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PR)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87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β_2微球蛋白(β_2-MG)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HRP病人中医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55例(29.4%),痰浊壅盛证49例(26.2%),痰瘀互阻证44例(23.5%),气虚血瘀证39例(20.9%)。不同病程组的证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94,P=0.003)。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的病程明显延长(P 0.05)。与阴虚阳亢证比较,痰浊壅盛证收缩压、总胆固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痰瘀互阻证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气虚血瘀证β_2-M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型分布以阴虚阳亢证病人最多,随着病程延长,痰浊壅盛证和痰瘀互阻证的比例逐渐增加,病程、眼底病变分级、血压、血脂及微球蛋白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进而分析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冼绍祥教授门诊治疗冠心病的病历处方,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clementine等工具,运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用药配伍规律及方药与病症的联系。结果对321个门诊病历的证型分类及处方用药进行分析,"痰浊证"是冠心病的主要证型之一,化痰降浊法成为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结论数据挖掘技术适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冼绍祥教授基于岭南人群体质特点,补虚泻实,寒温共用,主以化痰降浊,温阳通络,健脾益气,行气活血等为法,体现了冼绍祥教授从"痰浊"论治冠心病的学术思想,反映了冼绍祥教授诊疗冠心病的临床用药特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低舒张压的收缩期高血压(SBP>140 mmHg,DBP<70 mmHg)患者辨证分型,分为血瘀证、痰浊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并进行评分。结果血瘀证和痰浊证组颈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血瘀证及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多发证型;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可作为心脑血管病预后提示之一。血瘀证和痰浊证是低舒张压收缩期高血压的危险证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该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冼绍祥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296张处方进行分析,确定证素病机、处方规律、用药频次、药物关联等。结论冼绍祥教授辨治冠心病侧重"伏痰、伏瘀、气虚"三因,用药以行气豁痰、活血化瘀、通阳散结为主,兼顾益气养阴,体现其"泻实补虚、标本兼顾、三因制宜"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冠心病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京津地区9家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 072例冠心病住院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并将中医诊断复合证型拆分为寒凝、火热、气滞、痰浊、痰热、血瘀、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水饮11个证候要素,分析冠心病不同亚型及合并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要素为血瘀(81.4%),其次为气虚(56.8%)、痰浊(48.5%)、阴虚(25.1%)。冠心病各亚型及冠心病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之间证候分布特点有所差异,劳力性心绞痛患者中气阴两虚、痰热较其他病种常见,心律失常患者阳虚、痰热比例较高,心功能不全患者以阳虚、痰浊、水饮为特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气虚、痰浊较多,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辨证属阴虚者较多。结论冠心病不同亚型或合并不同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有不同特点,为中医辨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Lp-PLA_2)、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按照其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浊证组、血瘀证组、非瘀非痰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组Lp-PLA_2、eGFR水平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Lp-PLA_2在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病人表达水平较高(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随着Lp-PLA_2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eGFR水平与Lp-PLA_2水平及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随着eGFR水平下降,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增加(P0.05)。结论中医证型、Lp-PLA_2、eGFR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中医辨证和Lp-PLA_2、eGFR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较准确地推断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能在早期防治冠心病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寻找其存在的内在规律,为中医临床辨证与治疗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对120例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选择同年龄段的30例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组,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胰岛素、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分析以上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间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中医证型中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差异性。结果代谢综合征各组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中医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胰岛素抵抗的现象,具体为气阴两虚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痰浊内蕴证(P<0.05)。