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3):152-155
目的:研究坤舒康颗粒对大鼠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注射合并机械损伤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实验共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坤舒康颗粒5、10、20g/kg组,阳性药妇科千金片组。药物治疗20天后,计算各组大鼠子宫系数;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及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RT-PCR法检测子宫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5g/kg坤舒康颗粒可明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水平,红细胞压积,全血高、中切粘度;10g/kg坤舒康颗粒显著降低盆腔炎大鼠的子宫肿胀程度,TNF-α、IL-1β水平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20g/kg坤舒康颗粒除了上述指标的明显改善外,还可显著降低血清NO含量;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子宫FGF-2、IGF-1 mRNA表达。结论:坤舒康颗粒可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的子宫肿胀与粘连,显著改善炎症反应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其作用机制与下调子宫FGF-2、IGF-1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清热祛瘀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4、IL-10、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祛瘀方高、中、低剂量组(21.0,10.5,5.3g/kg)及阳性对照组金刚藤胶囊(0.63g/kg),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通过苯酚胶浆注入大鼠子宫法建立盆腔炎大鼠模型;在清热祛瘀方的干预下观察该方对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清白介素(IL-4、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清热祛瘀方可明显降低血清TNF-α含量水平,提高血清IL-4、IL-10的表达;同时,还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P0.05)。结论:清热祛瘀方通过降低致炎因子TNF-α及大鼠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提高抑炎因子IL-4、IL-10的表达恢复机体炎症因子平衡,有效抑制CPID炎症,缓解盆腔血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妇科千金片)组、配伍液高剂量组(40 g/kg)、中剂量组(20 g/kg)、低剂量组(10 g/kg)。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采用机械损伤联合植入菌种法制备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后,除假手术组、模型组外,各组大鼠灌胃给药20 d。末次给药后,采用Verco评价标准对各组大鼠盆腔粘连进行评分,子宫组织HE染色后观察,并进行病理评分,ELASA法测定血清中IL-1β、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组织FGF-2、IGF-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配伍液高剂量组大鼠盆腔粘连Verco评分明显降低(P0.05);配伍液高、中剂量组大鼠子宫上皮变性坏死、慢性炎症浸润、上皮细胞增生的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配伍液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配伍液高、中剂量组子宫中FGF-2、IGF-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能明显抑制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盆腔粘连,改善病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IL-1β、TNF-α释放,下调FGF-2及IGF-1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7,(7)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和免疫调节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苯酚胶浆法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四逆汤高、中、低剂量组。造模7 d后,各治疗组灌胃给药14 d,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子宫内膜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结果当归四逆汤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子宫内膜病理形态;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ICAM-1、FGF-2表达显著升高(P0.01);经当归四逆汤治疗后,大鼠子宫组织ICAM-1、FGF-2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当归四逆汤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作用机理与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流动力学状况,调节粘连相关免疫分子ICAM-1、FGF-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复制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模型。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金荞麦(生药6、3、1.5 g/kg)组、左氧氟沙星(25 mg/kg)组。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ICAM-1及INF-γ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测肺组织中TNF-α、ICAM-1及NF-κB p65蛋白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肺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肺脏组织损伤明显,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ICAM-1及INF-γ含量升高,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和MIP-2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荞麦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大鼠肺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血清中IL-6、IL-8、CAM-1及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 p65蛋白表达和MIP-2 mRNA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结论:TNF-α、ICAM-1、NF-κB p65及MIP-2的表达上调参与了肺炎大鼠肺脏组织的损伤,金荞麦通过下调其表达来保护肺炎大鼠肺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7)
目的探究通阳利湿方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尾椎髓核移植入腰椎神经根方法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后,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腰痛宁胶囊组(0.2 g/kg)、通阳利湿方组(60、30、15 g/kg),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0 d。检测大鼠左后肢机械压痛痛阈值,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RT-PCR法测定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组织FGF-2、MMP-2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阳利湿方组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FGF-2、MMP-2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同时60、30 g/kg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阳利湿方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疼痛,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化瘀固本中药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相关免疫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化瘀固本组和康妇炎组。除空白组外的大鼠建立CPID模型,经试验治疗后检测输卵管ICAM-1mRNA、TNF-αmRNA,血液CD_4~+、CD_8~+及TXB2、6-Keto-PGF1a水平。