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科》2019,(6)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对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责任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因存在丁苯酞使用禁忌证而未给予丁苯酞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RI显示的病灶侧责任动脉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相对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局部峰值时间(rTTP)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病灶侧责任动脉rCBF、rCBV、rMTT以及rT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rCBF、rCBV水平均显著升高,rMTT、rTTP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rCBF、rCB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rMTT、rTT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伴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脑血流供应状况,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对单侧慢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闭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单侧慢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计算出有关脑灌注参数图,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和达峰时间(TTP)图。其中14例进行外科或介入治疗,治疗后复查MR脑灌注成像,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2例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PWI均发现病变侧脑灌注异常,表现为TTP、rMTT明显延迟,而rCBF正常轻度下降,rCBV正常或轻度增高。病变侧rMTT、TTP、rCBV、与对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CBF无显著差异(P<0.05)。40例患者TTP、rMTT延迟累及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和分水岭区,22例仅累及分水岭区。14例患者外科或介入治疗后TTP、rMTT图灌注异常区较治疗前减小(P<0.01),病变侧TTP、rMTT值较治疗前减低(P<0.01)。结论PWI检查能够提供单侧ICA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受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脑灌注的改善情况,为评价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延迟性脑缺血(D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5年1至8月诊治的52例a SA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发病6~8 d接受头部CT平扫、CT血管成像(CTA)及CT灌注成像(CTP)一站式检查。采用CTA观察颅内大血管的形态。CTP检查低灌注区域或a SAH周围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计算低灌注区域或a SAH周围脑实质及其镜像脑实质区域的各参数比值,获得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根据有无发生DCI,将患者分为DCI组(12例)及非DCI组(4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低灌注区域或a 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 MTT相对均值的差异。结果 CTA可以显示脑血管痉挛(CVS)。CTP显示DCI组低灌注区域或aSAH周围脑实质的rCBF、rCBV及rMTT分别为0.75±0.22、0.96±0.23及1.6±0.4;非DCI组的r CBF、rCBV及rMTT分别为0.93±0.21、1.01±0.32及1.1±0.3。与非DCI组相比,DCI组rCBF降低、rM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rCBF)=-3.038,P_(rCBF)=0.004;t_(rMTT)=4.679,P_(rMTT)0.01);两组间r 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BF和rMTT值在a SAH后的DCI患者中分别显著降低和延长,对诊断DCI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例,于溶栓治疗前后行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变化,于溶栓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6 h内CT灌注成像均发现脑灌注异常的缺血半暗带。溶栓后患者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P<0.01)、rMTT减小(P<0.01)。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脑灌注异常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溶栓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陈旧性脑梗死缺血脑区的影像学特点和加压灌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灌注脑缺血区的影像学特点,检验经动脉内加压灌注治疗陈旧性脑梗死的可靠性和疗效,以探讨加压灌注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对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责任病灶进行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测定(患侧/健侧),确定低灌注脑区的影像学特点和缺血分期:代偿期(rCBF保持正常,rCBV升高,MTT延长);失代偿期(rCBF轻度下降,rCBV正常或下降,MTT延长);梗死前期:(rCBF下降,rCBV下降,MTT延长)。结合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进行加压灌注治疗;术后复查PWI,对比相应区域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评定治疗效果;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标准对45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45例脑梗死患者经加压灌注治疗后,神经缺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NIHSS中位数由10分降到8分;对比术前和术后的脑灌注磁共振影像,大部分皮质型脑梗死(14/19)、所有分水岭区脑梗死(23/23)血流灌注状态有所好转,2例基底节区脑梗死无效(2/3)。结论脑梗死后长期存在低灌注脑区,DSA结合PWI可以较为准确的评价低灌注脑区的缺血损害程度以及治疗价值,侧支循环的建立是加压灌注治疗能否起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先天性血管狭窄脑组织血供评估与临床治疗价值的研究。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除外其他病变通过DSA或CTA已确诊的先天性血管狭窄患者64例,选择感兴趣区通过后处理软件处理后得到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达峰时间(rTTP)等相关参数的数值。比较存在临床症状患者与无临床症状患者灌注上差异及存在临床症状患者不同区域的灌注情况。 结果比较存在临床症状患者与无临床症状患者灌注rCBV、rCBF、rMTT及rTTP差异,rCBF数值减低、而rMTT和rTTP数值呈现出延长(P<0.05),而两组间rCBV值无统计学差异;先天性血管狭窄患者狭窄区供血rCBF及rCBV值的减低、rMTT及rTTP值出现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磁共振脑灌注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先天性脑血管狭窄脑组织血供情况,对临床脑血供情况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每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比较两组颅脑CT灌注成像参数,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变化情况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增高,平均通过时间(MTT)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均较治疗前增加(P 0.05),对照组梗死周围区域CBV较治疗前增加(P 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区域CBV和CBF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与梗死中心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脑血容量(rCBV)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 0.05),且观察组梗死周围rCBV增加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Vp、Vm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病人梗死中心及其周围区域组织灌注,治疗溶栓时间窗外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降脂活血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强化降脂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疗效。