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门卫"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5年6月~2017年4月行PCI的冠状动脉CTO病变患者70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41~75(64.9±3.9)岁。随机分为门卫导丝组(35例)和常规组(35例)。常规组按常规方法行介入治疗,门卫导丝组介入治疗应用"门卫"导丝技术。记录两组X线曝光时间、PCI成功率、对比剂用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次要终点事件,测定两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脑钠肽(BNP)以及肌酐。结果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X线曝光时间缩短,PCI成功率增加,对比剂用量减少,[(47.0±10.0)min vs.(40.0±5.1)min],(71.4%vs.91.4%),[(202.9±13.8)ml vs.(193.0±8.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门卫导丝组手术相关并发症降低(40.0%vs.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LVEF、6分钟步行距离、BNP以及肌酐均明显改善,其中门卫导丝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常规导丝技术比较,"门卫"导丝技术可明显提高CTO患者PCI成功率及心功能,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压力导丝在冠状动脉内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能客观准确评价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已是目前导管室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FFR被公认为评价冠状动脉生理功能的指标。FFR已在冠状动脉单支血管孤立病变、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被多个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基于FFR做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更安全、经济,更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目前,国内尚无FFR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的相关研究;国外仅有关于FFR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应用的个例报道和小样本的观察研究;国内外尚无大规模、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现就FFR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做一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正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定义为病程3个月(已知或确定冠状动脉闭塞持续时间3个月),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局部管腔闭塞、前向血流完全消失,远端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0级,或仅见少许前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逆向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3月至2016年11月冠状动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中应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27例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CTO特点、网篮导丝使用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术中均使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协助逆向导丝体外化,平均用时(3.5±5.4)min,其中单环网篮导丝协助微导管通过病变6例。26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未能成功置入支架。术中未发生单环网篮导丝引起的夹层破裂、导丝断裂、圈套器不能松解、血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MACE发生。结论逆向介入治疗CTO过程中应用国产单环网篮导丝协助逆向导丝进入正向指引导管,完成逆向导丝体外化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Fielder XT导丝在功能性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使用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住院使用过Fielder XT导丝行介入治疗的CTO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CTO病变的影像特点将患者分为绝对性CTO病变组和功能性CTO病变组,分别统计上述两组的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统计两组的Fielder XT导丝的CTO病变通过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功能性CTO病变组和绝对性CTO病变组CTO病变的成功率分别为89%、60%(40/45、22/37,P0.01);两组Fielder XT导丝的通过率分别为:71%、24%(32/45、9/37,P0.01)。结论:Fielder XT在功能性CTO病变中有较高的导丝通过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10):879-881
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目前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后的堡垒。很多技术被发明应用于CTO的治疗。Stingray球囊辅助下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目前是CTO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适时启动ADR、术中预防控制血肿有利于提高ADR成功率和手术效率。ADR的成功率和长期预后并不劣于正向和逆向技术。在适合的CTO患者和病变中尽早启动,术中注意血肿形成,规范操作能够提高ADR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正向介入治疗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开通策略,正向介入技术包括导丝升级技术、平行导丝技术、正向夹层再入真腔技术和前向开通再入真腔技术。“血管结构”理念为内膜下再入真腔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利用内膜下空间通过导丝,恢复正向血流的正向夹层再入真腔、前向开通再入真腔技术得到应用和发展。现主要对正向介入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国际及国内的多种推荐路径的差异及不同正向介入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做一综述,为临床规范使用正向介入治疗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球囊导丝切割技术在处理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08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CTO患者85例,66例成功地施行了PCI。对8例导丝通过后,常规方法球囊无法通过病变,采用了导丝切割技术。结果 85例患者中8例病变运用了导丝球囊切割技术,并有6例获得成功,1例在导丝切割技术未成功后使用Tornus后成功,1例因球囊始终未能通过病变而放弃。结论球囊导丝切割技术对于球囊无法通过的CTO病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通常被认为是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最后待以攻克的堡垒”。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术者经验和技术的提高,尤其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的应用,使CTO-PCI的手术成功率得以显著提高[1-4]。