结论ISI可反映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可将ISI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规律,为中医药防治心力衰竭提供相关的临床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收集广西地区7家医院1 647例CHF住院病人的一般资料、基础病、中医证型及服用中药情况、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N末端脑尿钠肽前体(NT-proBNP)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病人年龄68.98岁±13.06岁,以70岁~79岁患病率最高,6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6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基础病中,以冠心病所占比例最大,占42.44%;CHF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占总例数的58.04%;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心肺气虚证占25.39%,气虚血瘀证占21.91%,气阴两虚证占19.37%,痰浊阻肺证占17.12%,阳虚水泛证占16.21%,各证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病为冠心病的CHF与中医证型之间无相关性;基础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的CHF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CHF住院病人心功能分级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CHF住院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在各证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VEF降低以及LVEDD、LVESD增大均以阳虚水泛证为主;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CHF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P0.05),以阳虚水泛证NT-proBNP升高明显。结论广西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老年人为主,其中女性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基础疾病,住院病人主要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主要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并且高血压性心脏病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冠心病与中医证型无相关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心功能Ⅲ级为主,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其中心功能Ⅱ级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心功能Ⅲ级以心肺气虚证为主,心功能Ⅳ级以阳虚水泛证为主,以阳虚水泛证的心衰程度最重;LVEF、LVEDD、LVESD、NT-proBNP与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水平和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辨证论治规范化提供客观临床依据。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运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搜集病史、症状、体征等,参照证型评分表,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然后统计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型(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的Pro-BNP水平,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20名,检测其血浆Pro-BNP水平,分析比较上述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Pro-BNP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冠心病中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血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Pro-BNP水平在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阳虚证3个证型中呈现递增趋势(P0.05)。结论 Pro-BNP是冠心病重要的预测评价指标,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可作为冠心病有效的独立的诊断标志物;其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也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可用于指导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同中医证型与常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 204例AMI病人临床资料。按照AMI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将1 204例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SPSS软件统计描述各证型频数分布,以χ2检验分析各证型间男女分布是否存在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比较各证型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住院天数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主要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1 204例AMI病人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心肺气虚证(3.3%)<气虚血瘀证(3.4%)<气滞血瘀证(4.5%)<心阳虚衰证(7.3%)<痰浊瘀阻证(7.8%)<心血瘀阻证(18.6%)<气阴两虚证(24.1%)<痰浊壅塞证(31.0%);性别在AMI各中医证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痰浊壅塞证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心阳虚衰证(P<0.05);气阴两虚证体重明显低于痰浊壅塞证、心血瘀阻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病人不同中医证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情况,探索中医对CAS规范化辨证论治的客观依据。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将51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并比较各证型间病人合并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者,肾虚痰浊型最常见,其次为气虚痰浊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肝肾阴虚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外周血管病变者,肾虚痰浊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血瘀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肝肾阴虚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痰浊型。合并眼底病变者,肾虚血瘀型最常见,其次为肾虚气滞型。结论各证型间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外周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眼底病变、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情况可以作为CAS辨证论证客观依据,为CAS选方用药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中医治疗心脑同病病人提供辨证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例检索系统采集病人的基线特征、中医证型、舌脉象及主要临床症状等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入选66例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阳气虚衰证、心肾阴虚证和水凌心肺证较少见,其中痰阻心脉证29例(43.9%),心血瘀阻证9例(13.6%),阳气虚衰证1例(1.5%),心肾阴虚证1例(1.5%),水凌心肺证1例(1.5%)。中医证素分布以痰证和血瘀证最多,其次为虚实夹杂证,虚证最少,其中痰证29例(43.9%),血瘀证9例(13.6%),虚实夹杂证14例(21.2%),虚证7例(10.6%)。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人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对临床心脑同病辨证论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应用中医证候特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头痛影响测试量表(HIT-6),对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的门诊和住院病例进行评估。结果原发性头痛44例,偏头痛30例(68.2%),存在焦虑抑郁15例(50.0%),紧张性头痛14例(31.8%),抑郁6例(18.2%)。偏头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趋势为:风火证10例(22.7%)风痰证和气虚湿阻证各6例(13.6%)气血两虚证5例(11.4%)风瘀证3例(6.8%);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20.5%)为主。