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体类要》是一本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著作,其重视气血辨证和脏腑辨证,强调三期分治和灵活运用"攻""和""补"三法,重点从脾胃、肝和肾论治,尤其重视应用补气养血活血类方药。深入发掘《正体类要》中骨伤科疾病的证治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和今后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石氏伤科的特点之一,是治伤兼治外邪,选方用药尤重脏腑气血。常谓:伤科疾病,无论病位是在经络、皮肉、筋骨,其发病机理以及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总离不开气血。牛蒡子汤就是基于十三科一贯之理,结合长期临证体验,发展而成为伤科内治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3.
从《正体类要》探讨膝骨性关节炎的脏腑内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薛己<正体类要>建立的伤科脏腑辨治体系出发,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脏腑内治思路,认为论治主要应当从脏腑整体出发,标本兼顾,扶正以补肝益肾健脾、强壮筋骨为主,祛邪以行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或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4.
从薛己《正体类要》建立的伤科脏腑辨治体系出发,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脏腑内治思路,认为论治主要应当从脏腑整体出发,标本兼顾,扶正以补肝益。肾健脾、强壮筋骨为主,祛邪以行气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或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5.
骨伤科疾病,虽然大多为各种外因所引起的局部伤损,但人体是一个整体,局部损伤往往造成整体的失调而致气血阴阳失衡、经络受损和脏腑功能失常,加之血液的流失(内、外出血)、剧烈疼痛的影响等常可导致气血阴阳或脏腑的虚报,而气血阴阳、脏腑的虚报又必然影响损伤的修复,这种虚报表现并不一定只有损伤后期才可出现,如果形体素弱,伤势过重或者初期治疗不当,均有可能出现虚损。明代薛己在《薛氏医案》中通过大量医案,阐明伤科补泻之法,正如其《薛氏医案·正体类要》序中所日:“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  相似文献   

6.
本院骨伤科顾问林如高老中医,现年九十六岁,在伤科内伤诊治方面有八十年的实践经验,现将其治伤经验加以整理,介绍如下。一、对内伤的认识凡外力伤及人体内部脏腑、经络、气血的病证均称为内伤。诚如清代沈金鳌所云:“内伤其  相似文献   

7.
《正体类要》是明代薛己撰写的中医骨伤科专著。其注重气血、脏腑关系,发展了骨伤科的内治法。《正体类要》在瘀血的处理上总体以补养气血,适时祛瘀,随"邪"治之为治疗原则。在瘀血证的治疗上分期论治:初期先去其标,伤在外者,采用外科的治法对创口进行清理,如用针砭、熨帖等,伤在内者,多攻下逐瘀,以承气汤类方、花蕊石散为用;中后期以内服补养气血的汤药为主,活用六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小柴胡汤。在治疗上做到圆机活法,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伤科便秘应该辨证施治。作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骨伤科的特点,分为淤热互结、督脉损伤、血虚津枯、气失条达、体位不适5型进行施治。其总的病机是由于外伤导致机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辨证应以气血为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薛己外科著作及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其在外科疾病诊治中对中医学的各种辨证方法,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均能娴熟应用,临病综合多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腰腿痛""痹证"范畴。石氏伤科是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在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石氏伤科认为正气不足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其基本病机特征为本虚标实,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风寒湿邪、跌扑损伤、劳损等原因所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凝聚、痹阻经脉为标。强调整体辨证,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证候类型分为气滞血瘀证、风寒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及肝肾亏虚证。治疗上遵循"审因论治,注重气血,调治兼邪,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理念,同时注重杂合以治、防治一体与身心同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治、膏药外敷、手法、针刺、功法等多种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3个方面,对石氏伤科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刘涛  胡大佑 《新中医》2020,(11):208-210
<正>胡大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伤科流派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1977年起跟随魏氏伤科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李国衡教授学习。传承李教授的治伤经验,深得魏氏伤科"气血为要,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精髓。胡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手法、导引结合魏氏方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笔者有幸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  相似文献   

