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虎口挛缩的皮瓣修复体会.方法 回顾1985年以来诊治的112例116个虎口挛缩病例,就其皮瓣修复的手术适应证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116个皮瓣完全成活112个,有4例前臂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尖端有3.0 cm×1.5 cm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有16例皮瓣在术后3~6个月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4.5个月.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均近于正常.移位皮瓣在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结论 恰当的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保证虎口的外形及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游离足跗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创伤术后虎口瘢痕挛缩12例.结果 12例均获随访,时间3~8(5.5±0.8)个月.术后虎口饱满,外形满意,皮色正常,无继发挛缩.术后虎口角由术前平均25°±5°提高到平均65°±6°,宽度术前平均15 mm±3.5 mm,术后平均50 mm±6.6 mm.术后3个月开始恢复感觉功能;拇指对掌、内收、外展功能明显改善,可完成日常生活及部分工作.结论 足跗外侧皮瓣移植治疗创伤性虎口瘢痕挛缩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重度虎口挛缩患者行切开、松解、开大或重建;设计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皮瓣切取面积:3cm×6cm~4cm×9cm.将第1,2掌骨头用克氏针U形撑开固定3~4周,术后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到10例,随访时间5个月~3年,平均13个月.所有皮瓣质地柔软,形态近似正常,功能满意,供区无功能障碍.按照Jensen及顾玉东等测定方法及TAM系统对虎口开大和手功能进行评价,虎口开大优8例,良2例,手功能评价优8例,良2例.结论 应用跗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是重度虎口挛缩修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介绍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在轻中度虎口挛缩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将原来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或舌状瓣改成连同虎口一起的示指背侧局部转移皮瓣重建虎口,使皮瓣游离和虎口开大整体进行,简化了手术方法.结果 临床应用1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局部外形美观,拇指功能恢复良好.虎口开大的优良率为94.6%.结论 改良的示指近节背侧皮瓣转位重建虎口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方法,并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对22例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患者进行此手术.患者均表现为虎口瘢痕挛缩,拇指内收畸形,拇指外展及对掌功能明显受限,同时多伴有手背大面积瘢痕挛缩.在彻底切除虎口处瘢痕及粘连带后,设计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虎口组织缺损,并用弓形针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结果 本组22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5 mm,虎口角度平均增加57°,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虎口角、虎口宽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侧虎口角、虎口宽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无并发症出现,足部行走正常.结论 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术后虎口外形、皮肤质地及功能均较满意,能恢复一定感觉,且供区位置隐蔽,是治疗重度虎口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们利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虎口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患者。虎口松解后拇指固定于外展位, 虎口创面大小5 cm×2 cm~9 cm×4 cm, 皮瓣切取面积大小6 cm×3 cm~10 cm×5 cm。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拇指功能恢复以及受区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切取顺利, 术后全部存活。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4~18个月。皮瓣外形、色泽、弹性恢复良好, 厚薄适中,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薄手术。拇指活动不受限, 无功能障碍。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10 mm, 感觉良好。结论应用臂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虎口部位皮肤缺损, 血管解剖较恒定, 手术操作简便, 皮瓣成活率高, 虎口受区外形美观, 拇指功能恢复良好, 是修复虎口挛缩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并一期行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重建示指外展功能的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6月,收治16例机器挤压伤致虎口重度挛缩伴示指外展功能障碍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9岁。伤后至此次入院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张开角度10~25°,平均20°;虎口宽度15~24 mm,平均22 mm。手术彻底切除虎口瘢痕组织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 cm×4 cm~8 cm×6 cm;采用大小为7 cm×5 cm~9 cm×7 cm的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虎口缺损,示指固有伸肌腱转移重建示指外展功能。供区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质地饱满,外观满意;术后6个月虎口区皮瓣两点辨别觉为6~9 mm,平均7 mm。虎口张开角度为85~90°,平均88°;虎口宽度为34~52 mm,平均40 mm。拇指外展、对掌功能及示指外展功能恢复。结论应用上臂外侧游离皮瓣修复重度虎口挛缩同时行示指外展功能重建手术,具有可一次完成虎口开大、重建示指外展功能、兼顾外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一趾蹼处三叶皮瓣治疗多手指屈曲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应用第一趾蹼处三叶皮瓣治疗多手指屈曲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11指屈曲畸形的患者,应用第一趾蹼处拇趾腓侧皮瓣、第二趾趾腹皮瓣及跖底皮瓣组成的三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以第一跖背或跖底动脉为主干,带跖背静脉,与患指掌侧总动脉或掌浅弓及掌背静脉吻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4例获得6个月~2年随访,1例失访。4例9指伸直位,手指伸屈功能良好,皮瓣饱满,质地及外形好。皮瓣两点分辨觉为5~7mm。足部供区有瘢痕,行走无影响。结论 第一趾蹼处三叶皮瓣是修复相邻2~3指严重瘢痕增生或手指严重屈曲畸形矫形术后掌侧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时前臂背侧皮瓣的切取方法.方法 以骨间后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遇到血管变异共9例,采取以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前臂背侧皮瓣、以骨间后动脉近端为蒂切取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游离前臂背侧穿支皮瓣等方法,进行皮瓣转移或移植修复手部创面.结果 9例皮瓣中有8例顺利存活;1例术后2 d皮瓣远端出现肿胀、青紫、小水泡,及时对症处理,5 d后部分皮缘形成干痂,皮瓣颜色恢复正常,脱痂后存活.9例随访3个月至2年,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外形满意.结论 以桡骨间后动脉侧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以骨间后动脉近端或骨间后动脉穿支为蒂的前臂背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是解决骨间后动脉血管变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