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采用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移植肝肝动脉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移植肝肝动脉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架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肾动脉下方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果 74例采用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重建肝动脉的患者中,68例治愈,6例术后早期死亡,治愈率为92%。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18%(13/74),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1%(8/74),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14%(10/74),其中5例为架桥动脉血栓形成,5例为肝动脉(含架桥动脉)狭窄,行动脉支架置入溶栓术或动脉支架置入术,除1例上述治疗无效后行再次肝移植外,其余9例血管恢复通畅。结论肝移植术中若无法行供、受者肝动脉端端吻合术重建肝动脉,间置髂动脉的肝动脉-腹主动脉架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肝动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Zhao JC  Yan LN  Li B  Ma YK  Zeng Y  Wen TF  Wang WT  Yang JY  Xu MQ  Chen ZY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3):166-169
目的 探讨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肝动脉重建和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施行50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在供受者间肝动脉的重建中,供者右肝动脉与受者右肝动脉吻合24例,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12例,与受者左肝动脉吻合3例,与受者肝总动脉吻合2例,与受者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副右肝动脉吻合2例,与受者肝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置搭桥3例.受者腹主动脉与供者右肝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2例,用保存的尸体髂血管行受者腹主动脉与供者右肝动脉搭桥2例.供者肝动脉直径1.5~2.5 mm,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3.5倍手术放大镜和5~10倍手术显微镜下完成肝动脉重建.结果 50例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中,有2例(4%)分别于术后1d、7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立即采用自体大隐静脉从肾下腹主动脉至供者右肝动脉搭桥术,恢复供肝血流,痊愈出院.1例术后1.5个月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随访期无临床症状未行处理.术后和随访期未发现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未有与肝动脉并发症有关的死亡病例.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实际生存率为92%.结论 选择恰当的肝动脉重建方式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显著降低肝动脉并发症,及时处理肝动脉并发症是保证供肝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肝动脉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1年2月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其中4例行体外静脉转流下的原位肝移植术,17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1例为活体供肝部分肝移植。11例供肝的肝固有动脉与受者的肝固有动脉吻合,4例供者脾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吻合,3例供者腹腔动脉与受者肝总动脉吻合,2例应用供者髂动脉在供者肝固有动脉与受者腹主动脉间架桥吻合,1例供者肝右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1例供者肝固有动脉与受者异位肝右动脉吻合。术后以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d时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以尿酶介入溶栓后出现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行肝动脉吻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个月,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血流、形态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原位肝移植预防肝动脉并发症的关键在于血管吻合时操作精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无张力吻合。  相似文献   

4.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统计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术的67例次供、受者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分析肝动脉的重建方式,探讨肝动脉变异与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处理。结果67例次供者肝脏和65例受者肝脏共出现肝动脉变异12例次,发生频率最高的为右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及左肝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肝动脉的重建方式如下:供者及受者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成型后吻合58例;腹主动脉与肝动脉搭桥2例;利用变异的肝动脉分支吻合7例。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均经腹股沟处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溶栓治疗,此3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避免变异的肝动脉损伤、选择适当的肝动脉吻合方式可以保证移植肝脏的动脉血供。肝动脉血栓形成与肝动脉变异无关。作为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保守治疗方法,肝动脉内溶栓治疗有可能避免2次移植。  相似文献   

