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单侧椎间融合器45°旋转稳定技术在腰椎滑脱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8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男46例、女34例;年龄44~69岁,中位数55岁;滑脱节段位于L_(3~4)9例、L_(4~5)41例、L_5S_130例;滑脱程度按照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56例、Ⅱ度滑脱24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术中采用单侧椎间融合器45°旋转稳定技术。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滑脱椎体复位、腰椎功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72个月,中位数44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74例滑脱椎体术中完全复位,6例不完全复位。80例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41. 23±2. 34)分、术后2周(23. 03±1. 24)分、术后6个月(9. 23±2. 02)分、术后12个月(4. 03±1. 62)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术前(7. 11±0. 32)分、术后2周(13. 03±0. 40)分、术后6个月(19. 23±0. 42)分、术后12个月(25. 73±0. 62)分;椎间隙高度,术前(6. 21±0. 62) mm、术后2周(9. 42±0. 51) mm、术后6个月(9. 31±0. 25) mm、术后12个月(9. 22±0. 22) mm;滑脱角,术前22. 23°±3. 02°、术后2周12. 73°±2. 02°、术后6个月13. 53°±1. 09°,术后12个月13. 03°±1. 22°。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和椎体再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术中采用单侧椎间融合器45°旋转稳定技术,能有效复位滑脱的椎体,恢复椎间隙高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4~69岁,中位数43岁。L4滑脱10例,L5滑脱11例。按照Meyerding腰椎滑脱分度标准,Ⅰ度8例、Ⅱ度1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腰骶部坠胀及下肢疼痛,其中9例伴有间歇性跛行;均无大小便失禁。病程2~10年,中位数6年。术后随访观察滑脱椎体复位、椎间植骨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中位数11个月。腰椎滑脱均获得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20例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融合,1例术后12个月椎间植骨融合。术前和术后1个月、6个月,21例患者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57.6±10.4)%、(21.4±11.2)%、(20.1±11.4)%,椎间隙高度(腰椎侧位X线片上前、中、后椎间盘高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1.0)mm、(12.3±1.2)mm、(11.5±2.0)mm,滑脱距离(腰椎侧位X线片上滑脱椎体后壁至下位椎体后壁的距离)分别为(15.0±2.1)mm、(1.5±1.0)mm、(1.2±0.5)mm。所有患者腰痛、腰骶部坠胀及下肢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所好转,间歇性跛行减轻,均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1例发生浅表感染,通过换药后感染得到控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硬膜撕裂、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椎弓根螺钉松动、椎体再滑脱、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自体骨移植Cage融合联合万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复位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椎间高度和腰椎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7例,男36例、女2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37岁。损伤椎体,T114例、T1223例、L125例、L25例。脊髓损害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3例、E级34例。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植骨愈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4周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2.75°±6.58°降至5.21°±2.21°、5.33°±2.32°。术后4周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由术前(51.45±16.12)%降至(5.25±2.26)%、(5.95±3.48)%;伤椎后缘压缩率分别由术前(27.78±11.44)%降至(4.14±1.65)%、(4.43±2.03)%。末次随访时,CT扫描显示植骨愈合良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8例、E级46例。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撬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促进脊髓神经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Ⅳ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Ⅳ度腰椎滑脱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62岁,中位数46岁。L_5~S_1滑脱9例、L_4~L_5滑脱3例。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椎体复位、腰腿痛缓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220~1400 m L,中位数620 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6个月,中位数21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滑脱椎体成功复位8例,遗留Ⅰ度椎体滑脱4例。椎间隙高度均基本恢复,脊柱稳定性均良好,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均无滑脱复发、融合器后移、融合器下沉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参照Nakai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7例、良4例、可1例。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Ⅳ度腰椎滑脱,复位成功率高,能提高腰椎稳定性、缓解腰腿痛和改善腰椎功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椎板骨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8例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椎板骨植骨22例,采用髂骨植骨16例。男17例,女21例。年龄43~73岁,中位数57岁。腰椎滑脱节段,L37例、L421例、L510例。腰椎滑脱程度按照Meyerding标准,Ⅱ度22例、Ⅲ度16例。病程1个月至20年,中位数12个月。观察椎体复位、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中1例术后3个月失访,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8个月。术后3 d,X线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椎体复位良好。