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中药各家学说》中的体质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初步探讨影响其发病的体质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例患者,对其进行体质分型和体质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七种体质类型中,慢性荨麻疹患者以气虚质最为多见,各型的分布比率分别为:正常质占9.5%,阴虚质占19.5%,阳虚质占6.5%,痰湿质占2.0%,湿热质占8.0%,气虚质占46.5%,瘀血质占7.5%。结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性别、饮食、睡眠、性格等因素关系均较密切。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探讨,为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开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学说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58例糖尿病前期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学说进行体质判定,并将25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29例和对照组129例。试验组根据体质辨识结果,给予个体化健康处方,指导其糖尿病前期的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方面的健康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管理模式。观察人群试验前后体重指数(BMI)、腰臀围(WHR)、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改善情况。结果:该健康管理模式能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血脂,可以明显改善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人群的相关病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中医体质学说指导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4.
以<中医各家学说>各家学术思想为源,探讨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概况.阐述中医体质的形成、体质与疾病、体质与辨证用药关系及增强体质的方法.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情志、饮食、生活条件、疾病、社会因素等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体质决定病邪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转归及预后,体质学说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李泽鹏  韩露 《河南中医》2012,32(5):570-571
中医体质学分型标准不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淡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九类.中医体质学说对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可出现使医生的辨证论治产生倾向性错误,增加诊疗难度等影响,故临床辨患者的体质只能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辅助手段或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防治提供依据,以实践中医"治未病"医疗模式。方法: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其易罹体质及与年龄、性别、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等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21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体质以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多见,最少体质类型为特禀质;不同性别、年龄、病程、疾病分期、饮食嗜好及疾病诱发因素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性别、年龄段及疾病诱发因素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但与疾病分期、饮食偏好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存在一定规律,并与疾病分期及饮食偏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体质辨惑论     
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目前对该学说的认识和应用尚存在着一些疑惑。本文针对有关问题,从气质与体质、异常体质与疾病及从体质形成过程中澄清某些模糊认识、辨体施治与辨证施治如何有机结合和体质九分法为何未列“血虚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辨惑释疑,旨在推动中医体质学说进一步提高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阮诗玮教授比较中西方心理学的差异及以往体质分类的方法特点,提出“神质”层面上的中医体质分类的初步构建。其认为在“形神合一”的前提下,基于“神分体质”的中医体质分类法应当作为体质学说的重要补充内容;在传统中医五脏-五神-七情观念的划分模式基础上,“神质”层面的中医体质可分类为喜乐质、郁怒质、忧思质、悲哀质和惊恐质。  相似文献   

9.
从经带辨女性孕前中医体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医体质学说应用于孕前女性的研究,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将孕前女性月经、白带作为辨体质的标准,结合月经前后出现的症状及其他表现,准确辨别女性孕前中医体质并进行分型,分为自衡质、肝郁气滞质、情志化火质、脾肾气虚质、肝肾阴虚质、气血两虚质等六型辨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城区居家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并探讨其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北京市3 894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疾病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体质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人中平和质1 111名,占28.53%;偏颇体质2 783名,占71.47%。偏颇体质的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662名,占17.00%),阳虚质(445名,占11.43%),血瘀质(363名,占9.3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中医体质的老年人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和睡眠习惯有差异(P0.05)。以平和质为参考,排除人口统计学指标和慢性病史等指标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虚质与饮食喜热(OR=1.349,P=0.015),阳虚质与饮食喜热(OR=2.448,P0.01),痰湿质与饮食喜炙烤(OR=2.144,P=0.003),湿热质与饮食喜甘甜(OR=1.355,P=0.032)及喜饮茶(OR=1.359,P=0.047),血瘀质与饮食喜热(OR=1.422,P=0.017),气郁质与饮食喜热(OR=1.446,P=0.031)关联程度最高。经常运动与气虚质(OR=0.397,P0.01)、阳虚质(OR=0.522,P0.01)、痰湿质(OR=0.475,P0.01)、湿热质(OR=0.647,P=0.015)、血瘀质(OR=0.608,P=0.001)、气郁质(OR=0.541,P=0.001)及特禀质(OR=0.466,P0.01)等偏颇体质呈负相关。早睡早起与痰湿质(OR=0.414,P0.01)、湿热质(OR=0.536,P=0.015)、血瘀质(OR=0.515,P=0.004)及特禀质(OR=0.526,P=0.039)等偏颇体质呈负相关。结论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有与之关联程度较高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改善偏颇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11.
