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式流程护理管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急诊科自2018年11月起进行急救管理方案调整,实行链式流程护理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制定链式管理流程,围绕流程调整管理制度,加强医护配合,开展情景模拟,比较实施前后1年的情况。实施前后各随机选取50名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抢救流程耗时、急诊科护士的抢救认知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的病情评估、生命体征判断、生命支持抢救耗时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护士在抢救流程、医护配合、生命支持、风险控制上的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由88%提高到98%(P0.05)。结论:构建链式流程护理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效率,促进医护合作,提升护士的抢救水平,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17年1月起在急诊科成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负责进行院前急救工作的处理,以2016年7~12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前,以2017年1~6月护理工作情况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救专科护士小组的建立后急诊科出车时间、院前急救时间、危重症患者抢救响应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急诊科基础护理、护理分诊、护理安全和急救技术等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建立急救专科护士小组,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框架的优化举措与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自2017年1月起进行急诊科护理框架调整,内容包括接诊优化、抢救通道优化、护理流程优化、管理制度优化,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流程用时情况,采用问卷调查了解护理框架优化措施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急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急诊科接诊、分诊、转运、治疗用时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实施护理框架优化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在急诊转诊管理中应用一站式交接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3月起实施一站式交接单进行转诊管理,2017年9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有患者46例,比较实施前后急诊转诊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接收科室满意度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一站式交接单在急诊转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转诊管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接收科室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程序化管理在呼吸急诊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呼吸急诊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7月实施程序化管理为结点,2017年1~6月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为实施前;2017年7月~2018年1月的50例患者采用急救程序化管理模式,为实施后。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与管理后患者接收时间、检查时间、治疗时间、抢救情况等救治效率及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接收、检查和治疗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比实施前更高(P0.05)。结论:急救程序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呼吸急诊中,能够缩短患者的检查和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方案改进对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医院急诊科于2017年2月~2018年5月在科室内开展急诊分诊方案改进,设为实施后,2015年10月~2017年1月设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效果。结果:实施分诊改进管理后,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态度、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方案改进管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条理清晰并且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进管理模式易被住院患者广泛接受,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应用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实行急诊病历质量点评管理办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后,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设为实施前,对实施前后急诊科病历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施急诊病历质量点评后,护理人员在病历书写上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师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科建设管理中对急诊病历开展质量点评工作,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病历的书写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并可显著提升急诊科医师及患者对急诊科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救科抢救药物的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规范化管理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急诊科的药物管理工作中建立并应用抢救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将2017年4月~2018年6月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后和2016年1月~2017年3月未实施药品规范化管理两时期的急诊科抢救药物管理情况开展分析比较。结果:实施后急诊科医护工作质量比实施前的评分显著提升(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工作的差错率、投诉率相比于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P0.05);实施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急救工作及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和实施前均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药物管理工作中使用更为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能保证急救药物均在有效期并科学、正确、有效地保管及应用,避免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保证急诊工作效率,提升医护工作质量,避免医护纠纷,提升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为了加强对急诊科风险的管理力度,于2014年3月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从实施该模式前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各随机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之后护理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施之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之前(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中开展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在急诊科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将2016年(实施前)与2017年(实施后)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护士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为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及综合实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急诊实施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各方面护理水平,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与分析标准操作流程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30名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月起实施标准操作流程管理,2017年7~12月为实施前,2018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的急救处理、病区管理、患者接待、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的急诊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日均退换号、日均分诊准确率、就诊至处置时间、救治及时率等,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标准操作流程管理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明显,同时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和流程管理质量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服务补救运作系统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2018年。医院于2018年1月起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行服务补救运作系统,将2017年设为实施前,2018年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患者30例,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患者接待、急救处理、病情交代、护理安全等方面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服务补救运作系统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评分,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在急诊流程中的开展效果。方法:2018年选取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受救治的96例心肺复苏或心血管急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7~12月对急诊科工作者实施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培训后开展相关急救护理,为实施后;2018年1~6月的急诊科工作人员未参与培训,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抢救时效性、抢救效果、患者满意度、风险事件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到达时间、给药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抢救总时间等时效性指标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结构化团队护理模式培训在急诊流程中的开展价值显著,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构建与管理绿色通道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7年1月急诊科开始建立绿色通道,并加强管理。随机选取2016年的500例患者为实施前,2017年的500例患者为实施后,比较两组的急救情况。结果:实施后的平均救治时间为(12.30±4.20) min,明显短于实施前的(21.40±7.50) min(P0.05);实施后患者的治愈率为89.4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73.80%;死亡率为7.80%,低于实施前的14.60%(P0.05);实施后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满意度为82.60%,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0.20%(P0.05)。结论:急诊科建立绿色通道并加强管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SHEL模式在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2017年,研究对象为急诊科全体护士,自2017年起在急诊科实施SHEL管理模式,2016年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护理差错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SHEL模式前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实施SHEL模式后,急诊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89.4%上升到了98.5%(P0.05)。结论:将SHEL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网状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手术室自2017年3月在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应用网状管理,将2017年3月~2018年4月设为实施后,2016年1月~2017年2月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情况。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护理差错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手术室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网状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差错率和投诉率,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提高急诊病房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病房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能操作、护理安全等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病房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在医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患者38例,在常规诊疗及护理措施基础上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并引入品管圈管理方法,为实施后。2016年在医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患者35例,未联用医护协同管理模式,为实施前。分析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抢救时间、医护对于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相关知识评分及患者对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实施后救护质量评分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协同管理模式相关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医护协同管理模式在急诊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有利于急诊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的临床实际使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建立并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分析比较2017年5月~2018年4月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后和2016年5月~2017年4月未实施两时期的实际临床护理及管理状况。结果:实施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后,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质量评分和实施前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压力源评分和实施前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实施后患者或其家属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和实施前相比显著较高(P0.05)。结论:在急诊科的护理管理中使用动态配合的岗位管理办法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可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方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的策略和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1例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月开始实施量化考核方法,实施时间为6个月,考核结束后,比较量化考核前后一年内的护理纠纷事件、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量化考核管理,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实施前(P0.05),诊断准确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量化考核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量化考核前。结论:对急诊科护士进行量化考核,可以减少急诊科的患者投诉率,避免护理纠纷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并提高急诊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切实改善护理质量,深化和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