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并分析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的112例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82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未发生肝纤维化患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纤维化分期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纤维化程度升高也随之升高。当b值为200 s/mm~2时,纤维化患者与非纤维化患者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值为400 s/mm~2、800 s/mm~2时,S3、S4期患者AD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且800 s/mm~2时效果更好(P0.05)。肝纤维化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ADC值均具有相关性,且Ⅳ型胶原(CIV)测定值与ADC值相关性最高,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III NP)测定值与ADC值相关性最低。结论 ADC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ADC值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相关,且CIV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对54例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病人利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分别测定b值为300、500、700s/mm2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各组ADC值的变化情况,并与病理改变作对照研究.结果 b值取500和700s/mm2时,随肝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依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骨盆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髂骨骨髓穿刺检测骨髓瘤细胞比例,并于穿刺后行骨盆MRI检查,测量相应穿刺点的ADC值。结果 11例骨盆MM患者16个穿刺点,其中骨髓瘤细胞百分比正常的穿刺点5个,其ADC值为(510±268)×10^-6mm2/s,余11个异常穿刺点的ADC值为(985±377)×10^-6mm^2/s,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次穿刺测量的骨髓瘤细胞百分比与ADC值间的变化具有相关性(γ=0.32)。结论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值可无创性评价骨盆MM骨髓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和疗效,可作为MM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时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使用腹腔注射CCl4法建立兔肝纤维化模型并进行MR-DWI检查.弥散敏感梯度值b=600 s/mm~2.测量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时ADC值,变化规律,并与光镜及电镜下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逐渐下降(P<0.05);病理学表现为肝内纤维基质数量增多、范围扩大,肝组织炎症反应逐渐加重.结论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ADC值下降,可能为肝内纤维沉积增多及细胞内外水分子弥散异常限制水分子运动所致.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lteration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in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MR-DWI) of liver fibrosis and its pathological basis in rabbits. Methods Five rabbi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2 with experimental liver fibrosis induced by transperitoneal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were examined with MR-DWI. Diffusion-weighted SE EPI sequence with a relatively high b factor (b=600 s/mm~2)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ADC. The mean values of ADC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rabbi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liver fibrosis and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The mean ADC valu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d severity of liver fibrosis (P<0.05). Pathologically, the amount and extension of fibrotic matrix increased, and the hepatic necroinflammation worsen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the liver fibrosis. Conclusion The ADC value decreases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liver fibrosis possibly as the result of water diffusion limitation due to increased fibrous tissue in the liver and abnormal water diffusion within the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spaces.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ADC值在诊断肝脏纤维化模型(Liver fibrosis model,LFM)病理变化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4只正常和13只LFM兔进行MR-DWI检查,选择b值为200 s·mm-2、500 s·mm-2、300 s·mm-2、600 s·mm-2,分别在肝脏左右侧获得4个ADC值.按照ISHAK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和纤维化分期标准,对全部兔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分级(1~6分为一级、7~12分为二级、13~18分为三级)和纤维化分期(Ⅰ期~Ⅵ期),以此为标准统计分析ADC值的变化情况.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采用单向方差分析方法(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兔LFM组中4个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统计分析表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不同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间ADC值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肝脏发生纤维化时,肝组织的ADC值明显降低,随着病理评分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增加,ADC值降低越加显著.肝细胞变性、肿胀和炎细胞浸润,以及间质内胶原纤维沉积,使水份含量减少,水的自山运动受到限制,是导致ADC值降低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度的价值。方法设置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DWI检查,测定并比较两组肝脏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肝炎组进一步分为纤维化组(n=74)和无纤维化组(n=28)。