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急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热性惊厥最为常见,如果惊厥持续5 min以上未能得到缓解,则有可能转化为持续惊厥发作,而婴儿持续惊厥发作时易出现口鼻分泌物堵塞,导致呼吸障碍,缺氧时间长后导致继发性脑损伤,因此急性惊厥必须采用积极有效的止惊治疗.目前常用的急救常采取静脉推注或肌注地西泮,前者需进行静脉穿刺,后者止惊效果欠佳,常因此延误抢救时间.近年来,咪达唑仑因其显著的抗惊厥作用而受到儿科医务工作者的青睐,并且有多种给药方法,应用方便且安全,笔者对近三年来在我科住院的165例急性惊厥婴儿,分别采用咪达唑仑直肠给药、静脉推注地西泮及肌注地西泮三种方式治疗急性惊厥发作,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价咪达唑仑治疗小儿惊厥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惊厥持续状态患儿28例,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地西泮组与咪达唑仑组,每组14例。地西泮组给予地西泮治疗,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控制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咪达唑仑组总有效率为92.86%,优于地西泮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控制时间为(140.65±20.64)s,短于地西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与地西泮组(21.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治疗惊厥持续状态患儿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25例(D+M组),咪达唑仑组25例(M组)。记录两组唤醒时间、机械通气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芬太尼总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和镇静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D+M组唤醒时间较M组缩短[(0.16±0.06)h vs(2.11±0.59)h],P<0.01;D+M组机械治疗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为(486.3±40.2)mg,芬太尼总用量为(3.25±0.58)mg,较M组亦明显减少(P<0.05)。D+M组谵妄发生例次较M组少,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患者镇静后心率均有下降,镇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镇静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M组镇静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ARDS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谵妄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减少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对循环的影响小,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咪达唑仑对女性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女性腹腔镜手术患者60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Ⅱ级,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组(M组),曲马朵组(T组),曲马朵+咪达唑仑组(T+M组),每组15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各组均以丙泊酚2.0~2.5mg/kg,芬太尼3~4μg/kg,琥珀胆碱1.5mg/kg以及3ml等容量未知药液进行麻醉诱导。C组和T组未知药液为生理盐水,M组和T+M组为咪达唑仑0.04~0.05mg/kg,手术结束时肌注相同容量(3ml)的生理盐水(C组)、咪达唑仑0.03mg/kg(M组)、曲马朵1.5~2.0mg/kg(T组)、咪达唑仑0.03mg/kg+曲马朵1.5~2.0mg/kg(T+M组)。术中均以丙泊酚100~200μg·kg-1·min-1静脉维持及根据麻醉深度追加芬太尼1μg/kg,并以顺苯磺酸阿曲库铵3μg·kg-1·min-1维持肌松。对患者术后2h、4h、8h、12h、24h进行恶心呕吐、疼痛评分。结果术后0~24h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M组较C组、T组、T+M组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M组较C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24h疼痛VAS总分及2级以上疼痛的发生率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但不能降低使用曲马朵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在镇痛方面,咪达唑仑和曲马朵同样未体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中镇痛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效价比.方法 前瞻性将ICU内119例需行镇静镇痛且预计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n=30例)、曲马多-咪达唑仑组(B组,n=29例)、盐酸哌替啶-咪达唑仑组(C组,n=30例)和吗啡-咪达唑仑组(D组,n=30例).A、B、C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曲马多肌注联合咪达唑仑、盐酸哌替啶肌注联合咪达唑仑;D组给予吗啡-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分别应用数字评分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评价镇痛镇静效果,数字评分≤3分为成功镇痛,RASS评分-1~-3分为成功镇痛;记录人均每日用药费用、镇静药物每日用药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CRP浓度.结果 四组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A、D组同时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A、D组患者人均每日镇痛镇静药消费低于B、C组(P<0.05),用药超过2 d后,A、D组镇静药物用量低于B、C组(P<0.05);A、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小于B、C组(P<0.05).结论 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同时减轻炎症因子生成,在危重病患者的镇痛镇静中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典的抗癫痫治疗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地西泮等均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的点燃效应,咪达唑仑是否有此效果尚不十分明确。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抑制及其抗癫痫作用及对小鼠最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设计:分为3个小实验,分别检测咪达唑仑对杏仁核点燃、对自主活动、对惊厥发生率的作用,各小实验采用完全随机,组间对照或动物前后对照。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材料:实验于2004-08/2005-03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完成。选择雌性Wistar大鼠9只,体质量(250±10)g;昆明种小鼠1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5)g,实验动物由青岛市药品检验所动物中心提供。咪达唑仑由徐州恩华药业生产(批号:20030706,5g/L)。方法:①电极埋置建立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随机取点燃大鼠9只,分别以0.25,0.5,1mg/kg咪达唑仑腹腔注射,采用四道生物信号微机处理系统测定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②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苯巴比妥(40mg/kg)组,咪达唑仑0.5,1.0,1.5mg/kg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给药,用XZC-4A小动物自主活动仪测定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数(次数/5min)。③建立小鼠最大电休克惊厥模型的影响,以及计数惊厥发生率。主要观察指标:咪达唑仑对大鼠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对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和惊厥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纳入大鼠9只和小鼠12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咪达唑仑对大鼠杏仁核点燃发作的影响:咪达唑仑0.5,1.0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和Racine’s分级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0.01);咪达唑仑0.25mg/kg腹腔注射后,后放电时程低于用药前(P<0.05),Racine’s分级差异不明显(P>0.05)。