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腓肠肌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与肌电图测量的相关性,为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肌电图技术检测21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左侧腓肠肌运动位点,并经过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13个位点作为解剖位点.随后由3名测量员对11例志愿者进行左侧腓肠肌解剖位点标记,然后采用肌电图定位技术对解剖位点进行回测,将3名测量员测试所得肌电图运动位点与解剖位点进行比较.结果 3名测量员回测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解剖学测量定位结果与肌电图测量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解剖学测量定位注射肉毒毒素是一种简便、快捷定位方法,其定位结果与肌电图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值得在基层临床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腓肠肌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与肌电图测量的相关性,为肉毒毒素注射位点解剖测量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肌电图技术检测21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左侧腓肠肌运动位点,并经过统计学分析选取其中13个位点作为解剖位点.随后由3名测量员对11例志愿者进行左侧腓肠肌解剖位点标记,然后采用肌电图定位技术对解剖位点进行回测,将3名测量员测试所得肌电图运动位点与解剖位点进行比较.结果 3名测量员回测结果间具有高度一致性,解剖学测量定位结果与肌电图测量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解剖学测量定位注射肉毒毒素是一种简便、快捷定位方法,其定位结果与肌电图定位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值得在基层临床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肌电图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在肌电图及电刺激定位引导下,采用多点注射方式将A型肉毒毒素注入痉挛靶肌内;并于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辅以肢体功能训练。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周、第2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上肢部分、腕指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注射A型肉毒毒素第2周、1个月和3个月后,发现患肢肌张力、上肢FMA运动功能评分、腕指关节AROM及MBI评分均较注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注射后1个月时患者上肢FMA评分[(20.82±2.81)分]、腕指关节AROM[伸腕(9.45±1.97)°,伸指(9.82±2.54)°]较注射后第2周时显著提高(P<0.05);注射后3个月时患者上肢FMA评分[(23.93±3.15)分]、腕指关节AROM[伸腕(12.57±2.52)°,伸指(11.28±3.09)°]较注射后1个月时亦有明显改善(P<0.05);整个治疗期间入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副反应。 结论于肌电图及电刺激联合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具有定位准确、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副反应少等优点,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痉挛性斜颈患者42例,在肌电图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局部多点注射,于治疗前、后采用Tsui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本研究42例患者经肉毒毒素注射后,发现症状基本缓解20例(占47.62%),明显缓解18例(占42.86%),部分缓解4例(占9.52%),无效0例,有效率为90.48%;疗效平均持续时间为6个月左右;病情复发者重复注射肉毒毒素仍然有效,且注射剂量无增加,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结论 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肌电图导引下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肢体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肌电图导引下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按FMA量表评定分为 3组 ,应用肌电图纪录痉挛肢体在功能位时的运动单元电位数 ,确定治疗肌肉 ,每一部位注射 5U ,0 .2ml国产A型肉毒毒素 ,治疗 3天后由康复训练师亲自或指导家属进行肢体功能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分度评分评定痉挛状态 ,FMA量表评定日常生活能力 (上下肢分别统计 )。结果治疗后 ,中、轻度运动障碍者恢复至基本正常 ;严重运动障碍者恢复至明显运动障碍 ;严重运动障碍合并挛缩者可改善其生存质量 ;所有患者增高的肌张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在肌电图导引下 ,A型肉毒毒素作为缓解痉挛药物使用安全、有效 ,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了7例非肌电图(EMG)引导下常规剂量注射及在肌电引导下有选择地进行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的效果;另外观察14例肌张力障碍在肌电引导下注射适量A型肉毒毒素的的效果。结果:非肌电引导下常规剂量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肌张力障碍患,效果差,持续时间短,副作用较多;肌电引导下选择性注射的患,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副作作较少,结论:肌电引导下,不同的肌张力障碍患注射适量的A型肉毒毒素得到较好的控制和缓解  相似文献   

