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腹症是临床常见症,在小肠梗阻的检查中,影像诊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不断进展,CT、MR已被不断运用于小肠梗阻的诊断。综述了目前CT、MRI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小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小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CT已成为明确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对CT影像中一些关键征象的较好理解和准确分析对于提高诊断水平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3.
<正> 小肠梗阻是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快速、正确地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性质及严重程度,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和CT重建技术的进展,其在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及梗阻程度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研究热点。现对46例小肠梗阻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检查对小肠梗阻部位、病因、性质、程度及肠壁血供状况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小肠机械性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2例小肠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1岁~78岁,急性肠梗阻7例、慢性肠梗阻25例。结果:完全性小肠梗阻9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23例;本组MSCT诊断小肠梗阻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5%,准确率97.2%,29例病因诊断正确(87.8%).结论:MSCT是诊断小肠机械性梗阻敏感、特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在诊断梗阻原因方面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肠梗阻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正确诊断肠梗阻的部位、病因及严重程度等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T检查有无创、快速等优点,较传统的腹部平片加有关的肠道造影检查具有相当优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来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15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前腹部CT检查资料,以探讨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肠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肠梗阻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占急腹症行手术治疗病人的2%~4%。随着急腹症病人CT检查的增多,大肠梗阻的诊断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CT检查成为明确大肠梗阻位置、形态以及进行病因诊断的最有价值和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病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5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X线腹部平片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共15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12例,完全性肠梗阻3例;异位结石15例,其中9例位于回肠,4例位于空肠, 1例于胆囊内及回肠内均可见结石,1例于胆囊-十二指肠瘘口及回肠内各见一结石;胆囊积气15例,胆道积气13例;胆囊窝结构紊乱15例,其中6例MPR图像清晰显示胆囊-十二指肠瘘.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于周围型小肺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早期发现及正确诊断.常规胸部X线平片的价值有限.低剂量CT检查可发现周围型小肺癌.薄层高分辨CT是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重复CT扫描、CT引导下穿刺活检、PET等可作为补充诊断手段.周围型小肺癌的放射影像征象是其病理学基础的反映,主要表现在瘤体的密度、边缘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9.
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胆石性肠梗阻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病例CT表现均见肠梗阻征象、肠腔内迷走结石(异位结石)及胆囊、胆系积气,2例显示腹腔游离积液,除1例胆囊切除者外另14例均见胆囊变形,胆囊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4例可见明确显示胆肠瘘.5例同时进行了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检查,其中1例碘水造影显示机械性肠梗阻、肠腔内充盈缺损、胆肠瘘,1例显示胆管积气,3例显示肠梗阻征象,2例未见异常.7例同时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均提示胆囊异常,其中3例显示胆系积气.结论胆石性肠梗阻有典型的CT表现,CT是胆石性肠梗阻最佳诊断方法,X线平片及超声可以作为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螺旋CT机做CT平扫,其中6例另行增强CT扫描.结果:所有48例肠梗阻病例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①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部位(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原因(腹壁疝13例,肿瘤19例,肠粘连14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梗阻性质(单纯性肠梗阻41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②CT扫描不仅显示肠梗阻时肠道的扩张及肠腔内的气液平面,而且清晰地显示肠梗阻时肠壁、肠系膜的情况、闭襻的形成以及肠梗阻是否伴有出血及腹水等征象.结论:CT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茧症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茧症6例,术前均进行立位腹部X线平片和腹部CT检查,4例同时行胃肠道钡剂造影,复习其影像表现。结果6例立位腹部X线平片中3例诊断为肠梗阻。4例胃肠道钡剂造影,均可见小肠交错盘绕成团,呈“菜花”状或“手风琴”状表现。6例CT检查,均可见小肠聚集成团,其周围可见膜样的囊状物将其包裹。结论对患者进行胃肠道造影时观察到“菜花”状征象,或CT检查时观察到小肠聚集成团被一层膜样物包裹,应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5 6例肠梗阻病人 ,男性2 9例 ,女性 2 7例 ,平均 4 2 .3± 11.5岁。术后均行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将腹部CT和X线平片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 ,分析其在判断肠梗阻有无、部位、类型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 :5 6例肠梗阻中 ,判断肠梗阻的有无 :CT检查诊断 5 5例(98% ) ,X线平片诊断 4 5例 (80 .4 % ) (P <0 .0 5 )。