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结核一例     
患者 男.26岁.咳嗽、咳痰,并低热.消瘦、乏力1个月余。体检:左锁骨上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胸片示两肺粟粒性肺结核。腹部B超示:脾内多发占位性病变.腹部CT示:脾多发性低密度灶,边缘欠清.呈类圆形及椭圆形,大小不等.CT值约20~40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  相似文献   

2.
脾结核罕见,临床及影象学表现没有特异性,常难与脾淋巴瘤或转移灶鉴别[1,2]。笔者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 男,36岁。低热、消瘦、乏力1个月。既往健康,无结核病史。体检无异常发现。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5×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8;血沉24mm/1h。胸片正常。腹部B超示:脾内多发性占位病变伴腹腔淋巴结肿大。上腹部CT表现:脾脏多发性低密度病灶,边缘不清,呈圆形及椭圆形,CT值30~50HU,大小不等,最大者4cm×3cm,脾增大,未见腹水征,肝脏无特殊,腹膜后见数块肿大淋巴结(图1);增强扫描见脾内病灶边缘轻度强化(图2)。C…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9岁。体检:B超发现腹膜后肿块。CT扫描示:左侧后腹壁前方可见一圆形低密度影(CT值32 HU),其中间以不均匀高密度影(CT值61 HU)(图1);增强扫描见病灶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57 HU)(图2)。大小约4.6 cm×4.8 cm,境界清楚,与腰大肌关系紧密。手术所见:肿瘤大小约5 cm×6 cm,界  相似文献   

4.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脾结核的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15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15例中14例脾脏增大,11例平扫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或欠清,增强后病灶内部不强化,边缘变清楚;1例除脾内多发状低密度灶外,还可见多发小结节状钙化灶;2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灶。10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9例伴后腹膜,肝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或钙化,7例淋巴结呈环状强化。结论: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为发现脾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脾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脾结核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2例中10例表现为脾脏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灶,1例为单发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1例为散在小点状钙化壮。8例伴后腹膜、脾门区等淋巴结肿大,7例伴其他脏器结核。结论 脾脏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低密度、无强化病灶是脾结核的主要征象,CT能对脾结核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脾脏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脾脏结核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所证实或经抗结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而确诊的10例脾结核的CT表现.结果 (1)粟粒型脾结核4例,CT表现为脾脏弥漫性肿大,伴有多发粟粒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2)结节型脾结核4例,CT表现为脾内单发或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或混杂密度结节灶,病灶常伴有粉末状或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3)脓肿型脾结核2例,CT表现为多个干酪性结节灶相互融合,液化坏死形成较大的囊性病变,边缘轻度强化,周围可伴有卫星灶.其中6例肝门、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部分有融合,增强呈典型环状强化.结论 各种类型脾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对脾结核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脾脏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愈的脾脏结核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例中,6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斑点状低密度影,边界清或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无强化,7例伴有其他脏器结核,5例伴有腹膜后及肝、脾门区淋巴结肿大或钙化,增强扫描淋巴结呈环状强化或轻度均匀强化,2例肝脾内见多发钙化灶。结论脾脏结核多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脾脏内单发或多发无强化病灶及钙化是脾脏结核的主要CT征象,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因此发现脾外结核的证据对脾脏结核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螺旋CT为发现脾脏结核较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脾脏疾病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的大体及断面解剖。2 .脾脏的先天变异( 位置、形态及数目) 。3 .脾感染性疾病:脾脓肿,脾结核及脾包虫病。CT、MRI 均表现病灶中心为低密度液化坏死区,边缘可见环行强化。病灶多发及钙化有助于脾结核的诊断。4 .脾脏的囊性病变:主要包括脾囊肿、脾内假性胰腺囊肿及脾包虫病。CT、MRI 像呈液性密度或信号,边缘光整。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包虫皮试。5 .脾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脾血管瘤,脾错构瘤和淋巴管瘤。以脾血管瘤最多见,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为CT 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MRI T1 W 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 W 像呈高信号。6 .脾脏恶性肿瘤:常见有恶性淋巴瘤和转移瘤。恶性淋巴瘤CT 表现为脾肿大,脾内多发或单发低密度灶,边缘不规整。脾转移瘤表现多种多样,病灶可单发或多发,实性或囊性。MRI呈稍长T1 、T2 信号。7 .脾梗塞:常见于脾血管血栓、癌栓栓塞及肿瘤组织的包埋。典型梗塞形状为尖端指向脾门、内小外大的锥形。CT 增强扫描为低密度灶。MRI 呈稍长T1、长T2 信号。8 .脾外伤包括三种:a 完全性破裂;b 脾中心破裂;c 包膜下破裂。CT、MRI 可显示脾损伤裂口,还可区分新鲜、陈旧出血及腹腔积液等。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37岁。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1月余。偶有腹痛、多汗症状。CT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一较大混杂密度肿块,与左侧肾上腺内侧支分界不清,病灶大小约5.0 cm×7.0 cm,其内见多房囊性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及分隔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皮质期CT值101 HU,髓质期CT值120 HU,排泄期CT值116 HU,而低密度区未见明显强化(图1~5)。腹腔镜下行左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大小约6.0 cm×7.0 cm,呈囊实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6 1岁。间歇性上腹隐痛 1个月 ,逐渐以左上腹痛为主。体检 :左上腹轻压痛 ,肝区、脾区轻度叩击痛。血常规 :白细胞 9 4× 10 9/L ,红细胞 3 2 7× 10 12 /L ,血红蛋白91 0g/L ,血小板 99 0× 10 9/L。螺旋CT检查 :脾脏轻度肿大 ,脾内多个大小不等、边缘模糊的低密度肿块 ,部分分叶 ,以脾上极肿块最大 ,CT值45HU ,病灶周边或中心见边缘模糊的更低坏死密度区 ,部分小结节坏死周围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 (图 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不均匀非环状强化 ,部分小结节内见明显点状强化 ,随时间延长 ,肿块逐渐不均匀强化 ,CT值…  相似文献   

