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IC/NF—κB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3H]-TdR掺入率测定不同浓度Te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1/2试剂盒测定ERK活性;Western-blot测定p-ERK1/2、NF-κBp65)及NF—κB制物(I-κBα)的表达。结果: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MTT实验、[^3H]-TdR掺入率均显示Tet明显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抑制p-ERK1/2及NF-κB(p65)表达及增强I-κB表达。结论:Tet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途径与下调ERK/NF-κB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ERK/NF-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3H]-TdR掺入率测定不同浓度Te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沉淀法纯化蛋白并ERK<,1/2>试剂盒测定ERK活性;Western-blot测定P-ERK<,1/2>、NF-kB(p65)及NF-kB抑制物(I-kBα)的表达.结果:Tet作用下,细胞胞体收缩、变圆,间隙增宽,药物浓度高时,细胞碎裂、浮起.MTT实验、[3H]-TdR掺入率均显示Tet明显抑制细胞增殖,Western-blot显示Tet明显抑制p-ERK<,1/2>及NF-kB(p65)表达及增强I-KBα表达.结论:Tet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其途径与下调ERK/NF-k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席锐  陈桢玥  周俊  吴春芳  陆国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106-108,i000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对猪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08在瑞金医院内科实验室完成。①原代培养小型猪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体外合成转录因子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将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F—κB decoy寡核苷酸组、E2F decoy寡核苷酸组、NF—κB+E2F decoy寡核苷酸组、NF—κB错配寡核苷酸组、E2F错配寡核苷酸组,以脂质体为载体转染细胞.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观察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细胞内定位情况。②各组细胞经同步化处理后,予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刺激,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③免疫印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水平。④流式细胞仪碘化丙啶法及磷脂结合蛋白Ⅴ法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FITC标记的寡核苷酸主要聚集于细胞核内,转染效率为(46.67&;#177;5.77)%。②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刺激24h后.NF-κBdecoy寡核苷酸组、E2F decoy寡核苷酸组和NF—κB+E2Fdecoy寡核苷酸组均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34.96&;#177;6.35)%,(38.75&;#177;0.14)%,(49.60&;#177;5.07)%],并且decoy寡核苷酸组抑制作用普遍强于错配寡核苷酸组,联合应用组作用强于单独应用组(P〈0.01)。胎牛血清刺激48h后NF-κB decoy寡核苷酸组和NF—κB+E2F decoy寡核苷酸组仍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36.35&;#177;5.24)%,(42.60&;#177;4.2l%)],但E2F decoy寡核苷酸组增殖反而超过正常对照组[(-24:22&;#177;9.68)%](P〈0.01)。③胎牛血清刺激24h后NF-κB和E2F的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组均可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④decoy寡核苷酸使停滞在DNA合成前期的细胞百分数增加。早期凋亡增加。结论:在原代培养的猪的血管平滑肌细胞,NF—κB decoy寡核苷酸和E2F decoy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应用可以抑制细胞增殖,但E2F decoy寡核苷酸单独应用只能短期抑制细胞增殖,decoy寡核苷酸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碍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LIP、NF-κB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FLIP、NF-κB与PCNA在45例胃癌与6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胃癌组织FLIP、NF-κB表达率分别为82.2%(37/45)、62.2%(28/45)明显高于肠化30.0%(9/30)、23.7%(7/30)与非典型增生40.0%(12/30)、33.3%(10/30)(P〈0.05).FLIP表达与胃癌分期(早期与进展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NF-κB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阶段,FLIP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AI)成负相关(r=-0.865,P〈0.01);而NF-κB在整个胃癌形成过程中均与AI指数成负相关(r=-0.57,P〈0.05); FLIP、NF-κB表达与PI呈正相关(r=0.86,P〈0.05);NF-κB与FLIP呈正相关(r=0.52,P〈0.05).[结论]FLIP与NF-κB异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主要作用是抗细胞凋亡与促进细胞增生;NF-κB与FLIP在胃癌形成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感染性脑水肿大鼠核转录因子一xB(NF—xB)活化及NF-κB抑制蛋白-α(I-κBa)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制备百日咳菌液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S组)、感染性脑水肿组(BE组)及热休克处理组(HSP组),各组分别于注射百日咳菌液或生理盐水4、8和24h处死,取脑组织,采用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法检测脑组织HSP70及I-κBa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测法(EMSA)检测神经细胞核提取物NF-κB活性。结果在热休克处理后,HSP组各时间点HSP70表达明显增加,与NS组和BE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在BE组各时间点中,NF-κB均显示明显的滞留条带,提示NF-κB活性明显增强,而I-κBα表达则明显减低。HSP组各时间点中,NF-κB滞留条带与BE组比较明显减低,而I-κBα表达则明显增强。