术后3个月,35例植骨融合,2例采用椎板骨植骨者植骨未融合,继续佩戴腰部支具3个月;术后6个月,37例患者植骨均融合。均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后路减压椎板骨或髂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滑脱症,椎体复位好,安全性高,但髂骨植骨的融合率较高,临床应避免采用出现骨质增生硬化的椎板骨进行植骨,防止植骨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12月,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40例,男1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中位数72岁。腰椎压缩性骨折位于L_114例、L_210例、L_37例、L_49例。按照Zoarski等骨折压缩程度分级法,轻度1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病程均在1周以内。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腰背部疼痛缓解、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45 min,中位数33 min;术中出血量3~10 m L,中位数5.3 m L;注入椎体的骨水泥量1.5~8 m L,中位数4.1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中位数2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前和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4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31±1.38)分、(1.26±0.42)分、(1.05±0.62)分、(0.98±0.4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33.62±5.32)%、(4.56±1.42)%、(3.25±1.62)%、(2.86±0.95)%,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为(31.67±16.21)%、(10.12±4.46)%、(11.36±3.62)%、(12.08±2.96)%,Cobb角分别为18.25°±8.62°、7.57°±6.32°、8.68°±4.96°、8.95°±5.08°。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因无明显临床症状,未做处理;3例再次出现骨折,行第2次PKP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过伸牵引复位法结合PKP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21~55岁,中位数39岁。损伤椎体位于T128例、L112例、L25例、L32例、L42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周,中位数4周。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80~130 min,中位数98 min。术中出血量100~150 m L,中位数125 m L。住院时间7~12 d,中位数9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3.4°±1.9°降至6.8°±1.7°、7.2°±1.1°,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5±2.1)%升至(92.7±2.3)%、(91.8±1.5)%,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由术前(87.7±2.0)%升至(96.5±1.8)%、(95.6±2.1)%。1例球囊复位失败,后期行后路原位椎体融合固定术治疗;1例术后遗留腰背部疼痛,未做特殊处理。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球囊辅助复位伤椎植骨经肌间隙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创伤小,手术和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7岁。退变性滑脱25例,峡部裂性滑脱19例。滑脱节段位于L3~43例、L4~518例、L5S123例。滑脱程度按照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15例、Ⅱ度22例、Ⅲ度7例。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16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病程2~10年,中位数4.6年。随访观察滑脱腰椎复位、腰背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腰椎功能恢复、无疼痛步行距离、手术综合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12个月X线检查显示,15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22例Ⅱ度滑脱19例完全复位、7例Ⅲ度滑脱5例完全复位。术后3、6、12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由术前(6.7±2.8)分降至(3.8±1.5)分、(2.8±1.3)分、(2.1±0.6)分,下肢放射性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由术前(6.9±3.2)分降至(2.2±1.4)分、(1.6±1.2)分、(1.3±0.5)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由术前(62±15)%降至(21±8)%、(18±7)%、(14±5)%,无疼痛步行距离分别由术前(200±51)m增加至(2000±106)m、(2000±168)m、(2000±566)m。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断裂及椎体再滑脱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参照侯树勋等制定的腰椎滑脱手术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优23例、良16例、可4例、差1例。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够有效复位滑脱的椎体、减轻腰背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增加无疼痛步行距离,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28例33足,男21例25足、女7例8足。年龄23~56岁,中位数35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双足5例。按照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18例22足、Ⅲ型10例11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3 d,中位数6 d。术后随访观察跟骨宽度、B?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30~60 min,中位数41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中位数17 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中位数17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个月,跟骨宽度由术前(33.82±2.76)mm减少至(30.43±2.04)mm,B?hler角由术前13.26°±4.35°增大至32.41°±4.14°,Gissane角由术前128.55°±9.71°减小至120.84°±9.26°,Maryland足部评分由术前(54.17±3.09)分增加至(85.24±5.67)分。均未出现皮缘坏死、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Maryland足部评分(86.41±4.88)分,优16例19足、良10例12足、可2例2足。结论:采用撬拨复位双向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基本形态,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21~62岁,中位数40岁.损伤椎体:T1212例,L114例,L27例,T12~L14例,L1~L22例.