11.
<正>病例资料 患者,女,49岁,胸部间断隐痛不适1月余。体格检查:右肺清,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示左侧胸腔膈肌上方巨大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8 cm×10.7 cm×12.8 cm, 边界清,密度欠均,病灶中心散在小结节状钙化影和少许软组织影;增强扫描病灶中心和病灶边缘可见强化,病灶中心部分平扫CT值约33.3 HU,增强动脉期CT值约39.9 HU,静脉期CT值约41.9 HU;  相似文献   

12.
患者 男 ,7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 1 5天。查体 :患者一般情况好 ,左上腹饱满 ,未触及明显肿块 ,有深压痛。CT平扫 :脾脏明显增大 ,脾内可见一大小约 1 1cm×9cm× 9cm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影 ,局部外突 ,边界不清。肝右叶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圆形低密度影。肝门及后腹膜未见肿大淋巴结 (图 1 )。增强及延迟薄层扫描 :脾内低密度肿块影于增强早期呈边缘轻度强化 ,肿块几乎占据整个脾脏。肝内低密度影无明显强化表现 (图 2 )。延迟 1 5min扫描示肝内低密度影消失 ,呈等密度充填 ;脾脏病变基本也呈等密度改变 ,仅留少许低密度无强化区。CT…  相似文献   

13.
CT在胰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胰腺结核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胰腺结核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胰腺结核表现为3型:(1)局灶型:9例,多位于胰头,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有周边或蜂房状强化;(2)多结节型:4例,胰腺内多发低密度病变,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胰头病变明显,呈蜂房状强化;(3)弥漫型:1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腺结核常伴有胰外结核。胰周淋巴结肿大9例,7例增强,呈花环状或环形强化;肝脏受累3例,脾脏受累4例,表现为肝、脾实质内低密度无强化病灶;胆管梗阻、结核性腹膜炎各3例。结论:胰腺结核CT表现多样,包括胰腺局灶性低密度肿块、多发低密度结节或弥漫性胰腺肿大,但最常见的表现是胰腺内局灶性蜂房状强化的肿块。低密度的胰周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肿大伴周边环形强化以及其他播散结核灶是支持胰腺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征象。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5岁.体检X线片发现左肺占位,临床疑肿瘤.偶感左侧胸痛,余无明确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CT检查:左上肺与胸壁交界处见一大小约30 mm×28 mm×25 mm结节灶,边缘光滑,与胸壁形成较宽基底,紧贴局部肋骨,密度欠均匀,平扫CT值25~40 HU,增强后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强化密度不均,CT值110~189 HU(图1~3).  相似文献   

