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CF)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SCF综合征的患者为SCF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25例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CF)患者作为NCF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TC、LDL-C、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E选择素;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治疗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以冠状动脉血流计帧值法(Timi-FC)评价造影时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SCF组Timi-FC、TC、LDL-C、hs-CRP、ICAM-1、VCAM-1及E选择素显著降低(P<0.05),FMD及NMD显著升高(P<0.01);与NCF组比较,hs-CRP、ICAM-1、VCAM-1、E选择素、FMD及NMD无显著差异;与治疗前比较,NCF组随访4周后TC、LDL-C显著降低(P<0.05);Timi-FC与hs-CPC、ICAM-1、VCAM-1和E选择素呈正相关(P<0.01),与FMD、NMD呈负相关(P<0.01)。结论 SCF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反应密切相关,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CD40L水平变化及葛根素对其的影响,研究黏附分子在ACS中的作用,进一步探讨中药葛根素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ACS患者及非ACS者葛根素治疗前后血清ICAM-1、VCAM-1及CD40L水平,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清ICAM-1、VCAM-1及CD40L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ACS葛根素组血清ICAM-1、VCAM-1及CD40L水平较ACS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ICAM-1、VCAM-1及CD40L等炎性因子共同作用促进ACS的发生、发展,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该类炎性因子的表达来抑制急性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两组病人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及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Cys-C、ET-1、vWF、VEGF低于对照组(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CD40L、CD62p、GPⅡb/Ⅲa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ACS病人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PCI手术治疗前后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尼可地尔治疗,两组患者疗程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和一氧化氮(NO)降低,血清内皮素(ET-1)和hs-CRP水平升高;术后1、6个月FMD和NO水平升高,ET-1和hs-CR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术后1、6个月FMD和NO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ET-1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和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缓解血管炎症反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中药组分钩藤总生物碱、芥子碱硫氰酸盐及其配伍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作用和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以TNF-α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模型.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ELISA测定细胞分泌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RT-PCR测定ICAM-1、VCAM-1和ET-1的mRNA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分泌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TNF-α(5μg/L)可在体外诱导血管内皮炎症模型.钩藤总生物碱与芥子碱硫氰酸盐配伍可改善细胞形态结构,降低ET-1、ICAM-1和VCAM-1分泌,与钩藤总生物碱、芥子碱硫氰酸盐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高细胞NO分泌,优于钩藤总生物碱、芥子碱硫氰酸盐(P<0.05);下调细胞ICAM-1 mRNA表达,优于钩藤总生物碱、芥子碱硫氰酸盐(P<0.05);下调细胞VCAM-1和ET-1 mRNA表达,优于芥子碱硫氰酸盐(P<0.05).结论 钩藤总生物碱、芥子碱硫氰酸盐及其配伍具有保护TNF-α致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手术期的炎性因子及血清黏附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于PCI术前、术后1周及2周测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结果:治疗组在PCI术后1周和2周,hs-CRP、sICAM-1和sV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PCI术后炎症反应,显著降低slCAM-1和sVCAM-1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CS行PCI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内皮素(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水平分别为(53.16±4.29)ng/L、(93.41±8.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28±5.22)ng/L、(112.52±9.76)%;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分别为(68.36±5.35)μmol/L、(6.16±1.08)%,高于对照组的(59.41±4.68)μmol/L、(5.06±0.95)%(P0.05);血清白介素(IL)-6、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别为(61.42±5.19)ng/L、(359.32±65.06)μg/L、(7.05±3.37)m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83±6.82)ng/L、(467.25±86.09)μg/L、(11.54±3.65)mg/L(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ACS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方法选择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38例(研究组),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组119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组119例。另选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浆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血浆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含量明显高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0.05);心房颤动患者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v WF、E-选择素、ICAM-1和VCAM-1血浆水平明显升高,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炎症反应以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择期PCI的130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4)和RIPC组(n=66)。RIPC组患者在PCI前2 h接受5 min加压(200 mmHg)缺血/5 min再灌注,共5个循环;对照组在PCI前不做此缺血预适应。比较两组患者PCI前12 h、PCI后12 h、24 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差异。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前12 h,两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CI后12 h和24 h,对照组和RIPC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均较术前12 h升高,同时SOD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是PCI术后12 h和24 h时,RIPC组患者血清CK-MB、cTnI、vWF、sICAM-1、sVCAM-1、hs-CRP、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行择期PCI前2 h进行RIPC可有效地降低PCI造成的心肌再灌注损伤、内皮损伤以及炎症反应,属于一类简单易行且安全可靠的心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血清Visfatin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定量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对80例UA患者(UA组)、6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SA组)及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Visfatin、s VCAM-1、s ICAM-1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常规检测其他临床生物化学指标。在UA组,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对血清Visfatin与s VCAM-1、s 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A组血清Visfatin、s VCAM-1、s ICAM-1水平显著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P0.01)。UA组血清Visfatin水平与s VCAM-1(r=0.332,P0.01)、s ICAM-1(r=0.479,P0.01)、hs-CRP(r=0.521,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腰围、体质指数、血压及其他生物化学指标无明显相关性。