按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分类:A型12例,B型18例,C型9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le分级:A级2例,B级5例,C级10例,D级10例,E级12例.CT检查示:椎体后壁均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内矢状径占位20%~80%.MRI检查示:伤椎上位、下位椎间盘无变性及破裂.X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11°~42°,中位数28°;伤椎前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40% ~ 70%,中位数49%;伤椎后缘压缩后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70% ~ 90%,中位数81%.受伤至手术时间6h至7d.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伤椎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300~1000 mL,中位数400 mL.手术时间100~180 min,中位数12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14个月.均无切口感染、螺钉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取出后无复位丢失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Cobb角分别由术前28.7°±2.3°降至5.5°±0.8°、5.8°±0.7°.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42.3±3.8)%升至(84.5±4.9)%、(80.6±4.3)%;伤椎后缘高度占正常椎体高度的百分比分别由术前(81.5±5.1)%升至(90.6±4.9)%、(89.7±4.7)%.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25例恢复至E级,6例恢复至D级,4例恢复至C级,3例恢复至B级,1例仍为A级.结论:采用垫枕复位法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改变椎体“蛋壳样”病理状态,增加前柱的支撑力,纠正后凸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Ⅰ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经6~24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水泥联合Genex人工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9月,采用骨水泥联合Genex人工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91例,男20例、女71例;年龄60~92岁,中位数70岁。单节段骨折85例,其中T_92例、T_(10)5例、T_(11)10例、T_(12)19例、L_124例、L_213例、L_38例、L_44例;双节段骨折6例,其中T_(11)~T_(12)2例,T_(12)~L_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2 h至30 d,中位数15 d。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在X线片上测量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Cobb角,计算伤椎相对高度比,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估患者腰背部疼痛、脊柱功能和生活质量。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9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34 min,中位数23 min。91例患者均获6个月随访。伤椎高度,术前(16.21±2.08)mm、术后7 d(22.05±2.41)mm、术后1个月(21.68±1.89)mm、术后3个月(20.98±1.88)mm、术后6个月(19.98±1.69)mm;伤椎相对高度比,术前0.54±0.11、术后7 d 0.86±0.09、术后1个月0.85±0.17、术后3个月0.79±0.21、术后6个月0.84±0.13;伤椎后凸Cobb角,术前19.18°±3.65°、术后7 d 7.83°±1.31°、术后1个月8.32°±1.71°、术后3个月8.75°±1.81°、术后6个月9.17°±1.93°。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8.27±1.18)分、术后7 d(3.78±0.81)分、术后1个月(3.18±0.73)分、术后3个月(3.09±0.63)分、术后6个月(2.65±0.37)分;ODI,术前(41.30±5.10)%、术后7 d(24.39±4.62)%、术后1个月(22.30±4.50)%、术后3个月(22.45±4.17)%、术后6个月(22.24±4.34)%;SF-36评分,术前(91.58±21.62)分、术后7 d(115.53±27.12)分、术后1个月(110.17±21.61)分、术后3个月(112.90±23.96)分、术后6个月(111.78±24.53)分。均无骨水泥渗漏、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水泥联合Genex人工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恢复伤椎高度、矫正脊柱畸形、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脊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47岁。病变节段位于T_(11)2例、T_(12)3例、L_14例、L_22例、T_(11)~T_(12)3例、T_(12)~L_15例、L_1~L_25例。合并脊髓损伤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2例。病程2~4年,中位数2.5年。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将去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在X线片上测量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脊柱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中位数178 min;术中失血量980~1550 m L,中位数1050 m L。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中位数6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术前(65.6±18.2)mm·h~(-1)、(24.6±5.4)g·L~(-1),术后3个月时(15.8±2.7)mm·h~(-1)、(4.1±1.2)g·L~(-1),术后12个月时(12.3±1.9)mm·h~(-1)、(3.6±1.1)g·L~(-1)。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术前(66.5±6.3)mm,术后3个月时(54.2±6.4)mm,术后12个月时(52.6±5.9)mm;病椎后凸Cobb角,术前43.5°±6.8°,术后3个月时4.1°±2.0°,术后12个月时3.6°±1.4°;ODI,术前(43.5±4.9)%,术后3个月时(16.5±4.9)%,术后12个月时(7.2±1.6)%。末次随访时,合并脊髓损伤的8例患者,ASIA分级B级3例恢复至D级,C级3例及D级2例均恢复至E级。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生结核复发、播散和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植骨融合好,可恢复脊柱序列、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和结核控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种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6例,男40例,女6例;年龄20 ~77岁,中位数42.5岁;左侧20例,右侧23例,双侧3例;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6足,Ⅳ型14足.合并腰椎压缩性骨折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 ~10 d,中位数8.5d.