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评估眼内压(intraoeular pressure,IOP)测定用于无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34例(55例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通过腰椎穿刺测定ICP,同时采用舣刻度Sehiotz眼压计测量双眼IOP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 ICP与平均IOP之问呈显著正相关(r=0.765,P<0.01).结论 IOP与ICP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IOP可反映ICP.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颅内压(ICP)与眼内压(IOP)的相关性。方法:在所有77例接受腰椎穿刺的患者中,27例因存在青光眼病史、影响眼压的药物服用史以及眼底镜检查异常情况未纳入本研究。使用腰穿确定ICP数值。双刻度Schiotz眼压计测量双眼IOP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ICP与平均IOP具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眼、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及青光眼患者的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与眼脉动振幅(ocular pulse amplitude,OPA)相关性特征。尝试根据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OPA特征,协助早期诊断青光眼。方法 应用PASCAL动态轮廓IOP计,根据IOP波动规律,选择可匹配时间,随机测量正常眼28例(32眼)、视网膜脱离39例(42眼)、球后视神经炎7例(8眼)及青光眼患者61例(86眼)IOP与OPA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房穿刺后IOP与OPA值,运用SPSS13.0双变量相关分析软件分析正常眼、视网膜脱离眼及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IOP与OPA相关性。结果 正常眼、青光眼患者IOP与OPA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对正常眼,青光眼患者IOP与OPA显示相关系数更高。青光眼患者前房穿刺后,IOP下降伴随显著的OPA值下降,在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后,二者呈现密切的相关关系(r〉0.5),与正常人IOP与OPA关系有差异。视网膜脱离眼IOP与OPA值无明确相关性(r=0.328),视神经炎患者IOP与OPA负相关。结论 青光眼患者IOP与OPA显著相关性明确,即使IOP尚处于正常范围,也可以根据患者24h的IOP波动及其与OPA相关关系及门诊观察患者IOP与OPA的相关性,协助早期诊断青光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LM)患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l cerebrospinal fluid volume/intracranial volume,PCSFV/ICV)比值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CSFP)的相关性,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方法:共收集63例NSCLC-LM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进行视神经和颅脑 MR 扫描,测量双眼ONSD、颅脑PCSFV和ICV。随后对所有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量CSFP,并定期进行鞘内化疗。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CSFP 与MR 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ONSD 和 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结果:所有NSCLC-LM患者双眼平均ONSD与CSFP呈正相关(r=0.567,P < 0.001), PCSFV/ICV 与 CSFP 呈负相关(r=-0.365,P=0.003)。ROC 曲线分析显示 ONSD、PCSFV/ICV 及 ONSD 联合 PCSFV/ICV 诊断颅内高压(CSFP>15 mmHg)的性能分别为0.81(95%CI:0.71~0.91)、0.76(95%CI:0.64~0.89)和0.91(95%CI:0.84~0.99)。ONSD、 PCSFV/ICV 及 ONSD 联合 PCSFV/ICV 诊断颅内高压(CSFP>20 mmHg)的性能分别为 0.70(95%CI:0.58~0.82)、0.72(95%CI: 0.57~0.88)和0.81(95%CI:0.70~0.93)。结论:经MR测量ONSD和PCSFV/ICV可以评估NSCLC-LM患者CSFP的变化,二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颅内高压的准确性,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正视眼双眼眼压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了解眼压的分布情况及眼压与常见内科系统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该院健康体检人群中正视眼者的双眼眼压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眼压与年龄、性别、血压、糖基化血红蛋白值、血脂、谷氨酰转肽酶及健康教育的相关性。结果 右眼眼压的均值为(15.53±2.71)mmHg,左眼眼压的均值为(15.66±2.73)mmHg。受检者右眼与左眼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9,P >0.05),故随即选择左眼纳入统计学分析,其中年龄(β=-0.038,P <0.001)、性别(β=-0.498,P <0.05)、收缩压(β=0.029,P <0.001)、血脂异常(β=0.603,P <0.05)、谷氨酰转肽酶(β=0.003,P < 0.01)、健康教育(β=0.176,P <0.05)均与眼压独立相关。结论 正视眼体检人群中眼压的均值为15.66 mmHg,收缩压、血脂异常、健康教育、谷氨酰转肽酶是眼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乐元洁  贲志飞 《浙江医学》2017,39(10):819-823,830
