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NR)现象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319例AMI行急诊PCI支架术的患者,分成NR组和血流正常组,评估NR现象的发生率,比较这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13.4%的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了NR。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合并高血脂、有梗死前心绞痛病史、心功能Killip≥2级、白细胞计数(WBC)计数、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金属蛋白酶(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NR现象的出现与有高血脂病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入院时心功能分级高(Killip≥2级)、WBC高、CK-MB水平、MMP-9、hs-CRP及cTnI浓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无复流现象对心肌梗死后心肌存话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直接PCI患者132例,应用心肌显色分级(MBG)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MBG0~1级)和有复流组(MBG2~3级),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测定心室容积、舒张末压和室壁运动积分(WMS);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及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AMI后1W时行静息及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 SPECT,以极坐标靶心图定量法测定缺血范围记分(ES)和缺血程度记分(SS)。结果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无复流组LVESVI、LVEDVI、WMS和LVEDP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P均〈0.05);核素心室造影参数比较,无复流组LVEF、PER和PFR各参数均较有复流组明显降低(P均〈0.05)。急性心肌梗死PCI后1W硝酸甘油介入后,有复流组Es较无复流组降低37.73%(P〈0.05),有复流组SS较无复流组降低24.24%(P〈0.05)。相位分析示无复流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PS和PSD亦高于有复流组(P〈0.05)。在6个月随访期内,无复流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有复流组。结论MBG可准确判定直接PCI后的无复流现象,反映梗死相关区域的心肌存活,预示着心脏功能的恢复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43例,入院后24 h内抽血测定GDF-15浓度,并根据介入手术中是否出现无复流现象分为无复流组与血流正常组,比较两组GDF-15表达水平的差异,评估GDF-15对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结果无复流组44例,平均年龄67.00±13.04岁,血流正常组(对照组)199例,平均年龄65.54±12.98岁。无复流组患者GDF-15浓度高于血流正常组患者(1073.43±364.38 ng/L比714.10±340.98 ng/L,P0.001)。GDF-15预测无复流现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为0.766~0.892。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GDF-15(OR:1.003,95%CI:1.001~1.004,P0.001)和女性(OR:2.996,95%CI:1.358~6.610,P=0.007)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F-15和女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急诊入院的STEAMI患者104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盐酸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TIMI血流情况,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2、4 h及30 d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发生率92.3%,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7.7%;对照组TIMI 3级血流发生率80.7%,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24 h和1周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较对照组大(P<0.05).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替罗非班组有下降趋势.两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术后梗死相关动脉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无复流现象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抢救,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阻塞,重建心肌血运的效果毋庸置疑,但在成功开通心外膜梗死相关血管后,有5%~30%的患者发生了无复流现象(NR)[1].NR是PCI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和没有发生该现象的患者相比,心肌梗死后发生NR患者在近期更多发生慢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且有NR患者的病死率是没有发生NR患者的5~10倍[2-3],而无论是在实验中造成AMI模型,然后再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动物[4]还是在临床上AMI后经急诊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发生NR的患者[5],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A)都是引起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本文对AMI后NR与VA可能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无复流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首次ST抬高型AMI发病12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136例连续入院患者,按照术前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治疗组(40例)和非他汀治疗组(96例)。观察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组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组(12.5%比34.3%,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前没有应用他汀类药物是PCI术后出现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R为3.56,95%CI1.59-4.58,P〈0.05)。PCI术后1个月他汀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他汀治疗组(12.5%比31.3%,P〈0.01)。结论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减少MACE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无复流现象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对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54个月期间对232例STEMI实施直接PCI,25例(10.8%)梗死相关动脉(IRA)出现无复流现象.冠状动脉内处理包括注射各种药物、生理盐水或动脉血冲洗和主动脉气囊反搏术.结果25例无复流患者中,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0.7岁(34-85岁).16例发生在右冠状动脉,其中14例IRA粗大.20例合并有高血压病(其中14例还合并2型糖尿病),18例合并高脂血症.经过处理,17例IRA为3级TIMI前向血流,以后临床经过良好.6例为TIMI 2级血流,4例术后临床经过良好,2例分别在术后4 h和70h死亡.2例TIMI 0-1级血流,术中死亡.结论直接PCI的无复流发生率为10.8%,死亡率达16%.无复流主要见于IRA为粗大右冠状动脉并且合并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的患者.无复流的处理应当是综合性的,但并非总是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在接受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到氯吡格雷组(n=62)和替格瑞洛组(n=59)。