12.
伤科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它既重视局部骨折的整复、固定和功能锻炼,又强调药物治疗的整体性、辨证法.其内治学术经历代医家阐发,日趋丰富.目前尤以郭氏正骨三期辨证用药为代表,不仅总结了损伤后气血脏腑病理变化的特点,并且确立了相应的治疗大法。笔者即在此基础上对伤科内治的规律作以探讨,供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13.
魏指薪(1894—1984),山东曹县人,医术得自家传,至他已是第廿一代。魏师不仅外治手法高超。内治经验亦十分丰富,无论外伤筋骨,内伤脏腑气血,皆有法可循,有方可投,对汤剂、丸剂、酒剂等内服剂型运用自如。魏氏伤科常用内治法理法方药简介如表:  相似文献   

14.
骨伤科内治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儒 《河北中医》2012,34(2):213-214
骨伤科之内治法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突显了中医学的治疗优势.明·薛己《正体类要·序》云:"且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于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骨伤疾病外在局部损伤,但同时也伴随着人体气血运行变化,进而影响人体阴阳动态平衡,所以中医学在骨科临床中少有只注重治其外,不调治人体脏腑气血而愈者.  相似文献   

15.
气血辨证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渭良对气血辨证的认识有很多独到之处,以"流"、"留"、"积"概括损伤血证的变化过程,"伏瘀"之说解释陈旧损伤病机,认为瘀血辨证与全身阴阳虚实、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揭示了损伤血证的病理特点,丰富了骨伤科治瘀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6.
伤科内治用药以气血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为主体,江苏省已故名老中医许钜才先生在伤科内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简要介绍以下常用十法。1 活血化瘀法外伤骨折或伤筋,一般可出现局部肿痛、青紫、功能障碍,或伴有低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洪大。此因骨折或伤筋后气血经脉同时受损,气血凝结,血瘀化热所致。肿为血滞,痛为气阻,血滞则气机郁阻不通,不通则痛。治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清热凉血为佐。方选活血汤(经验方),药用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地、乳香、没药、地鳖虫、丹参、桃仁等。上肢加桂枝,下肢加淮牛膝作为引经药。2 接骨续筋…  相似文献   

17.
伤科的辨证用药是中医伤科的一大特色,内容极其丰富.目前临床辨证常以脏腑、气血辨证为基础,用药多取补益肝肾、活血祛瘀为主.笔者不揣浅陋,认为以下几方面在伤科临床上也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8.
李辉  刘涛  指导:胡大佑 《新中医》2020,52(11):208-210
正文:胡大佑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副主任医师、上海著名伤科流派魏氏伤科第三代传人。1977 年起跟随魏氏伤科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李国衡教授学习。传承李教授的治伤经验,深得魏氏伤科“气血为要,筋骨并重”学术思想精髓。胡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工作四十余年,擅长手法、导引结合魏氏方药治疗慢性筋骨疾病。笔者有幸入选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魏氏伤科传承人培养项目,跟随胡老师学习魏氏伤科治伤经验,现将胡老师运用手法、导引结合魏氏蒸敷方三联外治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李伟强  朱永展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91-1192
气血辨证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渭良对气血辨证的认识有很多独到之处,以“流”、“留”、“积”概括损伤血证的变化过程,“伏瘀”之说解释陈旧损伤病机,认为瘀血辨证与全身阴阳虚实、脏腑功能密切相关。揭示了损伤血证的病理特点,丰富了骨伤科治瘀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伤科疾患以筋伤劳损、骨折脱位较为多见,患者多有患处周围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诸方受教授诊治此类疾病常注重气血并调、筋骨并治、补虚泻实、三期分治、动静结合,同时他强调手法复位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必要性。诸方受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全国首批骨伤科名师,第1~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 内治之法,气血并重气血并治是诸老临床诊疗损伤疾病的重要方法。《素问·调经论》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