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征文内容: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基础、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药与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包括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展,心血管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经验及新理论等。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基础、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中医药与循证医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包括介入心脏病学)、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展,心血管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经验及新理论等。  相似文献   

3.
<正>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较绝经前显著上升,绝经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存在密切的关系。女性特有的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而引起的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及其产生的内分泌变化与血脂的代谢相关[1]。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雌激素变化对绝经女性物质代谢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而对雄激素水平变化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报道则较少[2]。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绝经状态下女性的血清睾酮水平及相关指标,探讨血清睾酮水平与血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高血压对男性和女性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但因其生理的特殊性,女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和男性高血压患者不同的特点。经流行病学调查24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男性比同年龄绝经前的女性血压高,这种性别差异在女性绝经后消失,甚至女性血压超过男性;同时,相关疾病如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的发病率在女性绝经后也明显增加。关于这种现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升高,防治现状不容乐观。绝经激素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生殖泌尿道萎缩相关问题及骨质疏松,但外源性给予雌孕激素能否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颇具争议。本文对相关临床证据和国内外指南推荐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Լ�������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无论男女,雄激素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呈负相关。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以改善血脂、血管内皮功能,舒张冠状动脉,缓解心绞痛症状。雌激素通过多个途径对心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绝经后女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迅速升高。雌、孕激素替代治疗(HRT)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与风险存在争议,目前尚无指征采用HRT对绝经期妇女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或二级预防;对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和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则需权衡利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谢综合征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高血压、血脂异常、糖耐量减退和肥胖常同时发生,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文就其意义、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及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十分重要;中医药作用广泛,在纠正血脂异常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疗效确切,成为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对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中药单体及复方在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绝经前同年龄阶段女性明显为高,即使考虑其它发病危险因素后,男性性别仍是一个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可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女性绝经后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可降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改善临床症状;但是,雄激素与冠心病发病关系方面的研究尚无定论,雄激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影响还不清楚,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此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相互矛盾之处,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雄激素对血浆脂质代谢的影响1.1 内源性雄激素与脂质代谢:Kirland等[1]研究发…  相似文献   

1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世界范围内居民致残及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研究表明,特定益生菌可通过改善宿主代谢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益生菌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显示出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益生菌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等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绝经后期是指女性最终一次月经之后的全部时期~([1])。绝经后期女性由于卵巢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由此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如血脂异常、骨质疏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中血脂异常最常见,发病也最为隐匿。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多在体检或常规检查时发现。血脂异常是绝经后期女性罹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显著增加。而血脂异常容易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控制血脂水平对于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果糖在肠道代谢、肝脏代谢、肠道菌群等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果糖通过自身转换、影响脂类物质吸收转换等方面对血脂异常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现阐述果糖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激素替代治疗(HRT)能改善绝经期症状,而且能预防绝经后妇女的某些异常变化如皮肤胶原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骨质疏松等,但长期应用的副作用尚待研究。已知类固醇激素能影响锌代谢,有关雌激素对血清锌的影响报告结果不一,本文研究HRT对锌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在人类的健康维护与疾病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结构和功能的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MAO)的增加也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系统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合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干预的研究进展,提出中医药靶向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成为未来心血管疾病中医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六味地黄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医研究已证实骨质疏松的发病与肾虚密切相关 ,多种补肾方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疗效 ,且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已日益受到了重视[1 3 ] 。本研究选用传统的补肾良药六味地黄丸 ,通过监测骨密度 (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观察其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 42例 ,年龄平均为 63 .8岁±8.2岁。全部病人接受前臂骨密度测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检查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老年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 1999年制定的标准。各组的年龄、绝经情况以及治疗前BMD及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易致骨折以及其他病症出现严重影响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本文利用双能X吸收法 (DEXA)测定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 ,观察不同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关系 ,为有效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临床实验依据。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因周身疼痛或负重性疼痛就诊者共 2 43例 ,符合 :①自然绝经 ;②排除影响骨代谢的各种因素如 :糖尿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及其它内分泌代谢疾病 ;③无雌激素 ,降钙素 ,维生素D等药物服用史 ;④无烟酒嗜好。体检、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者。年龄 45~ 84…  相似文献   

17.
血脂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实践多基于空腹血脂水平进行血脂紊乱评估, 很少进行餐后肠源性脂蛋白水平的检测, 进而忽视了餐后血脂异常所伴随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风险。作为血脂检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餐后血脂测定因缺乏试验餐和采血时间的统一规范而未能于临床常规开展。本期刊登的《口服脂肪耐量试验的优化研究》为解决餐后血脂测定提供了规范方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采用此优化方法进行餐后血脂的相关研究, 完善针对餐后血脂紊乱干预获益的循证医学证据, 为尽早全面识别脂代谢紊乱人群以及实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心血管疾病,又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与动脉硬化有关。常见病种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绞痛和心梗等。流行病学预测,到2020年,我国非传染疾病死因将上升至全部死因的79%,心血管疾病将居首位。现在,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医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的逐步走向成熟,芳香开窍法和痰瘀互结病机也有了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临床研究领域,芎芍胶囊、速效救心丸、静脉滴注中药防治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作用突出。中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治未病"思想、中医药特色治疗方式方法的独特优势,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绝经前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绝经前女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住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心内科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女性患者218例,其中绝经前患者56例,绝经后患者162例,另选取同期因胸痛入院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绝经前女性65例,比较分析三组患者间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绝经前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绝经前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及典型胸痛症状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绝经前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绝经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典型胸痛症状比例显著增高(P0.05),单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前降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及吸烟史为绝经前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发病时有典型的胸痛症状,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多见,前降支是最易累及的血管。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替代治疗(ERT)能预防绝经后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其防治作用推测为多因素的。既往关于ERT对绝经后女性的即刻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观察分析尚无相关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17例绝经后女性,年龄64±5岁。均存在心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