②咪达唑仑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咪达唑仑0.5mg/kg组小鼠自主活动数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③咪达唑仑抗小鼠最大电休克实验的结果:苯巴比妥组和咪达唑仑0.5,1.0,1.5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0.01),咪达唑仑0.5mg/kg组小鼠惊厥发生率高于苯巴比妥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具有抑制杏仁核点燃的作用,抗癫痫作用显著,具有明确的抗惊厥和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对外科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方法:将本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需要镇静、镇痛12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啶组(58例)和咪达唑仑组(62例).右美托咪啶组经静脉泵人负荷剂量1 μg·kg-1、10 min,继以0.2~0.7μg·kg-1·h-1维持;咪达唑仑组给予负荷剂量0.06 mg·kg-1,再以0.04~0.20 mg·kg-1·h-1维持.结果:右美托咪啶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咪达唑仑组[(2.38±0.48)分&(6.07±0.79)分,P<0.01];唤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0.17±0.03)h&(1.63±0.56)h,P<0.01].右美托咪啶组出现血压下降3例,自主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咪达唑仑组出现血压下降10例,出现自主呼吸频率下降3例(P<0.05).右美托咪啶组中有6例产生顺行性遗忘,咪达唑仑组所有患者均产生顺行性遗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静脉给药咪达唑仑与传统联合方案治疗反复性小儿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反复性小儿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观察组行静脉给药咪达唑仑治疗,对照组行传统联合方案,交替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χ2=4.223,P=0.035);观察组心率及血压未发生显著变化,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心率和血压均显著降低,且出现6例呼吸抑制。结论静脉给药咪达唑仑治疗反复性小儿惊厥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阿托品及咪达唑仑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99例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术前分别予肌注阿托品(A组)、口服咪达唑仑(M组)、口服咪达唑仑+肌注阿托品(A+M组)、肌注0.9%NaCl液(C组),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低血压时间、术后疼痛数字评分及芬太尼用量,并且术后4d内评估患者是否发生谵妄。结果: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低血压时间、术后疼痛数字评分及芬太尼用量上无明显区别,但A组与A+M组的谵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和M组(P〉0.05)。结论:术前常规应用阿托品可能会增加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同时,术前给予咪达唑仑口服并不能减少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医师控制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的区别。方法选择外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P组,咪达唑仑自控镇静组;D组,咪达唑仑常规镇静组。病人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术前访视病人时讲解PCA泵使用方法。入室后连续监测HR、ECG、BP、SPO2。P组使用Graseby9500型PCA泵,配方:咪达唑仑20mg 生理盐水至100mL。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PCS为0.02mg.kg-1,锁定时间为3min,PCS给药时间为30s。A组以咪达唑仑使用Graseby3500型微量泵持续输注镇静,负荷量0.02mg.kg-1,维持速度为0.001mg.kg-1.h-1,每隔10min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如达不到或超过理想的镇静深度(Ramsay镇静评分4分),则增加或减少50%的速度,直至达到理想的镇静深度。镇静开始前给病人观看图片3张,术后12h询问病人记忆情况。使用VAS评分评估病人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咪达唑仑用量分别为P组(10±4)mg,A组(9±3)mg,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遗忘率P组87%,A组8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P组(89±6)、A组(7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自控镇静与常规镇静这两种镇静方法均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病人更满意自控镇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及舒芬太尼对下肢手术止血带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80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行下肢手术的骨科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组(M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舒芬太尼组(D+M组),每组各20例。C组常规行腰硬联合麻醉;M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后给予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D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后给予右旋美托咪定;D+M组在腰硬联合麻醉后给予右旋美托咪定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分别记录患者止血带充气前(T1),止血带充气后1 min(T2),止血带放气前(T3),止血带放气后1 min(T4)的各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4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MAP和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T3时间点相比,在T4时间点,C组、M组和D组患者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增加(P0.05),而D+M组的MAP和HR则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中C组(3例)和M组(2例)患者出现收缩压降低,D组(2例)患者出现心率降低,C组(4例),M组(1例),D组(3例)患者出现紧张不适。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舒芬太尼有助于维持骨科下肢手术使用止血带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疗效。方法:对36例高热惊厥小儿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和赖氨匹林5min,15min观察止惊的例数,30min,60min,观察退热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高热惊厥的症状明显消退。止惊的有效率94.5%,退热的有效率为97.2%。结论:赖氨匹林联合地西泮治疗高热惊厥是比较理想、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啶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啶对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作用以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需要镇静、镇痛的73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右美托咪啶组(35例)和咪达唑仑组(38例).右美托咪啶组经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啶1μg/kg、10 min,继以0.2~0.7μg·kg-1·h-1维持;咪达唑仑组给予负荷剂量咪达唑仑0.06 mg/kg,再以0.04~0.20 mg·kg-1·h-1维持.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机械通气时间、顺行性遗忘情况、唤醒时间、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等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通过调整药物剂量使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在2~4分时,右美托咪啶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低于咪达唑仑组[(2.38±0.48)分比(6.07±0.79)分,P<0.01];唤醒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0.17±0.03)h比(1.63±0.56)h,P<0.01].