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14 d后改为丁苯酞胶囊口服,累计疗程满3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mRS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及MoC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cy、Cys-C和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非痴呆型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不仅可减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益智康脑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智康脑丸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0年7月住院的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常规根据病情选取OT、PT、ST及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益智康脑丸,5丸/次,3次/d,连续服用8周。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量表(NCSE)、简明精神状态(MMSE)量表及BIessed-Roth痴呆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CSE评分、MMSE评分及BIessed-Roth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CSE评分、MMSE评分及BIessed-Rot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智康脑丸能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模拟胶囊+吡拉西坦片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胶囊+吡拉西坦模拟片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差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o CA评分、ADL评分、MMSE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胞磷胆碱治疗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病人113例,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并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统一帕金森病定量表(UPDR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UPDR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及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1.13%,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胞磷胆碱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人脑神经功能,能显著改善病人认知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低密度脂蛋白(LDL)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病人及8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无认知障碍病人。检测病人MPO、LDL水平,并分析MPO、LDL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有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MPO、LDL水平较无认知障碍组明显升高(P<0.05);MPO、LDL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PO、LDL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较缺血性脑卒中后无认知功能障碍病人血清MPO、LDL水平明显升高,血清MPO、LDL水平与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其水平升高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毒损脑络"理论探讨益肾解毒颗粒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尼麦角林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益肾解毒中药颗粒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采用统一疾病和疗效的判定标准,评价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认知损害均改善,且观察组中医证候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解毒中药颗粒对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型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疗效较好,能够提高病人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兰他敏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兰他敏和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3个月后对两组认知功能(MMSE、MOCA)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较治疗前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升高(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较治疗前比较MOCA评分显著升高(P<0.01);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改善明显(P<0.01)。结论加兰他敏联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可明显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内科》2015,(6)
目的观察序贯康复护理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序贯康复护理干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1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序贯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脑梗死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除均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采用胆碱酶抑制剂,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酶抑制剂,疗程均为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辅助胆碱酯酶抑制剂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105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评价抑郁状况,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组1例死亡,1例失访;对照组2例死亡,2例失访。治疗后12周时西酞普兰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和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3%和57·44%(P<0·05)。治疗后4周和12周时西酞普兰组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4周时,两组CSS和BI评分均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后西酞普兰组CSS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西酞普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反应,但症状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且能改善12周时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和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代谢产物谱及其相互作用。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和万方,检索英文数据库EMbase、PubMed,筛选有关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病人血浆代谢组学研究。收集纳入研究重复出现的代谢产物作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代谢产物谱。在网络数据库上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筛选后,共9篇文献纳入研究,其中9个重复出现的代谢产物认为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代谢产物谱,它们出现在29条代谢通路上。在网络数据库上对代谢产物谱进行通路拓扑分析,其中5条代谢通路 P ≤0.05,认为是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代谢通路,分别是:氨酰tRNA生物合成(Aminoacyl-tRNA biosynthesis),氮代谢(Nitrogen metabolism),硫胺素代谢(Thiamine metabolism),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苯丙氨酸代谢(Phenylalanine metabolism)。结论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病理机制涉及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生物代谢,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活性氧,进一步产生炎症反应,损伤血管内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类,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944例高血压病病人与中医证候相关变量原始数据基础上,检查录入结果一致性后,导入SPSS 20.0统计软件并运用聚类分析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收集的944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进行频率描述,剔除频率百分比≤2.0%症状后,将剩余58个临床症状作为变量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聚类为7类时症状分布最明显,原始证型分类为痰湿壅盛、脾运失健、心肾失养,占21.2%;阴阳两虚、气血不足,占17.5%;气虚血瘀,占15.6%;肝火亢盛、心肾不足,占14.5%;中气不足、生化失源、水湿不化,占13.8%;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心肾不交,占8.9%;肾阳不足、心脾两虚,占8.6%。