沈宗国教授在中医临证和教学中倡导“业医者,当需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中傍人事”,认为学习中国优秀古典文化有助于启发中医思维。沈教授认为,《红楼梦》一书涉及丰富的中医医理、中药方剂、食疗养生的理论,尤其是该书关于体质理论的描述,值得深入研究。为锻炼学生的中医思维,其从饮食角度切入,深入分析林黛玉、史湘云的中医体质差异,以此说明饮食偏嗜对于中医体质判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中医学古无"体质"之名,自《内经》始,古代中医药文献中有"禀赋"、"素质"、"禀质"、"素禀"、"气禀"、"气体"等名称。中医体质学说始于20世纪70年代,匡调元最先于1977年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的论文。1978年王琦、盛增秀明确提出了"中医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类型及高血压发病的体质因素。方法以社区的《家庭健康档案》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对1 0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进行中医体质辨析。结果 1 000例高血压患者中,平和质96例(9.6%),偏颇质904例(90.4%);在偏颇质患者中,其体质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特禀质、气郁质、偏阴虚质、偏气虚质、偏痰湿质。高盐饮食与上述诸多体质类型发病密切相关,其中高脂饮食易患痰湿质、血瘀质,锻炼少易患痰湿质、气虚质,熬夜易患阴虚质、血瘀质。结论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及气虚质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应从调理气血、劳逸结合、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锻炼等诸多方面开展防治,充分发挥中医防治高血压"治未病"的特点,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4.
庞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经》体质理论的形成与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敏 《中医药学刊》2005,23(6):1104-1106
在中医体质学说发展的进程中,《内经》的阴阳五行、形志苦乐、禀性刚柔、勇怯肥瘦等体质分类方法,以及因体而受邪、因形而生病、因质而从化等疾病认识方法,强调了体质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密切关系,为中医体质学说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就《内经》有关体质形成的理论基础、相关因素和临证应用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的饮食偏嗜情况及其中医体质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6人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9份。结果:有饮食偏颇者379人,其中平和质15人;无饮食偏颇者70人,其中平和质22人,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饮食偏嗜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的偏颇体质。结论:饮食偏嗜者大部分都存在中医体质偏颇现象,为饮食调理体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对其相关发病因素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2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一时期体检健康的女性21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2组研究对象入组后均按要求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并对其体质类型进行判定,研究组患者还需填写自拟的《乳腺增生症临床调查表》,对比分析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主要的中医体质类型表现及不同体质类型与乳腺增生症相关发病因素(包括年龄、性格偏向、饮食偏好及工作性质)的相关性。结果乳腺增生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由高分布到低依次是气郁质、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阴虚质等,其中研究组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及气郁质患者均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是乳腺增生症的4种常见体质类型;乳腺增生症4种常见体质类型中阳虚质的分布特点是年龄51~60岁、性格偏向急躁易怒、饮食偏好素食及非体力工作(均P0.05),痰湿质的分布特点是年龄31~50岁、性格偏向开朗或温和、饮食偏好荤食及非体力工作(均P0.05),瘀血质的分布特点是年龄31~50岁、性格偏向急躁易怒、饮食偏好荤食及非体力工作(均P0.05),气郁质的分布特点是年龄20~40岁,性格偏向急躁易怒、饮食偏好荤食及非体力工作(均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临床中以阳虚质、痰湿质、瘀血质及气郁质的偏颇体质最常见,且不同体质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性格偏向、饮食偏好及工作性质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现代医学的新近的热点领域“胎源学说”透视中医优生在预防慢性痛及改善子代体质方面的重要价值及前景。胎源学说认为,成人的慢性病主要是基于胚胎期的重要器官发育不良。而中医优生学同样认为,孕早期有很大的可塑性,父母体质、孕期饮食、情绪、起居及环境等对胚胎发育均有重要影响。中药在改善父母体质以预防子代体质方面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中医体质学说重视体质,即强调中医的"治病求本、因人制宜"。"因人"、"求本"归根结底是辨体质,因质施治。体质决定患者针刺的治则,针感、耐受性,手法及针具。故本文拟就体质学说在针刺临床中运用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有着密切的联系,糖尿病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为主要类型,痰湿质最为常见,相兼体质以气虚兼气郁质、气虚兼阴虚质多见。根据中医体质理论及糖尿病体质类型,主要从饮食、心理、运动、中医药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法,有助于糖尿病的防治和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