结果设置b值为100和200 s/mm2时,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400、600和800 s/mm2时,肝炎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组ADC值低于无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及800 s/mm2时,肝纤维化组S3及S4期ADC值低于S0及S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200和400 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不同炎症活动度组G1与G4级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在评价不同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设置b值为800 s/m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传统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和炎症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评估DWI与DTI在诊断肝纤维化和炎症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58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和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DWI和DTI检查,采用弥散敏感度(b值)为0、800s/mm2的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进行DWI和DTI检查。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对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病理组织检查,按照肝活检评分系统Metavir评分表对肝实质纤维化和肝炎症程度进行分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ADC值MD值变化和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DC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39、-0.682,P<0.01);ADC、MD值与炎症分级之间有负相关性(r分别为-0.721、-0.486,P<0.01)。结论 DWI在肝纤维化分期和肝炎炎症分级方面的诊断效能均优于DTI,ADC值可定量评价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肝炎活动的分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张量成像(DT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定量分析的能力。方法 应用3.0T MR对8名志愿者、40例慢性病毒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进行DWI及DTI检查,弥散敏感度(b值)选择0,800 s/mm2,比照肝穿病理结果,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平均弥散率(MD),分析两种方法定量肝纤维化分期的能力。结果 受试者的肝脏ADC和MD分别为(1.26±0.12)×10-3 mm2/s和(1.39±0.14)×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5,P<0.01)。ADC、MD与纤维化分期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86,-0.481,P<0.01);ADC可有效鉴别正常肝脏(S0期)与S2 、S3、S4期纤维化(P<0.05),肝硬化(S4期)与S1、S2、S3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 0.003,0.041,0.014);MD能有效鉴别S4期与S0、S1期纤维化(P值分别为0.002,0.026),但不能鉴别比较其他各期纤维化(P >0.05)。ADC预测≥S2期、≥S3期及≥S4期纤维化的能力均优于MD(ROC曲线下面积,ADC分别为0.879、0.823、0.866;MD分别为0.796、0.743、0.725)。结论 DWI对肝纤维化分期的定量分析效果全面优于DTI,适合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纤维化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细胞癌(HCC)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ADC值评价HCC组织学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证实的229例HCC患者,按照肿瘤分化程度分为3组,高分化组(34例)、中分化组(170例)、低分化组(25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和DWI(1.5T,b值为0,600 s/mm2)检查,测量HCC的ADC值,并分析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中、低分化HCC的ADC值分别为(1.68 ±0.13)、(1.31±0.16)、(1.08±0.11)×10-3 mm2/s,低分化组低于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于高分化组(均P <0.05),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3,P<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值用于诊断高分化HCC的最佳临界点为1.5×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4.36%;用于诊断低分化HCC的最佳临界点为1.235×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5%和96%.结论 ADC值在预测HCC的组织学分化程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最佳的弥散定量测量方法,为临床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其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获得DWI图,然后在工作站上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感兴趣区(ROI),分别在DWI图及ADC图采用相应测量方法得到每个部位的不同成像方法的平均ADC值。结果在各相异性DWI图上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ADCM、ADCP、ADC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和内囊后肢的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相异性(同性)DWI图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额叶白质、内囊后肢ADCave值与直接在各向异性(同性)ADC图上测量得出的ADC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额叶白质及内囊中的水分子弥散存在各相异性,丘脑中水分子弥散是各相同性的;不同的弥散定量方法所测得的ADC值有明显差异,但以通过DWI图计算出来的ADC值较为准确,定量研究脑组织的弥散还要考虑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ADC值在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椎体压缩骨折85例共147节椎体,其中恶性组55例共100节椎体;良性组30例共47节;选取同一患者病变椎体附近的正常椎体组成对照组69例共69节椎体。b值为0、300s/mm2。并测量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相应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计数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ADC值分别为:(6.95±1.97)×10-4mm2/s、(4.54±1.10)×10-4mm2/s及(1.41±0.84)×10-4mm2/s,经T检验,良恶性组间、良恶性组与对照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定量测定对鉴别脊椎良恶性压缩骨折的病因有一定价值,但部分存在重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 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PCa)22例、前列腺增生(BPH)30例.所有病人均行常规MRI扫描,以b=0、800 s/mm2建立ADC图及测量病灶ADC值,根据ADC值来鉴别诊断PCa和BPH.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及PSA的相关性.结果:52例前列腺疾病病人ADC平均值为(1.028±0.310)×10-3 mm2/s,PCa病人ADC平均值为(0.788±0.204)×10-3 mm2,低于BPH的(1.204±0.251)×10-3 mm2/s(P<0.01).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点为0.831,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100.0%.ADC值与PSA之间呈负相关(r=-0.519,P<0.01),ADC值与Gleason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08,P<0.01).