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7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于不同病程、不同类型样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分布特点及核酸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4日至3月31日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7例,对其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等标本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病历记录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确诊病例中有57例肺部CT出现病变并核酸阳性而确诊入院,其中31例在入院后多类样本核酸检测多次阳性;26例疾控中心核酸检测阳性而确诊入院,入院后多次咽拭子、血液、尿液、粪便核酸检测阴性,CT检测有典型的肺部病变;9例有武汉旅居及患者接触史并呈现肺部CT改变而收治入院;1例咽拭子核酸阳性,CT无改变。1例出院后复诊,粪便核酸检测阳性。咽拭子核酸阳性大多出现在住院早中期,粪便核酸阳性贯穿整个病程,尤其是病情恢复期,临床症状痊愈后只有粪便核酸检测阳性。结论不应以单次初次核酸检测结果是否阳性作为确诊依据,连续多次核酸检测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SARS-CoV-2的可能性,应从多方面综合分析,避免在实际工作中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江苏省扬州市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核酸检测结果。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6周采集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暴露后第2、3、4周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显示,COVID-19确诊病例阳性率为100. 00%、61. 54%、8. 33%,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4. 08±1. 17) d,无症状感染者阳性率依次为100. 00%、66. 67%、20. 00%,平均核酸检测阳性时间为(25. 21±1. 28)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42)。确诊病例暴露后第2、3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循环阈值(Ct值)为(31. 56±4. 98)、(34. 26±3. 16),N基因平均Ct值为(30. 88±4. 82)、(34. 40±2. 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5、0. 15)。从第4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未参与统计。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3、4周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平均Ct值为(31. 01±3. 68)、(32. 64±3. 74)、(29. 05±2. 96),N基因平均Ct值为(31. 37±3. 62)、(32. 9±3. 51)、(28. 40±4. 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23、0. 12)。从第5周开始,因咽拭子的核酸检测阳性例数较少(n≤1),不参与统计。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均有1例病例咽拭子核酸检测复检阳性。结论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后,第2周内呼吸道标本阳性检出率高,2组核酸检测阳性时间无显著差异,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标本连续2次核酸检测阴性存在复检阳性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标本类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阳性检出率,从而选择该实验室检测系统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最适合标本,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断率。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28日至3月4日1851例不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已确诊的10例COVID-19患者的核酸确诊标本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在1851例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标本中,痰液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49%,咽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为0.74%,粪便标本阳性检出率为8.11%。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确诊的10例COVID-19患者标本中,7例为痰液标本,3例为咽拭子标本。已确诊病例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痰液标本、咽拭子标本及粪便标本的阳性病例分别占80.00%、70.00%和50.00%。结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粪便标本阳性检出最多,痰液标本其次,咽拭子最低。痰液标本对COVID-19患者的确诊率高于咽拭子标本。在10例已确诊病例的治疗过程中,痰液标本阳性检出率最高,痰液标本联合咽拭子标本检测的阳性率为1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酶K(PK)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不同类型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临床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的50份鼻咽拭子标本和20份粪便标本分别进行平行实验,向其中一份加入PK进行预处理(PK组),而另外一份则不加入PK(未处理组)。使用NucliSENS easyMAG磁珠提取系统对标本进行RNA提取,提取的RNA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对50份鼻咽拭子标本和20份粪便标本的qPCR结果中ORF基因和N基因的循环阈值进行分析,未处理组和PK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NucliSENS easyMAG磁珠提取系统对SARS-CoV-2鼻咽拭子标本和粪便标本进行提取时,PK的预处理对核酸检测结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2月10日至3月29日武汉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科医院COVID-19确诊患者335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的临床分型方案,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4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BNP及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并对各组患者性别、年龄、BNP及IL-6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纳入COVID-19患者335例,其中轻型6例,普通型207例,重型111例,危重型患者11例。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BNP水平为22.5(0.01,72.3) pg/m L,显著高于普通型患者(P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型患者BNP水平大于100 pg/m L的比例分别为:普通型4.3%(9例)、重型20.7%(23例)、危重型54.4%(6例),轻型患者BNP均在正常范围内,该比例在不同分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1)。335例中有198例同时检测IL-6水平,其结果与对应BNP水平作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s=0.203,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与COVID-19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BNP与炎症因子IL-6水平呈正相关,联合二者可更好地对COVID-19患者进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淮南市336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核酸检测结果,为控制淮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四版)》及《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五版)》要求,通过对淮南市336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痰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并对核酸检测结果按年龄、性别分布、发病时间与检测阳性率关系及标本类型检测进行分析。结果淮南市从发现到零确诊(2020年1月24日~2020年2月19日)共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336人,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总数为27例,阳性率8.04%(咽拭子或痰液标本中有任何一个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即判定该病例为阳性);27例阳性病例中有19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阳性病例中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78岁,年龄中位数为40岁;阳性病例中男性15例(55.56%)、女性12例(44.44%),男女比例为1.25∶1;核酸检测阳性病例数主要集中在发病1~14天,核酸检测阳性平均发病时间为5天;痰液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大于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痰液标本核酸检测Ct值普遍低于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的Ct值;27例阳性病例中病情发展为普通型26例,重型1例;截至3月2日,27例病例中已出院病例23例,剩余4例病情基本稳定。