结果化瘀固本组与模型组比较,ICAM-1mRNA、TNF-αmRNA、CD_4~+、CD_8~+、CD_4~+/CD_8~+、TXB2、6-Keto-PGF1a和TXB2/6-Keto-PGF1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瘀固本中药能改善CPID大鼠免疫及凝血因子的表达,其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与这些指标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妇可靖胶囊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相关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妇乐片组和妇可靖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采用苯酚胶浆灼烧法建立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妇乐片组和妇可靖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28 d。观察各组大鼠的子宫状态及病理切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表达情况;采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呈现水肿、充血、粘连的病理状态,子宫重量系数升高,TNF-α、EMAb、MDA表达升高,SOD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妇可靖各剂量组子宫组织状况改善,TNF-α、EMAb、MDA表达降低,SOD表达升高,其中以中剂量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妇可靖各剂量组大鼠子宫重量系数与妇乐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可靖高剂量组大鼠TNF-α、MDA表达高于妇乐片组,SOD水平低于妇乐片组(P0.05或P0.01),但EMAb与妇乐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可靖中、低剂量组大鼠EMAb低于妇乐片组(P0.01),但TNF-α、SOD、MDA与妇乐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可靖胶囊具有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治疗效果与给药剂量具有相关性,其作用机理与调节炎症细胞因子TNF-α的表达以及改善氧自由基水平,调节EMAb抗体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盆腔炎颗粒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局部组织形态学及子宫组织TNF-α、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混合细菌加机械刺激法复制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盆炎净颗粒组及盆腔炎颗粒大、中、小剂量组,造模2周后,各治疗组灌胃给药2周,光镜下观察各组子宫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TNF-α及ICAM-1的表达。结果:盆腔炎颗粒可显著减轻模型大鼠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并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子宫TNF-α及ICAM-1的表达,且中、大剂量组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盆腔炎颗粒可以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子宫组织TNF-α及ICAM-1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抗炎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抗炎作用;建立苯酚胶浆致大鼠盆腔炎模型,造模8天后,各组直肠及灌胃给药14天,以ELISA法测定大鼠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а)、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Caspase-3在子宫、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可以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减轻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17.5g/kg组、8.75g/kg组和妇炎康组能够改善大鼠子宫、卵巢、输卵管的病变程度,降低大鼠血清、子宫、卵巢中IL-2、IL-6、TNF-α、PGE2的含量;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17.5g/kg组、8.75g/kg组和妇炎康组均能显著抑制NF-κB p65在子宫、卵巢的阳性表达;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的各个剂量均能显著提高Caspase-3在子宫、卵巢的阳性表达。结论: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对炎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复方当归妇炎微灌肠剂治疗苯酚胶浆致大鼠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炎细胞调亡等方式,改善盆腔炎子宫的肿胀和粘连。  相似文献   

11.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2.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3.
雌雄何首乌本草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雪锋 《中草药》1995,26(8):431-432
从药材名称、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及功用几个方面对中药何首乌有雌雄一说进行了考证。通过比较分析认为萝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即中药白首乌CynanchumbungeiDecne.就是雌首乌,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muleiflorumThunb.的块根为雄首乌,同时也对这种说法产生的历史原因作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异文关系,结合具体语境,对古医籍中的常见词"循循"、"翕翕"进行辨析,归纳出这两个词皆有多种涵义,对其理解不可拘于习见之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扶正与祛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的发生取决于正邪相搏的结果.八法中汗和下消吐清温七法为祛邪之法,补法为扶正之法.疾病的发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扶正包含扶助无力祛邪之正气及扶助无力耐受祛邪药物之正气."是否扶正判虚实","是否祛邪断夹杂","以谁为主定轻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辨析 ,认为易学中的易不能与占筮混同 ,“医易同源”中的“源”不是巫术 ,“医源于易”之“易”不是《易经》 ,医易关系的“医”专指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李惠  张鸥 《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针灸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其中"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位列第-.补"合谷"、泻"三阴交,,的下胎机制有三:1)泻"三阴交"泻肝之阴血,补"合谷"可补气,使妇女机体处于气旺血衰的状态,不利于胎元生长导致下胎.2)泻"三阴交"使冲任失调,胎失所养;补"合谷"行气而导胎下行,而至下胎.3)泻"三阴交"使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胎元不固;补"合谷"可补肺,肺主气降,气降太过终至下胎.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黄帝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心、脑功能的论述的基础上,提出变革“心主神明”说,确立“脑主神明”论的观点。指出:传统中医学虽以“心主神明”立论,但对脑与精神、感觉、知觉及生命健康的关系也有描述,与“脑主神明”的认识相按近;并从系统修正、审慎扬弃、理论建设、方法研究等四个方面分析,强调确立“脑主神明”论符合中医药学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盾叶萆和细萆皆来源于薯蓣属萆植物的根茎,它们形态相似,为研究它们的生药学特征并鉴别之,通过宏观性状况察、显微镜微观结构探索及扫描电镜超微结构研究,结果发现该两药材的宏观、微观和超微结构既有单子叶植物的共同特征,也有单子叶植物不常具有的特征。两药材的上述生药学特征大多相似,但也有些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对两药材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内关""神门""心俞"间协同作用与拮抗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学惠  高忻洙  胡玲 《中国针灸》2002,22(12):819-821
目的:探讨作用相似的腧穴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选用乌头碱诱发的家兔室性心律失常模型,以心律失常持续时间为指标,观察“内关”、“神门、、“心俞”单用及合用后的疗效差异。结果:“内关”、“神门”、“心俞”单用有显著疗效,且作用相近,合用后疗效无显著提高或下降。结论:作用相似且作用强度相近的腧穴间不易出现拮抗作用,但也不一定能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