5.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肝动脉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吻合的经验。方法 回顾悸分析20例原位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 16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3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1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肝动脉狭窄,全部病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现存活15例。结论 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经验,以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 分析9年间实施的85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动脉重建采用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部吻合16例(18.82%),与受者胃十二指肠-肝固有动脉汇合部吻合61例(71.76%),采用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8例(9.42%)。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供。结果 1例术中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立即行血栓切除,重新吻合动脉,现已随访13个月,肝动脉保持通畅。其余84例随访2~54个月,未见HAT发生。全组HAT发生率为1.2%。结论 正确选择肝动脉重建吻合的部位和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可以减少HAT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HAT,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分析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 总结1995年5月至2005年4月实施的122例肝移植临床资料,肝动脉重建采用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汇合部袖片吻合21(16.76%),与受者胃十二指肠-肝固有动脉汇合部吻合87例(71.76%),采用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14例(11.48%)。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供。结果 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HAT)3例,肝动脉狭窄(HAS)2例。1例HAT于术后1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4例通过放射介入治疗治愈。其余病例随访2~62个月,未见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和肝动脉狭窄(HAS)。本组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4.10%。结论 正确地选择肝动脉重建吻合的部位和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可减少HAT和HAS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监测能早期发现HAT和HAS,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进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的动脉重建方法.方法 供者采用肝胰肾脾联合切取法,并切取供者髂血管备用.修整供者器官时,将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端端吻合,以重建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将髂总静脉与门静脉端端吻合,以延长门静脉1~2 cm;将髂外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共同的腹主动脉袖片行端端吻合,备用.胰腺移植时,将供者延长后的门静脉与受者肠系膜上静脉行端侧吻合,将供者髂总动脉及髂内动脉经末端同肠系膜打孔穿出后,供者髂总动脉与受者髂外动脉行端侧吻合,供者髂内动脉用血管夹暂时夹闭,准备与供肾动脉吻合.供者十二指肠与受者空肠用吻合器行侧侧吻合.肾移植时,将供肾静脉与受者髂外静脉行端侧吻合,肾动脉与夹闭备用的供者髂内动脉行端端吻合,开放肾血流后,将移植肾经切口置于右下腹部侧腹膜外同定,并在腹膜外吻合输尿管与膀胱.结果 除1例术后第50天时因腹腔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外,其他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术后对3例存活患者随访了24~27个月,患者移植物功能良好,完全停用胰岛素,血清肌酐为72.5~119.7μmol/L.结论 门静脉回流式肠道引流的胰肾同侧联合移植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而十二指肠动脉弓的重建改善了胰腺及十二指肠的血液供应.术中利用供者髂总动脉搭桥,将供肾动脉吻合到供者髂内动脉的术式可以减少在受者严重钙化的周围血管上的操作次数,同时为患者保留了左侧髂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受者脾动脉重建移植肝动脉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完成的328例次原位肝移植中的肝动脉重建方法。其中7例受者因肝总动脉不适宜吻合而采用脾动脉重建移植肝动脉。7例受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2.5±11.3)岁。肝移植术中,于胰腺体部上缘处游离受者脾动脉干2cm,结扎其远端,利用其近心端与供肝肝总动脉对端吻合;在2.5倍手术放大镜下,以7-0Prolene缝线连续缝合方式完成动脉重建。结果术后行间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显示:7例受者肝动脉血液供应良好,无血栓形成,无胆系并发症发生,无脾脏梗死征象。2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在术后18、21个月死于癌肿复发,5例良性肝病患者术后随访22.6个月(12~38个月),肝功能良好,1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在肝移植受者肝总动脉不适宜重建移植肝动脉时,选择性应用受者的脾动脉是简便可行的动脉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经验,提高肝移植疗效和受体存活率.方法 总结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实施的183例肝移植临床资料,常规动脉重建163例,供者腹腔动脉干Carrell's袖片或肝总动脉-脾动脉汇合部与受者肝左-右动脉汇合部吻合25例,胃十二指肠-肝固有动脉汇合部吻合134例,腹腔动脉干吻合4例.采用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20例.术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术中、术后应用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供.结果 183例肝移植患者中有6例发生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率为3.28%(6/183),其中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5例,肝动脉狭窄(hepatic artery stenosis,HAS)1例.常规通路动脉重建组动脉并发症发生率1.84%(3/163),髂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组为15.0%(3/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3,P<0.01).6例并发症患者中有1例HAT于术后19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5例通过介入治疗治愈,死亡率16.7%.结论 正确地选择肝动脉重建吻合的部位和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减少HAT和HAS的发生,多普勒超声的早期发现和放射介入的及时治疗可以挽救移植物,避免再移植.  相似文献   

11.