右美托咪啶组有2例出现血压下降,自主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咪达唑仑组有7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自主呼吸频率下降(P<0.05).右美托咪啶组中有4例产生顺行性遗忘;咪达唑仑组所有患者均产生顺行性遗忘(P<0.05).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6±1.68)h比(5.21±1.56)h,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作为ICU镇静、镇痛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单用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它们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18)、右美托咪定组(n=22)及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n=20)。每组患者每24 h停药唤醒1次。咪达唑仑组:首次负荷剂量0.05 mg/kg,以后0.02~0.08 mg/(kg.h)静脉注射维持;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1μg/kg(>10 min),以后0.2~0.7μg/(kg.h)静脉注射维持;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首次负荷剂量的咪达唑仑0.05 mg/kg,然后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维持0.2~0.7μg/(kg.h)。分别记录3组达镇静满意时间,持续用药24 h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用药前CRP,用药24h和72 h后CRP,停药后唤醒时间,呼吸、心率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4例患者出现心率减慢(<60次/min),停药后可随时唤醒,无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咪达唑仑组6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平均停药后唤醒时间为40 min。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无呼吸抑制、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咪达唑仑组达镇静满意时间显著短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唤醒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咪达唑仑组用药前后CRP无显著变化(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CRP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起效较慢,无呼吸抑制,停药后可随时唤醒;咪达唑仑镇静起效快于右美托咪定,但存在呼吸抑制不良反应。右美托咪定对减轻应激反应有一定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可能是比较满意的镇静方式。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29-1830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合计60例,随即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将对观察组热性惊厥患儿使用静脉注射负荷量咪达挫仑进行治疗,而对对照组热性惊厥患儿则使用地西泮对其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小儿热性惊厥的总有效率为93.33%(P0.05)。在治疗热性惊厥患儿这种疾病上,咪达挫仑治疗效果比地西泮治疗效果好,且见效快、疗效可靠,在治疗该病方法中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入住该院呼吸内科且需要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共136例,分为试验组101例和对照组35例,试验组分为3个亚组,即:单用咪达唑仑组(A组)、25μg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B组)、50μg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组(C组).记录4组患者行支气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小儿术前口服与经鼻滴注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的镇静效果、安全性以及患儿接受率。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患儿 78例 ,随机分为口服及经鼻滴注 2组 ,均给予咪达唑仑 0 .5mg/kg、氯胺酮 5mg/kg、饱和糖水 0 .3ml/kg ;制成的混合液于用药后 2 5min与家人分离 ;35min时进行浅静脉穿刺 ,同时监测患儿心率 (PR)、呼吸 (R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结果 口服与经鼻滴注咪达唑仑混合液均可达到满意镇静效果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并且安全可靠 ,但口服组患儿接受率明显高于经鼻滴注组 (P <0 .0 1)。结论 口服或经鼻滴注咪达唑仑及氯胺酮混合液作为小儿术前给药 ,镇静效果满意 ,而口服给药更易为患儿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辅助用药对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于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手术120例,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芬太尼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右美托咪定组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辅助使用芬太尼2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观察比较4组入室后、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M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用药前后镇静-躁动评分及躁动、镇静过深、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MBP、SpO2、HR情况比较:用药后5 min,4组MAP、HR、SpO2均有所下降,其中MAP、HR右美托咪啶组与其他各组同一时间点及组内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O2右美托咪啶组、咪达唑仑组及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比较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②麻醉效果比较:镇静-躁动评分用药后5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5 min、30 min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较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较咪达唑仑组降低,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躁动率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低于咪达唑仑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深率咪达唑仑组、芬太尼加咪达唑仑组均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右美托咪啶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具有清醒镇静作用,能够很好地阻断颈丛神经阻滞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且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宜作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持续泵入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手术期镇静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8-2012-08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应用镇静期药物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用药将128例患者分为苯巴比妥组(65例)、咪达唑仑组(63例)。结果:咪达唑仑组镇静深度优于苯巴比妥组[(0.80±1.29)分vs(2.47±0.48)分,t=1.98,P=0.047],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手术麻醉诱引时间更短[(3.40±2.10)min vs(6.60±2.50)min,t=2.04,P=0.032],且管道非正常脱离发生事件更少[3例vs 13例,χ2=4.3,P=0.023],但低血压和呼吸抑制事件并未明显增多,也并未出现苏醒延迟时间延迟情况;虽然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咪达唑仑组仍低于苯巴比妥组。结论:研究观察认咪达唑仑可通过持续微量泵入的方式,获得并且维持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并没增加低血压及抑制呼吸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