目的证实视神经鞘直径(ONSD)测量可以用于神经重症患者的颅内压(ICP)判断,且对超声和CT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对35例患者使用有创ICP监测仪监测ICP,完成床旁超声ONSD测量,在CT室内再次完成床旁超声ONSD测量及颅脑及眼眶CT检测,24h内完成视神经三维重建。运用ROC曲线判断ICP升高(ICP>20mmHg)的ONSD最佳临界值。并对比床旁超声和CT重建两种方法测定ONSD的相关性及差异。结果(1)床旁超声ONSD中位值0.45(0.42~0.50)cm。ICP≤20mmHg组ICP与ONSD呈正相关(r=0.276,P=0.025),ICP>20mmHg组ICP与ONSD呈正相关(r=0.748,P=0.001)。ROC曲线其AUC为0.922(95%CI:86.5%~98%,P=0.001),最大值约登指数为0.741,相应ONSD临界值为0.48cm(灵敏度86%,特异度88%)。(2)视神经CT重建技术测量视神经鞘直径,中位值0.61(0.58~0.66)cm。ICP≤20mmHg组ICP与CT测量ONSD呈正相关(r=0.342,P=0.041),ICP>20mmHg组ICP与CT测量ONSD呈正相关(r=0.662,P=0.001)。ROC曲线其AUC为0.931(95%CI:87.2%~99%,P=0.001),约登指数为0.648,相应ONSD临界值为0.62cm(灵敏度73.1%,特异度92%)。(3)对床旁超声及CT扫描测量ONSD进行对比,其中床旁超声ONSD中位值0.45(0.39~0.50)cm,CT重建ONSD中位值0.61(0.58~0.66)cm,两侧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2。结论床旁超声及CT重建两种方法测量ONSD对于判断ICP>20mmHg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两者均为无创监测ICP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依靠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建立有效预测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方法。方法:连续监测52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有创ICP,使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直径的平均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NSD诊断颅内高压的效能,并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双眼平均ONSD[(5.27±0.47)mm]和有创ICP[(11.77±6.18)mmHg]相关性良好(r=0.79,P<0.01)。ROC 曲线得到 ONSD 诊断颅内高压(ICP≥20 mmHg)的最佳临界值为 5.625 mm,诊断的灵敏度为 74.3%,特异度为90.4%。同时获得ICP为5、10、15、25 mmHg对应的ONSD临界值为5.175、5.325、5.375、5.825 mm。结论:床旁超声经眼眶测量ONSD可以判断ICP变化,尤其在神经重症患者有创ICP或影像学检查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快捷、无创地评估ICP,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视眼眼压(IOP)的测量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取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前的右眼资料3325例和双眼屈光参差病例277例,应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方法,研究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表面曲率、眼轴长度、性别、年龄、屈光度和屈光参差等与IOP的关系。结果平均IOP(16.2&#177;2.7)mmHg(1mmHg=0.133 kPa)。CCT(541&#177;28)μm,二者正相关(相关系数r=0.4768,P〈0.05)。角膜表面平均屈率(44.5&#177;1.1)D,与IOP正相关(相关系数r=0.1010,P〈0.05)。随年龄增加,IOP下降,年龄≤20岁平均IOP为(16.5&#177;2.9)mmHg;21~29岁平均IOP(16.2&#177;2.8)mmHg;31~40岁平均IOP(16.1&#177;2.8)mmHg。三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996,P=0.0112)。随屈光度增加,IOP呈上升趋势,屈光度≤3.00D,平均IOP(16.1&#177;2.9)mmHg;屈光度3.25-6.00D,平均IOP(16.2&#177;2.9)mmHg;屈光度6.25~9.75D,平均IOP(16.5zt:2.8)mmHg;屈光度≥10.00D,平均IOP(16.8&#177;2.8)mmHg。四组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636,P=0.0001)。近视眼IOP与眼轴长度和性别无相关性。屈光参差眼双眼IOP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38,P=0.5637)。结论近视眼IOP与CCT和角膜曲率正相关;随年龄增加IOP下降;随屈光度上升IOP升高;IOP与眼轴长度和性别无关;屈光参差眼双眼IOP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3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24例。所有病例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镇静、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用于治疗SAH后急性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治疗青光眼的单眼药物研究提出一个假说,即双眼采用相同的局部降眼压(IOP)药物治疗会对两只眼的IOP产生对称性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假设是否正确。设计:观察性病例研究。受试者和对照者:43例双眼局部采用降IOP药物治疗的双眼青光眼或高IOP患者。方法:在本研究开始给予降IOP药物时,81%的患者未采用任何其他降IOP药物治疗,而19%的患者正在接受1种降IOP药物治疗。治疗开始时测量的IOP作为基线IOP,并且评估治疗中首次随访的双眼IOP。进行左眼和右眼IOP下降的线性回归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左眼和右眼IOP对治疗反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兔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视神经轴突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2只(44眼),选取20只免,用前房注入卡波姆的方法制成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每只兔随机一眼为bFGF治疗组(20眼),分别于建模同时及建模后7、14、21d重复玻璃体腔内注射2000U/50μL的bFGF;另一眼为外科对照组(20眼),分别于相同时间玻璃体腔内注射等体积的PBS。另外2只兔不做任何注射为正常对照组(4眼)。观察bFGF治疗纽和外科对照组两组动物不同时间段的眼底视乳头、杯盘面积比、视神经轴突形态、数目以及建模后28d时视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14d时,外科对照组可见视乳头凹陷开始加深、颜色变淡,血管开始出现移位;21d时,外科对照组视乳头出现明显改变。bFGF治疗组杯盘面积比在14d及以后改变明显较外科对照组小(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在各时期bFGF治疗组较外科对照组视神经纤维数目多,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电镜观察可见,28d时,外科对照组轴突排列紊乱、髓鞘变性,多见凋亡现象;但bFGF治疗组轴突内结构尚正常。结论bFGF在慢性高眼压状态下对视神经轴突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与眼内压(IOP)的临床相关性,并初步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额叶脑组织植入法监测17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不同时刻的ICP,眼角膜接触法同时监测患侧或严重一侧的IOP。