8.
2011年3~5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偏瘫侧肩呈自发性疼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加剧,男2例,女1例;年龄50~70岁,病程3~7个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肌张力障碍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7例非肌电图(EMG)引导下常规剂量注射及在肌电引导下有选择地进行注射A型肉毒毒素后的效果;另外观察14例肌张力障碍在肌电引导下注射适量A型肉毒毒素后的效果。结果非肌电引导下常规剂量注射A型肉毒毒素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效果差,持续时间短,副作用较多;肌电引导下选择性注射的患者,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副作用较少。结论肌电引导下,不同的肌张力障碍患者注射适量的A型肉毒毒素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和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32例肢体痉挛患者应用BTX-A局部多点注射,注射前做好药物的储存,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注射时无菌操作,准确配药,药物浓度在50 U/ml,注射后观察有无头晕、疼痛、呼吸困难等副作用,注射后3-5 d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BTX-A注射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效果;出现晕针现象3例,无1例出现皮下血肿、感染。结论:正确、规范的护理能够提高BTX-A的注射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在肌电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肢体肌张力障碍及痉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选取32例肢体肌张力障碍或痉挛患者,在肌电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局部相应肌肉注射。痉挛程度评定选用Ashworth分级法,疼痛评定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对治疗前后肌张力障碍、肢体痉挛强直以及疼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32例患者均至少完成1个疗程治疗,每个疗程接受1~2次肉毒毒素注射,患者总有效率为84%,并且患者下肢疗效明显优于上肢,其中下肢和上肢肌张力障碍、肢体痉挛强直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与61.5%,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与84.6%。A型肉毒毒素平均起效时间为2周,疗效平均持续时间为13.75周。肉毒毒素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注射局部肌无力,其次为注射局部疼痛和瘀斑,但均可自行恢复。结论:在肌电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及痉挛强直肢体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微且均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脑卒中致上肢痉挛患者15例,在彩超引导下,按照断层解剖作为指南,将肉毒毒素准确注入到肱二头肌、肱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尺侧腕屈肌、拇长肌、掌长肌、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注射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注射前、注射后2周、注射后4周采用改良Ashworth(MAS)、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进行相关评价. 结果注射组在注射后2周、4周,肌肉痉挛的改善以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注射前.结论 在彩超引导下肉毒毒素注射定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定位准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睑痉挛系指单侧或双侧眼轮匝肌不随意的非节律的强直性收缩 ,是眼科、神经科的多发病。眼睑痉挛长期发作导致眼轮匝肌肥大 ,提上睑肌、米勒肌、下睑开大肌在睑板的附着肌腱断裂 ,可引起提上睑腱膜炎、上睑下垂、睑外翻、倒睫及角膜慢性炎症浸润等一系列并发症。不仅有碍美容 ,而且导致患者的功能性和器质性视力障碍 ,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国外九十年代初发现肉毒素对眼睑痉挛有治疗作用 ,近年国内医院相继开展了探索治疗。我院于 1998年 10月至 2 0 0 4年 6月应用肉毒素对眼睑痉挛的患者进行了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肉毒毒素A对肌肉痉挛患者功能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肌肉痉挛的治疗价值及其剂量影响。方法:选择48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患者采用肉毒毒素A电刺激引导下局部肌肉注射治疗肌痉挛,其中把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屈指肌随机分成高低两个剂量组,观察剂量不同对疗效的影响,同时对所有患者制订注射后的目标,观察其达标情况。结果:肉毒毒素A注射后肌肉张力明显降低(P〈0.05),但在小腿三头肌、肱二头肌及屈指肌群中均未发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各配对大小剂量组肌张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功能显著改善,康复目标总达标率为70.4%,肉毒毒素对上肢的粗大运动及下肢的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而对手的精细活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欠佳。结论:肉毒毒素A对缓解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肢体肌肉痉挛,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疗效显著,肉毒毒素作用的量效关系尚有待确认.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CP)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康复训练,而患儿痉挛肌造成的各种继发性畸形,给康复带来一定困难。为探讨肉毒杆菌毒素A(BTA)及上田法结合治疗CP的疗效,应用此两种方法治疗CP患儿45例(治疗组),并与单纯上田法(对照组)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在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证明BTA与上田法结合治疗CP可减少伤残程度,提高康复率。  相似文献   

16.
肉毒杆菌毒素(BTX)治疗肌肉痉挛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丁新华 《现代康复》2000,4(1):80-81
  相似文献   

17.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BoNT)已成为现代医学最具多用途的治疗药物之一.通过将肉毒毒素注射到特定过度活动的肌肉中,可以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导,引起肌肉的松弛性麻痹,从而达到治疗的功效.从业者应熟悉各类产品的特性,以实现安全有效地使用.除了已经上市的众多肉毒毒素产品外,目前还在开发其他新型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进行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干预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肌张力(MAS)、运动功能状态(BBB)及腓肠肌(GM)病理特征的影响,进而寻找BoNT-A干预痉挛最佳时间的理论依据。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配至Nor-Contrl组、12周-Contrl组、NS干预组和BT干预组。NS/BT干预组按干预时间又分设3个亚组(2周-NS亚组、2周-BT亚组、4周-NS亚组、4周-BT亚组、8周-NS亚组、8周-BT亚组)。Nor-Contrl组和12周-Contrl组大鼠不予注射药物;BT/NS干预组,按上述时间点分别给予BoNT-A/生理盐水注射大鼠右GM。肌张力评估采用MAS评估,运动功能采用BBB评分。GM标本进行肌重测量及蛋白电泳分析(MyHC)。结果:与12周-Contrl组相比,BT干预组大鼠GM肌重明显下降(P≤0.05)。与12周-Contrl组相比,干预组大鼠MAS及BBB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T干预组中不同亚组大鼠GM的MyHC分型占比较Nor-Contrl组及12周-Contrl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随着干预时间点不同,BT干预组大鼠GM的MyHC分型占比亦不同。结论:BoNT-A注射干预导致受注射的GM肌重及肌重/体质量比显著下降,萎缩明显;对受试大鼠MAS及BBB无明显影响;早期注射较后期注射更易引起GM发生MyHC构型改变。  相似文献   

19.
肉毒杆菌毒素是治疗痉挛性张力障碍方面的一个新进展 ,并已被临床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在国内的运用才刚刚开始 ,本文就肉毒杆菌毒素在临床的主要适应证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周少华 《中国康复》2007,22(4):273-2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治疗面肌痉挛前后肌电图瞬目反射(BR)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面肌痉挛患者56例,采用BT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0-14 d时分别行肌电图BR检测。结果:56例患者中患侧未引出R1和R2各4例,R2’有3例;健侧未引出R1、R2、R2’各2例。治疗前患侧的各波波幅明显高于健侧,R2间期缩短(P〈0.05)。治疗10-14 d后患侧未引出R1有9例,R2有7例,R2’有8例;反应波波幅与治疗前及健侧比较明显降低。结论:BTA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BR检测表明患者脑干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