经过聚类分析总结后,按其所占比例排序,最终分类为7类: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肝火亢盛型、中气不足型、阴虚阳亢型、肾阳不足型。结论痰湿壅盛型在调查病人中所占比例最高,肾阳不足型所占比例最少,与病例收集所在区域地域气候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对帕金森病(PD)大鼠行为学、中脑黑质区自由基清除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蛋白酶抑制因子皮下注射法制作PD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巴丝肼组、针药结合组,各10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均予生理盐水1mL/(100g·d)灌胃;多巴丝肼组予多巴丝肼200mg/(kg·d)灌胃;针药结合组予补肾止颤方1mL/(100g·d)灌胃,并结合埋针。各组均予隔天(每周一、周三、周五)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及中脑黑质区谷胱甘肽(GSH)、过氧化脂质(LPO)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 <0.01);LPO含量显著升高(P <0.01);且模型组大鼠的网格试验和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及过杆时间均显著延长(P <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 <0.01),针药结合组GSH含量和GSH-Px、SOD活性均高于多巴丝肼组(P <0.05);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LPO含量均明显降低(P <0.01),针药结合组LPO含量低于多巴丝肼组(P <0.05);多巴丝肼组和针药结合组的网格试验及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和过杆时间均明显缩短(P <0.01),针药结合组网格试验及平衡杆试验移动潜伏期及过杆时间均较多巴丝肼组显著缩短(P <0.05)。结论补肾止颤方联合埋针能使PD大鼠的行为学明显改善;并能显著增强中脑黑质区自由基清除能力,从而保护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广西华支睾吸虫病的分布范围和流行特点。 方法 根据广西的不同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随机选取调查点。用水洗沉淀法或醛醚集卵法粪检华支睾吸虫卵 ,并计算克粪便虫卵数 ;用玻片压碎法、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检查中间宿主淡水螺、鱼类的自然感染情况 ;用解剖动物找成虫或粪检查虫卵的方法了解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结果 共调查 4 4个县 (市 ) 135个点 112 4 4 4人 ,人群平均感染率为 2 0 .15 % ,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男性高于女性 (P<0 .0 1)。第一中间宿主有赤豆螺、纹沼螺、长角函螺和硬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有麦穗鱼、台细鳊等淡水鱼类 4科 32种。保虫宿主有猫、犬。人群感染方式以吃“鱼生”为主。 结论 广西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广泛 ,其中南部地区流行程度较重 ,呈“片状”分布 ;北部地区较轻 ,呈“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0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6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58 54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62例,临床诊断4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45 435人,阳性61例,阳性率0.14%;外出返乡人员疟疾病例占总数的80.30%,其中到非洲、东南亚国家感染病例占87.88%。结论外出非洲、东南亚务工返乡的流动人口已成为广西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和控制效果, 探讨适合本地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方法, 为 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数据、 控制措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结果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检出疟疾1 251例,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分别占总病例的88.25% (1 104例)、 8.63% (108例)、 0.64% (8例)、 1.52% (19例) 和0.96% (12例); 职业为农民工的病例数占93.21%(1 166例); 来 自非洲的病例占96.56% (1 208例), 以恶性疟为主; 来自东南亚的病例占3.44% (43例), 以间日疟为主。输入性疟疾病例 数增加, 使广西2013年疟疾发病率 (2.37/10万) 较2012年 (0.42/10万) 增高了464%。 结论 结论 当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 情以非洲输入病例为主, 加强健康教育和专业人员疟疾防治技术培训, 早期发现、 治疗是控制输入性疟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钉螺与云南、湖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方法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线粒体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 W(1.82)软件对所测得的Cytb基因序列进行排序,用MEGA3.1计算其碱基组成、转换及颠换;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同时结合三地钉螺分布和孳生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扩增获得Cytb基因大小为580 bp。三地钉螺Cytb基因序列富含碱基A和T,A+T平均含量为61.2%,表现出较强的碱基组成偏倚。三地钉螺Cytb基因578 bp的同源序列中检测到165个变异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8.5%。其中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7个,约占2.94%;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Cytb基因序列的变异位点为160个,约占27.7%。广西钉螺与湖南、云南钉螺Cyt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1、0.405。采用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同属一个支系,云南钉螺单独形成另一支系。结论广西钉螺与云南钉螺存在较大基因差异,进化速率较大,保守性较小,遗传距离较大,亲缘关系较远;广西钉螺与湖南钉螺基因差异较小,相对保守,进化速率不太大,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广西基层医院推广"尿路结石治疗的规范诊疗技术"的必要性及推广效果,制定适合我区基层医院使用的尿路结石诊疗规范。方法选择马山县为试点,对县、镇、乡村等各级医院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并对培训前后医生的泌尿系结石诊疗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和意义。结果前期调查发现马山县各级医院的医生对泌尿系结石的诊疗知识存在明显缺陷。经过培训,受训医生对"泌尿系结石"知识的知晓率由44.8%提高到82.3%,成绩从培训前(44.27±17.21)分提高到(80.07±5.77)分,培训后的各级医院成绩均有所提高(P0.01),培训效果良好。结论广西基层医院医生的尿路结石诊疗知识存在明显缺陷,急需专业培训。通过培训,受训医生尿路结石的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广西各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三地钉螺线粒体DNA两个分子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广西、云南、湖南三地钉螺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1)基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Cytb)基因的遗传变异。 方法 收集广西靖西、云南洱源和湖南岳阳三地钉螺,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法扩增线粒体CO1和Cytb基因并测序。用Clustal W(1.82)软件对所测基因序列排序,用MEGA(3.1)计算其碱基组成、转换及颠换;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 结果 PCR扩增获得CO1和Cytb基因大小分别约为700及600 bp(含两侧引物)。三地钉螺CO1基因中共检测到106个多态性位点,约占核苷酸总数的15.9%,Cytb基因中多态性位点为165个,约占核苷酸总数的28.5%。广西靖西与湖南岳阳、广西靖西与云南洱源的钉螺CO1基因和Cytb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51、0.158和0.031、0.405。根据CO1和Cytb的基因序列,用上述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结果均一致。广西靖西与湖南岳阳的钉螺同属一个支系,云南洱源钉螺单独形成另一支系。 结论 广西、湖南和云南的钉螺CO1和Cytb基因总体上具有相对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疫情监测结果及流行动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广西7个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疟疾年报表、工作简报及网络直报等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广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共报告疟疾病例8例,占全区病例总数的7.14%(8/112);平均年发病率为0.04/万,较2010年上升100%。全年血检常住人口中发热病人42 064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血检流动人口3 867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8例,阳性率为0.21%。8例疟疾病例中,间日疟5例,恶性疟3例;病例分布于隆林县、天峨县、南丹县、右江区,均为到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感染后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县防治措施有效,疟疾疫情稳定。加强对境外非洲、东南亚等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