急缓,全程...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属"大偻""骨痹"等范畴,钱先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与脊柱,和肝、脾胃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肾虚督空,标实为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治疗应分期而治,疾病初期应注重祛风除湿,散寒通络,疾病中期根据兼证的不同,选用不同治法;疾病后期注重化痰袪瘀,但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主张补肾强督为治疗基本原则,并重视炎性肠病和葡萄膜炎等兼夹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肾虚督亏,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键,肾虚督滞是其基本病机,本病属本虚标实,肾虚督亏为本,风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养督,祛邪通督;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血瘀证、湿热伤肾血瘀证、肝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nkyiosing spondylitis,AS)属中医“痹病”、“骨痹”范畴,主要是由于肝肾气血不足,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外邪流注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可将其分为肝肾亏虚、湿热阻络、寒湿阻络、痰瘀阻络4个证型。西医认为这是一种累及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等相关,目前中医界大多称强直性脊柱炎为"大偻",认为其与多种病理因素相关,主要包括风、寒、暑、湿,纪伟认为主要与湿邪相关。纪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大偻),重视现代医学规范治疗,以安全性为基础,在体现人文关怀的条件下追求最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同时强调中医药在治疗AS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突出中医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所发挥增效减毒的优势,更有利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病情改善与长期稳定。纪伟将大偻证型归纳为肾虚督寒和阴虚督空两大证型,提出补肾强督,蠲痹通络的治疗大法,同时兼顾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变化。在现代医学规范治疗的原则下,突出中医药,尤其是雷公藤及相关制剂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优势,认为雷公藤及其相关制剂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行之有效。纪伟强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达标治疗原则,以临床稳定或低疾病活动度为目标,对于评价标准,提倡国际通用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价工具(BASDAI、BASFI、ASDAS等)对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定期进行监控,通过对病情的监控对患者治疗方案做出相关调整,在临床上得到患者广泛信任,在同行间得到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价。方法: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组,研究各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采用Bath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各证型占有比例有显著差异(P=0.023),肝肾亏虚证所占比例较大,湿热阻络证超过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且有性别差异;各证型与不同年龄组、各证型与病程之间差异不大;各中医分型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从其趋势上可看到寒湿痹阻证组低于其他3型组,似与寒湿痹阻证出现在AS急性期较少有关,其病例数量少于其他3型组,可能与寒痹日久化热,或虚痹多夹寒并易外感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跟师学习、收集整理医案和临床心得,归纳总结全国名老中医蔡圣朝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本病总体属于本虚表实,风、寒、湿、热、痰、瘀为标,肝肾之虚为本。辨证分型为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四种类型。蔡圣朝教授在治疗上以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补益肝肾、祛瘀通络,在治疗手段上采用联合中药、针刺、艾灸、火针等多种疗法,在中药使用上善用虫类、根藤类药物治疗久痹,采用火针及通脉温阳灸疗法治疗尪痹以温阳散寒、祛湿止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