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愈合、患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46例49足,行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12例14足(SandersⅢ型2足、Ⅳ型12足),行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4例35足(SandersⅡ型19足、Ⅲ型14足、Ⅳ型2足).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均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患者,经换药后切口愈合.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中位数6.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 ~12周,中位数10.5周;B(o)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无钢板、空心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足跟部增宽6足,其中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Ⅲ型l足、Ⅳ型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组3足(SandersⅡ型1足、Ⅲ型2足),行走时疼痛,经热敷等物理治疗后疼痛缓解.参照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患足功能,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组,优8足、良4足、可2足;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组,优12足、良15足、可6足、差2足.结论:切开复位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切口感染;撬拔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侧减压,RF系统复位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及单侧后外植骨融合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RF系统将滑脱腰椎提拉复位、椎体间植骨、对侧后外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60例,移植骨取自髂后上棘。结果术后随访12~36个月,Nakai分级优37例,良12例,可7例。60例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4~9个月。结论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RF系统复位固定加椎间及对侧后外植骨融合术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3岁,中位数43岁。损伤椎体,T_(10)2例、T_(11)6例、T_(12)14例、L_110例、L_26例。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14例、D级10例、E级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6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周与术后12个月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伤椎椎体高度)∕伤椎相邻上下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分别由术前(44.83±12.73)%降低至(10.24±7.25)%、(13.11±8.51)%,Cobb角由术前31.49°±14.17°降低至6.90°±5.15°、8.74°±6.39°。术后12个月,部分病例的脊髓神经功能有所恢复;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1例、C级2例、D级12例、E级20例。均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小开窗减压短力臂伤椎置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创伤小,能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钢针撬拨复位联合跟距反弹外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42例。男34例,女8例。年龄48~62岁,中位数53岁。左侧33例,右侧9例。均为SandersⅢ型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治疗时间3~5 d,中位数3 d。记录手术前后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及宽度,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即刻B9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均大于术前[10.26°±4.76°,31.78°±2.90°,t=-21.476,P=0.000;95.47°±3.78°,131.98°±3.21°,t=-44.327,P=0.000;(35.36±2.18)mm,(45.27±1.88)mm,t=-22.605,P=0.000],跟骨宽度小于术前[(43.88±3.12)mm,(35.79±1.22)mm,t=20.790,P=...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5例,I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5例,Ⅱ度峡部裂腰椎滑脱症4例。结果:术后经6~24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6%,植骨融合率100%,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单枚cage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简单、安全、经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7~82岁,中位数69岁。骨折节段位于T91例、T101例、T114例、T123例,L13例、L24例、L48例、L56例。Zoarski骨折压缩程度分级,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7例。创伤性骨折1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椎体高度恢复、后凸角度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60 min,中位数43 min。术中出血量4~9 m L,中位数5.4 m L。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0~5.0 m L,中位数3.6 m L。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中位数3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 d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4±0.45)分。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前为(37.97±15.21)%,术后3 d为(19.12±9.46)%,术后3个月为(22.56±6.72)%。椎体后凸角度,术前为11.54°±2.78°,术后3 d为6.16°±1.35°,术后3个月为5.82°±2.74°。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系统加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4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滑脱患者(平均50岁;其中退变型78例,峡部型18例;所有患者滑脱度为Ⅰ至Ⅱ度)行椎弓根螺钉系统滑脱复位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随访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植骨融合率.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7年,临床疗效满意率82.3%;复位率为79.6%;植骨融合率为87.5%;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