结论:ADC值定量评估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ADC值高低可初步判定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进而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脑梗死患者中对病变侧与对侧脑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值(FA)和平均扩散系数(ADC)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7例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8名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半卵圆中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前肢、膝部、后肢、豆状核、胼胝体膝部、压部及梗死灶中心感兴趣区的FA、ADC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左右侧FA、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FA比较,除梗死灶中心、内囊后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各个部位FA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梗死组病变侧与"正常侧"不同部位ADC比较,梗死灶中心与对侧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个部位AD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梗死组"正常侧"不同部位FA、ADC比较,侧脑室后角旁、内囊膝部F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侧脑室后角旁AD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梗死侧的对侧镜像区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正常侧"。对脑梗死进行定量研究时,不能简单地以对侧镜像区为参照,而应该以大样本的志愿者建立正常对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测值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3.OT磁共振机,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lited imaging,DWI)检测值与肾问质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48例正常志愿者)和慢性肾病组(24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在肾脏常规MR扫描后行DWI扫描.慢性肾病组14例行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为Ⅰ、Ⅱ级;另10例肾脏体积缩小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定为Ⅲ级.结果 慢性肾病组Ⅱ级和Ⅲ级问质纤维化肾脏皮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Ⅲ级间质纤维化肾脏髓质ADC值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随着间质纤维化等级增高,肾脏皮质和髓质ADC值有减小的趋势(P<0.05).结论 皮质ADC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肾脏问质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良、恶性肿瘤,行常规MRI平扫和DWI,扩散敏感因子(b值)分别为0、800s/mm2,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 MRI联合DWI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诊断率较高。12例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2±0.22)×10-3mm2/s,17例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81±0.28)×10-3mm2/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DC值在鉴别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脾静脉超声联合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与脾静脉、脾容积超声联合检查,并与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肝炎患者对比,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纤维化与脾静脉超声联合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鉴别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脑胶质瘤。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 Signa 1.5T MR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扫描的平面2-3个,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或)T2WI。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读出、相位编码和层面选择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 s/mm^2,b=1000 s/mm^2)。轴位扫描,成像时间为40 s。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其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及瘤周T2 WI正常表现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区和2组不同病理学级别的肿瘤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的弥散测量值间的差异应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2例脑胶质瘤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低级胶质瘤(Ⅰ-Ⅱ级)17例,间变胶质瘤(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9例。DWI对肿瘤的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①低(Ⅰ-Ⅱ)级脑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Ⅲ-Ⅳ)级的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Ⅲ-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低于低(Ⅰ-Ⅱ)级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P〈0.05)。③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之间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739;r=-0.748,P值均〈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和rA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r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及鉴别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MR波谱(MRS)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表观扩散值(ADC)和不同代谢产物比值的变化,探讨LA中脑白质缺血过程中出现的病理、生化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经常规MRI检查诊断为LA患者,及30例年龄相匹配正常脑白质表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DWI检查,分析病变不同区域ADC值的变化,同时对LA患者进行MRS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位置和不同程度病变在ADC值和代谢变化中的差异。结果:LA患者病灶区(双侧侧脑室枕角、体部旁脑白质)ADC值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相应病灶区的NAA/Cr均值明显降低,Cho/Cr均值升高,与正常白质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枕角的NAA/Cr均值低于体部,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功能成像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症发展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和局部代谢的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