分析两组病人介入术中的无复流现象。观察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心肌灌注分级(TMPG),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2 h的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2 h STR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CTFC及TMPG3级明显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无再流发生率较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无复流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冠状动脉(冠脉)中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回顾性分析我院33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2级为无复流,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患者42例,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由其余294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5例,为正常血流组.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心脏性猝死和非致命性心脏事件.结果无复流组发生充血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绞痛、心脏性猝死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无复流组6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冠脉血流正常组.结论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梗死或濒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强烈提示AMI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现象预测中SYNTAX评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6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139例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例,根据系统使用方法 不同将采用双系统评分患者划分为双系统评分组(47例),将采用SYNTAX评分患者划分为SYNTAX评分组(92例),比较两组评价各项技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签字到开通时间、 耗材、耗时、预测死亡等各项技术、心肌梗塞率、假阴性率、堵塞血管放支架后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与SYNTAX评分系统相比,双系统评分系统签字到开通系统的时间短,定位耗时短,堵塞血管放支架后恢复情况比例高、再堵塞定位耗时和预测死亡时间较长、双系统评分系统心肌梗塞率低,假阴性率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YNTAX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溶栓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因A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612例,按照急诊PCI术后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95例)与正常血流组(517例)。并搜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手术相关资料以及SYNTAX评分进行单变量分析,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纳入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应用ROC曲线评价SYNTAX评分值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经过单变量分析,两组患者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射血分数、梗死部位、梗死相关动脉、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病灶血管长度、入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PCI术前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3(95%CI:0.660.80,P<0.01)。当截点值取18.3时,SYNTAX评分对AMI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7%和70.3%。结论糖尿病史、中性粒细胞计数、干预前血流TIMI分级、SYNTAX评分值、血栓负荷分级、入院时间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且SYNTAX评分对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潍坊市人民医院行PCI的195例AMI患者,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标准分为无复流组(47例)和正常血流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相关临床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fractalkine对无复流的预测价值,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无复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无复流组患者陈旧心肌梗死比例、肌钙蛋白I(cTnI)峰值、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以及fractalkine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血流组(均P<0.05)。Fractalkine预测无复流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临界值为945.77 pg/ml,对应敏感度为78.7%,特异度为91.9%。Logistic逐步回归显示,陈旧心肌梗死、CRP、NLR以及血清fractalkine水平是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ractalkine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国产阿托伐他汀(阿乐)与进口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国产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阿乐组,n=32)和进口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立普妥组,n=28),检测并分析4周、8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8周时阿乐组和立普妥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下降38%~41%(P<0.01);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L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乐组血清hsCRP水平在4周、8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国产阿托伐他汀(阿乐)与进口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的降脂效果相似,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心肌呈色分级(MBG)的方法评价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无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MBG方法将;28例首发前壁AMI患者分为无复流组和有复流组。另选择同期人院未行PCI的首次前壁AMI患者40例为未开通组。所有患者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LVG),测定心室压力、容积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I后1 w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冠脉造影(CAG)、LVG和ERNA检查测定上述参数。结果 (1)无复流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有复流组显著延长,CK-MB峰值和Killip≥2级心力衰蝎发生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2)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无复流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WM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均较有复流组明显增高;ERNA参数比较,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峰射血率(PER)和高峰充盈率(PFR)各参数均较有复流组明显降低,同时达到PER的时间(TPER)明显延长。