结论通过对淮南市336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有利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进行早期诊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诊断病例及出院病人实验室诊断时不能仅以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排除感染及治愈标准,而需同时检测病人咽拭子和痰液标本进行综合判断;加强个人卫生管理及人员密集的密闭公共场所的环境消毒工作,更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样本新冠核酸检测结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诊治和疫情防控中的意义。 方法 选取 2020 年1 月23 日~2 月22 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5 例COVID-19 患者,采集不同部位标本进行核酸 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集的123 例标本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表明, 咽拭子25 例,阳性率44.0%(11/25); 鼻拭子40 例,阳性率25.0%(10/40); 肛拭子40 例, 阳性率70.0%(28/40);18 例血标本核酸检测均阴性,5 例患者符合出院标准时粪便核酸检测均阳性。截止3 月5 日对5 例患者出院后追踪发现, 出院2 周或更长时间粪便 SARS-CoV-2 核酸仍阳性。结论 多样本新冠核酸检测对于新冠感染患者的确诊有重要价值; 患者治愈出院后应加强随访、教育和复查,做好排泄物的管理,有利于巩固疫情防控效果,减少接触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住院期间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后复阳的发生率及可能因素。方法:多次采集2020年2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40例确诊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咽拭子,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在首次RT-PCR检测结果呈阴性后,第2次RT-PCR检测结果为阳性12例(30%),连续2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3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13例(32.5%),连续3次RT-PCR检测阴性第4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3例(7.5%),连续4次RT-PCR检测为阴性第5次检测为阳性的患者为0例。结论:作为COVID-19患者确诊及出院的重要指标,咽拭子核酸检测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9.
刘继清 《临床医学》2021,41(11):82-83
目的分析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检测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82例,收集患者咽拭子标本、肛拭子标本,均行核酸检测。比较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同一患者、同一时间、不同标本检测结果,咽拭子检出患者病毒核酸扩增循环阈值(Ct值)情况变化。结果肛拭子阳性检出率(24.39%,40/164)较咽拭子阳性检出率(38.41%,63/16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5)。同一患者、同一时间肛拭子阳性检出率(17.07%,28/82)较咽拭子(9.76%,16/82)高(χ^(2)=4.473,P<0.05)。检出组ORFlab基因、N基因与未检出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核酸扩增Ct值无明显影响,咽拭子阳性率高,但同一患者同一时间肛拭子阳性率高,临床可结合实际情况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以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将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n=4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B组(n=40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C组(n=80例),比较三组人群的实验室血常规、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确诊组C组WBC、L(%)、RBC、HGB、CD3~+、CD4~+、CD8~+、BUN、UA均低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G(%)、hs-CRP、ALT、AST、TB、DB、SAA、LDH、CK-MB均高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CD4~+、TnI均低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AST、SAA、LDH 、CK-MB均高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PLT、CD4~+/ CD8~+、CR、CYC、PCT、MYO、CK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CK-MB、LDH、AST、TB、DB越高,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越大;WBC、L%、HGB、BUN、UA、CD4~+、CD8~+ 越低,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也越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赵颂涛  毛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53-1156,11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COVID-19病例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较快,迅速进入重症与危重症阶段,救治难度较大。SARS-CoV-2的核酸检测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假阴性、检测时间长,影像学检查成为辅助诊断COVID-19快捷、方便的手段之一,并在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采用血清免疫学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仍十分严峻,及时、早期地识别COVID-19患者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步骤。而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诊断COVID-19的金标准,不但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不同病程患者如何选择标本类型也是一个挑战。本文报道2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诊疗经过,并分析采用不同类型标本检测SARS-CoV-2核酸的检出情况,为临床诊断COVID-19时如何选择标本类型和如何提高核酸检出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宣肺清热化湿法对40例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原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宿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所有患者均将宣肺清热化湿法(原清肺排毒汤基础上加清热化湿之品)。比较和分析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病毒转阴时间、血常规、生化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及有效率等,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所有患者经过治疗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后出院,轻型平均住院时间(9.81±2.90)d,连续2次核酸转阴时间(11.11±4.11)d,有效率85.19%。普通型平均住院时间(10.54±2.54)d,连续2次核酸转阴时间(10.23±2.74)d,有效率84.62%。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计数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肝肾功能,未发现造成肝肾损伤者。结论:宣肺清化法治疗皖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收效明显且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均值在正常范围内,研究者临床观察治疗全程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健肺八段操对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体医结合对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集中隔离救治点接受医学观察的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13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开展疾病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健肺八段操练习,每天2次,每次20min,治疗2周。治疗前后通过呼吸道不适症状(咳嗽/干咳、咳痰、虚乏、鼻塞/鼻涕)评估疾病状况,采用呼吸困难分级量表评定患者呼吸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各呼吸道不适症状所占比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呼吸困难分级整体情况较治疗前好转(P<0.05)。结论:体医结合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轻型/普通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恢复期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5.
