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临床对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断意识。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经过,结合文献报道对双侧丘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疗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以右眼青光眼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眼科,常规治疗后未见好转,转入神经内科行脑血管造影后示双侧硬脑膜动静脉瘘。结论临床工作中诊疗以青光眼起病但常规治疗方法欠佳时,应考虑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减少误诊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双侧丘脑病变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起病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诊治方法。方法分析1例dAVF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进展性的认知功能减退,MRI T_2相见双侧丘脑高信号,经DSA确诊为dAVFs,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症状基本恢复。本研究系统检索了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的dAVFs相关文献报道30例,其临床表现以记忆力减退最为显著,部分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经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结论以双侧丘脑受累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的dAVFs报道较少,临床中出现类似病例应考虑到该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方法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7例难治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5-42岁。病变部位以双侧大脑凸面硬脑膜为主3例,乙状窦小脑幕病灶2例,前颅窝和眶尖病灶1例,矢状窦双侧乙状窦1例。手术依据病灶部位,选择额颞、颞枕、额下、乙状窦前或联合入路,电凝、离断病灶供血动脉,切除受累的病变硬脑膜,沿动脉化静脉分流方向寻找瘘口,切断动静脉分流,必要时也可切断压力较高严重动脉化的静脉窦,改善静脉回流,恢复神经功能缺失。结果8例中5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1例手术中出血死亡。结果手术切除各种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防止术中较大的动静脉瘘和静脉窦撕裂产生的致使性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分析球囊辅助栓塞的意义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总结临床表现,血管造影特点,血管内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结果 6例患者中4例表现为皮层静脉返流.在球囊辅助下,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1例经静脉入路栓塞.4例患者球囊用于保护颈内动脉,1例用于保护椎动脉,1例用于脑膜中动脉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术后血管造影示4例完全栓塞,2例部分栓塞.1例出现栓塞相关的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结论 应用球囊辅助Onyx胶介入栓塞治疗颈内颈外动脉共同供血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能够有效地保护颅内动脉.在供血动脉中充盈球囊能够有效防止Onyx胶返流并降低瘘口流速.  相似文献   

6.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是脑膜动脉或/和颈外动脉向硬膜窦的血液分流,较少见的是这些动脉和脑膜静脉形成直接分流,是DAVF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自1995年至1999年收治11例DAVF出血诊冶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AVM)、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及软脑膜动静脉瘘(pial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为脑血管畸形的不同类型。脑AVM占脑血管畸形的56.3%~80%,占人口总数的0.001%~0.01%,为颅内动脉瘤的1/7~1/4。  相似文献   

8.
经静脉途径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 方法 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9例.均经静脉途径予以栓塞治疗. 结果 本组9例中治愈8例,症状好转1例,无加重和死亡.随访2个月~3年,无复发及加重者. 结论 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9.
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和静脉窦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发病率约为脑动静脉畸形的1/10。本文回顾了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解剖、病因以及临床表现和分型,进一步综合论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强调了皮层静脉返流以及脊髓静脉引流的诊断意义。从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特殊类型病变等方面进一步介绍硬脑膜动静脉瘘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畸形,其发生机理极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有相当的难度。本文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收治48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患者。以性别、年龄、供血动脉数、皮质静脉引流、瘘口位置、治疗方式及颅内出血作为亚变量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通过门诊及电话,对其进行随访。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脑膜中动脉是DAVF最多见的供血动脉(37.5%)。DAVF患者的首发症状以头痛为主(43.64%)。经血管内介入治疗的DAVF患者较经手术切除的患者预后好3.955倍;无颅内出血患者较伴有颅内出血患者的预后好4.464 (1/0.224)倍。结论对于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尽早明确诊断,首选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12.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发生在颅内硬脑膜动脉和静脉之间异常交通的脑血管畸形。头痛作 为其常见症状,临床表型多样,可表现为偏头痛样头痛和非偏头痛样头痛,并常伴有搏动性耳鸣、眼 肌麻痹等,为诊断增加了难度。目前DSA仍然是硬脑膜动静脉瘘诊断和表征的“金标准”。保守治疗 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减少硬脑膜动静脉瘘分流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本文旨在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头 痛表型特征、可能机制及治疗转归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复合手术治疗的10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术后3~6个月造影随访,其中8例未见复发,1例小脑半球凸面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见一支供血动脉再通,但血流速度缓慢。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再出血。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疗效确切,术前影像融合及术中实时造影可精确定位,降低手术风险,实时判断手术效果,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方法 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7月收治的4例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手术记录、随访情况等),其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3例;瘘口位于天幕顶2例,天幕左侧1例,天幕后份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分型为Ⅱb型2例,Ⅲ型1例.Ⅳ型1例.4例患者均行经动脉途径使用ONYX 18栓塞治疗(ONYx注入量分别为1.5 mL、3.5 mL、9 mL、12 mL),1例合并阻塞性脑积水者在栓塞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完全栓塞3例,1例残余枕动脉少许供血瘘口,血流明显减慢.4例患者门诊或电话随访3个月,原有症状均无出现. 结论 在微导管到达合适的位置时,通过正确的注射ONYX 18,通过单一供血动脉,可以将整个天幕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瘘口、静脉端及所有供血动脉填塞.达到完全治愈.该方法 治疗高危硬脑膜动静脉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本例25岁女性患者以突发神志不清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CT检查示左颞顶叶脑出血,头部DSA检查示左顶叶软脑膜动静脉瘘,系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回流到左侧横窦,未发现畸形血管团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经过开颅左颞顶叶血肿清除加软脑膜动静脉瘘断流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和工作.头部DSA复查脑膜动静脉瘘已完整断流.结论 颅内软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颅内罕见血管性疾病,外科断流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方式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变的部位、性质、大小等因素决定,以达到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球囊辅助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7例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横窦、乙状窦区11例,颈静脉孔区4例,上矢状窦区2例;均行球囊辅助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6例经动脉途径栓塞,3例经静脉途径栓塞,8例经动脉及静脉相结合途径栓塞。结果 17例患者中,栓塞后即刻造影复查示,瘘口完全消失11例,部分消失6例。17例病人随访3个月~2年,无加重及复发者;瘘口完全消失13例,部分消失4例。结论球囊辅助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静脉畸形包括3种类型:①脑动静脉畸形;②脑膜脑动静脉畸形;③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而DAVM为硬脑膜血管的异常,常侵犯海绵窦和侧窦(横窦及乙状窦),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2%,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特点,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  相似文献   

18.
硬脑膜动静脉瘘(AVF)又称硬脑膜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病变,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它们大多发生在横窦(67%)和海绵窦(19%),发生在前颅窝很少见,国内迄今未见报告。我们1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19.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的特殊类型,系指在供血动脉和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存在异常交通,DAVF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多发性DAVF较少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的DVAF更为少见,容易误诊,国外仅有个案报道[1],国  相似文献   

20.
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指发生在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DAVF),为颈内、外动脉的脑膜分支与海绵窦之间的异常交通,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眼、球结膜充血等。DAVF的治疗措施有多种,包括保守疗法、血管内治疗(经动脉及经静脉栓塞)、手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以及它们的联合治疗。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兴起,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这类疾病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配合血管内栓塞治疗,护理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就治疗与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