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泡Ⅱ型细胞受损在实验性大鼠矽肺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观察了肺泡Ⅱ型细胞在实验性大鼠矽肺中的变化,分析了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中总磷脂的含量。结果表明,肺泡Ⅱ型细胞在染尘后7—60天均有破坏现象,同时,支气管肺泡冲洗液中总磷脂含量升高。作者认为,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不仅肺泡Ⅰ型细胞受损,Ⅱ型细胞同样可以受损,后者受损可以加速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3.
本实验以25μg/ml,50μg/ml,100μg/ml为石英终浓度与健康大鼠得来的肺Ⅱ型细胞共同培养24h,测得细胞培养体系中总磷脂含量升高,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GE2)增加,推测这种变化促进肺细胞的非特异性炎症,在矽肺病变形成中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动态观察了双光气吸入染毒后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的变化,分析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总磷脂(TP)含量。结果表明,吸入双光气后大鼠BALF中AKP活性和TP含量的改变与肺泡Ⅱ型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并提示鼠肺对双光气所致肺损伤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矽肺的发生发展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对脂类特别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与矽肺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较多,利用支气管肺泡冲洗液(BAL)中磷脂谱的动态变化来判断矽肺病变程度,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报道。本文旨在观察大鼠实验性矽肺BAL中总磷脂,二棕榈酰卵磷脂(DPPC),磷脂酰甘油三酯(PG)、磷脂酰乙醇胺(PE)含量的动态变化,寻找评价实验性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病变程度的指标,探讨矽肺发生、发展和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细胞因子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山东某金矿矽肺Ⅰ、Ⅱ期患者、接尘但无矽肺临床表现的工人各40名分别为矽肺Ⅰ、Ⅱ期组、接尘组,另选40名与其他各组均衡可比的地面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取入选对象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type Ⅱ alveolar cell surface antigen,KL - 6)、白细胞介素 - 17(Interleukin,IL - 17)、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 1,MCP - 1)、基质金属蛋白酶 - 9(Metalloproteinases - 9,MMP - 9)和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接尘组、矽肺Ⅰ期组和矽肺Ⅱ期组血清中CTGF、KL - 6、PDGF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矽肺Ⅰ期组和矽肺Ⅱ期组血清中IL - 17、MCP - 1及MMP - 9含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且矽肺Ⅰ期组血清中IL - 17、MCP - 1及MMP - 9达到最高值(P<0.05);逐步判别法形成Fisher判别函数,该函数的符合率为92.5%(148/160),误判率为7.5%(12/160);该判别函数对对照组、接尘组、矽肺Ⅰ期组及矽肺Ⅱ期组的正确判别符合率均高于90%。结论 CTGF、KL - 6、IL - 17、MCP - 1、MMP - 9和PDGF做为矽肺早期监测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多指标联合的判别函数可筛选出用于矽肺病情分级诊断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7.
双光气吸入染毒后大鼠肺泡Ⅱ细胞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动态观察了双光气吸入染毒后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的变化,分析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总磷脂(TP)含量。结果表明,吸入双光气后大鼠BALF中AKP活性和TP含量的改变与肺泡Ⅱ型型细胞的变化密切相关,并提示鼠肺对双光气所致肺损伤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SiO2 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原癌基因c sis表达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原癌基因c sis在矽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获得肺泡巨噬细胞 (alveolarmacrophage ,AM)。体外予SiO2 对AM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 ,利用RT PCR方法检测c sismRNA表达 ,结果用计算机自动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AM中c sis在SiO2 处理后存在高表达 ,处理时间不同其表达量也不同 ,3 0min即有表达 ,1h表达达高峰 ,以后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下降 ,各时间点结果与不加SiO2 处理的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iO2 可诱导AM原癌基因c sis出现高表达 ,提示原癌基因c sis可能参与矽肺纤维化早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早期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早期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生物标志物。方法 矽尘作业工人 18人 ,按X线诊断矽肺期别分为 0 组和Ⅰ期组 ;以健康吸烟农民 7人为对照组。经纤支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BALF ,进行细胞学检验 ,用细胞毒性试验测定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他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矽肺 0 组及Ⅰ期组BALF中TNF α含量分别为 (7.2 0±1.87)、(9.2 0± 1.10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5 .71± 0 .89)U/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矽肺Ⅰ期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 0 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TNF α含量与矽尘接触年限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rs=0 .46 98,P <0 .0 5 )。纤维连接蛋白、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前胶原Ⅲ肽与对照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ALF中TNF α含量升高可能是早期矽尘危害的效应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β-联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Clara细胞分泌蛋白16(cc16)、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6(KL-6)水平动态变化在机械通气肺损伤乃至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早产儿60例,将30例诊断为BPD的患儿作为试验组,30例非BPD患儿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机械通气后所有患儿1,24,48,72 h BALF中β-联蛋白、TGF-β1、cc16、KL-6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儿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吸氧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试验组BALF中β-联蛋白、TGF-β1、KL-6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cc16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机械通气48,72 h后与机械通气1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4.64±64.84),(358.39±61.81) ng/L比(251.84±59.51) ng/L; (305.6±76.4),(380.8±88.3) μgL比(200.5±63.8)μg/L; (972.6±232.0),(1 114.8±253.1) U/L比(822.2±239.9) U/L;(69.92±12.37),(57.46±12.22)μg/L比(83.24±15.41)μg/L](P< 0.05).