鲁彦  居军  李德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61-1163,116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极强,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COVID-19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ARS-CoV-2核酸是目前确诊COVID-19的重要方法,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是否能出院和解除隔离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标本和不同品牌试剂的核酸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血清学检测SARS-CoV-2阳性率比较高,将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结合,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6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探索其临床特点和诊治规律。方法收集6例患者的流行病资料和电子病历记录,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均为输入性病例,轻型1例,普通型5例,传播方式主要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其中发热、咳嗽4例,淋巴细胞降低是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异常。胸膜下结节影和磨玻璃影是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痰/咽拭子、粪便等标本均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通过治疗可使症状明显缓解,核酸阴转。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强,应特别注意家庭聚集发病和无症状儿童患者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进餐、排便、排尿等方式传播。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通常预后良好。抗病毒治疗可能具有缩短核酸转阴时间,减少传播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尿蛋白与病程的关系。方法收集268例COVID-19患者(轻/普通型246例、重/危重型22例)入院3d内以及其中155例出院随访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采用干化学法行尿常规检测。以最终排除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疑似患者125例为对照组。结果 COVID-19轻/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危重型组入院时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出院随访时2个组之间尿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20~39岁组在入院时有23.53%(20/85)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尿蛋白检测均为阴性;40~59岁组在入院时有38.20%(34/89)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出院随访时仍有5.26%的患者尿蛋白呈阳性。重/危重型组肌酐和尿素氮均高于轻/普通型组(P0.000 1)。结论尿蛋白对COVID-19患者病程进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抗体检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确诊后不同时间段(第4、7、15、30、45天)血液和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血清抗体(IgM和IgG)。结果 26例确诊患者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16.3±11.6)d,转阴当日IgM和IgG检出率分别65.38%和53.85%,IgM抗体在确诊后15 d检出率达到65.38%,而IgG抗体为46.15%,IgM抗体最早可在确诊4 d内检出,并在15 d左右达到峰值,而IgG抗体需7 d左右才可检出,并随着时间延长检出率持续上升。确诊患者经过治疗,病毒ORF1ab基因和N基因表达量在一周内出现明显下降,至观察截止时间点(45 d)仍有1例ORF1ab基因阳性和5例N基因阳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核酸检测或联合IgM抗体检测检出率高,感染中后期IgM和IgG抗体检测联合核酸检测可区别既往感染和无症状感染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三拗鱼龙合剂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2月8 日—2020年2月21日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三拗鱼龙合剂组)和对照组清肺排毒汤组.比较2组主要症状(发热、咳嗽、乏力)改善情况及症状持续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转阴时间,总的住院日.结果:2组间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有效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2组间在发热、咳嗽症状改善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缩短1d左右的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乏力症状改善时间上2组间无差异.在转阴所需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时间缩短2d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应的2组在总住院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1d左右时间.结论:三拗鱼龙合剂口服联合西医抗病毒支持对症治疗,与清肺排毒汤相比,可有效缓解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症状,但三拗鱼龙合剂在改善发热、咳嗽所需的时间较清肺排毒汤短,且能有效的缩短核酸转阴所需时间及总住院日.而且服用方便,对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中医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吕世晖  梅奉侠 《当代护士》2021,28(5):130-132
总结了39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肺部功能锻炼健康及康复指导等.39例患者经过积极完善相关检查精准治疗和科学护理,均痊愈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认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患者进行精准的治疗及科学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