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脓毒症是引起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LPS的侵袭有关[1-2].因此,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对预防脓毒症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药膳饮食喂饲烫伤大鼠,观察其对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LPS入侵的影响,探索防治肠道细菌移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是引起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与肠道细菌移位及肠源性LPS的侵袭有关[1-2].因此,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对预防脓毒症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应用药膳饮食喂饲烫伤大鼠,观察其对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LPS入侵的影响,探索防治肠道细菌移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氯化镧对烫伤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氯化镧对烫伤鼠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A)、烧伤对照组 (B)及烧伤治疗组 (C) ,每组 30只。采用PUC19质粒转染大肠杆菌示踪加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分析法 ,对肠道菌向肠系膜淋巴结 (MLN)及血液中的播散进行示踪及定量研究。 结果 阳性菌落经酶切图谱分析后 ,证实B、C组MLN匀浆及血液培养生长细菌与灌胃的细菌具有完全相同的酶切图谱 ;C组MLN菌量在伤后 3、5d低于B组 (P <0 .0 5 )。C组血细菌阳性率在伤后 3d低于B组 (P <0 .0 5 )。C组血ET、NO及NOS量在伤后 1、3、5d均低于B组 (P <0 0 1)。C组肠组织MDA量在伤后 1、3、5d低于B组 (P <0 .0 1) ,C组肠组织SOD量在伤后 1、3d高于B组 (P<0 .0 5 )。 结论 血和MLN培养出的细菌由肠道细菌移位而来 ;氯化镧能有效防治肠道细菌移位 ;氯化镧通过抗菌、降低血中的ET、抑制NOS的活性减少NO的生成、提高SOD的活性并使MDA的产生下降等途径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4.
严重烫伤小鼠肠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变化与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鼠烫伤后肠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变化与肠道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烫伤后12、24、72 h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致伤, 其余各组小鼠背部造成20%TBSAⅢ度烫伤后,按时相点处死并留取标本。计数全段小肠集合淋巴结 (PP结)个数及淋巴细胞总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PP结CD3+、CD4+、CD19+淋巴细胞比例和绝对数,并检测主要脏器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烫伤后12、24、72 h组PP结淋巴细胞总数分别为 (4.05±0.28)×106、(2.64±0.39)×106、(2.83±0.46)×106个,均少于正常对照组的(4.54±0.58)× 106个(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烫伤后72 h组PP结淋巴细胞悬液中CD3+、CD4+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伤后各组小鼠CD3+、CD4+、CD19+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减少。各烫伤组肠道细菌移位率分别为16%、52%、3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4%),其中烫伤后24、72 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烫伤后肠黏膜相关淋巴细胞减少是肠源性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肝素对Ⅱ度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早期采取措施阻断或减少严重创伤、失血等引起的细菌移位 (bacterialtranslocation ,BT) ,防止全身炎症反应和MOF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来报道肝素有许多新的作用 ,包括促进创面愈合[1] 、改善微循环、增强脏器功能[2、3 ] 、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30%III度Wistar大鼠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烫伤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治疗三组。动物灌注吖啶橙标记的大肠杆菌,于烫伤后不同时相活杀,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肺组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及菌种鉴定,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组织匀稀液的细菌数。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严重烧伤小鼠胃肠黏膜及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可引起胃肠道黏膜急性损伤 ,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后 ,细菌和内毒素穿过肠道受损黏膜 ,通过淋巴结和血液循环引起细菌移位 ,甚至可能导致肠源性感染[1] 。当前细菌移位这一问题得到广泛重视 ,防止细菌移位的研究亦不断深入 ,人们努力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 ,但用中药防治细菌移位的研究报导少见。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中药对严重烧伤后胃肠黏膜屏障与细菌移位的关系 ,探讨严重烧伤小鼠应用中药后对胃肠黏膜损害及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 ,为临床防治严重烧伤后胃肠黏膜损害和细菌移位提供依据。材 料 与 方 法1.动物与分组 :昆明种小鼠 6 0只…  相似文献   

8.
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是指细菌与细菌产物从肠腔进入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nodes,MLN)和其他肠外器官与部位。革兰氏阴性细菌(如大肠杆菌和克雷白杆菌)、肠球菌和其他的链球菌在肠道细菌移位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细菌移位发生通常经过三种途径:1)淋巴途径:  相似文献   

