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男,51岁,5 d前不慎掉入海水,在低温水力竭游泳,全身酸痛,约半小时被救起.当地医院查血WBC15.1×109/L,N 0.727,予补液抗感染后回家.3 d前腹胀少尿,持续加重入本院.查体:BP 177/106 mm Hg.尿蛋白+,RBC 13/μl,Scr 1450 μmol/L,ALT 11.2 U/L,AST 23.2 U/L,CK 1284.7 U/L,CKMB 37.7 U/L,LDH 402.8 U/L,IgA、IgM、IgG、C3、C4正常,ANA、pANCA、cANCA均阴性.予血液透析治疗,每天1次,配合支持疗法,第3天尿量2500 ml,停止透析,保守治疗.第8天尿常规正常,第10天Scr正常.  相似文献   

2.
例1男,51岁,5 d前不慎掉入海水,在低温水力竭游泳,全身酸痛,约半小时被救起.当地医院查血WBC15.1×109/L,N 0.727,予补液抗感染后回家.3 d前腹胀少尿,持续加重入本院.查体:BP 177/106 mm Hg.尿蛋白+,RBC 13/μl,Scr 1450 μmol/L,ALT 11.2 U/L,AST 23.2 U/L,CK 1284.7 U/L,CKMB 37.7 U/L,LDH 402.8 U/L,IgA、IgM、IgG、C3、C4正常,ANA、pANCA、cANCA均阴性.予血液透析治疗,每天1次,配合支持疗法,第3天尿量2500 ml,停止透析,保守治疗.第8天尿常规正常,第10天Scr正常.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5岁,因停经49 d,阴道不规则出血20余天入院.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妇科B超及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等检查确诊为异位妊娠、子宫肌瘤.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诊刮术+宫腔探查术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未见妊娠物,术后诊刮组织病理未见确切绒毛组织,故术后给予甲氨蝶呤(MTX)50 mg肌肉注射,预防胚胎遗留物再次异位种植.用药后第1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伴胸闷气喘,不能平卧,尿量减少,双眼睑及双下肢水肿.体检心肺正常,双肾区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辅助检查:胱抑素C 1.15 mg/L,β2-微球蛋白3 mg/L,BUN 8.17mmol/L,Scr 154.1 μmol/L.予呋塞米静脉注射及前列腺素E静脉输注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尿量进一步减少,BUN和Scr上升至17.47 mmol/L和463.2 μmol/L.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后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80例合并肾损害的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丹参组及对照组,丹参组在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足月儿4~6ml、早产儿2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日1次,自出生第3天~第10天用。比较两组患儿出生第3天、第10天尿量、BUN、Scr结果以及尿量恢复正常的日龄。结果:两组患儿第3天尿量、BUN、Scr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儿第10天较第3天尿量增加、BUN、Scr下降;丹参组第10天尿量(2.61±1.05)ml·kg-1·h-1、BUN(3.35±1.12)mmol/L、Scr(66.51±8.11)μmol/L,对照组第10天尿量(2.50±1.12)ml·kg-1·h-1、BUN(6.55±2.21)mmol/L、Scr(100.31±8.98)μmol/L,丹参组较对照组BUN、Scr下降(P〈0.01);尿量恢复正常时间丹参组为3~7d,平均(5.02±1.00)d;对照组为5~10d,平均(7.12±2.11)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合并肾损害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后,肾功能及尿量恢复正常时间早,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窒息肾损害可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5年前怀孕3个月时发现尿蛋白3+,血压正常,Scr 200 μmol/L,于我院产科行"引产术",术后转至我科诊断为"慢性肾炎",当时家属拒行肾活检.给予泼尼松10 mg qd,共服用1年,后改为中草药治疗.期间多次复查Scr 280~300 μmol/L.2个月前因受凉发热后出现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无皮疹,外院查Scr 514 μmol/L,给予地塞米松退热处理,好转后出院.3 d前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胸闷、憋气加重,尿量约800 ml/d,外院查Scr 1174 μmol/L,血钾7.3 mmol/L,予降钾等处理后,于2010年11月19日转我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局灶性肾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局灶性肾梗死患者的资料.年龄53(45,52,63)岁.以腰腹胀痛就诊2例,以上腹痛就诊1例.疼痛时间1~4 d,平均3 d.行B超和双肾CT检查均提示局灶性肾梗死,左肾2例,右肾1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0~15.8)×109/L,中性0.78~0.86;尿蛋白0.48~0.86 g/24 h,酮体+~++;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8~126 U/L,乳酸脱氢酶(LDH)320~430 U/L,谷氨酰转肽酶(GTP)73~96 U/L,血SCr 85~230μmol/L,BUN 11.5~15.5 mmol/L.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溶栓抗凝治疗,并结合文献对急性肾梗死的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 3例治疗均获成功.2例行DSA,并予尿激酶100万U溶栓治疗,第3天再次利用原DSA管造影,见肾动脉通畅.