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与之密切相关的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和转归[3].罗格列酮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2].25周龄OLETF大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我们选择25周龄OLETF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能否改善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形态和功能,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与之密切相关的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缓解肾脏疾病的发展和转归[3].罗格列酮是一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不但降低血糖水平,而且可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尿酸水平[2].25周龄OLETF大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伴代谢综合征动物模型.我们选择25周龄OLETF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罗格列酮干预能否改善痛风性肾病大鼠肾形态和功能,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损害导致肾的间质性炎症.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其发病率逐年增加[1],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2,3].本文就中医药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发性Ⅱ型糖尿病OLETF大鼠糖尿病模型出现的时间,罗格列酮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OLETF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8周龄时,干预组以罗格列酮每日3mg/kg体重灌胃,直至40周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鉴定糖尿病发病情况。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PPARγmRNA在糖尿病大鼠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罗格列酮对PPARγ基因的影响。结果至40周龄,对照组糖尿病累积发病率92.5%,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干预组糖尿病的累计发病率仅为28.6%,糖耐量异常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PPARγ在大鼠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对照组大鼠各组织中以脂肪表达量最高2.71±0.14(单位:1010拷贝数/100mg组织),是其他组织的10~100倍;其次为血管、胰腺、肾脏、肺脏,分别为1.15±0.10、2.58±0.064、1.52±0.12、4.67±0.088(单位:109拷贝数/100mg组织);心、肝、脾、肌肉中的拷贝数最低分别为7.77±0.11、4.31±0.12、1.51±0.21、2.70±0.087(单位:108拷贝数/100mg组织);干预组各组织中PPARγmRNA的表达量均比对照组高,且在血管、胰腺、肌肉、肾脏组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以OLE  相似文献   

5.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过饱和、析出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损害[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2].此类患者若延治或误治,则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3],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没有针对痛风性肾病的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尿酸...  相似文献   

6.
健脾益肾合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所引起的肾损害,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病。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动物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食物摄入明显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升高,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成人多囊肾疾病患者血尿酸代谢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尿酸血症(HU)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曾有研究者对行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成人多囊性肾病(ADPKD)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过观察[2].但尚未检索到有关该病血尿酸代谢规律的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罗格列酮10 mg/kg组、罗格列酮20 mg/kg组、罗格列酮40 mg/kg组和罗格列酮80 mg/kg组,每组各10只。利用血管夹夹闭大鼠双侧肾蒂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p-PPAR-γ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肾脏IL-8、TNF-α和IL-6信使核酸序列(mRN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BA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检测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p-PPAR-γ以及MDA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以及PPAR-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罗格列酮预处理可明显减少肾组织病理损伤和Cr、BUN、IL-8、TNF-α、IL-6以及MDA表达水平,但可明显增加CAT、GPX和SOD活性以及p-PPAR-γ表达水平,但对PPAR-γ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罗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PAR-γ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OLETF大鼠骨质量和骨代谢的特点。方法 选用4周龄雄性糖尿病OLETF大鼠8只,雄性LETO大鼠8只作为同种系正常对照,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期间每周记录各组实验动物体重和进食量,计算每周每只动物的每天平均进食量。24周龄时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骨代谢相关指标,取两侧股骨、两侧胫骨和L4、L5,用于Micro-CT观察骨微结构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以及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LETF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P <0. 05),空腹血糖、胰岛素明显升高(P <0.05),骨形成指标骨钙素明显降低(P <0.05),骨吸收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明显升高(P <0. 05),血钙、血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大鼠骨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cro-CT显示OLETF组大鼠骨量下降,骨质量也明显下降,骨质受损较LETO组大鼠严重;骨生物力学数据显示,OLETF组大鼠股骨最大负荷和刚度均低于LETO组(P <0. 05)。结论发OLETF大鼠骨质改变明显,是观察2型糖尿病对哺乳动物骨质和骨量变化的较好的参考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马来酸罗格列酮对雌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3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低剂量(3mg.kg-1.d-1)罗格列酮组(Ros-1组)、中剂量(10mg.kg-1.d-1)罗格列酮组(Ros-2组)和高剂量(30 mg.kg-1.d-1)罗格列酮组(Ros-3组)。每日定时按照每公斤体重6ml灌胃,NC组给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作为对照,干预12周。处死后,测定右侧股骨骨密度、血清骨代谢标记物和相关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Ros-3组的股骨骨密度较其他三组显著降低,反映骨形成的血清骨钙素水平在Ros-2及Ros-3组显著降低,而其他骨代谢标记物无显著变化。各组的雌二醇、睾酮、瘦素水平无差异。Ros-3组IGF-1水平降低。各组炎症因子的水平无有意义的变化。结论较大剂量的罗格列酮能减少正常雌性大鼠的骨形成,降低骨密度,对循环中雌二醇、睾酮及多数细胞因子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