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35-1835
目的总结分析经肛局部切除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在氟胺酮基础麻醉或硬外麻醉下对65例小儿结直肠息肉患者借助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牵拉至肛处或其附近予以全瘤切除。结果术后57例幼儿息肉患者均获治愈,8例腺瘤患儿7例一次治愈,另1例复发后二次手术治愈。结论经肛局部切除术适宜于小儿直肠乙状结肠息肉的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2/35),多发3例,大小多数在2cm左右。息肉主要在直肠占73.7%(28/38),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共占92.1%(35/38)。息肉均在肠镜下成功微创电切治疗,术中、术后无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电切成功率为100%。息肉病理检查,多数为幼年性息肉占73.7%(28/38),少数为增生性息肉占15.8%(6/38)和炎性息肉占10.5%(4/38)。术后未再便血。结论: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最常见原因,息肉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为单发,病理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电切息肉后未再便血。成人结肠镜对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的检查和微创电切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徐大洲 《河北医学》2014,(11):1863-1866
观察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内镜下的息肉分布情况,比较临床症状与息肉大小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肠镜下诊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息肉发生部位以及息肉大小。结果:4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为36.7%,大便性状改变的发生率为17.2%,便血的发生率为22.6%,腹泻的发生率为9.2%,便秘的发生率为8.5%,贫血消瘦的发生率为5.8%。息肉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较高,分布在回盲肠的比例最低。息肉直径不超过0.5cm的占43.54%,直径在0.6-1.0cm的占35.24%,直径大于1.1cm的占21.22%。消瘦与不消瘦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与不便血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84枚息肉有359枚发生病变,均病变成腺瘤,病变率为61.6%。息肉发生腺瘤病变与息肉直径、数目与粘膜表面有关,与息肉分布位置无关。结论:结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是便血、消瘦、便秘腹泻以及腹痛腹胀等,主要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不同症状的患者息肉大小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4.
朱红 《右江医学》2010,38(4):509-510
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癌变率可达2.9%~9.4%。内镜作为诊断和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内镜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和并发症,如对体积较大、部位特殊的息肉无能为力;并发症方面有术中出血率为1.5%、穿孔率为0.45%等。我们自2008年开始运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技术进行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临床病理探讨(附3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SA)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运用形态学方法对2570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2230例结直肠增生性息肉进行观察。结果:共检出锯齿状腺瘤36例,占同期结直肠息肉的0.75%,其中25例原诊断为腺瘤性息肉,11例原诊断为增生性息肉,36例锯齿状腺瘤中,13例(36%)伴有增生性息肉病灶,5例(14%)伴有传统腺瘤灶。锯齿状腺瘤主要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大多数(29/36,80.6%)为息肉样型,28例(77.8%)例为单发,肿瘤直径3~20mm,平均11mm,3例(8.3%)恶变。结论:锯齿状腺瘤为一种具有独立的临床病理特点的高恶变率的病变,应注意与增生性息肉以及传统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朱代亮  王子卫 《医学综述》2012,18(10):1584-1586
结直肠癌遵循着"息肉—腺瘤—癌"的顺序演变发展过程,早期治疗结直肠息肉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有效途径。目前,腹腔镜、结肠镜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在临床已广泛应用。但对某些特殊息肉,单行结肠镜或腹腔镜手术均困难,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应用,为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息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有部分结直肠息肉可演变为结直肠癌。血脂异常除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之外, 也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 高脂血症可直接或间接刺激结直肠黏膜细胞增生或异常增殖, 探索影响结直肠息肉发生及复发的相关因素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预防及管理该疾病的方法。全科医生对结直肠息肉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 及时健康宣教及结肠镜筛查是预防疾病发生及进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分析结直肠息肉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共计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被病理证实为结直肠息肉。实验和对照组各60例。对实验组结直肠息肉进行息肉切除,评价息肉切除的临床价值。结果在两年内随访中,实验组发现结直肠癌3例,而对照组60例中,26例发生结直肠癌,阳性率为43.3%。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诊断中精度较高,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息肉电切除可预防结直肠癌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92例中老年体检者的体检资料,比较体检者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无息肉体检者的临床特征;分析NAFLD、代谢综合征(MS)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192例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患病率为22.8%,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为9.40%。与无息肉体检者相比,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以男性为多(P<0.05),年龄较大(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NAFLD、MS患病率较无息肉、增生性息肉患者高(均P<0.05)。NAFLD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NAFLD患者(均P<0.05)。同样,MS患者结直肠息肉、腺瘤性息肉的患病率均高于非MS患者(均P<0.05)。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8,95%CI:1.02~3.09,P<0.05)。结论NAFLD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定期行结肠镜检查对NAFLD患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青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病特点及结肠息肉-腺瘤-腺癌的演变情况。方法:以接受常规结肠镜检查中青年患者137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年龄、性别组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情况。