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使用现状与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800例患者诊疗过程,记录抗菌药物针剂使用情况,分析各类型抗菌药物使用现状,统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制定并实施管理对策,为实施前。抽选2019年医院门诊输液室收治800例患者实施2018年制定的管理对策,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不合理使用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抗菌药物针剂使用率超过50%,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也较高,医院应积极分析,探讨不合理用药发生原因,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提高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实施物资清单式基数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于2018年6月对急诊输液室加强物资清单式基数管理,将2018年5月为实施前,2018年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前后药物领取错误、药物过期等不良用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实施前后患者对急诊输液服务的满意度与护理投诉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输液用药错误、输液卡录入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实施后护理投诉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物资清单式基数管理可有效降低输液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急诊输液安全性,显著提高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在儿科安全用药管理中开始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以实施时间为界,将2017年7~12月收治的患儿1 540例设为实施前,2018年1~6月收治的患儿1 582例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 0.05)。实施后的患儿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结论:实施护士与患儿家属双人核对法,能提高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有效减少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海恩法则在儿科门诊输液用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自2018年10月开始以海恩法则为指导对儿科门诊输液用药进行风险管理,比较风险管理优化前后6个月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风险评分。结果:优化前风险评分高于优化后;优化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优化后(P0.05)。结论:以海恩法则为指导对儿科门诊输液用药进行管理,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儿科门诊于2018年8月起实施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2018年1~7月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4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儿科门诊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输液管理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联合RCA输液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风险管理中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鄞州医院自2015年10月开始对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进行护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合格率,较培训之前有了明显提升(P0.05)。培训后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培训前有了明显降低(P0.05)。结论:医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熟练掌握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有效降低各类护理纠纷的发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6S管理法提高安全用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8月的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护士采取6S管理法,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安全意识总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管理后,神经内科护士安全理智感、预判伤害发生的能力、自我效能、安全知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神经内科护士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6S管理法对提高安全用药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降低差错事件发生率,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提高门诊输液安全,浙江省衢化医院门诊部自2014年以来实施风险管理,主要措施有加强培训、加强管理、加强护士的输液风险意识等,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输液安全、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的输液安全性高于护理前,护士的业务技术、输液质量、岗位职责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在输液环境、护士工作和业务水平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门诊输液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优化门诊输液室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果。方法:针对医院门诊输液室常规运作程序的重要环节,于2017年9月起进行相应流程优化。2017年2~7月为实施前,2018年2~7月为实施后。比较流程优化实施前后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输液等待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输液等待时间明显缩短,输液室环境卫生、输液秩序、护理工作、人文关怀方面的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门诊输液室管理的重要环节进行流程优化,显著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缩短了患者输液等待时间,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门诊输液室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探讨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浙江省绍兴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输液期间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自2014年2月起实施风险防范对策,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门诊室输液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对策前后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存在较多风险,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门诊输液大厅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制度,提升用药安全管理质量。方法:医院自2018年1月起制定并实施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药品摆放制度、专职发药制度、色标区分制度、出院用药制度等,2018年为实施后,2017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考核形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用药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结果:实施后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上报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护士的基础用药安全、糖尿病专科用药安全、药品管理制度、错误用药处理办法的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问题制定专项管理对策,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管理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护士的用药安全认知水平,促进了管理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2015年全年门诊输液室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6年全年实施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两个时间段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后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质量各项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且能减低输液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结合信息化管理在预防急诊输液用药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接收的85例急诊室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流程再造结合信息化管理实施前后分组,实施前43例,实施后42例,观察实施前后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结论:运用流程再造管理结合信息化管理可有效预防急诊输液用药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当前注射室相似药物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几点管理对策。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作者所在医院注射室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相似药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并制定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制度,加强科内医护人员对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以6月为中间值,比较管理前后给药错误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临床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改善情况。结果:管理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护士对安全用药风险意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通过健全注射室相似药物管理制度,加强科内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提升对相似药物辨识能力,有助于降低因药物相似引起的护理缺陷,进而提升注射室整体的护理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良事件实例教学法在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1月起对护士实施模拟不良事件进行教学,2018年7~12月为实施前,2019年1~6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能力,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素养和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输液室安全管理中实施不良事件实例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门诊输液大厅应用分区分类管理方案的成效。方法:2018年8月医院对门诊输液大厅的护理管理方案进行调整,采用分区分类管理,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设为实施前,2018年8月~2019年7月设为实施后,实施前后随机抽取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输液大厅的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后,门诊输液大厅的护理巡视、护理应答、安全管理、环境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30±2.50)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6.50±4.70)分(P0.05)。结论:门诊输液大厅采用分区分类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7年8月起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并实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分组,2016年8月~2017年7月为实施前,2017年8月~2018年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泌尿科用药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并调查实施前后泌尿科护士对用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结果:实施后泌尿科用药相关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泌尿科护士在药物核对、用药说明、不良反应观察、用药交接等用药安全管理制度上的执行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泌尿科安全用药护理流程,能够规范护士的用药行为,提高护士对相关制度的依从性,减少了用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SWOT分析法在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19年2月起在重症监护室开展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以SWOT分析法为基础全面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建立SWOT分析模型,逐项分析ICU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各项要素,并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方案调整,2018年8月~2019年1月为实施前,2019年2~7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实施前后护士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CU护士、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SWOT分析法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全面构建医院监护室护理安全文化环境,能够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了护士、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输液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安全目标执行力的措施与成效。方法:通过分析医院2015年影响输液室护士对患者用药安全目标执行力因素,从2016年5月开始开展一系列改进措施,比较改进前后护士用药安全知识讲解能力、护士用药错误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改进前的发生护理缺陷的护士为8名,显著高于改进后的1名,发生护理差错事件的护士改进前10名,显著高于改进后的0名(P0.05)。改进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结论:通过改进,输液科护理人员对患者用药安全目标执行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还能减少患者投诉率及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量化考核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5月~2017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设为实施前,此期间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行常规考核模式,2016年5月~2017年4月设为实施后,此期间医院创新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模式,采取量化考核方式,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基础护理质量、消毒隔离、护理安全管理和文明服务质量评分均较实施前高(P0.05);护理管理满意度较实施前提高(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实施量化考核,能够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和高效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