另1例予哌替啶50 mg、黄体酮20mg止痛解痉处理,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及低分子肝素6000 U抗凝治疗,1 d后疼痛缓解.1周后复查CT示3例肾梗死灶明显消失.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3例随访0.5~2年,平均1.5年,均痊愈. 结论 急性肾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和CT检查,溶栓抗凝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医师需提高对肾梗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UTI对脑缺血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年龄40~65岁,ASA分级Ⅰ、Ⅱ、Ⅲ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UTI(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UTI 1万U/kg,术后第1、2、3天延用0.5万U/kg(均由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C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静脉滴注100 ml生理盐水.手术前和术后第1、3天行外周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同时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天的认知功能. 结果 U组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在术后第1天[(279±140)、(17±6)μg/L]和第3天[(204±83)、(14±4) μg/L]均显著低于C组[第1天(373±142)、(22±8) μg/L;第3天(307±116)、(18±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第1天[(28.5±1.0)分]显著高于C组[(27.9±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UTI可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血清IL-1、IL-6含量并改善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例1 患者男,63岁,因腰痛、双下肢乏力5个月于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7年,2007年被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予拉米夫定(LAM,100 mg/d)抗病毒治疗,2009年因YMDD变异改为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10 mg/d)治疗.2011年8月血清肌酐(Cr)轻度升高,尿蛋白(+).5个月前出现腰部疼痛,双下肢乏力,呈逐渐加重.入院时体格检查:慢性肝病面容,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腹部平软,肝脾肋缘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力正常,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 DNA载量低于检测值下限;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 5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6 U/L,谷酰转肽酶(GGT)62 U/L,碱性磷酸酶(ALP) 367 U/L,其余指标正常;肾功能:血Cr137.8 μmol/L;电解质:P-0.5 mmol/L,K+3.4 mmol/L,Cl-110.6 mmol/L,其余正常.空腹血糖正常.甲状旁腺激素:1 pmol/L(1.3~9.3 pmol/L).血25-羟维生素D3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氧流量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痰液性状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急性肺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以4 L/min、6 L/min、8 L/min的氧流量经鼻导管给氧,比较各组患者给氧前、给氧第1、2、3天痰液的黏性、弹性和给氧前、给氧3 d PO2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A、B组给氧第1、2、3天痰液黏性、弹性显著低于给氧前(均P<0.05),C组给氧第1、2天显著低于给氧前,第3天显著高于给氧前(均P<0.05);三组给氧不同时段痰液黏性、弹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C组处于较高水平.三组给氧3 d PO2、HR、R显著优于给氧前(均P<0.05),B、C组显著优于A组(均P<0.05),B、C组比较,仅R 1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肺损伤患者,6 L/min的氧流量比较合理,既可达到有效的氧疗,又不使痰液过度黏稠.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是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因对血清中补体溶血作用异常敏感而致的慢性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在PNH严重发作期,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其临床表现类似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易造成误诊,现报道1例. 女,26岁,已婚,于2010年8月1日进食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当地诊所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2d后出现酱油色尿,且尿量逐渐减少.8月4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Hb 54 g/L,Scr 620.2 μmol/L,BUN 20.7mmol/L,AST 114 U/L,ALT 35 U/L,IBil 32.6 μmol/L,DBil 7.3 μmol/L,尿蛋白3+,尿潜血3+,尿红细胞265.2/HP.B超示双肾增大.诊断为"急性肾衰竭、溶血尿毒综合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