15.
例1男,72岁。间歇性左上腹疼痛10年。查体:左肾区扪及肿块,活动轻压痛。CT平扫示左肾体积增大,中下部见密度不均影,最大径约9cm,内见多发囊性低密度区,CT值为27~46HU(图1a)。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分隔状一过性强化,囊壁三期CT值约为86HU、113HU、53HU,囊变区内三期未强化(图1b,1c),CT值约为30HU。左肾门区见一个约1.9cm×1.3cm的淋巴结,增强后中等强化。左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影。左肾盂扩张积水,左肾周见模糊条片影。CT诊断:左侧肾癌;左肾门区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左肾静脉瘤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0岁。咳嗽、咳少量痰,伴发热,无胸闷、气促,无肢体乏力及夜间盗汗。实验室检查:CK-MB 46.4 U/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73×109/L。X线胸片示纵隔肿物。CT(图1~4):示中纵隔不规则形稍低密度肿物,平扫CT值约14~19 HU,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大小约11 cm×9 cm×11 cm,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20~28 HU,肿物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肿物与邻近血管分界清楚,血管推压移位;两肺实质未见异常,心包少量积液,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2岁。因体检时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病史。彩超检查示:肝硬化,脾大,门静脉高压及右肾实性占位。既往史:乙肝病史4年,无其他。体检: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身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CT扫描:右肾实质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2cm×4.7 cm,平扫CT值约为21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CT值约为278 HU,门静脉期强化程度略减低,CT值约207 HU,病灶周围可见假包膜,病  相似文献   

18.
脾脏占位性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CT对脾脏占位性病变(SSO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50例脾脏病变(包括恶性、肿瘤21例,良性肿瘤11例,结核11例,脓肿2例,囊肿5例)的CT资料,分析脾脏大小、病灶数目、密度、边界、强化程度等表现。结果:脾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后无强化或轻度不均匀强化,脾脏肿大显著,常伴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边界清、密度均匀低密度灶,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6 0岁。胸背痛 1年余 ,发现左上腹无痛性包块半年。查体 :左上腹膨隆可触及质硬包块 ,活动度不大 ,表面光滑。实验室检查 :Hb 12g ,RBC 3.6× 10 12 /L ,WBC 3.2×10 9/L ,Plt87× 10 9。提示脾功能亢进。B超 :脾大 ,脾内多发大小不等低回声暗区。CT平扫 :示脾脏增大 ,脾内见多个大小不等、边界清楚囊性低密度灶 ,囊内容物CT值 17.6HU。最大病变 5cm×6cm× 7cm ,与较小病变聚集于一团 ,其间有分隔。部分囊壁可见点状钙化影 (图 1、2 )。增强扫描脾脏均匀强化 ,部分小病灶边缘可见斑点状、线状强化 ,最大囊肿壁未见强化 ,…  相似文献   

20.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8岁。主因左上腹部持续性闷胀不适 3个月 ,加重半月 ,不伴恶心、呕吐 ,无心悸、气短及呼吸困难。体检 :左上腹部可扪及一巨大肿物 ,实性、较固定 ,无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B超 :左上腹一囊实性占位病变 ,约 13 .9cm×10 .8cm ,边缘尚清 ,与脾脏、胰腺界限不清。CT表现 :左上腹脾脏内可见一巨大的低密度影 ,约 9cm× 13cm ,CT值 2 3HU ,边缘光滑 ,密度欠均匀 ,其内见线条状及小斑片状略高密度影 (图 1)。注入欧乃派克 80ml,延迟 40s ,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不明显 ,其内线条状、斑片状轻度强化影 ,CT值 2 4~47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