结论 经MBG判定的直接PCI后的无复流现象反映了梗死相关区(IRZ)的心肌仍处于失灌注状态,导致左心室功能的降低,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AMI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球囊扩张度与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术前均进行常规治疗(服用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300mg等),且急诊PCI证实病变血管远端完全闭塞。其中,对照组经小球囊和低强度扩张后,可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之后行支架植入术;观察组经小球囊和低压力预扩张后,可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接着通过大球囊及强度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等)、病变血管部位(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前降支)、血管开通时间及无复流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部位和血管开通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观察组无复流发生率为19例(40. 43%),较对照组5例(10. 6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小球囊和低压力预扩张,部分恢复闭塞血管远端血流后,通过大球囊及高强度扩张后行支架植入术,会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病变血管无复流的发生率,提示术中球囊扩张度与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通梗死相关冠脉是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的有效手段,早期血运重建可以改善预后,提高院内生存率。然而,急诊PCI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却达2.9%。冠脉内大量血栓形成,微小的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血管栓塞常会产生“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从而影响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国外临床试验TIGER—PA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干预措施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现象的远期疗效。方法入选接受过PCI术无复流预防及治疗措施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7例STEMI患者,其中PCI术前采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患者34例(抽吸预防组),冠状动脉内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患者34例(替罗非班预防组),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18例(替罗非班治疗组),应用替罗非班+血塞通18例(替罗非班+血塞通组),应用腺苷11例(腺苷组),应用维拉帕米12例(维拉帕米组)。随访及分析患者18个月及36个月时发生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力衰竭、心源性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抽吸预防组、替罗非班预防组、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组、腺苷组、维拉帕米组六组127例患者随访18个月时,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5.9%、17.6%、33.3%、27.8%、45.4%、50.0%;MACE发生率分别为8.8%、29.4%、50.0%、38.9%、63.6%、66.7%。抽吸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MACE发生率最低,与其他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罗非班预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总体MACEs发生率低于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替罗非班+血塞通治疗组、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四组47例患者随访36个月时,各组间MACE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PCI术前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较好的远期疗效;替罗非班、替罗非班联用血塞通、腺苷、维拉帕米几种药物治疗无复流现象远期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术前休克指数(SI)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复流现象(NRP)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行PPCI的STEMI患者358例,根据手术过程中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分为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和NRP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的临床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不良事件情况,探讨NRP的预测因素。结果:NRP的发生率为20.1%。NRP组在SI[(0.70±0.13)vs.(0.65±0.11),P=0.001]、SI≥0.7(51%vs. 36%,P=0.014)等指标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NRP组在术前随机血糖、入院时Killp3-4级、入院白细胞升高等指标高于血流正常组(P0.05)。NRP组高血栓负荷方面明显高于血流正常组(56%vs. 37%,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I≥0.7是NRP的危险因素(OR=2.014,95%CI:1.126~4.105,P=0.021)。此外,术前随机血糖、入院时Killp3-4级、入院白细胞升高、高血栓负荷亦是NRP的危险因素(P0.05)。NRP组患者有更高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27.8%vs.13.2%,P=0.003)。结论:对于行PPCI的STEMI患者,NRP普遍存在,术前SI是NR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PCI术后的无复流现象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梗死面积较大、功能恢复较差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有关,最近日本学者Iwakura等发现,长期采用他汀治疗可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研究者在成功进行PCI术的293例AMI患者中进行了冠状动脉内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结果发现,有或无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间无复流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入院前长期采用他汀治疗的33例患者无复流的发生率较低(9.1%比34.6%,P=0.003),在4.9±2.2个月后表现出了更好的室壁运动,更小的左心室直径和更高的射血分数。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他汀预治疗是减少无复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术前负荷阿托伐他汀80 mg的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强化组,n=48)及常规他汀组(常规组,n=40),强化组阿托伐他汀术前1 h首次剂量80 mg预处理,1 d后每日40 mg,服2周,以后每日20 mg长期服用。常规组术前40 mg,术后每日40 mg,服2周,以后每日20 mg长期服用。观察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强化他汀组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为6.8%,常规他汀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首次给予80 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诊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