对照组cc16、TGF-β 1机械通气72 h后与机械通气1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8±19.90) μg/L比(106.90±30.58) μg/L,(185.2±75.3) μg/L比(137.5±59.1) μg/L](P<0.01),而KL-6、β-联蛋白各机械通气时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机械通气时段TGF-β1、β-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c1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KL-6水平机械通气48,72 h后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1h后BALF中TGF-β1与胎龄呈负相关(r=-0.274,P< 0.05),cc16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0.375,P<0.01),β-联蛋白与体质量呈负相关(r=-0.414,P<0.01),β-联蛋白与cc16呈负相关(r=-0.248,P<0.05),与TGF-β1呈正相关(r=0.290,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实验性矽肺大鼠支气管肺泡洗液(BALF)和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对矽肺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染尘时间矽肺大鼠,在BALF和血清中LP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P<0.01)。提示SiO_2能诱发肺组织产生大量自由基,细胞或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细胞的破坏,崩解,最终导致矽肺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姜黄素组。采用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显示,矽肺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增高(P0.05),姜黄素组大鼠肺组织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P0.05)。提示姜黄素可降低矽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DGF、p-ERK1/2蛋白及mRNA表达,并可能通过影响PDGF、p-ERK1/2的表达在矽肺发病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是否通过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途径的调节进而促进矽肺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方法 采用一次性支气管内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制作矽肺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4w组和8w组)、矽肺模型组(4w组和8w组).采用贴块法进行肺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和传代培养.HE...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建立本实验云锡矿粉(无氡)诱导永生化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恶性转化模型,观察在诱导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和某些相关蛋白改变.方法 高、低2个剂量(200和50 mg/L)矿粉对RLE-6TN细胞进行72 h染毒,隔代染毒至第10代,常规传代直至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阳性;通过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免疫印迹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实验细胞的改变.结果 染毒24 h细胞内见大量矿粉,板层小体变性减少,出现细胞凋亡;第25代高剂量组及第30代高低剂量组的细胞均可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空白对照组克隆形成实验阴性(P<0.01);第30代高剂量组细胞增殖指数(PI)高于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转化细胞p53(+)、MDM2(+)、FHIT(-);空白对照组p53(-)、MDM2(+)、FHIT(+).结论 云锡矿粉可引起离体培养的RLE-6TN细胞发生恶性转化.p53阳性表达及FHIT失表达可作为RLE-6TN细胞转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双光气染毒对兔肺泡和肺Ⅱ型细胞磷脂合成与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日本大耳兔双光气肺损伤后 ,肺泡和肺Ⅱ型细胞磷脂的变化及机制。方法 将 35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10只 )、中毒即刻组 (5只 )、中毒 2h组 (5只 )、中毒 4h组 (5只 )、中毒 8h组 (5只 )、中毒 12h组 (5只 ) ;染毒浓度为 30 0 μg·L-1,中毒后按不同时间点放血法处死实验动物 ,取肺并用肺灌洗液对支气管肺泡进行多次灌洗 ,吸集灌洗液离心取上清 ,检测灌洗液中磷脂含量的变化 ;肺组织作冰冻切片 ,显微分光光度计吸收光谱法进行磷脂定量分析。结果 双光气染毒大鼠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肺泡内磷脂含量明显降低(P <0 .0 1)。双光气致肺损伤初期 ,肺Ⅱ型细胞和肺泡内磷脂含量迅速下降 (P <0 .0 1) ,表现为磷脂分泌功能降低 ;染毒 2h后 ,肺Ⅱ型细胞内磷脂合成增加 ,分泌到肺泡内的磷脂也略有升高 ,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染毒 4h后 ,迟发毒性反应加重 ,表明无论磷脂合成还是分泌功能都受到影响 ,虽然尚存在较低的磷脂分泌功能 ,但回升速度减缓 ;染毒 8h后 ,肺泡内的磷酯含量也呈降低趋势。随染毒时间的变化 ,肺Ⅱ型细胞内外磷脂含量呈对应性改变。结论 双光气中毒可造成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分泌磷脂功能障碍 ;肺损伤早期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减少 , 相似文献
18.
探讨烹调油烟细颗粒物对胎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存活率的影响及其遗传毒性。用不同浓度PM2.5对细胞染毒12 h、24 h、48 h,MTT法测细胞存活率;彗星实验检测细胞尾长、尾部DNA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内PAH-DNA加合物的含量。结果显示:(1)PM2.5作用于AECⅡ12 h、24 h、48 h后,产生明显细胞毒性,呈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2)染毒24 h,与低浓度组相比,高浓度组的尾长、尾部DNA百分比、尾矩和Olive尾矩有明显增加(P<0.001);与低浓度染毒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的PHA-DNA加合物明显的增加(P<0.05)。提示PM2.5对AECⅡ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矽肺病人肺灌洗液中巨噬细胞经SiO2粉尘刺激后,巨噬细胞及培养上清中CTGF的表达,探讨CTGF在矽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及培养上清的CTGF的表达。[结果]处理组不同时间点SiO2刺激的矽肺患者AM和培养上清中CTGF表达不断增高,并在18h表达最高,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SiO2可促进矽肺病人AM高表达CTGF,提示CTGF在肺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其重要作用,推测CTGF的表达与肺纤维化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