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从实战角度对逆向导引钢丝技术在CTO-PCI中的应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Finecross微导管在逆行导丝技术治疗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35例CTO患者,其中20例右冠闭塞,15例前降支闭塞,闭塞病变的靶血管远端均有良好的侧支循环血管逆行供血,35例均采用Finecross微导管支撑导丝进行逆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 Finecross微导管直接通过侧支循环为25例,经小外径球囊低压力扩张侧支循环血管后Finecross微导管通过侧支循环为8例,手术最终成功30例,3例逆行导丝未通过闭塞病变,无并发症发生;2例Finecross微导管因侧支循环血管迂曲故未通过,其中1例导丝通过后微导管无法通过,且发生心包填塞,经及时治疗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余34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结论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成形术中合理应用Finecross可获得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陈良华  崔连群 《山东医药》2002,42(20):63-64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CTO)占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的10 %~ 2 0 % ,属于较难处理的复杂病变。其成功率 (6 9%左右 )低于非完全闭塞血管 (90 %以上 ) ,而且再狭窄率也较高。1 定义目前 CTO的时间定义尚不一致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是指心肌梗死超过 3个月或有造影资料证实闭塞时间超过 3个月 ;临床研究则指至少 1个月 ,也有研究将 15天作为界限。临床上可根据何时发生心肌梗死、何时长时胸痛或心绞痛突然加重以及既往造影资料等判断闭塞时间。“完全闭塞”是指完全无前向血流 (TIMI血流 0级 )或功能性闭塞(99%狭窄 ,TIMI血流 级 )。2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35 cm扩张微导管(corsair导管,Asahi Intec Co,Japan)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经桡动脉正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入选了本中心2010年6月至2014年2月81例经桡动脉途径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进行正向导引钢丝技术治疗的CTO病变患者,分析正向CTO-PCI成功率、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成功率、球囊导管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及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情况,并观察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81例应用135 cm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正向介入治疗的患者中,66例患者正向导引钢丝通过CTO病变,65例患者正向CTO-PCI成功,成功率为80.2%;另有8例成功进行逆向导引钢丝介入治疗,总体PCI成功率90.1%。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后,135 cm扩张微导管成功通过闭塞病变56例(84.8%);扩张微导管通过闭塞病变后,球囊导管的使用数量为1.3个,显著低于扩张微导管未通过闭塞病变患者。66例正向导引钢丝通过闭塞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ielder XT导引钢丝34例(51.5%)。住院期间随访未见扩张微导管嵌顿、折断、头端受损、血管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应用扩张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行正向CTO-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简化介入治疗操作步骤,减少球囊导管等器械的使用,提高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约1/3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可发现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CTO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意义在于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冠状动脉搭桥的需要。熟悉和掌握CTO病变介入治疗技巧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至关重要。现就CTO病变PCI术的基本和高级技巧,包括器械的选择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赵林  李丹  张涛 《心血管病学进展》2023,(2):97-100+106
正向夹层再入真腔(ADR)技术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是CTO介入治疗Hybrid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某些CTO患者或某些CTO病变的唯一治疗方法。现对Stingray球囊辅助下ADR在CTO病变中的应用及临床预后进行评估,以期增加对该技术的了解,为更好地治疗CTO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开通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最后挑战之一。作为经典的前向技术的重要补充,逆向技术是该治疗的重要方法。尽管经常被用于最复杂的病变,但逆向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自逆向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有了重要改进,使其更安全、更快、更成功。  相似文献   

17.
作为目前导管室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是否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作为公认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亟待攻克的堡垒,目前国内外仅有少量关于FFR在CTO病变治疗中发挥作用的个案报道和研究。为了使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需要深入探讨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功能学价值,从而采取精准治疗。现就FFR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起到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Gaia系列导丝在慢性完全性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对88例CTO患者使用了Gaia系列导丝进行了PCI手术,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收集手术结果、术中并发症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结果在88例CTO患者中,50例患者的J-CTO评分≥3分,最终手术成功65例(成功率73.9%),使用Gaia系列导丝成功通过病变共50例(成功率56.8%)。Gaia失败组J-CTO评分≥3分、闭塞段长度20 mm、使用股动脉入路以及行对侧造影指导的比例明显高于Gaia成功组。Gaia导丝导致冠状动脉穿孔1例,发生断裂1例,出现导丝严重毁损2例。结论 Gaia系列导丝能够提高复杂CTO病变的成功率,但导丝毁损或断裂的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最复杂病变之一、在技术上存在很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新器械和新技术在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CTO开通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单纯的前向导丝技术相比,采用逆向导丝技术治疗CTO病变的成功率更高,本文采取逆向导丝技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且应用了一种新的建立正向导丝通道,这种新的技术我们称为导丝"寻踪"技术,即正向导丝穿入逆向微导管来替代300 cm导丝交换的建立正向导丝通道方法,有技术优势,操作可行。  相似文献   

20.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total occlusion,CTO)的成功开通,可以降低死亡率,避免或延迟冠状动脉搭桥.专用器械的研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使CTO开通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大多数CTO病变可以通过前向导丝技术(antegrade technique)完成,近期报道的逆向导丝技术(retrograde technique),可以提高复杂CTO病变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