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性瘫痪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低频电针组(2Hz)与高频电针组(100Hz),每组15例。针对病人痉挛性瘫痪上肢进行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利用表面肌电图(sEMG)、肌动图(MMG)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表面肌电、肌动活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作为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肌肉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在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的IEMG均下降,肱三头肌IEMG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频组比较,高频组病人在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IEMG低于低频组,肱三头肌IEMG高于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肱二头肌表面肌动信号均方根值(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的RM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频组比较,高频组病人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RMS低于低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病人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上肢)、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下降,Fugl-Meyer量表(上肢)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频组与低频组比较,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明显下降,Fugl-Meyer量表评分(上肢)、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高频电针组作用疗效明显优于低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北京市房山区中医医院月华分院收治的脑卒中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1),且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改善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和肌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中风急性期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对照组中,西医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能有效提高中风急性期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研究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3例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病例资料,其中脑梗死97例、脑出血66例。年龄33~86岁,平均(63.71±11.296)岁,共治疗20 d。所有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按康复医学科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指导良肢位摆放,给予传统康复治疗(针刺、红外线照射、手指点穴、穴位贴敷治疗)、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悬吊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均给予康复评定,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er量表、Brunnstrom量表、Ashworth量表对病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Barthel指数、Berg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上肢Fugl-Meyerer评分及Ashworth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而经治疗后下肢Fugl-Meyer、肌张力Ashworth及上肢、手、下肢的Brunnstro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予内科基础及对症处理,对照组予Bobath技术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透穴针刺,以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功能、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肢体痉挛状况、简化Fugl-Meyer量表(FMA)量表评估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降低(P 0.05),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降低(P 0.05),MBI评分降低(P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NIHSS评分较低(P0.01),上肢、下肢MAS及FMA评分均较低(P 0.05),MBI评分较低(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针刺联合Bobath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治疗的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结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肩痛量表-视觉模拟量表评价肩关节疼痛和容积法评价手的肿胀程度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肩关节疼痛、肿胀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穴位贴敷联合艾灸阿是穴治疗中风偏瘫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病人可明显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热熨敷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中医医院康复科住院和门诊治疗的脑卒中后患侧肢体上肢痉挛的病人6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每日1次,每次40min;观察组在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熨敷疗法,每日1次,每次30min;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定病人上肢痉挛改善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定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脱落1例,共59例入组,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29例。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和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热熨敷疗法结合康复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症状及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5%与78.18%,P0.05)。两组治疗前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SD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降低MMP-9、GDF-15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联合平衡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平衡针治疗,两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平衡能力测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46、4. 47,P 0. 01)。两组患者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30、13. 57,P 0. 01)。两组MBI评分均明显增加;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 02,P 0. 01)。结论在虚拟现实技术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针不仅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而且可有效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亦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中风气虚血瘀型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疗法。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其Fugl-Meyer评分、Barthel氏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氏指数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有效,在于腹部穴位调节的全息效应,使其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流通,进而有助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太极拳在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中风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康复行改良太极拳康复技术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8 d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后28 d,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FMA量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总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治疗中改良太极拳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以西医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联合乙派立松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治疗,以改良痉挛评定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等项目为观察指标,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均可改善痉挛状态,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通督针法联合养血荣筋丸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对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恢复的影响。方法64例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随机分艿两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肢体康复训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和残疾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治疗配合肢体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颅脑外伤后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采用巨刺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两组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刺结合经筋刺法可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病人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对脑卒中后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就诊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B组给予中医综合理疗,C组给予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中医综合理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病人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A组、B组、C组病人Fugl-Meyer上下肢功能指数量表评分(FMA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中,联合运用迷走神经电刺激与中医综合理疗能更有效地改善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增强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全血比黏度、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Loko Help下肢机器人配合常规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1∶1)对照研究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在3个月以内的5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符合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基底节区脑梗死,初次发病或既往有发作但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年龄在35~75岁,意识清楚,可服从指导,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治疗组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做德国进口的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照组只应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训练,训练4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训练4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24.65±6.58 vs.10.26±2.47)、Berg平衡量表评分(35.16±8.67 vs.7.26±3.46)、Barthel指数评分(74.85±8.65 vs.23.16±7.3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训练后对照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15.68±4.79 vs.9.56±2.08)、Berg平衡量表评分(21.78±10.43 vs.8.07±3.75)、Barthel指数评分(60.34±13.78 vs.20.36±9.2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ko Help下肢机器人的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 w、治疗4 w后均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均方根值(RMS)评定。治疗组采用针刺加推拿手法配合功法练习治疗,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I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组sEMG的RMS明显减低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