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开展藏药四味姜黄方的剂量配比关系研究,探索其处方剂量配比关系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均使用60 mg/kg体质量的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内注射法复制糖尿病模型,待DN模型成功后将其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四味姜黄方8个不同剂量配比组(采用均匀设计法),按给药剂量表每天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次,连续给药4周。使用血糖仪测空腹血糖(FBG),化学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Scr)和总蛋白(TP)浓度,ELISA试剂盒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及测定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多元逐步回归分析(MSRA)等多元分析方法,对配比剂量-药效学结果进行剂量配比关系分析。结果各给药组的各项药效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SRA结果表明BUN、肾指数、FB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Scr和UA 7项指标水平与剂量配比存在多元一次线性关系或多元二次非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有显著性意义(P0.05);TGF-β1和TP水平与剂量配比间无明显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均匀设计取值范围内的全局寻优比较,大鼠模型的优化配比剂量为姜黄∶小檗皮∶余甘子∶蒺藜=1∶2∶1∶2。结论四味姜黄方各剂量配比对DN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这可能与其降低BUN、肾指数、FBG、肾小球基底膜厚度、VEGF、Scr和UA等指标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丽琴  吕飞  刘圣  张善堂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94-349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0,100,200mg·kg-1 ·d-1)、消渴丸治疗组( XKW,0.8g·kg-1·d-1),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肾重/体重比(KW/BW)、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蛋白(Upro);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Ⅳ型胶原(Ⅳ-C)蛋白的表达.结果:ig给药,小檗碱可降低大鼠FBG,KW/BW,BUN,Cr及Upro水平,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TGF-与Ⅳ-C蛋白的表达.结论:小檗碱对DN大鼠肾微循环病变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与Ⅳ-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失衡及其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BBR对DN大鼠早期肾脏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早期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BBR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1)治疗组及阳性对照(依那普利1 mg· kg-1)治疗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5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24 h Upro)及24h尿微量白蛋白(24 hUmAlb);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TGF-β1,SnoN,Smad2/3与Smad7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BR各治疗组大鼠FBG,BUN,Scr,24 h Upro及24 hUmAlb水平显著降低;肾组织形态学异常改善;TGF-β1蛋白及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SnoN和Smad7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BBR可通过Smad信号通路来维持DN肾组织TGF-β1/SnoN表达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早期DN大鼠肾功能病变,延缓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参芪地黄汤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参芪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运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DN大鼠模型.注射STZ后,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及参芪地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盐酸贝纳普利1 mg/kg和参芪地黄汤4.5、9、18 g生药/kg,正常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12周.注射STZ后,各组大鼠每2周检测1次血糖;给药12周后检测血清中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和24 h尿蛋白水平,同时取肾组织,切片HE染色后比较各组光镜下病理表现,运用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糖持续高于正常组(P<0.05).给药12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参芪地黄汤各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Cr、BUN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图片显示,盐酸贝纳普利和参芪地黄汤中、高剂量可缓解DN模型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增生、炎细胞浸润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给药或生理盐水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肾组织TGF-β1、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参芪地黄汤中、高剂量组和西药对照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对DN模型大鼠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肾组织中TGF-β1及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TGF-β1/Smad7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厄贝沙坦组10只和消渴平合剂组10只。12周时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变化情况,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甘油三酯(TG)、一氧化氮(NO),大鼠肾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TGF-β1及Smad7蛋白。结果:消渴平合剂可以改善DN大鼠的一般状况,明显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P0.01),减轻肾组织病理性损害。与模型组比较,消渴平合剂组BUN、Scr、TG含量显著降低(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mad7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消渴平合剂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N大鼠肾脏TGF-β1/Smad7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每组10只。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lAc),计算肌酐清除率(Ccr),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显著降低DN大鼠FBG、HblAc、24h mALB的水平,延缓Ccr的下降,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调节ECM代谢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7,(10)
目的:探讨芪葵颗粒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芪葵颗粒高(4.8 g/kg)、低(1.6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隔周分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检测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指数、尿蛋白、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芪葵颗粒各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指数、尿蛋白、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芪葵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对STZ致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黄芪桑叶玉竹颗粒对气阴两虚型高血糖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及TGFβ1/P-Smad3/P-Smad7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根据基础血糖水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十味消渴胶囊阳性药组、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甲状腺素皮下注射、连续高脂饲料喂养合并链脲佐菌素注射复合因素造模。空白组大鼠不予给药,模型组大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十味消渴胶囊阳性药组灌胃剂量为1.32 g/kg、黄芪桑叶玉竹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25、2.5、7.5 g/kg,连续给药30 d。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 A1c)、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水平,肾脏活性氧(ROS)、过氧化氢酶(CAT)含量,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Smad3、P-Smad7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GHb A1c、ALB、TP、UA、BUN...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藿朴夏苓汤(HPXL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及相关下游调控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DN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 mg·kg~(-1))制备DN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PXLT高、中、低剂量组(2,1,0.5 g·kg~(-1)),格列本脲组(5 mg·kg~(-1)),连续灌胃给药6周。测定各组大鼠体质量、肾脏系数、24 h排尿量及尿蛋白;生化指标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以及尿素氮(BUN)的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通路及相关下游调控蛋白(Nephrin、Podocin、p38MAPK、p-p38MAPK、Caspase-3、Smad2/3、p-Smad2/3)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而肾脏系数、24 h排尿量和尿蛋白、FBG、Scr、BUN含量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肾组织Nephrin、Podocin表达明显下降,而TGF-β1及其下游蛋白Caspase-3、p-p38MAPK和p-Smad2/3表达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HPXLT高、中、低剂量组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而肾脏系数、24 h排尿量和尿蛋白、FBG、Scr、BUN含量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PXLT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强Nephrin、Podocin蛋白的表达,降低TGF-β1、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磷酸化p38MAPK和Smad2/3的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HPXLT可能通过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的表达,提高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缓解足细胞凋亡,起到保护DN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对DN大鼠的作用及产生该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一次性大剂量(60 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将DN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之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8周后测空腹血糖(FBG),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光镜观察肾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TGF-β_1,Smad2/3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_1,Smad2/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TGF-β_1,Smad2/3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BUN,SCr,24 h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ELISA检测大鼠TGF-β_1,Smad2/3含量明显升高,肾组织病理结构异常较为明显,TGF-β_1,Smad2/3蛋白量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各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了DN大鼠FBG,BUN,SCr,24 h尿蛋白水平(P0.05);ELISA检测大鼠TGF-β_1,Smad2/3含量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结构异常得到改善,TGF-β_1,Smad2/3蛋白量表达减少(P0.05,P0.01),TGF-β_1,Smad2/3 mRNA表达减少(P0.05,P0.01)。结论:当归-红芪超滤膜提取物可改善DN大鼠肾功能病变,延缓DN慢性病理进展,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GF-β_1/Smad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加会引起人们的情志变化,本文利用中医的基本观点和肝的特性,探讨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多种脏器疾病发生的机理,详细探讨肝郁的各种影响提出治疗要兼顾情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