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评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hegmatogenousretinaldetachment,RRD)成功地环扎加压手术后,眼屈光状态.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眼轴长度和视力等改变,我们于1993年1月至1996年8月对52例52眼环扎加压手术成功的RRD患者,作了前瞻性临床研究,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52例中,男性31,女性21;右眼29例,左眼23;平均年龄37.4(12-70)岁;发病至诊治时间3天-1年,平均52.8天.将52眼环扎加压手术分为两组:A组(28眼)林扎带长58-60mm,眼球周长缩短(22.37%;B组(24眼)环扎带长55-57mm,眼球周长缩短>23.37%.2.方法除…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屈光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以期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70例视网膜脱离再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手术失败原因,分别再给以巩膜扣带术或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探讨其各自的机制。结果手术失败原因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46眼,原裂孔未闭34眼,出现新裂孔16眼,脉络膜脱离2眼,黄斑前膜2眼,玻璃体出血2眼。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失败的机制主要是:裂孔未能确切地封闭,PVR未能妥善地处理;为了减少手术失败应当尽可能封闭裂孔,而PVR严重者一定要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进行检查并确诊为RRD的患者403例403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巩膜扣带术35眼,玻璃体切割术(PPV)+玻璃体空气填充79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222眼,PPV+玻璃体硅油填充+取油术67眼。术后连续随访至少3个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 本组共369眼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34眼未复位,一次性复位率为9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视网膜一次性复位和未复位患者眼轴长度(AL)、手术方式、裂孔位置、裂孔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由回归方程可知:AL≥26 mm的患者,RRD术后视网膜一次性未复位发生的风险比AL<26 mm的患者增加了4.248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L、裂孔位置、裂孔大小、手术方式是影响RRD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  相似文献   

7.
我院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3月 3例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真菌感染病例现介绍如下。例 1 男性  45岁 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常规视网膜冷凝、外填压术。术中放出视网膜下液体。外填压后 ,发现填压嵴鼻侧后缘有一裂孔 ,并做常规处理。术后第 1天见视网膜平伏。第 2天开始左眼持  相似文献   

