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相关症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温州市2 965例40~65岁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以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估其绝经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为68.20%;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报告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疲乏乏力1 948例(65.70%)、焦躁激动1 785例(60.20%)、失眠1 638例(55.24%)、骨关节痛1 506例(50.79%)、性欲下降1 466例(49.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已婚状态、医务及教育工作者、未绝经、对绝经持不期待态度者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保护因素。70.22%被调查女性表示对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服务有需求。结论:温州市40~65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围绝经期女性健康管理服务需求也较高,因此需普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加强围绝经期健康管理,改善女性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邢台地区部分40~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 444例40~60岁围绝经期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与围绝经期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 444例调查对象中患围绝经期综合征832例,占57.6%,其中轻度543例(37.6%),中度266例(18.4%),重度23例(1.6%)。常见的症状包括疲乏746(51.7%)、情绪波动722(50.0%)、失眠697(48.3%)。脂肪肝的患病率是26.6%,高血压为7.4%,高血脂为2.8%,高血糖为2.3%。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程度分级特征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性质、睡眠情况、月经情况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地区40~60岁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率偏高,但大多数为轻中度症状。需加强围绝经期健康教育,提高女性保健知识,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及其保健需求,为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广州市天河社区308例45.60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Greene症状量表和自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天河社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47.9岁,前4位顺位分别是心血管疾病(20.1%)、骨关节疾病(12.7%)、高脂血症(8.1%)和子宫肌瘤(7.5%),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8.8%;最为痛苦的前4位症状是:烦躁54.2%(115/212),失眠52.36%(111/212),肌肉、骨关节疼痛48.1%(102/212),容易疲劳和乏力46.2%(98/212),有关“绝经的原因、绝经的远期影响、保健措施、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等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3.1%。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疾病严重地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全方位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的症状、影响因素以及女性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和需求.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对1546名45 ~ 65岁常住户籍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以及围绝经期知识的认知和需求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该人群的平均绝经年龄(49.5±3.7)岁;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75.7%(1094人),小学以下、中学和大专以上学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81.4%(48人)、76.5%(963人)和65.4%(83人)(P =0.007).性生活障碍(80.8%),潮热出汗(64.7%)和疲乏感(55.8%)是围绝经期最常见的症状.最主要影响生活的3种症状是:泌尿系症状、性生活障碍和潮热出汗.27.1%(391人)的女性不知道围绝经期的概念,16.5%(238人)的女性不知道围绝经期可能出现的症状,19.8%(285人)的女性不知道围绝经期应当采取的保健措施,20.5%(296人)的女性不知道哪些症状需要就医.围绝经期妇女获取围绝经期知识的常用方法是与同龄人交流沟通(458人,31.7%)、向专业人士咨询(364人,25.2%)和查阅宣传资料(255人,17.6%).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很高,但多数女性缺乏围绝经期的相关知识且缺少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0例患者阴道出血的病因为:良性病变68例,占61.82%,其中子宫功能失调34例,子宫内膜炎23例,阴道炎7例,宫颈糜烂4例;恶性病变42例,占38.18%,其中宫颈癌25例,子宫内膜癌12例,卵巢癌5例。43~48岁患者42例,其中恶性病变3例(7.14%);49~54岁患者26例,其中恶性病变4例(15.38%);55~60岁患者30例,其中恶性病变7例(23.33%);60岁以上患者12例,其中恶性病变5例(41.67%)。患者年龄越大,恶性病变可能性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8.8494,P<0.05)。结论: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因多种多样,应早期检查,明确诊断,正确判断疾病的良恶性,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哲人  魏双双  刘文华  汤珊珊  张治芬 《浙江医学》2016,38(14):1150-1153,1157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文化程度与其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妇科门诊年龄40~60岁的1632例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妇女基本健康信息和绝经年龄,采集实验室检查结果,改良Kupperman评分法评估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501例妇女完成调查研究,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为(49.63±3.43)岁。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潮热多汗(75.56%)、性生活问题(72.61%)、失眠(67.30%)、疲乏(65.56%)、情绪波动(61.90%)。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在自然绝经年龄、妊娠次数、分娩次数、BMI、骨密度、感觉异常、抑郁疑心症状、皮肤蚁行感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越低,Kupperman评分总分越高,围绝经期自觉症状越严重(P<0.05)。结论杭州地区妇女自然绝经年龄估计值为49.63岁,绝经年龄和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受文化程度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围绝经期妇女,临床处理方法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7.