SA组、对照组血清Visfatin、s VCAM-1、s ICAM-1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A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并与s VCAM-1、s ICAM-1、hs-CRP呈正相关,提示血清Visfatin与血管内皮损伤及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可能为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炎症反应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左右行冠脉造影复查后分为再狭窄组(10例)及无再狭窄组(68例),分析其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术后72h及复查冠脉造影前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PCI术后所有患者hs-CRP、VCAM-1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再狭窄组患者术后72hhs-CRP[(9.81±4.76)mg/dl∶(6.64±2.89)mg/dl,P<0.05]高于无再狭窄组;术后24h时再狭窄组hs-CRP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3.77±1.52)mg/dl∶(2.43±1.05)mg/dl,P<0.05];两组ICAM-1水平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及术后72h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72h时,再狭窄组ICAM-1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7.23±3.46)ng/ml∶(4.35±2.07)ng/ml,P<0.05]。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后24h、72h时hs-CRP、VCAM-1明显增高提示患者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72hICAM-1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提示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glycoprotein Ⅱb/Ⅲa inhibitor,GPI)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术前是否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将100例于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的STEMI患者分为试药组(73例)和对照组(27例)。应用流式微球技术检测各组手术前后血浆内皮微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表达变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内皮素(endothelin,ET)-1表达变化。结果 术前试药组EMP、ICAM-1、ET-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术前相比,试药组术后EMP、ICAM-1、ET-1表达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EMP、ICAM-1、ET-1表达升高。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可抑制STEMI患者PCI术后EMP、ICAM-1、ET-1的上升,可能与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瓜蒌皮提取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56例接受PCI治疗的AC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皮提取物。分别于给药前后观察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烷B2(TXB_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TXB_2、6-keto-PGF1α、6-keto-PGF1α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浆ET-1、TXB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6-keto-PGF1α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瓜蒌皮提取物可改善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氯沙坦对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金涛  俞淑静 《山东医药》2008,48(10):33-34
将64例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氯沙坦干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压、VCAM-1、ICAM-1、hs-CRP均明显下降,左室功能及结构明显改善(P<0.05).提示氯沙坦能明显降低DCM患者的血清VCAM-1、ICAM-1和hs-CRP,改善其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的急性炎性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患者脑出血后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炎性损害情况。方法选择急性脑出血患者10例,于发病当日或次日行血肿清除术,利用术中所获的出血周围组织碎块进行研究。对照组为2例车祸死亡者。所有标本均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管间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管周围组织表现出明显的血管源性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所有病例ICAM-1表达呈阴性,2例脑出血患者VCAM-1表达阳性,主要位于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部分小血管内皮。未发现有“白细胞栓”阻塞微血管现象。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存在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为主。VCAM-1表达于部分患者的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小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2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ET-1、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ET-1、ICAM-1水平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疏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起到血管内皮保护作用,为临床上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血清中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94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VCAM-1、ICAM-1、ET-1的表达,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NO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2 w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的评分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2 w后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表达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更有效地下调血清中VCAM-1、ICAM-1、ET-1和NO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俞淑静  王晓梅  周晶 《山东医药》2008,48(13):63-64
将糖尿病性心肌病(DC)患者随机分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2个月后测量其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超声心动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CAM-1、ICAM.1、hscRP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明显改善(P均<0.01).认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延缓DC发生发展;VCAM-1、ICAM-1和CRP有望成为DC发生发展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与胃饥饿素对糖脂代谢异常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体质量及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Wistar大鼠40只,高脂饮食20d,随机取10只作为对照组,其余大鼠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胃饥饿素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继续给予高脂饮食12周后检测血脂、血糖、体质量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血管内皮组织中ICAM-1、VCAM-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血糖、LDL-C、T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瑞舒伐他汀组体质量、血糖、LDL-C、hs-CRP、ICAM-1、VCAM-1明显增加,胃饥饿素组血糖、LDL-C、ICAM-1、VCAM-1明显增加(P0.05,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胃饥饿素组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9.89±6.32)mmol/L vs(17.56±3.56)mmol/L,(289.62±32.66)g vs(358.72±30.89)g,P0.01]。结论胃饥饿素不仅调脂、抗炎作用与瑞舒伐他汀相似,而且降糖、降体质量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4月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97例,均行PCI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氯吡格雷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ET-1和NO水平、治疗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ET-1、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可有效降低ACS患者PCI术后血清ET-1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