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EB病毒 (EBV)和 p5 3、bcl- 2基因产物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发病意义。方法 对 2 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及 5 0例宫颈癌标本 ,石蜡包埋制成切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LSAB)检测HPV、EBV和 p5 3、bcl- 2基因产物表达。结果 HPV、EBV的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中为 4 4 %、5 2 % ,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 5 %、10 % (P <0 .0 5 ) ,HPV和EBV的混合感染率为 18% (9/ 5 0 )。p5 3蛋白及bcl- 2基因产物阳性表达率宫颈癌组分别为 2 4 %及 72 % ,高于正常宫颈组织 0及 2 0 % (P <0 .0 5 )。相关分析发现 ,HPV与 p5 3有相关性 ,EBV与bcl- 2相关。结论  (1)HPV、EB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2 )HPV可能通过p5 3基因产生突变而失活 ,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EBV可能通过使bcl- 2蛋白产生上调性表达 ,抑制细胞凋亡 ,导致宫颈细胞癌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温岭市食管癌患者204例与健康对照组102例,取活组织标本提取基因组,对提取的DNA样品,用PCR方法检测HPV,PCR-RFLP方法分析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对照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组和对照组患者HPV16检出率分别为59.3%及11.8%,食管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53基因72密码子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5%及19.6%,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食管癌患者中,p53 Arg/Arg基因型在HPV16阳性组中占66.9%,在阴性组中占28.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rg/Pro和Pro/Pro基因型在HPV16阳性中占33.1%,在HPV16阴性中占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16感染可能是温岭市食管癌高发区的危险因素,Arg/Arg基因型可能是该地区食管癌患者的易感基因型,个体携带p53 Arg/Arg基因型更容易发生HPV相关的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性传播疾病。自从Laverty发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病毒颗粒以来,从不同角度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大量和广泛的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现对近年来HPV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殖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性传播疾病.自从Laverty发现宫颈癌组织中存在HPV病毒颗粒以来,从不同角度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大量和广泛的研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现对近年来HPV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负荷量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2003年3月~2003年12月在我院行宫颈癌筛查的2 6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2代(HCⅡ)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以此表示宫颈HPV负荷量)。按HPV DNA含量分成5组,分别为:HPV<1,1≤HPV≤100,101≤HPV≤500,501≤HPV≤1 000,HPV>1 000。对其中HPV DNA阳性妇女,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诊刮术。结果:794例阳性患者中的783例进行了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细胞学诊断,其中子宫颈炎650例(83.23%),C IN 102例(13.47%),宫颈癌26例(3.3%)。650例对照组、102例癌前病变组和26例宫颈癌组中,3组的HPV DNA定量总体分布有显著差别(P<0.005)。在HPV-DNA定量>100时,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5);当HPV-DNA的定量>500时,宫颈癌的阳性率显著升高(P<0.001)。C INⅡ、C INⅢ及宫颈癌在HPV DNA定量>1时的诊断阳性率较显著<1时显著高(P<0.01)。结论:HCⅡ方法是检测宫颈HPV感染的有效手段,HPV DNA含量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1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05年4月-2014年4月医院收治的130例宫颈癌患者,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诊断和分型HPV感染,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0例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92例,感染率为70.8%,单一感染79例感染率为60.8%,多重感染13例感染率为10.0%;单一感染患者的基因型主要为HPV16、18、58,而多重感染患者的基因型主要是HPV16+58/52;无论是多重感染还是单一感染,HPV16型均是主要类型;年龄≥52岁的宫颈癌患者以HPV的多重感染比例显著高于<52岁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上,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患者HPV多重感染和年龄有关,但是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病毒,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用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 卵巢癌中HPV16/18感染的阳性率为55.6%,与正常卵巢组织、上皮性良性肿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交界性肿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GF、ki-67在卵巢良性瘤与正常卵巢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型HPV的感染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VEGF、ki-67可能协同HPV16/18参与卵巢肿瘤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变人乳头状瘤病毒各种基因分型感染情况,为诊治宫颈癌提供参考.方法 对432例宫颈癌变患者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前5位的基因型为HPV16、HPV58、HPV18、HPV33、HPV31,检出率分别为41.44%、14.58%、12.50%、10.19%、7.64%;非鳞癌组患者HPV18感染率显著高于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HPV基因分型有助于确定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及筛查高危人群,对宫颈癌的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健康月刊》2007,(1):38-38