9.
肠道细菌移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肠道细菌移位研究的进展。方法 复习2000年至2005年6月关于肠道通透性的改变、肠道菌群失调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文献。结果 随着对SIRS和MODS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不仅是MODs的靶器官,更是始动器官。只有保证了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才能有效的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去除原发病,保证肠道的血供和氧供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早期启动肠道、建立肠内营养以及选择性的肠道去污染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结论 随着对肠道细菌移位认识的深入,我们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可以更有效预防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并阻止向SIRS和MODS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天然蒙脱石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对照组与烧伤治疗组各24只。后两组大鼠预先喂服转染了质粒pUC19的示踪菌JM109,证实质粒已定植于其肠道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喂服天然蒙脱石0. 6g d-1 kg-1,烧伤对照组大鼠不喂服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及烧伤对照组、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12h和1、3、5d血液、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并行酶切鉴定;检测大鼠肠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整段小肠的损伤情况,测量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并计算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 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伤后1、5d,烧伤对照组阳性鼠数多于正常对照组,烧伤治疗组阳性鼠数少于烧伤对照组(P<0 05).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定量:烧伤治疗组伤后1、5d为(38±16)、(68±20)集落形成单位(CFU) /g;烧伤对照组伤后1、5d为( 228±67 )、( 183±29 )CFU/g,明显高于前者(P<0. 01 ).MDA、SOD含量:烧伤治疗组与烧伤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空肠绒毛高度及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明显高于或多于烧伤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天然蒙脱石对严重烧伤大鼠肠  相似文献   

12.
肠道细菌移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严重的创伤、休克等应激状态下,会导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细菌移位,并由此诱发SIRS、脓毒症、MODS,甚至死亡。可见,细菌移位是危重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环节,但细菌移位理论研究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甚至在临床研究中有学者怀疑细菌移位的存在,以及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性截瘫模型,以脊髓损伤性截瘫后12h、24h、48h大白鼠为实验组,未损伤脊髓的正常大白鼠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动物下腔静脉血进行内毒素定量测定和细菌培养,采集肝、脾、肠系膜淋巴结、肠腔内容物作细菌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动物的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空肠、回肠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检查,取空、回肠进行电镜检查。结果: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24h开始出现内毒素血症,截瘫后48h出现细菌移位。结论:大鼠脊髓损伤致截瘫后将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提示脊髓损伤截瘫的病人应尽早给予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对减轻烫伤后肠道损伤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烫伤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管饲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大黄中药煎剂 2ml,2次 d ,烫伤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和正常组管饲同量蒸馏水。根据指标设定于伤后不同时相点 ,分别处死大鼠检测肠粘膜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ATP酶活性及肠粘液中S IgA含量 ,观察肠粘膜病理变化 ,行脏器组织细菌培养、血培养。 结果 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可明显降低烫伤大鼠血浆和肠粘膜TNF、NO和MDA含量 ,维持肠粘膜细胞分泌S IgA的功能 ,恢复T细胞数量 ,减轻肠粘膜屏障损害 ,减少脏器细菌检出率。 结论 中药四君子汤加味能够减轻肠粘膜损伤 ,防止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5.
大鼠严重烫伤后睾丸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鼠严重体表烫伤后睾丸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大鼠体表30%II度烫伤后睾丸出现明显病变,其病理变化出现早、程度较重、形态变化多样,生精细胞、支持细胞、曲细精管界膜、间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改变。生精细胞的病变以精母细胞及精细胞为重,精原细胞无明显损伤,伤后30天生精上皮基本恢复正常。曲细精管界膜内纤维连接蛋白(Fn)于伤后早期减少。认为曲细精管界膜及支持细胞的损伤,特别是后者的损伤,改变了生精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而可能导致或加重生精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创伤失血性休克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设计兔创伤失血性休克试验模型,实验组30只兔,腹部皮肤撕脱100mm×90mm,并行股动脉放血致休克,对照组10只兔,腹部撕脱同实验组,不放血致休克。对照组术后1小时、3小时、5小时取标本均未发现肠道细菌移位,实验组术后1小时采标本已有肠道细菌移位,3小时、5小时组细菌移位达30%。认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即有肠道细菌移位,并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脊髓损伤与肠道细菌移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道菌移位在创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重视。脊髓损伤患者是否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对治疗脊髓损伤具有临床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肠动力紊乱和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机理、脊髓损伤后的肠道病理生理改变以及机体免疫力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综述小肠移植与肠道细菌移位的相关文献。结果 移植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排斥反应 ,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会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肠蠕动和运输功能紊乱 ,肠道内条件致病菌过度生长 ,细菌和毒素向肠外组织器官移位 ,引起受体感染。结论 小肠移植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较高 ,是引起受体感染 ,影响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提高肠移植外科技能 ,缩短缺血保存时间 ,选择性肠道去污 ,改进营养支持和免疫抑制方案 ,有望减少肠移植后细菌移位 ,降低感染并发症 ,提高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0.
肠道细菌移位和外科重症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一、肠道细菌移位的概念 创伤、应激后的患者容易出现脓毒症和菌血症,有时不能用局部损伤来解释;血中培养出来的细菌,往往与肠道常驻菌相同,这使人怀疑肠道是否扮演着感染源的角色.现已查明,正常居住在肠道中的原籍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穿过相对完整的粘膜上皮进入组织,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脏器和血流,并可能引起肠源性感染.肠内细菌向肠外组织迁移的这一现象,称为细菌移位(bacterial translocation,BT)或易位、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