单纯抑郁与风火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8);焦虑抑郁共病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r0,P=0.000)。结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病人抑郁和焦虑患病比例较高;偏头痛以风火证为多,紧张性头痛病人以气血两虚证为多;偏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负相关,而紧张性头痛与气血两虚证呈显著正相关,焦虑抑郁共病头痛病人与气虚湿阻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6,(2)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型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证型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结果 80例患者中,痰浊内阻型患者26例,占33.12%;心血瘀阻型患者15例,占18.62%;痰浊内阻型患者中3支冠脉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占65.4%;不同证型患者3支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发现,实证患者53例,虚证患者27例;实证与虚证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最高,心肾阳虚型患者次之;不同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E-AC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关系。痰浊内阻型NSTE-ACS患者3支以上病变较多见,病情重,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心梗风险最高,需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的分析和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检测,研究MS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2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结组、痰浊阻遏组、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检测其血清脂肪因子,并对中医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抵抗素(Resis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较高,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较低,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较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中医症状、舌脉及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具有一定规律,其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结论痰浊和血瘀可能是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异常并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关键病理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拟诊为冠心病的老年病人1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0例)及非冠心病组(67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虚血瘀四型,比较冠心病病人不同中医证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阻心脉证TC、LDL-C、载脂蛋白B均显著高于其他各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TC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常见,痰浊与血脂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痰阻心脉证中血脂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住院的高脂血症病人,采用中医证候问卷调查方法四诊合参对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王今觉教授望目辨证方法对220例病人进行白睛血络分区辨证分型,比较白睛血络与高脂血症各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包括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遏、气滞血瘀。白睛血络分区包括肝胆区、心区、肾区、脾胃区。白睛血络脾区与高脂血症病人痰浊阻遏证型相关,白睛血络肾区与高脂血症肝肾阴虚证型相关,脾胃区与脾肾阳虚相关。结论白睛络脉较脉诊、舌诊可直观显现病人疾病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作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及并发症预后及各脏器损伤程度判断的辅助诊断,可及时有效地诊查并治疗高脂血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将我院脑病科住院病人80例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根据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析两组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有斑块组主要见于风证、痰证、血瘀证、火热证;软斑发生率最高的是风证(83.3%),其次为血瘀证(77.8%),痰证(69.7%);复合证候中以风证、痰证、血瘀证三证复合为最多(占25.00%),其中85.71%为软斑。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风证、痰证、血瘀证、火热证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具有相关性,复合证候中以风痰瘀证为主,软斑形成与风痰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血清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家族(PDGFs)及内皮素-1(ET-1)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1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病人血清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结果非瓣膜性房颤组病人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窦性心律对照组(P0.05)。心脉瘀阻证血清PDGF-AA、PDGF-BB、PDGF-DD及E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及痰浊阻滞证(P0.05或P0.01)。气阴两虚证、心阳不振证及痰浊阻滞证间上述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瘀阻证房颤病人心肌纤维化反应更为显著,PDGFs及ET-1的表达水平可能为房颤心脉瘀阻证病人的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合血脂等客观指标改变,以求找出一些规律,使中医辨证建立在更为客观科学的基础之上.方法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名及诊断标准",选择89例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制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通过相关分析各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积分、血瘀证积分、瘀血舌象积分及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阳虚证冠状动脉造影积分高于痰浊偏寒组,痰浊偏热组瘀血舌象积分高于痰浊偏寒组(P<0.05);②血瘀组与各组(痰浊偏热、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的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心电图积分正相关;阳虚组与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③痰浊偏热组HDL-C比痰浊偏寒、寒凝组降低,阴虚组HDL-C比寒凝、血瘀气滞组降低(P<0.05);气虚组三酰甘油高于寒凝组(P<0.01);④痰浊偏热组LDH高于痰浊偏寒组(P<0.05),阴虚组乳酸脱氢酶(LDH)低于气滞、寒凝、阳虚组(P<0.01),气虚组LDH显著低于阳虚组(P<0.01);⑤血瘀证冠状动脉造影积分与瘀血舌象积分无相关性.结论①冠状动脉造影积分在阳虚证冠心病心绞痛最高,血瘀证积分密切相关;②痰浊偏热、阴虚热象明显者HDL-C偏低;寒象明显者胆固醇水平偏高,HDL-C也高;③瘀血舌象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