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病人280例,根据基础心率将所有病人分为3组:A组(心率70次/min~79次/min)90例,B组(心率80次/min~89次/min)116例,C组(心率≥90次/min)74例;A组、B组、C组再随机分为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个亚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分别服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治疗。比较各亚组的心率与血管内皮功能。结果治疗前,A组、B组、C组美托洛尔组与比索洛尔组两亚组间心率、内皮素水平及一氧化氮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亚组病人心率均明显下降,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心率与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一氧化氮浓度明显高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不同心率高血压病人心率控制与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效果均优于美托洛尔,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比索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对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及预后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使用比索洛尔治疗,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氨氯地平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1例,好转13例,...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试验组,停药2周后,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24周;同时选取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24周。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及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肥厚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心室各项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合并出现左心室肥厚,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在稳定降压的同时可降低血压变异性,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8,(6)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被随机均分为硝苯地平组(60例,接受单纯硝苯地平治疗)和联合治疗组(60例,接受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为12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24h平均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降低(P均=0.001),而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数的平方根(rMSSD)及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的百分比(PNN50)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硝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4h平均心率[(69.24±10.67)次/min比(64.08±8.94)次/min]、MAP [(98.06±5.18)mmHg比(92.64±4.43)mmHg]降低更显著(P均0.01),SDNN [(113.89±20.93)ms比(124.57±25.34)ms,P0.05]、SDANN [(108.31±20.26)ms比(119.29±19.37)ms,P=0.001]、rMSSD [(29.67±11.92)ms比(36.23±12.34)ms,P=0.001]、PNN50 [(11.25±4.03)%比(15.37±4.82)%,P=0.001]升高更显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272。结论: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心率、血压水平,改善心率变异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比索洛尔干预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舒张功能不全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口服比索洛尔1.25~10 mg/d)53例和对照组45例,随访6个月。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检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后左心室等容松弛减慢指标、左心室早期充盈减慢指标优于治疗前(P<0.01),并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左心室Tei指数较治疗前显著改变(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慢性心衰及心室重构有明显疗效、安全性好。Tei指数对综合评价心脏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可能更敏感、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分为单纯氨氯地平治疗组(氨氯地平组,80例)和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80例),4周为一疗程,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均=0.001);与氨氯地平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74.5±7.8)次/min比(70.3±5.2)次/min]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明显提高(82.5%比9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35.0%比12.5%),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血压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较单纯氨氯地平能更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及血清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5)和试验组(n=111)。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2.5mg/d,每3天增加2.5mg,最大剂量增至10mg/d。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E/A、IVRT、EDT及E/E’,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CRP、TNF-α和IL-6的含量。结果试验组富马酸比索洛尔平均用量6.3mg。治疗3月后,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的E/A、IVRT、EDT均明显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A、IVRT、EDT上升更明显(P<0.05)。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E/E’、NT-proBNP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E’、NT-proBNP降低更明显(E/E’下降值:5.35±1.67比4.15±1.28,lgNT-proBNP下降值:2.58±0.78比1.84±0.64;均P<0.05)。治疗3月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可能与调节NT-proBN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机分成2组:比索洛尔联合依那普利组(联合组)44例及依那普利组(对照组)42例,分别于术后当天、3个月、6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及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LV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当天LVES、LVED、LVM、LVEF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LVES、LVED、LVM均较术后当天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联合组LVES、LVED、LVM增大程度比对照组小,LVEF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尽早应用比索洛尔及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改善晚期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2.
13.
5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行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检测并与比索洛尔治疗后12周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患者治疗后诊所血压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56例治疗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者中37例恢复正常昼夜节律(66.1%),其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未恢复正常血压昼夜节律的19例患者左室功能无改善。认为比索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2014年收治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房室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E峰/舒张晚期血流频谱A峰(E/A比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AD、LVEDD、LVEF、CO、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AD、LVEDD小于对照组,E/A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心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23)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血压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超声心动图结果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 h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质量(LVMI)、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峰(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充盈峰(A峰)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GF-1、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2.125,P0.05)。结论比索洛尔可提高老年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血压控制效果,改善病人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6.
别道军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的运用效果观察。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共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加用比索洛尔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统计治疗前后的SBP和DBP水平,多普勒超声检测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症状的改善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高,且改善了血压和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明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2):122-123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富马酸比索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9例血糖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卡托普利组(75mg/d,n=38)和比索洛尔组(5.0mg/d,n=41),半量治疗4周后能耐受者增加至目标剂量,随访4周。分别于研究开始、治疗8周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压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比索洛尔组和卡托普利组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血压等指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择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贝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发现联合组比单药组有更好的血压控制率,逆转左室肥厚和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指标亦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压,且能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护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并发于冠心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多,其心房颤动发生率也明显增高,且多数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左房室重构的发生率也较高;而心房颤动会明显影响患者心功能,还可能发生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