方法选取sICAS病人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均采用内科基础治疗及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降脂活血片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rCBF、rCB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rMTT、rTTP较对照组缩短(P0.05);自治疗开始随访6个月观察组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再发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降脂活血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强化降脂治疗sICAS病人,能明显降低血脂,减小颈动脉粥样斑块,改善狭窄动脉供血区脑血流灌注,降低症状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尿激肽原酶(HUK)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观察组患者予以HUK0.15PNAU+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区域软脑膜评分(rLMC)及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IP)体积、患侧/健侧相对灌注参数[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侧支循环改善情况,计算ΔrMTT(治疗后rMTT-治疗前rMTT)、ΔrTTP(治疗后rTTP-治疗前rTTP)、ΔrCBV(治疗后rCBV-治疗前rCBV)、ΔrCBF(治疗后rCBF-治疗前rCB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rL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rLM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DWI序列梗死体积、IP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WI序列梗死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IP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健侧ΔrMTT、ΔrTTP、ΔrCBV、Δ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患侧ΔrMTT、ΔrTTP、ΔrCB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患侧Δr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侧支循环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UK能有效改善AIS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患者残障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颈动脉支架置人术后脑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31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将其分为3组:无症状组,7例;脑梗死组,11例;TIA组,13例。均经DSA确诊单侧颈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无症状组一侧狭窄率〉70%,另一侧狭窄率〈30%,脑梗死、TIA组患侧狭窄率均〉50%)。对全部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共置入支架33枚。对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7d,行脑CTP检查。分别比较3组术前、术后7d的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F)及相对达峰时间(rTFP)。结果①同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症状组术后胛P(1.01±0.02)缩短,其余灌注指标变化不显著;TIA组的rTrP(1.10±0.06)、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脑梗死组的rTFP(1.11±0.05)、rMTT(1.06±0.04)较术前缩短,rCBF(0.96±0.02)增加。均P〈0.05;rCBV均无明显变化。②3组比较:术前3组rTTP、rMTF、rCB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肿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MTT、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P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状况,可成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无创性评价方法。rTTP是评价早期缺血以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非常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复发与放疗后脑损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 MRPWI)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及放疗后发现颅内再次出现异常占位的脑胶质瘤患者38例,均行MRPWI检查,记录相对脑血容量( CBV)、相对脑血流量( CBF)、平均通过时间( MTT)、达峰时间( TTP)及团注到达时间( BAT),最终各参数结果等于病灶区值/对侧正常脑组织值,分别用rCBV、rCBF、rMTT、rTTP、rBAT表示。 MRPWI检查结束后行肿瘤切除手术,并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检查显示,33例为胶质瘤复发,5例为放疗后脑损伤。 MRPWI、MR常规检查显示胶质瘤复发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0.0%、40.0%。胶质瘤复发者的rCBV、rCBF、rMTT均高于放疗后脑损伤者,P均<0.05。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V与rCBF呈正相关(r=0.32,P=0.031)。结论 MRPWI检查是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疗后脑损伤的可靠方法,脑胶质瘤复发者的rCBV、rCBF、rMTT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者。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灌注成像对脑白质疏松患者脑血流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能否通过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价脑白质疏松(leukoariosis,LA)患者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并用于LA疗效的判断.方法 44例LA患者进行了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灌注成像,其中13例治疗后进行了复查.根据常规磁共振图像确定每例患者最大病灶的感兴趣区(ROI),计算病灶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及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以上参数和患者的简易智能状态(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4例LA患者病灶的rCBV(0.797±0.160)和rCBF(0.779±0.164)均减小,而rMTT(1.029±0.073)延长.患者病灶的rCBV与MMSE(r=0.524,P=0.000)和ADL(r=0.621,P=0.00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CBF与MMSE(r=0.555,P=0.000)和ADL(r=0.690,P=0.000)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MTT与MMSE(r=-0.307,P=0.043)和ADL(r=-0.434,P=0.003)评分呈显著负相关.13例复查患者中,有10例病灶区血流灌注增加,并多数伴随着不同程度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磁共振灌注成像可以无创地评价LA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病灶区的血流灌注状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流灌注的变化可用于疗效的客观评价和监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 (PWI)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blood perfusion of patients with leukoaraiosis (LA), its relationship to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 therapy effect of LA. Methods The 44 patients with LA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All