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供肝动脉与受体肾动脉下的腹主动脉之间用同一供体的骼动脉进行搭桥的方法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使用同一供体的髂动脉进行肾动脉平面以下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的肝移植术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用时53~126min,术后发生胆瘘1例,胆道感染并肝内胆汁瘤形成1例,其余6例患者恢复顺利,肝功能1周左右恢复正常;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供体髂血管进行肝动脉-腹主动脉搭桥,对于无法行常规肝动脉吻合的受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活体肝移植中变异供肝动脉的修整和重建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间73例成人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术前对供肝进行了充分的影像学评估,其中涉及供肝动脉较复杂变异者13例(17.8%),包括9例异位或副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SMA),2例副肝右动脉发自腹腔干及2例肝动脉存在交通支。术中对这13例变异供肝动脉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了修整和重建。结果 9例异位或副肝右动脉起自SMA者中,3例采用副肝右动脉与胆囊动脉行端侧吻合的方式成形,然后与受者的肝固有动脉或肝右动脉行端端吻合,另6例异位肝右动脉与受者肝右动脉或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2例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者,将供肝右动脉和副肝右动脉分别与受者肝右动脉和肝左动脉吻合重建;2例供肝动脉存在交通支者及1例双供肝移植者均予以双支动脉重建。另外,供、受者肝动脉内径不匹配者,采用供肝副肝右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侧吻合。所有血管均一次吻合成功,围手术期经密切监测动脉血流及给予相应抗凝治疗,术后长期随访中,所有受者均未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动脉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动脉变异的不同,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不同方式的修整,效果良好,其对预防活体肝移植后动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以及扩大活体供者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术中动脉重建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肝动脉重建技术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以及肝动脉并发症的防治。结果31例受体肝动脉均无变异。活体肝移植中供体肝动脉2例存在变异,其中1例副肝左动脉来源于胃左动脉,移植前肝左动脉、副肝左动脉成形后取供体的大隐静脉搭桥,与肝固有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汇合处吻合;1例副肝右动脉来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行双动脉吻合。1例活体双供体肝移植行双动脉吻合;1例再次肝移植行腹主动脉搭桥;受体肝动脉直径<3mm6例,3~5mm17例,≥5mm8例。肝动脉吻合时间为23~70min,平均(31.46±9.07)min。术后32d发生肝动脉狭窄1例,行狭窄处球囊扩张后放置动脉支架,术后随访4个月肝功能及肝动脉血流良好,其余术后观察2~7个月均无肝动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动脉并发症。结论重视引起肝动脉并发症的诸多因素,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精细的肝动脉吻合,适当使用抗凝药物,能有效降低肝移植术后的肝动脉并发症;及时有效地处理肝动脉并发症能明显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方法获得的器官簇中的供肝进行肝移植,其中各器官动脉的分配及重建方式与肝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关系,以期更加合理安全地分配利用供体器官,减少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分析11例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器官簇的动脉分配及重建方式对肝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11例供肝未发现变异肝动脉,于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获得Carrol袢.其中1例因动脉长度不足行动脉搭桥,术后动脉血栓形成行二次移植,其余动脉重建吻合顺利,术后恢复良好;另1例患者术后5个月死于肺感染,其余患者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肝肾胰十二指肠联合切取时,受者必须保留足够的动脉长度,器官切取组与受者手术组保持及时准确的沟通,器官分配时肝组保留胃十二指肠和肝固有动脉Carrol袢,吻合时采用严格的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避免发生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关键.此种方式获得的供肝可以在不影响肾脏、胰腺等多器官利用的前提下完成肝脏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肝移植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4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140例尸体肝移植和2例活体肝移植的随访结果,分析肝动脉的重建技术及其对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所有供、受者肝动脉均采用显微技术端端吻合,术中根据供、受者动脉条件,选择管径相互匹配的动脉进行吻合,其中,管径≥3mm者采用连续缝合,〈3mm者采用间断缝合。术后常规以多普勒超声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142例中未发现肝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17例,其中,吻合效果满意5例(5/86),一般12例(12/56)。结论影响肝动脉吻合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供者和受者肝动脉条件、术者的显微缝合技术及术后抗凝治疗,良好的肝动脉吻合在预防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及提高肝移植生存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成人间活体肝移植(adult-to-adult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A-A LDLT)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经验。方法总结2002年1月-2008年3月收治的127例A-A LDLT临床资料,分析肝动脉重建并发症的预防。131例供体中(移植右半肝127例,移植左半肝4例),男69例,女62例;年龄19~65岁,平均36.2岁。127例受体中男109例,女18例;年龄18~64岁,平均41.9岁。62例供体右肝动脉与受体右肝动脉吻合,34例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7例与受体左肝动脉吻合,6例与受体肝总动脉吻合,8例与受体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副右肝动脉吻合,5例与受体肝总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间搭桥,2例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搭桥,3例用尸体冷冻保存髂血管行受体腹主动脉与供体右肝动脉搭桥。