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第8章病性辨证的内容里面有:“病性指病理改变的性质,也就是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或称为病机。由于病性是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因而也有称病性为病因者,即审证求因之谓”,这里既说病性是病因,又说病性为病机,显然这里教材谈的病性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而笔者认为病性辨证中的病性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在绪论中明确指出:“证只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所做的病理性概括。”可见辨证的目的就是明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最后作病机性概括。假如证里面病性既是病因,又是病机,那么辨证里面再谈病性还…  相似文献   

2.
赵新广  刘丹卓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33-2634
在第8章病性辨证的内容里面有:“病性指病理改变的性质,也就是病理变化的本质属性,或称为病机。由于病性是导致疾病当前证候的本质性原因,因而也有称病性为病因者,即审证求因之谓”,这里既说病性是病因,又说病性为病机,显然这里教材谈的病性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而笔者认为病性辨证中的病性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在绪论中明确指出:“证只是对疾病过程中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病势所做的病理性概括。”可见辨证的目的就是明确病因、病性、病位、病势,最后作病机性概括。  相似文献   

3.
张庆文  陈雷雷  李勇  陈鹏 《新中医》2012,(7):200-201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病、难治病,是众多学者关注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清楚,现代医学也无疗效确实可靠的药物。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药疗法,理念上具有优势,尤其是病证结合思想的深入,“辨病为先,辨证为主,病证结合”的诊疗思路,使得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病证结合诊疗思路在股骨头坏死方面的应用作一简述。 1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的精髓。证是对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阶段本质的反映,不同程度地反映疾病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势等。辨证论治突显个体化和灵活性,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常随着疾病不同阶段病机和证候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辨证的目的在于揭示患者机体的具体发展阶段,偏重于个性的把握,是先看到患者的证候特征,同时参考疾病的整体特异性来阐明其病机的本质:论治的目的在于契合病机,并考虑患者各方面的因素,使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是决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也是对辨证是否准确的检验。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的“证”指“证候”,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势、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向的概括。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来说,准确辨证是提高诊疗疾病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此项研究是将《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中医内科学》四门学科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五脏系统,区分病症进行辨证论治,辨证方法抓住五个环节: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  相似文献   

6.
海兴华 《河南中医》2013,(12):2063-2064
综合医家对原发性低血压病痛因病机的认识,虽然着眼点各有不同,但其根本都是以“虚”为因,治疗上也皆以补虚为主。这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病提供了基本方向,此外在临床治疗中还需综合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辨证方法,进一步明确其病因、病性、病位、病势,以便辅以他法治之。  相似文献   

7.
姜德友  林静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373-1375
从病名、病因病机、论治3方面对消渴病的源流进行考证。从病症、病性、病因、病位角度将消渴病归纳为4种分类命名。总结了历代医家对消渴病因病机的认识,同时对消渴的辨证施治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中医诊疗体系的一大特点。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只有把握住了主证、病性和病位,才能够正确地辨析病机,进而正确地诊病辨证、立法施治。主证、病性和病位是辨证论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9.
证候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是对疾病过程所处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中医学的精髓之一在于辨证论治,注重个体化治疗。但在该过程中,大多凭借医者望闻问切等判断,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阻碍了中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医四诊证候以及辨证规范化进行研究,是使中医诊疗技术提高的关键,而四诊海量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是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临床常能谨察秋毫之症、思辨精微之处,其所运用的辨证思维为后世辨证论治思维树立了典范。张仲景临床常用小便作为辨证的依据,其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思辨小便者多达一百三十余处,可见小便之思辨对辨证论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仲景常以小便而见微知著,识常人之所未识,辨常人之所未辨,其辨小便有八思,常借小便做类病之鉴别、辨所伤之病因(辨水、饮、湿停之因;辨误治伤津之因)、定所患之病位(定病位在水分或血分;定在表、在里之病位;定上中下三焦之病位;定经络、脏腑之病位)、识虚实寒热之病性、察反常之病机、立利下之治法、断成败之预后(察邪气去路之预后;断津液存亡之预后;观病情转化之预后;知痊愈时日之预后)、明汗下之禁忌,辨小便之思辨贯穿辨病、辨证、治疗、禁忌、预后之始终,堪称仲景临床辨证思辨之典范。  相似文献   