the subjects were examined with both conventional and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 imaging, 13 of them repeated the examination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shapes and sizes of the biggest lesions in each patient were confirmed by conventional MR imaging, then the values of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rCBV), 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 and relative mean transit time (rMTT) in each lesion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Furtherly, a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show whether these values were correlated with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scores o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scores. Results The 44 lesions of all the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rCBV (0. 797 ± 0. 160) and rCBF (0. 779± 0. 164) but increase in rMTT (1. 029±0. 073). There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rCBV and MMSE (r = 0. 524, P =0. 000), between rCBV and ADL (r=0. 621, P=0. 000), between rCBF and MMSE (r=0. 555, P=0. 000), and between rCBF and ADL (r= 0. 690, P= 0. 000),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rMTTand MMSE (r=-0.307, P=0.043), and between rMTT and ADL (r=-0.434, P=0. 003). The blood perfusion was enhanced in 10 out of 13 patients who received the repeated examinations after the treatment, most of whom showed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Conclusions Perfusion MR imaging can assess hemodynamic alterations in LA, which could reflect the clinical symptoms. Moreover, the changes of blood perfusion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monitor the therapy effect of L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卒中后肺炎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水平相近,选取急性脑梗死后并发肺部感染病人98例,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应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静点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CRP、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及炎症控制具有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未增加,是治疗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头颅CT复查结果将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出血转化(HT)组和非出血转化(non-HT)组,分析两组患侧CTP的主要参数(表面通透性PS、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计算与健侧对称部位的比值得出相对参数值(rPS、rCBF、rCBV和rMTT)及rPS不同水平的其余CTP参数情况,采用ROC曲线确定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的rPS值,并随访HT组rPS不同水平的预后情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结果 HT组的PS和rPS均高于non-HT组(P<0.05),CBF、rCBF、CBV和rCBV均低于non-HT组,除rCBF(P< 0.05),其余均为P<0.01,但两组的MTT和rMTT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HT组“rPS≥1.72”亚组的CBF、rCBF、CBV及rCBV水平均低于“<1.72”亚组(P<0.05),但两水平的MTT和r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rPS值取2.25作为截断点对于出血性转化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1%和84.3%,曲线下面积是0.849(95% CI=0.738~0.951);HT组“rPS <1.72”亚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1.72”亚组,且变化值大于“≥1.72”亚组,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rPS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治疗效果有关,提示可用于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的发病机制,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后2周内继发癫痫病人35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确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未继发癫痫的病人3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脑血流灌注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既往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层梗死、多脑叶梗死病人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局部血容量(rCBV)和局部血流量(rCB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癫痫病人常见皮层梗死、多脑叶梗死、区域性脑血流量异常变化、炎症反应等。发病危险因素较多,皮层梗死、低rCBV、低rCBF病人发病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对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进行扫描,探讨颈动脉狭窄解除与脑灌注参数改善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血运重建术前不同类型患者选择的意义。方法:30例经超声证实颈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w内进行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脑灌注各参数相对值进行分析。参数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及相对延迟时间(rDelay)。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分别根据脑灌注成像结果,将患者定性分为双侧大脑半球灌注对称组12例、双侧大脑半球灌注不对称组18例。结果: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患侧rTTP及rDelay较术前改善,其余灌注参数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前脑灌注状态不同,对术前患者进一步分层研究,术前灌注对称组,术后患侧脑灌注各参数数值改善不明显;术前灌注不对称组,术后rCBV、rMTT、rTTP及rDelay较前改善。结论:320排CT头颈联合多参数扫描模式,可以全面地显示颈动脉血运重建术前后,颈动脉狭窄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所导致的患侧供血区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患者术前评价、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阿替普酶+丁苯酞,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6h、24h、7d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8~9. 72,P 0. 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8例(96. 00%),对照组为42例(84. 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00,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平均血流速度(MFV)水平高于对照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70~12. 77,P 0. 05)。结论丁苯酞与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