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发生ICP增高的同时,都继发IOP增高等病理变化,且ICP与IOP呈显著正相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恒定的系数关系。结论:通过监测IOP,能够间接反映ICP,并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眼压的影响与单纯滴眼液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9例(8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眼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眼压指标,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半年后患者眼压与治疗前比较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可降低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眼压测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7~53岁高度近视患者258例465只眼,测量角膜曲率、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meal mickness,CCT)、眼压(inn_aocularpressure,IOP)(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及眼轴长度,分析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度近视眼的IOP与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与CCT、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507、0.11,P值分别=0.00、0.018)。分别以CCT、眼轴长度为自变量X,IOP为因变量y,得出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是Y=一8.376+0.043X(F=160.40,P=0.000)和Y=7.817+0.275X(F=5.633,P=0.018)。结论高度近视患者CCT和眼轴长作为IOP测量值的影响因素,对于正确评估和判断实际IOP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前房型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4例(24只眼)NVG患者施行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并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以随访结束时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无严重并发症为手术成功标准,降眼压药物控制下眼压〈21 mm Hg为条件成功标准。随访13~26个月,平均(18.05±3.81)个月。结果:24例NVG患者中,1例合并细菌性角膜溃疡穿孔予取出引流盘,1例出现顽固性浅前房并角膜失代偿,7例需降眼压药物治疗,15例获得成功。Ahmed房水引流阀植入NVG成功率为66.67%,条件成功率为83.33%。术前平均眼压(40.24±13.80)mm 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15.14±8.56)mm Hg,较之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0例(41.67%),视力提高14例(58.33%)。术后早期并发症有暂时性前房出血6例(25.00%)、浅前房10例(41.67%)、结膜瓣松脱4例(16.67%),经治疗后均好转;远期并发症有并发性白内障1例(4.17%)、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4.17%)。结论:青光眼引流物植入术为治疗NVG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眼压,且远期疗效肯定,挽救患者残余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及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在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患者被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联合治疗组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定期脑脊液置换术。对照组单纯行脑脊液置换术。所有患者分别在第1,2,3,7,10,14,21d同时采用腰穿测颅内压和无创颅压检测仪测颅压,另外予格拉斯哥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二组颅高压和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患者同时检测,二种监测颅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更有效减少颅内高压,改善预后,同时应用无创颅压监测与有创颅压监测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裴化维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6):497-498
目的探讨眼球按摩对滤过性手术后眼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对已行滤过性手术后治疗的82例(82只眼)青光眼进行眼球按摩,比较按摩前后前房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82例(82只眼)按摩前与按摩后即时前房及眼压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滤过性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有部分病例难以形成满意的滤过泡而致眼压不能得到良好控制,如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手术失败。术后早期行眼球按摩有利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从而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41只眼)。将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均为26例,其中Ⅰ组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Ⅰ次,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以及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结果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24h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显著.且三种滴眼液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