雷晓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1-22
目的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异常者早期给予安宫黄体酮干预,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延缓绝经年龄。方法选择围绝经妇女月经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早期使用安宫黄体酮干预60例作为干预组,未进行干预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干预组正常月经恢复率100%(60/60)高于对照组38.33%(23/60),干预组贫血及感染发生率6.67%(4/60)低于对照组56.67%(34/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围绝经期症状减轻,干预组和对照组已绝经妇女的绝经年龄分别为(49.46±3.62)岁和(48.07±3.79)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在围绝经期妇女早期干预安全有效,对增强妇女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银川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保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城、乡两层,调查城市5个社区、农村2乡6村。对样本点的40-60岁围绝经期妇女共计1301人,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调查。结果银川市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8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的平均年龄为(45.74±3.6)岁,绝经的平均年龄为(48.40±3.2)岁;采用改良的Kuppem an评分表调查显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排列前五位的是烦躁易怒71.48%,失眠70.33%,疲倦无力69.95%,潮热多汗68.41%,头晕67.7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前五个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职业、体重指数、收入、婚姻状况及其他疾病的患病情况。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影响着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开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开设专科门诊及心理辅导,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相似文献   

9.
叶淑琴  陈瑛  陈梁 《西部医学》2007,19(4):625-62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60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围绝经期子宫出血患者中,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36例(60.0%),生殖道器质性病变14例(23.3%),血液系统疾病6例(10.0%),其他疾病4例(6.7%)。8例经超声检查有异常发现者再接受宫腔镜检查,6例均发现器质性病变。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出血的病因以功血为多,但需排除其他疾病。超声结合宫腔镜检查及病理检查是有力的诊断手段。诊断性刮宫是功血最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文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住院的60例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1 资料与方法 资料: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妇科住院收治围绝经期和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60例,年龄40~76岁,<50岁20例。>50岁40例,平均年龄54.6岁,绝  相似文献   

11.
4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太原市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发生率及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妇科门诊就诊的40~55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访问填写。结果:402例围绝经期妇女的自然绝经平均年龄为(46.7±2.9)岁。Kuppennan平均分为(30.6±5.2)分,并且46~50岁年龄组Kupperrman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各项症状中发生率最高的前5位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失眠、易激动、潮热出汗、头痛,38.1%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13.7%的妇女患有焦虑症。结论:围绝经期妇女以疲倦乏力、失眠等躯体症状为主,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应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到2014年6月在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重庆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调查了重庆市城区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围绕围绝经期症状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1680例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初潮年龄(14.71±1.95)岁;平均绝经年龄(47.24±3.13)岁;1571例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占93.51%,主要的症状包括有: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易怒、心慌、头痛、潮热多汗、性欲减退、性高潮障碍、性交疼痛、阴道干涩、骨肌肉关节疼痛、皮肤感觉异常、抑郁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记忆力减退(P <0.01)、睡眠障碍(P<0.01)、是否绝经(P<0.01)、有无性生活(P<0.05)、关注性生活(P<0.05)、对绝经的态度(P<0.05)。结论大多数重庆市城市围绝经期女性发生了围绝经期综合征,应重视围绝经期女性的保健工作,加强对围绝经期知识的认识,合理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7年6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6例,年龄45~55岁,平均(51.6±1.02)岁;36例患者手术治疗为主,结合辅助化疗和(或)放射治疗,辅助激素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随访29例,失访7例,随访率为80.56%;29例中7例为术后2年内复发和(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3例,远处转移2例,盆腔复发及远处转移同时存在者2例。结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癌以Ⅰ型多见,手术治疗为主联合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蚌埠市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状况,分析其围绝经期综合征、盆底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水平及影响因素,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组群抽样方法,选取蚌埠市40~60岁妇女957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及健康状况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42.11%(403/957)。