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搜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39株,采用Etest法和K-B法检测其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在本研究的39株肺炎链球菌中,有2株肺炎链球菌对左氧氟沙星产生耐药,耐药率为5.13%;有38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产生耐药,耐药率为97.44%;有1株肺炎链球菌对苯唑西林产生耐药,耐药率为2.56%;有1株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林产生耐药,耐药率为2.56%;有1株肺炎链球菌对氨苄西林产生耐药,耐药率为2.56%;有25株肺炎链球菌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产生耐药,耐药率为64.10%;有12株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产生耐药,耐药率为30.77%。本组39株肺炎链球菌均未对替考拉宁、青霉素和万古霉素产生耐药。与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比,本组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其发生耐药的机制主要是mef基因介导外排泵和erm基因介导靶修饰产生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等.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3.
李冠  夏宁  韩涛  皮勇  潘传桂 《医学综述》2013,19(18):3403-3404
目的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襄阳市中心医院于2009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收治的经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450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不良事件380例,发生率为8.44%.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变态反应;用药合理情况、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范围广、比例高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应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175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身体各个部分,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用药2~7d患者出现ADRs的症状占总ADRs的54.9%。结论:应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肺炎链球菌是引起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监测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的  相似文献   

6.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ar)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保留了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之外,司帕沙星对革兰阳性菌及厌氧菌也有一定作用,其抗菌活性增强,并具有口服吸收良好,组织分布广,生物利用度高,每日只需给药一次等特点。1993年司帕沙星首先在日本上市,继而在法国、英国、比利时、芬兰及瑞士等多国注册。现我国已有上市,为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海正立特。本文对其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特征、临床应用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综述如下。 1 抗菌活性 1.1 体外抗菌活性 1.1.1 革兰阴性杆菌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MIC90为0.06 mg/L。普通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司帕沙星的敏感性比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低〔1〕。 1.1.2 金黄色葡萄球菌司帕沙星对于对环丙沙星耐药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比氧氟沙星都低4倍〔2〕。 1.1.3 厌氧菌司帕沙星在浓度<=2 mg/L时能抑制多数厌氧菌;对不同脆弱菌的MIC90范围4~8 mg/L〔3,4〕。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6年-2007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月 《海南医学》2008,19(12):94-95
目的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数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均是左氧氟沙星针用药频度最高,2007年针剂日均费用有所增高,而片剂有所降低。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与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药物,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大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得到实惠,在医院内部有计划地更替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抗菌药物耐药性发展的任务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9.
10.
11.
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M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7种大环内酯类和3种喹诺酮类药物对45株Mp的MIC.结果 45株Mp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11.1%,新型大环内脂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抗Mp活性最强,其MIC50分别为0.008 μg/mL和0.016μg/mL,其次是交沙霉素、司帕沙星和加替沙星,其MIC50分别为0.0312μg/mL、0.125μg/mL和0.25μg/mL;而红霉素抗Mp活性最差,MIC50为2μg/mL.结论 Mp对红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大环内脂类药物克拉霉素抗Mp活性强于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和红霉素;司帕沙星抗Mp活性强于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5年来分离育龄妇女的无乳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5年间就诊的育龄妇女分离的无乳链球菌253株,回顾性调查无乳链球菌引起感染的类型,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菌株MIC进行测定。用PCR分别扩增氟喹诺酮类耐药菌株的parC和gyrA基因,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 结果 253株无乳链球菌中,187株来自女性宫颈分泌物,占73.9%;其余菌株来自尿液、血液和脓液等标本。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和万古霉素的敏感度均为100%,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敏感度较高,分别为98.4%和93.3%,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94.1%, 对左氧氟沙星不敏感均为71.1%。57.5%左氧氟沙星耐药无乳链球菌同时存在parC(ser79/Tyr)和gyrA(Ser8l/Leu)基因突变,73.3%中介菌株检测到单独parC(ser79/Tyr)基因突变。而仅15.1%敏感菌株检测到单独parC(ser79/Tyr)基因突变。此外,另有10株耐药和5株中介菌株未检测到parC和gyrA基因突变。 结论 左氧氟沙星不敏感无乳链球菌parC基因和gyrA基因的突变类型均分别以ser79/Tyr和Ser8l/Leu突变为主,应加强对育龄妇女进行无乳链球菌的筛查工作,加强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3.
14.
2007年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观察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行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等系列分析方法.结果 我院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11个品种,口服剂13个品种,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的14.6%,用药频度,抗菌药物使用密度124197.26DDD,286.52DDD(1 000人天),抗菌药物费用密度6332.41元/(1 000人天),平均日用费用为22.10元/DDD.各品种使用差异大(P<0.05),注射剂DDDs和使用密度是口服的15.3倍和15倍,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注射剂是口服剂的60倍,平均日用金额注射剂是口服剂的39倍.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在有效干预下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逐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15.
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宝  宋诗铎 《医学综述》2006,12(10):621-624
肠球菌是多重耐药的重要条件致病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一类广谱抗菌药,其作用靶位是细菌的Ⅱ型拓扑异构酶,包括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随着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广泛应用,肠球菌对其耐药性迅速增长。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为靶位改变和药物主动外排导致的细胞内药物积聚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引起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离率以及对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根据院内抗菌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和泌尿系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检出菌总数的18.6%和42.1%,呼吸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泌尿系其他分离率较高的病原菌是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艾希菌对环丙沙星等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在57.5%以上,高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属的耐药率;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等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氟喹诺酮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三位,使用强度为22.38;大环内酯类药物销售金额占第五位,使用强度为5.51。结论临床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同时也应分析药物成本和疗效关系选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分布。方法:选取60株Sp,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最低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检测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药物敏感性;PCR检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mefA和mefE的检出率。患儿按年龄分为0~12个月组、13~36个月组和37~60个月组,比较各组抗菌药物不敏感率和耐药基因检出率。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60株Sp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5.00%,93.30%,61.07%;Sp对万古霉素、厄他培南、利耐唑胺和泰利霉素均敏感,敏感率为100.00%。0~12个月组儿童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美洛培南不敏感率均高于13~36个月组和37~60个月组,其中3组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不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60个月组儿童对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四环素不敏感率最高。PCR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  相似文献   

18.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最常见细菌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药物。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以来,人类越来越依赖于抗生素,从而导致抗生素长期过度使用,使得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迅速增加,每年造成200万人死亡。本文拟从产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的改变等方面综述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司帕沙星、氧氟沙星等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根据NCCLs标准,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对95株肺炎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在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包括PRSP)抗菌活性最高,MIC90为0.125,肺炎链球菌对莫西沙星敏感率在95.78%以上。其次是司帕沙星,敏感率在90.53%;氧氟沙星敏感率最低,为82.10%。结论:莫西沙星对肺炎链球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苏州地区临床分离儿童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苏州地区2006年临床分离的儿童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从新入院患儿鼻咽部采集标本,经实验室分离,并采用奥普托欣和(或)去氧胆酸钠鉴定为肺炎链球菌后,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和E-test法对分离到的89株肺炎链球菌进行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89株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菌株47株,为52.8%,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8.8%,78.7%,86.5%,55.1%和10.1%,多重耐药率为89.9%。对万古霉素,氧氟沙星100%敏感。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情况严峻,本研究结果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