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正骨》2017,(6)
目的:探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例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35~58岁,中位数43岁;C5~6椎间盘突出7例、C6~7椎间盘突出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9例合并单侧上肢放射性疼痛,3例合并前臂外侧放射性疼痛、麻木,4例合并单侧手指疼痛、麻木。所有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口服药物、按摩、牵引、理疗等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均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Joimax)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分法)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后14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8.36±0.32)分、(2.65±0.74)分、(1.26±0.24)分,JOA评分分别为(6.29±0.40)分、(12.18±0.81)分、(13.68±0.34)分;2例患者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经局部理疗、封闭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后路颈椎全内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采用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31~43岁,中位数39.5岁。病变节段位于C_(4~5)5例、C_(5~6)7例、C_(6~7)2例。病程2.5~5.7年,中位数3.5年。术后随访观察颈部疼痛缓解、颈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中1例因出现脑血管疾病而脱落,其余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33个月,中位数27个月。2例末梢神经功能恢复不良,1例偶有颈部疼痛症状,均经电针等治疗后好转。13例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脊髓神经损伤。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术前(6.01±1.21)分、术后6个月(2.23±0.63)分、术后12个月(2.23±0.63)分。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17分法)评分,术前(11.35±1.51)分、术后6个月(15.02±0.63)分、术后12个月(15.79±0.71)分。结论:后路Quadrant通道下锁孔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1/5的腰腿痛的病人是因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工作中,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001-2007年间,我们手术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组合疗法(手法、牵引、中药内服组合疗法与理疗、牵引、中药内服组合疗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手法、牵引、中药内服治疗,后者采用理疗、牵引、中药内服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3%和46.7%;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法、牵引、中药内服组合疗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手法具有关键性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内应用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11)、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网关于后路椎间盘镜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或者非随机对照研究.其中,试验组行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照组行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疗效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侧方型)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方法65例急性颈稚间盘突出症(侧方型)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21例(32.31%),显效30例(46.15%),有效11例(16.92%),无效3例(4.62%)(选择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5.38%。结论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侧方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经皮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56个间盘的经验体会。该手术具有创伤轻,出血少,痛苦小,无医源性硬外粘连,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等优点。本组穿刺成功率98.2%,优良率88.5%。每间盘平均摘除髓核组织1.9g。术前常规做髓核造影。对髓核造影的途径及时机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该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与并发症,这一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的优化组合治疗方案。方法:将428例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针刺+推拿+牵引):B组(针刺+推拿):C组(针刺+牵引):D组(牵引+推拿),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A、B、C、D组的效优良率分别为83.3%、63.3%、65.4%和46.7%;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3.3%、89.3%、76.7%。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其他三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推拿、牵引、针刺组合疗法对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系统保守治疗无效或经治疗症状反复甚至加重时,手术治疗是解除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首选方法。而术前术后的密切病情观察和护理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效的方法。报告了61例接受该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病情观察、体住及引流管护理、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防止并发症发生,并做好出院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局部及全身创伤程度。方法分别记录显微内窥镜髓核摘除术(微创组)及传统开放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开放组)各2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小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浓度以及肌酸激酶(CK)活性水平变化。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少(P?0.01),术后切口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但近期疗效相近。两组血清各指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小时血清IL-6(31.6±9.9)~(39.2±11.1)pg/ml(p〈0.05),CK为(167.9±51.9)~(401.6±108.9)U/L(p〈0.01)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并达最高值,于术后48小时浓度下降,其中开放组明显高于微创组。微创组术后24小时血清CRP浓度达最高,而开放组于术后48小时浓度达最高,术后48小时两组比较(10.8±5.3)~(30.0±14.9)ml/l(p〈0.01),术后24、48小时微创组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开放组。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路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相近,但手术局部组织损伤轻,患者全身手术创伤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开放手术,具有微创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96-2006年,作者采用椎板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一般通过平卧硬板床休息、牵引、推拿、硬膜外激素封闭等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自 1987年 8月~ 2 0 0 2年4月 ,采用椎板切除及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2 0 4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0 4例 ,男 15 4例 ,女 5 0。,年龄 2 0~ 75岁 ,平均 4 2岁。脊髓造影、CT或MRI检查示L2~ 3 、L4~ 5、L5S1多节段突出 2例 ,L4~ 5、L5S1双节段 2 8例 ,L4~ 5节段 133例 ,L5S1节段4 1例 (L5S1两侧突出 1例 ) ,椎体前缘骨赘形成 16 3例 ,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广泛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后路髓核摘除术能否作为常规手段而继续应用,值得加以研究。自1997年7月~2005年6月,我院采用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8例,获得完整门诊随访者151例,本文试通过对该组患者的随访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来评价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3)
目的比较后路单纯髓核摘除术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腰椎髓核摘除术(LD)组和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PLIF)组,分别于治疗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参照日本骨科学会的下腰痛评估表(JOA评分)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系统(ODI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患者JOA评分及ODI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术后3个月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末次随访时PLIF组JOA评分高于LD组(P0.05),ODI评分低于LD组(P0.05)。LD组不同年龄间、不同性别间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LIF组不同年龄间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ODI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D与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相当,但远期随访PLIF效果优于LD,采用PLIF治疗者年龄越小,远、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0.
黄晓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9):225-225
目的:观察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配合对患者病情康复的作用。方法:观察15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手术物品的周全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腰痛和下肢情况,密切配合医生。结果:患者紧张情绪可有效得到缓解,手术进行顺利。结论:通过密切的护理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臭氧髓核消融术的顺利进行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