结论HSP70表达增加可抑制NF-κB活化及I-κBα蛋白降解,提示HSP70对感染性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及I-κBα蛋白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SMI)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及SMI与ERK、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麦干预组,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的周期,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以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培养的HAMSCsERK表达及增殖的影响。结果:参麦干预组p-ERK蛋白的表达下降,参麦可显著降低HASMCs吸光度值及PCNA的表达,并使增殖期(S+G2M期)细胞数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SMI通过剂量依赖效应抑制HAMSCs的ERK信号传导途径,从而阻止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睾丸细胞凋亡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灵芝组)。TUNEL法检测睾丸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转录(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NF-κB/P6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灵芝组(P〈0.05)。结论灵芝孢子粉对糖尿病大鼠睾丸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可抑制睾丸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减少糖尿病睾丸过度表达NF-κB/P65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和核转录因子(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大肠腺癌、51例大肠腺瘤(包括26例低度异型增生和25例高度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Survivin和NF—κB的表达。结果Survivin和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率逐渐升高,Survivin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2/22)、23.1%(6/26)、52.0%(13/25)和58.2%(39/67);NF—κB在大肠正常黏膜、低度异型增生腺瘤、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3/22)、26.9%(7/26)、64.0%(16/25)和67.2%(45/67)。Survivn、NF—κB的表达与大肠癌的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Survivn、NF—κ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Х^2=6.363,P=0.012)。结论Survivn、NF—κB在大肠黏膜癌变过程及大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共同促进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雌激素受体(ER)、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在乳腺癌中的蛋白表达特征,以及NF—κB活化与乳腺癌的ER、HER2、PCNA表达水平以及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乳腺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的NF—κB、ER、HER2和PCNA等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同时收集对应的临床病理学数据。结果60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的NF—κB活化率分别为50.0%(30/60)和40.0%(24/60)。乳腺癌与对应的癌旁组织的NF-κB活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NF-κB活化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ER表达呈负相关。ER阴性/HER2阳性组的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为77.8%(14/18),明显高于其他组(P〈0.001)。组织学分化低级别的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分别为57.1%(Ⅲ级)和50.3%(Ⅱ级),明显高于高分化组35.7%(Ⅰ级)(P〈0.05)。乳腺癌组织的NF—κB活化率也与其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也与乳腺癌细胞的PCNA表达水平相关。结论乳腺癌的演化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NF-κB活化,但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ER表达呈负相关。NF—κB具有促进增殖和迁移、抑制分化和凋亡的作用,是乳腺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发生失调的分子,可能成为抗癌治疗的靶位。  相似文献   

10.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84-2385,I002
目的: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常规病理技术检测Ras、磷酸化ERK1/2和C-fos在14例增生性瘢痕和14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中,Ras、磷酸化ERK1/2和C-fos蛋白表达较低,随着增生性瘢痕不断成熟,这3种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成熟期瘢痕中,这3种蛋白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1)。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和成熟可能与激活ERK1/2信号传导通路,促进C-fos转录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合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是1986年SEN等首先从B淋巴细胞核提取的一种核蛋白。后来研究发现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能促进多种细胞转录和表达,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及细胞增生、转化和凋亡等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NF—κB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就NF-κB与肾脏疾病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xB)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的表达意义及NF-κB与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组织NF-κB的表达,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所得结果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19/30)、16.7%(5/30),有显著差异(P〈0.05);NF-κB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Child分级、肝硬化背景、肿块大小无相关(P〉0.05),与HCC分化程度、AFP水平相关(P〈0.05)。