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表单用于推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医院推拿科2016年6月~2017年7月收治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护理表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情况和护理人员考核情况,调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重症护理、病房管理、护理文书、细节管理、消毒隔离、护理安全、健康教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得分为(97.45±2.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96±3.52)分;操作成绩为(98.25±1.6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14±1.78)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6.89±2.7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2±4.26)分(P0.05);护理不良事件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9%(P0.05)。结论:推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表单可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介入手术患者34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导管室常规护理排班式工作模式,观察组采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医师对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介入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可提高患者及医师满意度,降低介入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建立与应用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行应用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无菌质量、护理记录、物品管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7.90±1.20)分,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9.20±0.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40±4.20)分和(91.00±2.00)分(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优化护理流程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集团台州中心医院2014年手术室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0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术前访视结合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选择2016年收治的100例手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联合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上,实施术前访视结合安全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手术室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提高手术和成功率,促进患者手术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同时选择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室综合积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结果:实施细节护理后,手术室综合积分显著增加,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显著减少,上报率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细节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综合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评判性思维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手术室2017~2018年收治的手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患者运用评判性思维加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培养手术室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引导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统计2018年手术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数量,与评判性思维应用前(2017年)的数据进行比较,使用患者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手术室护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管理措施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象山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变化,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专科知识掌握度、专科技能操作能力及安全护理能力等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手术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探讨护士长一日五查房制度在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修复重建手外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40例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查房制度,观察组采用护士长一日五查房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护理质量得分为(96.35±0.86)分,高于对照组的(93.21±1.05)分;患者满意度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病区管理中应用护士长一日五查房制度,能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150例手术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NCD,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对护理质量评分为(86.42±8.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5±10.18)分(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HNCD在手术室中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细节护理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浙江省宁波巿第四医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6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7月~12月收治的患者5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责任护理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危重护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护理资料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自我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实施责任护理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医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1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92例)与对照组(92例),对照组患者对其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行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分别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液室规范化管理中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2014浙江省舟山医院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设为观察组,寻找影响输液室护理服务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以2013年输液室的护理情况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室的平均季度护理质量评分为(98.40±2.13)分,对照组为(96.80±1.35)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分别为0.6%和0.2%,对照组分别为1.2%和0.6%(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输液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在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3~12月在医院骨伤科住院的1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护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患协同合作模式在骨伤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采取常规临床管理。观察组30名,采取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护理工作投诉率、急诊护理技能、自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u=2.1213,P=0.0339)。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投诉率分别为3.33%和20.00%,有统计学差异(χ2=4.0431,P=0.0444);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急诊护理技能得分分别为(95.5±3.1)分和(85.6±6.7)分,有统计学差异(t=7.3451,P0.0001);观察组的自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9.2098,P0.0001)。结论: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和自我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心理护理、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质控小组护理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科通过建立专科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期间作者所在单位康复科收入的2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138例采取建立专科质量敏感指标管理的方法,对照组138例采取传统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点指标的合格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跌倒、坠床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身份识别、高危药物使用和安全管理合格、专科技能合格、高危风险评估及正确处理、分级护理落实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护理态度、护理质量、专业技能、就医环境的满意度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建立专科质量敏感指标管理方式,显著提高了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对患者身份识别等重点指标的合格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等发生率明显降低,这对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肾病风湿免疫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接受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实施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为97.45分,患者满意度为94.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可规范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