结果术后1、7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2例(1.6%),采用自体大隐静脉、肾下腹主动脉至供体右肝动脉搭桥术后痊愈;1例于术后46d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无临床症状未予处理。术后及随访期未发现肝动脉狭窄、肝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围手术期无与肝动脉并发症有关的死亡患者。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67个月,术后1、2、3年实际生存率分别为82.2%、64.7%和59.2%。结论供、受体肝动脉解剖变异,受体肝动脉病理改变,以及肝动脉血管吻合技术是肝动脉重建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技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接受32次再次肝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采用了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4例次,采用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8例次.胆道的重建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8例次,采用胆道端端吻合4例次.术后常规使用抗排斥反应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 术后死亡17例,死亡时间为术后2周~28个月,死亡原因为术后严重感染8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肝癌复发各3例、血管并发症和心肌梗塞以及颅内出血各1例,其中首次肝移植术后8~30 d行再次肝移植者围手术期死亡率最高,为66.7%.其余1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已存活1~29个月,肝功能及生活质量良好.再次肝移植与首次肝移植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佳术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首次肝移植相比,再次肝移植面临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牛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一个稳定的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和胆道外引流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为肝移植术后胆道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符合正常生理的动物实验平台。方法在经典的“双袖套”法的基础上,将与肝动脉相连的供者主动脉直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同时横断受者的胆总管,行胆道外引流和空肠造瘘,重建胆汁回流通路,以维持肠一肝循环。结果共施行改良的大鼠原位肝移植31次,成功28次,手术成功率为90.32%,术后受者24h存活率为80.65%(25/31),术后1周存活率为74.19%(23/31),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70.97%(22/31)。结论用带肝动脉的供者主动脉直接与受者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重建肝动脉血液供应可靠、易行,通过建立体外胆汁回流通路不仅能有效维持肠一肝循环,而且便于胆汁采集。该模型易于标准化,是研究肝移植术后胆道问题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补救性肝移植(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手术体会。方法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16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3例,其中合并肾功能异常2例,均接受SLT。术前充分评估病情。手术方式采用附加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其中肾功能异常的2例采用股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肝动脉的重建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行端端吻合17例,采用供肝腹腔干动脉通过供者髂动脉间置搭桥与受者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2例。胆道的重建全部采用胆道端端吻合。术程始终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术后常规抗排斥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了长期随访。结果围手术期19例SLT患者无死亡。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84%、84%;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9%、89%。结论采用SLT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或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较好。采用腔静脉整形的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式、充分的术前评估以及遵循精细的无瘤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活体右半肝移植中的流出道重建技术,预防肝静脉淤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分析21例成人活体右半肝移植的临床资料.供者标准肝体积为1150.1~1629.8 cm3,供肝重量为585~920 g,与受者标准肝体积比为43%~67%,与受者重量比为0.82%~1.59%,供者残肝体积百分比为32%~55%,供肝大泡脂肪变性均<10%.对于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将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开口修整成尽可能大的三角形开口,供肝植入时,与受者肝右静脉扩大的三角形开口行端侧吻合.不含肝中静脉的供肝,如存在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直径超过5 mm),则用自体或异体血管搭桥(无粗大的肝中静脉属支者采用肝右静脉)与受者腔静脉直接吻合.供肝门静脉右支直接与受者门静脉主干吻合,供肝动脉与受者肝动脉行端端吻合,供肝右肝管与受者肝管行端端吻合.结果 21例供肝中,4例含肝中静脉,17例不含肝中静脉,其中有2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搭桥,5例采用冷冻的异体髂动脉搭桥,10例采用肝右静脉直接与受者腔静脉吻合.术后1个月,重建肝中静脉属支的7例受者流出道均通畅.含肝中静脉者、不含肝中静脉的血管搭桥者及不含肝中静脉且未使用血管搭桥者术后1年存活率分别为75%、85.7%和70%,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受者发生胆道并发症7例;发生小肝综合征1例,经脾动脉栓塞治疗后痊愈.术后供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31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无一例死亡.结论 含肝中静脉与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供肝植入后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如果右半供肝不含肝中静脉,采用自体或异体血管重建肝中静脉属支是预防肝淤血和保证移植肝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