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报告35例甲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对甲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机理及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甲型肝炎组35例选自我院传染科1998年住院病人,男20例,女15例,年龄14~62岁,平均35岁。均有甲型肝炎临床症状,血清ALT增高,抗HAVIgM阳性,其他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同期检测对照组体检健康成人30例。12 检测方法 用市售试剂盒APAAP法于患者入院后一周内抽血测定肝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2 结果与讨论21 实验结果 见表1(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  实验表明35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 HBeAg阴性CHB患者为试验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8+ T 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在抗病毒治疗24周后,再次检测CD4+、CD8+ T淋巴细胞、HBV-DNA的表达及肝功能变化情况。并与同期门诊正常体检健康者35例(对照组)检测结果作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CD4+ T淋巴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8+则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4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HBV-DNA等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同时CD4+ T淋巴细胞表达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 HBeAg阴性C HB患者发病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增强患者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3.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由于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Mc Ab)的问世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免疫紊乱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 OKT系列抗人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OKT3、OKT4 、OKT8;简称 T3、T4 、T8) ,通过间接葡萄球菌蛋白 A (SPA )花环对 2 0例再障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2 4例 ,年龄 2 1~ 4 5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均系健康献血者。再障组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13~ 5 7岁 ,平均年龄 30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 ,符合 1981年…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发病机理与细胞免疫功能的缺陷有关。我们应用间接免疫法及单克隆抗体,测定20例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离郭峰法测定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等试验,借以了解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例慢活肝均为住院及门诊病例,男16例,女4例,年龄28~80岁。所有病例HBsAg均阳性、肝功能异常,符合1990年(上诲)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分型标准。对照组来自本市中心血站健康供血员,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4~34岁。红细胞C_3b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定对住院的乙型肝炎(乙肝)病人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以了解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人组:36例,男用树,女8例,年龄19~72岁,对照组:正常人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3~65岁。1.2方法中国科学院血液届研究所免疫组提供隼克隆抗体(McAb)致敏SPA花环试剂进行检测.2结果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见附表。3讨论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病人总T细胞(CD3)正常,辅助性T细胞(CO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抑制性T细胞(CD4)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CD4/CD8…  相似文献   

6.
目前认为大多数的免疫异常都是由于成熟的T细胞亚群变动所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在肿瘤发病中有重要作用.T细胞亚群的检测可部分了解肿瘤发病的机理和病理免疫反应是否还在继续进行,以达到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本文对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5(22~51)岁,均为献血员.淋巴结结核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28.3(11~52)岁,肿大淋巴结均经细胞学检查,病程呈良性经过.淋巴瘤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7.9(19~77)岁,均经病检证实,非何杰金淋巴瘤13例,Ⅲ Ⅳ期患者9例.1.2 方法 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由武汉生物制品研制所提供.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制备单个核细胞,用RPMI—1640液调整细胞数5×10~6/ml,取细胞悬液100μl加入培养板中,每孔分别加入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50μl(CD_3、CD_4、CD_8)置4℃反应45分钟.洗涤细胞2次后再加入抗人IgG-FITC荧光抗体25μl,4℃反应45分钟后洗涤3次,滴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200个淋巴细胞中CD_3~ 、CD_4~ 、CD_8~ 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1.3 统计学处理 用t或t′检验.2 结果正常对照、淋巴结构和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数及CD_4/CD_8值见附表.与正常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7.
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UHA)患者βp-HCG血浓度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与正常孕妇有明显差异。我院对19例UHA患者进行HCG治疗后,流产率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亦近正常。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孵炻惋1.1.IUHA组搜集1997年来我院就诊用HCG治疗的UHA患者19例,均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无正常分娩史。病因筛直排除遗传、解剖、内分泌方面异常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符合UHA诊断标准,平均年龄小于30岁。1.1.2正常组正常早孕组叩例,年龄<35岁,服龄叫2周;正常中孕组40例,年龄<34岁,胎龄互3-27周;正常晚孕…  相似文献   

8.
T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内功能最重要的一大细胞群,在正常机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维护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并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临床多种疾病都有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但对缺铁性贫血(IDA)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将我院1996年1月~1997年3月收治的20例IDA患者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2 ,CD8 及CD4 /CD8 )的检测,并与正常人对照。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I…  相似文献   

9.
肝炎后性肝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言红健  鲁素彩 《临床荟萃》1995,10(5):203-204
本文对本院所收治的肝炎后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以了解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肝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为1993年1月~1994年1月本科所收治的肝炎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5~70岁,平均49.52岁;全部病人血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均阳性,其中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14例,同时丙肝抗体阳性的3例;ALT升高的12例,并发腹水的2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17例,肝性脑病的2例。对照组为28名献血员。 1.2 检测方法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采用APAAP免疫酶桥法,药盒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HBV标志检测采用ELISA法,抗HCV采用EIA法,试  相似文献   