8.
我科采用手术显微镜术中直视定位法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0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我科收治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30眼),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65岁;病程5~30d。以美国视网膜学会修订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标准进行分级:A级18例,B级12例。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脱离手术对角膜前表面屈光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鸣  张劲松 《眼科研究》1991,9(1):23-26
用Javal Schizs角膜曲率计对二组总计62眼的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屈折力和散光进行了测量,31眼对照组和31眼视网膜脱离术前组比较,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和屈折力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散光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1眼视网膜脱离术后,巩膜缩短组散光有显著变化(P<0.01),产生高度散光,巩膜环扎组散光变化没有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例1,女,48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3月,以左眼视网膜脱离收住院。患者近视20余年,3年前曾在外院行双眼RK及后巩膜加固术矫正近视,术后半年屈光度又退回到术前原状态。入院时全身系统检查无异常。视力:右0.06,左眼眼前指数,矫正视力:右眼-7.00DS至0.6,左眼不提高。双眼角膜以瞳孔为中心各见12条放射状条纹,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脱离术毕眼压测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术毕及术后眼压测量。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眼压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1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毕时在手术台及术后1-5天用Perkins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每次测量眼压时连续测量两次,取平均值。结果 41只眼术毕与术后第1天及第2天眼压与健眼比较,术眼明显高于健眼。从第3-5天眼压与健眼比较,两眼眼压无显著性差异。术眼术后第1天因眼压高引起的并发症有12只眼(29.2%)。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毕眼压控制在2.8kPa,有利于视网膜复位。术后第1-2天有可能产生一时性的眼压增高,由此而产生的并发症很快会消失,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视网膜脱离术后顽固性视网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 对28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顽固性视网膜下液的23例(23只眼)患者,在常规治疗1月无效后,对玻璃体牵引不明显的12例进行药物治疗,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针刺放液和巩膜外环扎,3例行激光堤坝式光凝,11例玻璃体牵引明显者行玻璃体切割术。结果 随访一年,牵引不明显的12例视网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牵引明显的11例中3例出现复发性网脱,经再次玻璃体切割术后恢复,余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讨论 顽固性视网膜下液的发生与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龄、冷凝强弱、玻璃体牵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关,为减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尽可能恢复视功能,应针对不同病因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激光进一步应用于视网膜脱离术后一些复杂裂孔的光凝治疗。方法 对43例43眼视网膜脱离术后特殊复杂性裂孔行光凝治疗。结果 34眼(79.1%)裂孔封闭,脱离视网膜复位。结论 在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中,进一步地应用激光光凝,能提高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5例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的发病及处理。结果 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术,术后1~3周发生炎性巩膜坏死,2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3例为曲霉菌感染。去除外加压物,松解环扎带及清创处理后,4例炎症控制,1例经全板层角巩膜移植,病情发展致角膜坏死、眼内炎,最终行眼内容剜出。结论 视网膜脱离术后炎性巩膜坏死主要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 mERG)的改变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VERIS Science TM4.0对18例(18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前后分别进行mERG检查,并对不同区域的mERG进行了比较。结果手术前脱离区a、b波的潜伏期比非脱离区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4.541、t=6.784,P<0.01),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明显小于非脱离区,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t=3.680、t=4.257,P<0.01);手术后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及全测试区的a、b 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提高(P<0.01),但是a、b波的潜伏期手术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后原脱离区a、b波的振幅密度均比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 结论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视网膜功能有一定提高,mERG是评价术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更敏感。(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64-267)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視網膜脱離術後頑固性網膜下液的形成原因,并對其治瘵方法進行了探討.方法對285例視網膜脱離術後出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23例患者,在常規治療1月無效後,對玻璃體產引不明顯的12例進行藥物治瘵,其中5例不吸收者行針刺放液和鞏膜外環扎,3例行激光堤壩式光凝,11例玻璃體產引明顯者行玻璃體切割術.結果随訪一年,產引不明顯的1 2例網膜下液在8-39周内吸收,產引明顯的11例中3例出現復發性網脱,經再次玻璃體切割術後恢復,餘網膜均復位良好.結論研究發現頑固性網膜下液的發生舆裂孔的位置、患者年齡、冷凝强弱、玻璃體產引及巨大裂孔放液位置有關,爲减少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燮,尽可能恢復視功能,應針對不同病因及時進行相應的治瘵.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黄斑皱褶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后黄斑皱褶的发生原因、手术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分析总结了31例网脱复位术后发生黄斑皱褶的特点,并进行玻璃手术治疗。应用视网膜钩、铲、眼内镊子、笛形针等器械将黄斑前膜剥离,使皱褶松开。结果:黄斑皱褶产生的主要因素包括:大的马蹄形裂孔、冷凝过度、术中眼内出血、术后裂孔后缘皱襞和不恰当的眼底激光治疗等。通过玻璃体手术,31例黄斑皱褶被被完全松解并恢复正常黄斑形态,未见严重并  相似文献   

18.
降低视网膜脱离术后囊性黄斑水肿发病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低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囊性黄斑水肿发病率的方法。方法 35例36只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眼,术后2周、4或6周和2~6月共三次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手术:巩膜表面环扎加压和巩膜外手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严格局限中等强度冷凝于视网膜破口区,大破口或多个破口加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证实36只眼中有8只眼(22.7%)黄斑改变,其中囊性黄斑水肿2只眼(5.5%),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相似文献   

19.
网脱术后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网脱术后并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分析11例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后的病例,裂孔性视网膜脱离6眼,锯齿缘离断性视网膜脱离3眼,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眼,行硅压,环扎,外放液,冷凝手术。结果:11只眼于手术3天一10天出现了不向程度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经保守治疗视网膜下渗液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为视网膜脱离术后并发症,正确诊断、处理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过氟萘液体在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中应用过氟萘液体(perfluorodecalin)计11例(11只眼)。氟碳液体作为玻璃体手术中“液体操作”工具,具有稳定、平复视网膜后瓣,驱赶视网膜下液,便于进行增殖膜清除,以及直视下眼内激光封闭裂孔,其手术成功率为81.8%(9/11),失败者2例均为术前存在重度PVR者,介绍了手术操作体会及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