在2006年IGCS大会上,美国欧文加州大学Monk报告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疫苗治疗宫颈癌的新进展。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对女性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明显较高。每年全世界新发宫颈癌约49.2万例,因宫颈癌死亡人数为27.4万例。而近几年,美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5岁及以下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共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妇瘤科1990年1月至2007年7月底9519例新发宫颈癌患者病例,分析1990年起每两年35岁及以下宫颈癌患者占宫颈癌总人数的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利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定性检测了其中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宫颈涂片中21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情况。SPSS12.0软件,妒检验统计分析35岁及以下宫颈浸润癌患者(年轻组)和35岁以上宫颈浸润癌患者(对照组)HPV感染率及其分布的差异。结果35岁及以下宫颈浸润癌新发病例每两年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HPV总感染率为75.38%(686/910),年轻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2.05%(96/117)和74.40%(590/7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0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HPV高危型、中国人常见亚型和低危型感染率分别是73.96%、3.41%和1.65%。HPV感染常见亚型无论在宫颈浸润癌的年轻组还是对照组均为HPV16亚型,其感染率分别为58.97%(69/117)和46.03%(365/793),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各亚型的阳性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浸润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年轻组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但HPV16亚型感染率在年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HPV16亚型感染可能是宫颈浸润癌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1月—2016年12月闵行区115 463例妇科普查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采用巴氏涂片法联合HPV基因分型检测法行宫颈癌筛查,宫颈病变根据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不同类型宫颈病变HPV多重感染的比例及基因型分布。结果普查人群HPV感染率为11.18%,高危型HPV感染率10.93%,其中多重感染占21.02%,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六重。604例宫颈病变者HPV感染率为94.21%,均为高危型,其中多重感染占23.73%,二重感染最常见,最多亚型是四重。多重HPV感染与单一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感染亚型的增加宫颈病变例数趋于减少,病变级别越高减少越明显,宫颈鳞癌组多重感染率仅为15.69%,与LSIL组及HSIL组比较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HPV单一感染亚型位于前5位的依次是HPV16、52、58、18、33型,HPV16型占38.71%。多重感染以合并HPV16型感染为主,占56.30%,宫颈鳞癌占比达100%。结论HPV多重感染不增加宫颈病变的机会,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与HPV感染型别无相关性,而与感染HPV的基因型有关。HPV16型的致癌性最强,普查后需严密随访和管理HPV16型特别是包含有HPV16型的多重持续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HPV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病变风险,探索相应的管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0年至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同时行子宫颈细胞学与HPV检测且高危型HPV阳性妇女7 19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HPV高危型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的相关性.结果 7 192例HPV高危型感染者中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率分别占75.88%及24.12%.在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者中,最常检出的型别均为16型,其次为58型、52型、53型.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中细胞学高级别异常及以上占比分别7.81%及8.2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343,P=0.57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16、31、33型别感染与细胞学高级别及以上异常具有相关性[OR分别为3.700(95%CI:3.048~4.492)、2.038(95%CI:1.568~2.647)、1.563(95%CI:1.110~2.201)].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中CIN2+检出率分别为22.29%及23.04%,CIN3+检出率分别为11.72%及8.73%,两组感染者CIN2+检出无统计学差异(χ2=0.226,P=0.653),CIN3+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0.622,P=0.011),在HPV16、HPV16/18单一与多重型别感染者CIN2+检出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2.215、2.680,均P>0.05),CIN3+检出均有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622、11.112,均P<0.05),在非HPV16/18型单一及多重型别感染者CIN2+、CIN3+检出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2.747、0.19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 16型、单一型感染、细胞学异常及高级别异常与子宫颈病变CIN2+具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2.358(95%CI:1.934~2.874)、1.264(95%CI:1.020~1.566)、2.216(95%CI:1.779~2.761)、9.599(95%CI:7.728~112.575);HPV16、33型别感染、细胞学异常及高级别异常与CIN3+具有相关性[OR值分别为4.192(95%CI:3.102~5.665)、1.806(95%CI:1.183~2.757)、2.919(95%CI:1.360~2.708)、10.357(95%CI:7.545~14.215).结论 HPV多重型感染虽可导致更多的细胞学异常,但尚未导致更多的高级别细胞学异常;HPV单一型别、HPV16型别、16/18型别感染者的CIN3+风险增高,临床上应重视对这一人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HPV感染和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组织中有很高的检出率 ,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p5 3蛋白是重要的抑癌基因 ,HPV感染时在病毒基因的作用下降解和失活 ,从而失去抑癌作用 ,导致肿瘤的发生。