10.
用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37申型肝炎例(甲肝)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急性期OKT_4(35.8±4.6%)、OKT_4/OKT_8(1.11±0.29)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2.7±3.5%,1.49±0.13)和恢复期(分别为40.1±6.2%,1.45±0.21),OKT_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恢复期。恢复期外周血OKT_4、OKT_8和OKT_4/OKT_8接近正常人。表明甲肝发病机理与细胞免疫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参与细胞免疫反应的T淋巴细胞研究也逐渐深入。现已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在多种疾病中都有异常改变。我们对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察,旨在进一步探讨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1.1对象:胃溃疡(活动期)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42.7土6.1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32.8士9.5岁。以上患者均由胃镜室专人用日本Olympus纤维胃镜检查。采用日本3轮3期6级法。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为常见病之一,危害人类的健康。T 淋巴细胞亚群是近几年来免疫学的新进展,为探讨T 淋巴细胞亚群与甲型肝炎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对36例急性甲型肝炎病人进行了T 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已确诊的急性甲型肝炎病人36例,男25例,女11例。正常对照为健康查体20例,男12例,女8例。二、方法与结果:方法采用OKT 系列单克隆抗体,APAAP 桥联酶标技术。试剂来自军事医学科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病人焦虑对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 29例急诊手术病人的外周血进行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并与 43例择期手术组及 50例正常对照组病人作比较.结果急诊手术病人 CD+ 3、 CD+ 4、 CD+ 56+ 16 细胞及 CD+ 4/CD+ 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择期手术组, CD+ 8细胞三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通过 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证明急诊手术病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医护人员的解释安慰可减轻病人的焦虑状态,从而提高病人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比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检测心肌梗塞病人T 细胞亚群,现报告如下.1 对象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急性期11例,恢复期10例,均为临床确诊的住院病人.2 试剂抗体致敏红细胞花环试剂(武汉生研所提供,批号920402).3 方法用上海试剂二厂生产的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配成3~5×10~6/ml 淋巴细胞悬液,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阳性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例ANA阳性患者和196例ANA阴性患者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LIA)检测ANA,并根据检测结果分为IFA组和LIA组,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内,IIF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绝对值明显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以作为AID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D4~+T、CD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CD4~+T/CD8~+T比值在儿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87例来自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2015—2016年间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标本进行血常规、网织红细胞检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T/CD8~+T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患者组中抗人球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T细胞亚群结果差异。结果 自免溶贫患儿外周血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百分比较正常组均明显异常(P0.01);患者组较组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T细胞占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细胞占比增高(P0.05);CD4~+T/CD8~+T比值明显减低(P0.01);患者组内直抗试验阳性(DAT+)组与直抗试验阴性(DAT-)组在网织红细胞百分比、CD4~+T、CD8~+T百分比和CD4~+T/CD8~+T比值上均无差异(P0.05),两组中CD4~+T/CD8~+T比值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9.167,P=0.009),(r=-19.542,P=0.001)。结论 CD4~+T/CD8~+T比值异常,可能参与儿童自免溶贫疾病细胞免疫紊乱方面的发病机制,较传统抗球蛋白试验能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病情。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74例急性AA患者与55例正常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中30例接受ATG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AA组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较正常组高,而CD56+、CD3+DR+百分比均较正常组低.ATG治疗有效患者(24例)治疗后CD8+、CD56+、CD3+DR+百分比增加,CD4+、CD4+/CD8+百分比下降.结论 与慢性AA的发病机制不同.急性AA 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常升高.推断CD4+T淋巴细胞可能主要分化为Th1细胞.起抑制造血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3):559-560,568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病人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入住我院并确诊为乙肝的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药物(α2b)治疗。经过两种药物治疗之后,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CD3、CD4以及CD8)、肝功能相关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以及白蛋白)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52例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CD3、CD4以及CD8)、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干扰素结合核苷类药物对乙肝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并且具有提高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活性的特点,因此该种联合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月~1995年8月,我院收治资料完整的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人43例,其中23例使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43例,均为女性;年龄36~58岁,平均43.5岁。症状和体征:亚临床表现不甚明显,临床型表现明显,且有多个系统表现。见表l。1.2实验室检查三碘甲腺原氨酸(T)13例正常,30例<1.08nmol/L(正常值:1.4~3.onmol/L);甲状腺素(T')低于正常,均值为48.18nmol/L(正常值:58~161nmol/L);促甲状腺激素(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5例MPP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MPP患儿T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 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51.4%的MPP患儿CD4 /CD8 在1.0~1.9的范围之外。急性期MPP组CD4 T淋巴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期表达水平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IL-18Rα表达明显增高(P<0.01),T细胞亚群正常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Th1/Th2失衡,急性期表现为Th1优势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