结论:NF-κB对肿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MDR)的产生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发现MDR的产生机制是多因素的,且有不同的耐药表型。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在细胞增殖和凋亡中起关键调控作用。为明确NF—κB是否与细胞MDR产生有关及葛根素是否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逆转耐药,我们观察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K562/A02的NF—κB活性,P糖蛋白(P—gP)、耐药相关蛋白(MRP)表达情况,以及葛根素干预前后NF—κB活性,P—gP、MRP表达的变化,为揭示白血病细胞耐药机制,寻求有效的逆转耐药药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和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HHT作用K562细胞后用MTT法、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BCL-2及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HT作用48h,浓度依赖性抑制K562细胞增殖,Ic50为43.89rig/ml。HHT10ng/ml作用48h,K562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BCL-2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HT对K56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诱导作用,抑制NF-κB和BCL-2表达可能是其抗CML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ECV304细胞株中,核因子κB(NF—κB)的反义寡核苷酸(AODN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为3组,其中2组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寡核苷酸(ODNs)分别转染AODNs、正义寡核苷酸(SODNs):另1组(阳性对照组)不转染ODNs。流式细胞仪荧光活细胞计数检测转染效率及NF-κB的表达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AODNs对TNF—α诱导的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能将ODNs有效地转染至HUVECs中,且AODNs可有效抑制NF-κB的复制合成。NF—κBP65的AODNs可使TNF—α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VCAM-1mRNA表达下调33.08%,蛋白质水平的表达下调48.27%,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结果一致。结论:NF—κB的AODNs可显著下调NF—κB调控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黏附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17.
姚茹冰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388-239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踝关节炎症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三七总皂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模型,采用关节炎指数评估大鼠关节炎的情况,将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分别做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对HE染色切片用光镜观察炎细胞浸润和滑膜细胞增生的情况.对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进行NF-κB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结果:三七总皂甙治疗2周后,大鼠多发性关节炎指数有所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切片显示三七总皂甙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炎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显示三七总皂甙组NF—κB表达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有改善大鼠关节滑膜炎症,抑制NF—κB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三七总皂甙治疗R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NF-κB在上颌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上颌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上颌窦黏膜组织中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20例正常上颌窦黏膜组织表达全部为阴性,42例上颌窦鳞状细胞癌中28例NF-κB表达上调(阳性率66.7%).NF-κB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低分化上颌窦鳞状细胞癌较中、高度分化上颌窦鳞状细胞癌NF-κB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具有NF-κB阳性表达的上颌窦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NF-κB的表达在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上颌窦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PS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6例大肠癌组织的NF-κB/PS0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NF-κB阳性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74.1%(20/27),明豆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8.7%(19/39)(χ^2=4.24,P〈0.05),在Dukes分期C+D组为83.3%(25/30),明显高于A+B组的38.9%(14/36)(χ^2=13.37,P〈o.01)。结论 NF-κB/PS0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炎症反应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的信号转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具有序列特异性二聚体结构的转录因子,是所有Rel家族DNA结合蛋白的总称,在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方面起关键作用[1] .NFκB转录复合体包括一系列由p50、p52、Rel A(p65)、Rel B和c-Rel等亚基构成的同型或异型二聚体,这些复合体结合到DNA的调控区域(称为κB位点)后,激活特异靶基因的表达活性[2].通常情况下,NF-κB存在于细胞浆中,并与其抑制蛋白(inhibitory-κB,I-κB)家族相结合,后者遮蔽了NF-κB的细胞核定位信号位点,并阻止了细胞核摄取NF-κ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