p5 3基因多态性是否能作为宫颈癌的易感因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本文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 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 ,并重点讨论了 p5 3基因多态性在宫颈癌发生作用上引起争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子宫颈癌筛查中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2010-2012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同时行宫颈细胞学与HPV检测,HPV阳性的7 892例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HPV感染型别与细胞学异常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在7 892例HPV阳性妇女中细胞学异常检出率为32.8%(2 585/7892),细胞学异常妇女中低级别异常者2 013例,占25.5%,HPV感染检出率依次为16(21.0%)、58(18.9%)、52(19.6%)、53(14.4%)、66(10.1%)、33(9.5%)、31(5.7%)、68(4.8%)、18(4.8%)等;细胞学高级别异常者572例,占7.2%,其中HPV感染检出率依次为16(58.7%)、58(17.8%)、33(14.9%)、52(9.1%)、31(7.3%)、18(6.3%)等.将年龄、HPV感染型别按细胞学低级别与高级别两种程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者的年龄及HPV16、31、33亚型与细胞学高级别异常相关(OR:1.021、4.294、2.000、2.301;CI:1.013 ~1.029、3.560 ~5.179、1.187 ~2.372、1.773 ~2.986),HPV52、53、66与细胞学低级别异常相关.结论 HPV16、31、33亚型与细胞学高级别异常关系密切,在子宫颈癌筛查中应重视此类感染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乳腺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但大多数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妇女可自行缓解,仅少数妇女持续感染并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说明宫颈癌的发生过程中还存在其他的协同因素.宫颈癌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无重大突破,因此,重点在于癌前病变的筛查及预防.目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问世为宫颈癌的防治带来了希望,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该文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及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系统的回顾.  相似文献   

17.
Ki67存在于增殖细胞中,参与驱动细胞周期的调控网络,可以用来识别生长中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评估细胞的增生程度,已成为细胞增殖的标记之一.Ki67在多种肿瘤中均有显著性的改变,不仅在定量分析肿瘤的生长分数、肿瘤的分级、增生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中有一定的意义,而且能可靠地反映正常和病变的增殖活性,可辅助用于鉴别疾病的良、恶性及选择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评估疗效.Ki67在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鳞状上皮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Ki67表达的变化与宫颈病变的程度有关,且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该文重点综述有关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诊治方面的进展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利用阴道镜下活检来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凉山州德昌县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癌初次筛查的1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TCT、以及高危型HPV-DNA检测.确诊标准是阴道镜下活检法,并以此评价TCT、HPV及二者联合检测对于宫颈癌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TCT检测,阳性患者有234例(18.00%),正常者及良性宫颈炎症有1066例(82.00%);234例阳性患者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变患者112例(8.6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65例(5.00%),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43例(3.31%),鳞状细胞癌患者14例(1.08%);②通过HPV-DNA检测,阳性患者有679例(52.23%);③TCT和HPV-DN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100.00%,即所有患者的指标均至少有一种呈现为阳性,而TCT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77.12%,假阴性(漏诊率)为22.88%,HPV单独检测的灵敏度为84.50%,假阴性(漏诊率)为15.50%.HPV联合TCT检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TCT、HPV单一检测的检出率(χ2值分别为27.469、17.477,均P<0.01),HPV单一检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单一检测的检出率(χ2=4.759,P<0.05).结论 采用阴道镜下活检、TCT及HPV对宫颈癌早期病变进行检测,具有高效性、可行性,HPV联合TCT检测能提高宫颈癌检测灵敏度,降低假阴性率,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 在D3S1234和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6%(23/50)、40%(20/5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0%(16/40),37.5%(15/40)。宫颈癌与CIN在D3S1234位点上的L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在2位点上LOH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HPV16感染的阳性组中LOH发生率为79.5%(35/44);阴性组LOH发生率为33.3%(2/6),组间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基因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宫颈病变与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6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组织病理学确诊有不同宫颈病变186例,分析不同年龄HPV感染中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0例患者中HPV阳性172例(27.74%),其中包括HPV16阳性104例(16.77%),HPV18阳性27例(4.35%),HPV33阳性21例(3.39%),HPV31阳性13例(2.10%),HPV39阳性7例(1.13%).31~40岁年龄段HPV感染率最高(33.92%),其次为41~50岁年龄段(27.27%)和21~30岁年龄段(24.67%),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890,P<0.05).620例患者中有不同宫颈病变186例,各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287,P>0.05).41~50岁年龄段宫颈病变发生率最高(47.59%),其次为31~40岁年龄段(33.04%),再次为51~60岁年龄段(26.47%),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不同年龄段宫颈病变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有关,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不同,宫颈病变发病率也不用,应针对高危年龄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