11.
辨证是在“四诊”搜集病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的以“证”为主的过程。“证”是对疾病本质的概括,反映了疾病发展某一阶段上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病机等方面内在联系。所以,辨证过程也是医生全面分析病情而获得诊断结果的过程。辨证方法常用的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等等,这些辨证在临床上往往须要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一种病因病机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病变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进展性的特点,传统中医辨证论治方法难以整体把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病性和病位等,不利于中医药精准治疗优势的发挥。六经辨证能综合反映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和病势进退,对临床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六经辨证体系,结合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系统剖析冠心病的辨治策略,旨在拓宽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思路,促进冠心病临床辨证体系趋向系统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马骏教授据多年临证经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宏观辨证为肝胃不和证、饮食积滞证、痰瘀互结证、寒热错杂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马教授以宏观辨证为基础,结合胃黏膜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胃黏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辨病与辨证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胃黏膜相在判断病因、病机、病性、病势中具有指引作用。胃黏膜相可以弥补宏观辨证论治之不足,进一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疗效。以"调和致中"为指导思想,以"权衡、寒热、升降、润燥、通补"为具体治疗原则,宏观辨证与胃黏膜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胃黏膜相的研究,才能不断丰富诊疗手段,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王晞星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判明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运用含百合组成的部分对药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并各举验案1例。  相似文献   

15.
任继学教授,从医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对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及治疗独有见地,任老治疗消渴病,详辨病证,灵活运筹.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本病的经验.用之临床,必见效验.深受患者之欢迎一、深究病机指导治疗消渴病之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说法不一.任老认为,消渴病病位在散膏.以散膏为本,以肺脾  相似文献   

16.
郑健 《北京中医药》2012,31(9):666-668
庞德湘教授认为肺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正气亏虚是发病之关键,病位在肺,涉及心、肝、脾、肾及大肠.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应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治疗应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自拟肺金生方治疗肺癌,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探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诊疗过程中的主要分歧,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并结合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对诊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分歧进行梳理,明确COVID-19的中医学范畴,对病机中的"湿"及病性的寒热属性进行分析,从而明确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结果:COVID-19属于木疫,其性为风热。其中的"湿"乃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外加风热疫毒,肝木乘克脾土,脾虚运化无权,湿邪内生所致。治疗过程中应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相结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清热与化湿兼顾,尤其注意固护中焦脾胃。结论:中医药在对COVID-19的诊疗过程中,应将五运六气理论与传统辨证论治和参,抓住疾病的根本病机,明确其演变规律,灵活运用各种辨证论治方法,结合患者体质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马冠军 《北京中医药》2017,36(9):818-819
通过对《内经》关于腹泻病辨治方法的研读、梳理与总结,认为《内经》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还蕴含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等诊疗思路,奠定了中医学四维论治之基础。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病机、病因、证候、症状表现,制定辨病、审因、辨证、对症"四维一体"的诊治思路与方法,既是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诊疗体系的完整构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临床六辨其中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首先明确中医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的概念,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观点为切入点,以名医经验为借鉴,阐明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结果: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是中医临床分析疾病的重要步骤,为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基础,是中医的临床基本功。结论: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是中医临床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初步总结中医临床六辨之辨病机、辨病势和辨病质,为中医临床的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论治疾病,离不开辨病与辨证。单纯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中存在局限性,证同或无证可辨时则难以指导疾病诊疗。文章考究“辨病”理论渊源,总结“辨病”为古现代中医诊疗模式的结合点。基于对《伤寒杂病论》中“证同法异”的条文分析,通过辨定病位、辨清病性、辨识病机、辨明病证与辨别病势5步,对辨病避误思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激发同道寻找临证辨治新思路,为改进中医诊疗模式提供有益参考,为进一步提高临证疗效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