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张建博  郑杰 《新中医》2015,47(4):257-25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米氮片治疗。并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老年抑郁量表(G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判断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GDS和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GDS和PSQI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抑郁性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针刺宁神穴与腹针相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为宁神穴结合腹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门诊确诊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患者按照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1组、治疗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1组: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组:宁神穴加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0min/d,连续治疗6d,休息1次,共治疗12d。治疗前后分别用PSQI、中医临床症状量表及临床疗效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三组的PSQI量表评分前后差异显著,说明三组患者均有所改善;在中医症状评分中,三组患者也均有所改善。三组间比较,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是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说明治疗1组效果最佳。结论:(1)三组均可有效地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2)针刺宁神穴结合腹针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针刺宁神穴加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优于常规取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  相似文献   

3.
《河北中医》2021,43(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毫火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75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9例予针刺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3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2周随访。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疲劳严重程度(FSS)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变化;评价2组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 9%(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76. 5%(26/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2组治疗后、随访时ISI、FSS、BAI、B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 2组随访时ISI、B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后升高(P 0. 05);治疗后、随访时治疗组ISI、FSS、BAI、B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结论 针刺联合毫火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疲劳、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归脾汤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归脾汤加减督脉熏蒸治疗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5—10月在山东省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心脾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给予艾司西酞普兰片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联合归脾汤加减督脉熏蒸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脾两虚相关症状(易醒多梦、心悸不安、健忘、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记录2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心脾两虚相关症状积分、PSQI各项评分、SDS评分和HAMD-24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症状评分和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3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2%(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归脾汤加减督脉熏蒸能够明显缓解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患者心脾两虚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抑郁程度,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心脾九宫穴结合耳压治疗,一周两次;留针30 min,补法为主;耳压两耳交替,一周两次,补法为主;对照组:普通针刺。观察2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疲劳量表(FS-14)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脾九宫穴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及普通针刺联合皮内针组(治疗组),两组按1∶1比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皮内针(心俞、脾俞)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以12次为1个疗程,采用失眠疗效评价标准[1]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2]观察,分别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测。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PSQI评分在疗程结束时及疗程结束后1个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可维持至疗程结束后1个月(P>0.05);治疗组在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疗程结束后1个月在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上优于疗程结束时(P<0.05)。结论:皮内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有增效作用,并且可以较长时间地改善患者的日间功能障碍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深刺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贝尔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深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深刺组采用深刺患侧翳风穴为主捻转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翳风穴为主无手法操作治疗,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治疗5 d休息2 d,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躯体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H-B分级量表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且深刺组治疗第21天、第28天H-B分级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4个疗程后,深刺组治愈率为26.7%(12/45)、显效率为44.4%(20/45),对照组分别为17.8%(8/45)和35.6%(16/45),深刺组治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深刺翳风穴捻转补法为主治疗贝尔面瘫后遗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躯体残疾和社会心理变化,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无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茜  张捷 《江苏中医药》2021,53(4):63-6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每周一、三、五各针刺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心俞、脾俞穴进行埋线治疗,每2周1次。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疗程结束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疲劳量表(FS-14)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SQI量表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S-14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脑力疲劳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心俞、脾俞穴穴位埋线可显著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降低疲劳程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疗对心脾两虚型糖尿病足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糖尿病足伴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隔药灸脐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PSQI评分、AIS评分、SRSS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评分、AIS评分、SRSS评分量表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疗治疗心脾两虚型型糖尿病足伴失眠患者,不仅疗效显著,同时可减轻痛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中医症状评分对两组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PSQI总分、焦虑抑郁总分、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强、弱刺激量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6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刺激组和弱刺激组各33例。取穴四神聪、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申脉(双侧)、照海(双侧)、心俞(双侧)、脾俞(双侧)。强刺激组使用0.25mm×40mm毫针深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180°,频率60~90次/min,每穴行针20s,留针期间每隔10min行捻转手法1次。弱刺激组使用0.18mm×40mm毫针浅刺,行捻转补法,捻转角度90°,频率60次/min,每穴行针10s,留针期间不行针。两组患者均隔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睡眠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强刺激组脱落3例,弱刺激组脱落2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统计各30例。弱刺激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6.7%,弱刺激组总有效率高于强刺激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均较本组治疗前睡眠时间延长,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下降(P0.05)。弱刺激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强刺激组,PSQI评分、自拟中医证候量表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强刺激组(P0.05)。结论强、弱刺激量针刺均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且以毫针浅刺、弱刺激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从心肝论治针刺治疗抑郁症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均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2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睡眠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AMD、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心肝论治针刺治疗可改善抑郁症相关性失眠患者的抑郁状况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功能重塑作用,探索失眠中医分型治疗规律。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西药组,每组31例。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采用自拟参枣安神汤及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治疗28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组分均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西药组除催眠药物方面改善不显著外(P0.05),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组在PSQI总分以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催眠药物、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上明显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睡眠障碍和总的睡眠时间上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自身前后对比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参枣安神汤结合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其疗效优于口服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烧山火针刺手法结合耳穴,对照组则为耳穴贴压法。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PSQ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结合耳穴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疗效优于耳穴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0例受试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干预失眠,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失眠,均治疗2个疗程,分别收集治疗前、治疗20 d后2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并对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的PSQI评分均下降且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且PSQI差值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7.1%(27/35),优于愈显率为62.9%(22/35)的对照组(P <0.05)。结论 择时针刺配伍悬灸“隐白”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对失眠的疗效改善明显,且显著优于常规针刺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进行比较,观察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1例。两组均穴取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气海、脾俞、胃俞,温通针法组在中脘穴采用"温通针法"操作,常规针刺组在中脘穴操作施捻转补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5%(29/31),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0%(2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温通针法治疗后上述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中脘穴操作温通针法为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胃肠不适等症状,其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中脘穴捻转补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各40例.针刺组运用贺氏三通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50%,药物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改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药物组(P〈0.01),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贺氏三通法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疗效确切,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观察铺灸联合黛力新与单纯口服黛力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铺灸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铺灸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通过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差异,并对2组治疗后的患者分别使用临床疗效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观察指标和组间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以综合分析铺灸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均能使HAMD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铺灸结合西药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大于单纯西药治疗疗效,为治疗抑郁症提供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前途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