肠梗阻部位的判断 ,CT正确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正确诊断 38例(6 7.9% ) (P <0 .0 5 )。肠梗阻类型的判断 ,39例单纯机械性肠梗阻 ,CT诊断 36例 (92 .3% ) ,平片诊断 35例 (89.7% )(P >0 .0 5 ) ;10例绞窄性肠梗阻 ,CT诊断 9例 (85 .7% ) ,平片仅 1例做出诊断 (10 .0 % ) (P <0 .0 5 ) ;8例动力性肠梗阻 ,CT诊断 7例 (87.5 % ) ,平片诊断 5例 (6 2 .5 % ) (P >0 .0 5 )。肠梗阻病因的判断 ,CT诊断 5 0例 (89.3% ) ,平片诊断 2 8例(5 0 0 % ) (P <0 .0 1)。结论 :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均可准确诊断肠梗阻 ,但在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类型和病因方面 ,CT检查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cT影像特征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但CT检查误诊的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胃类癌CT影像表现为边界锐利的类圆形均质肿块,l例位于腔内,直径约1.0cm,CT检查漏诊后经胃镜确诊。1例位于腔外,直径约6cm,见明显均匀强化。术前cT检查误诊为胃间质瘤。1例小肠类癌表现为回肠末段偏心明显强化肿物,局部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并不完全小肠梗阻,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3例阑尾类癌,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漏诊。均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类癌。结论消化道不同部位类癌有不同的CT表现,了解这些特征性表现对于术前正确诊断类癌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技术在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8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病例的MS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期增强扫描,32例行MPR-冠状位、矢状位图像重建,并将其中MSCT确诊为肠梗阻的病例与临床最终结果对照。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共78例。CT提示肠梗阻阴性5例,阳性73例,与临床最终结果符合,诊断肠梗阻敏感性达100%。大肠各段及十二指肠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100%(43/43),空肠及回肠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达84.3%(27/35)。影像对于病因诊断符合率达90.4%(66/73),不符合率6.7%(7/73)。结论:MSCT技术的应用发展,已成为肠梗阻检查的重要手段。在肠梗阻定位诊断、病因诊断、血供情况的了解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腹内疝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庆茂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5(12):1130-1132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术前CT诊断,以提高对本病影像学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内疝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10例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小肠梗阻,其中2例考虑腹内疝。术后证实为十二指肠旁疝4例.腹部术后粘连致内疝形成3例,先天性肠系膜裂孔疝1例,小网膜疝1例,结肠周围疝1例。10例中有2例小肠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结论腹内疝术前诊断较困难,多诊断为肠梗阻,CT检查仔细观察小肠走行及梗阻部位、形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明确诊断或提示本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临床怀疑为肠梗阻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22例扫描前60min分次口服等渗甘露醇溶液1000~1500ml,余12例因腹张、呕吐频繁等原因未服甘露醇溶液。均行平扫+三期增强扫描。成像方法包括薄层横断面、多方位重建成像(MPR)、容积再现法(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成像。结果:在34例临床怀疑肠梗阻病例中,经MSCT检查明确为肠梗阻者27例,其中低位小肠梗阻14例,较高位小肠梗阻2例,11例为不同部位的结肠梗阻。其中炎性病变9例、粘连8例、肠道原发肿瘤7例、肿瘤术后复发或转移2例、腹股沟斜疝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闭袢性肠梗阻及肠缺血、肠绞窄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4例小肠梗阻患者肌注低张剂、口服对比剂后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机械性小肠梗阻59例(其中肠肿瘤17例,炎性病变7例,腹外疝8例,腹内疝5例,肠粘连8例,腹茧症5例,胆石3例,肠套叠3例,肠扭转2例,粪块1例),CT诊断正确55例,诊断符合率93%。麻痹性肠梗阻5例,CT诊断正确3例,诊断符合率为60%。8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CT诊断正确,诊断符合率88%。结论:CT判断小肠梗阻的有无以及明确梗阻的部位、原因、程度和肠管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小肠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各种影像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影像检查并得到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7例进行分析,其中5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24例行B超检查,27例行CT检查,26例同时行增强扫描,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7例患者中,IVP检查诊断符合1例(20.0%),B超诊断符合21例(87.5%),CT扫描诊断符合26例(96.2%).小肾癌的检出率以CT为最高,B 超次之,IVP最低.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其中CT检查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植物性胃石所致肠梗阻的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肠梗阻患者的CT影像资料.结果 14例中完全性肠梗阻1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3例.十二指肠梗阻1例,空肠梗阻5例,回肠梗阻8例.所有病例均于梗阻部位发现植物性胃石,直径2.7~5.3 cm,其中2例为多发,12例为单发.结论 CT可以较明确地诊断植物性胃石所致的肠梗阻.  相似文献   

20.
闭孔疝CT诊断(附9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CT诊断闭孔疝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提高对闭孔疝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CT术前检查、并为手术证实的闭孔疝CT表现。结果右侧闭孔疝7例,左侧闭孔疝2例。CT表现主要有小肠梗阻,空回肠肠管扩张、积液;在闭孔外肌和耻骨肌之间可见疝囊;闭孔疝绞窄时,可见肠壁增厚、水肿,增强扫描强化减弱;腹腔可见积液。结论CT检查是闭孔疝的有效检测手段,对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女性患者的不明原因肠梗阻,腹部CT检查将有助于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