不同年龄、文化水平、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运动习惯、痛经史、顺产分娩次数、近1年月经状况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以停经1年者为对照,月经正常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5和P<0.01);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40~44岁较55~60岁、有痛经史相对于无痛经史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5~P<0.01),而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无顺产分娩经历或顺产分娩1次相对于顺产分娩次数≥3次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低(P<0.05~P<0.01);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人群中,睡眠质量良好相对于睡眠质量差妇女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更低(P<0.01),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妇女较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上者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均更高(P<0.01)。不同年龄、体质量指数、文化水平、婚姻质量、与子女关系、睡眠质量、痛经史、近1年月经状况围绝经期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量表评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文化水平高、良好的家庭关系、无痛经史均为围绝经期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消瘦、分娩、月经紊乱则均为盆底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蚌埠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他不适症状检出率较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和了解程度难以维持平衡,应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的现状及心理保健需求。方法:2012年1月~6月随机抽查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224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事件量表等,并对围绝经期妇女心理保健需求进行调查,抑郁症状诊断标准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袁(pHQ-9)。结果:224名调查妇女中有抑郁症状78人(占34.8%)。与抑郁症状发生有关的因素为:痛经程度、关节肌肉痛、感觉异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评分(P〈0.01)。89人(39.7%)表示不关注自身心理保健。156人(69.6%)通过电视节目或收音机了解相关知识,138人(61.6%)通过报刊、杂志了解相关知识。结论: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高.除与自身性腺功能减退有关外,还受社会支持、家庭等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地开展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降低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女性围绝经期相关问题、围绝经期综合征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好的干预措施及策略。方法: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40~65岁)454人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结果:454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平均绝经年龄(49.8±4.37)岁,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13项症状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骨关节痛(52.42%)、疲乏(49.12%)、情绪波动(41.41%)、头痛(40.09%)、心悸(39.65%)、失眠(38.99%)、潮热出汗(36.56%)、性生活质量下降(23.57%)。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多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各症状发生频率及其严重程度与女性的年龄、绝经年限相关。应加强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普及教育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岛市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的认识程度和保健需求,为制定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青岛市区及城郊的各400名共1600名35—59岁的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调查。结果保健需求排在前五位的有:定期全面查体(54.56%)、围绝经期咨询(50.88%)、预防骨质疏松(42.56%)、预防老年痴呆症(39.19%)、保护关节功能(38.25%);只有16.56%的妇女了解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知识主要来源于媒体(38.60%)、同事朋友(35.92%)、医疗机构(25.48%);围绝经期妇女HT的使用率4.13%,青岛市区的HT使用率明显高于城郊(χ^2=22.73,P〈0.01)。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对保健需求较迫切,保健知识贫乏,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推广HT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8.
从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185例绝经后及围绝经期来我院取IUD的妇女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就诊拟取宫内节育器(IUD)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185例,此组IUD均为不锈钢金属单环.其中围绝经期88例,年龄43~55岁,平均51.2岁,上环年限8~28年,平均19年.绝经后97例,年龄47~72岁,平均57岁,上环年限10~40年,平均26年,绝经年限1~24年,平均7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体检的40~60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05名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第1次月经紊乱的平均年龄是(46±3.63)岁,出现第一次围绝经症状的平均年龄是(47.0±3.99)岁。本次调查的围绝经期妇女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260人,发生率为64.2%,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人员、居住于城市、健康状况自评差是围绝经期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围绝经期症状晚于月经改变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健康状况自评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8%,较对照组的83.9%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