结果:(1)1372例患者中256例(18.7%)检出结直肠息肉,其中男659例中检出142例(21.5%),女713例中检出114例(16.0%),男性息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2)以10年区分年龄段,男女性大肠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女性41~50岁年龄段息肉检出35例(15.3%),显著高于前一年龄段31~40岁息肉检出8例(6.3%)(P<0.05)。(3)男女性50岁以上息肉检出65例(39.4%)和64例(26.4%),均显著高于50岁以前息肉检出率。(4)男女性息肉均以左半结肠及直肠为主,腺瘤性息肉男105例(73.9%)、女77例(67.5%),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息肉男80例(56.3%),女61例(53.5%),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结直肠息肉患者,男性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男女性息肉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41岁以上息肉检出率明显升高;男女性息肉在结直肠发生部位、病理及数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分布、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对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息肉260例进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息肉分布部位以左半结肠为多,尤其是乙状结肠(29.23%),其次是直肠(21.54%)。息肉的类型以炎性息肉最多(44.23%);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3.85%),其中绒毛状腺瘤更易恶变(18.75%);恶变部位以乙状结肠息肉最多(17.64%)。结论:结、直肠息肉,特别是较大腺瘤性息肉,尽可能将息肉完全切除,终止病变发展,密切随访,对预防结、直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行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用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指数、Calibration校正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结果 年龄、家族肿瘤史、吸烟、脂肪肝、胆囊疾病史、色素痣、高脂血症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的C-指数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03(95%CI:0.761~0.845)、0.787(95%CI:0.716~0.858),Calibration校正曲线拟合良好,通过约登指数计算出列线图的最佳临界值为180.7分,临界值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训练集中分别为70.4%、77.8%、62.9%和83.1%,在验证集中分别为67.2%、80.3%、63.4%和82.8%.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为直观、个体化地分析结直肠息肉发生风险,甄别高风险人群,制订筛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9,(8):595-599
目的探究无症状人群发生结直肠息肉的风险因素,以便为无症状人群结直肠癌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某医院行肠镜筛查的61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连续变量分析息肉组和无息肉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独立的风险因素。结果 614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结直肠息肉组219例,检出率为35.68%。息肉组与无息肉组之间比较,经单因素连续变量分析得出年龄、体重指数(BMI)与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相关(P<0.001),男性、幽门螺杆菌(HP)阳性者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P<0.05或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BMI、 HP阳性为结直肠息肉检出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男性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年龄越大息肉检出率越高。年龄、BMI、HP阳性是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比较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简阳市人民医院检出的7976例胃肠息肉患者,按年龄≤30岁、31~49岁及≥50岁分为青少年组、壮年组及中老年组3组。比较分析患者的胃肠息肉检出率、性别、息肉的数目、位置、直径和病理类型及肠道准备评分对结直肠息肉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胃息肉的检出率为12.22%,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为41.85%,均以中老年组最高(P<0.05);肠道准备充分者的息肉检出率高于肠道准备不充分者(P<0.05);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男性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单发胃息肉发生率高于单发结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多部位发生率和息肉直径≥1.0cm的检出率均高于胃息肉(P<0.05);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以男性较为显著,尤其是中老年组男性(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检出率总体高于胃息肉,两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胃息肉多见于女性,以单发非肿瘤性息肉为主;结直肠息肉多见于男性,以多发腺瘤性息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24例电子结肠镜检查以及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结直肠息肉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1324例结直肠息肉中,338例有临床症状,110例存在癌变或同时伴有肠癌,有症状息肉的癌变或伴有肠癌发生率为25.5%(338/1324)。经电子结肠镜电灼法切除868例(共1674粒息肉),开腹息肉切除术164例(共630粒息肉),行包括息肉的肠段切除8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术97例,8例姑息性癌肿切除术。结论年龄≥61岁、直径≥2.0cm、多发息肉、广基分叶状、伴有下消化道症状的左半结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和伴发结直肠痛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单发的带蒂小息肉、分化良好以及明确良性者,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是安全的,局部多发、直径较大、广基无蒂息肉应开腹手术,伴肠癌息肉、有癌变的较大息肉则应当按结直肠癌行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电子结肠镜检查4 00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民生  李玫  张琪  戴淑美  季东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01-502,505
①目的观察结直肠疾病发病情况并探讨病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②方法抽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病人4000例,统计结直肠病变的部位、形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③结果结直肠病变主要集中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的非特异性炎症、结直肠癌、溃疡性结直肠炎等。④结论直肠、乙状结肠是结直肠息肉、炎症、溃疡、肿瘤的主要发病部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危因素。黏液血便是结直肠恶性肿瘤和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报警信号,肛诊对于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中老年人宜每3~5年进行结肠镜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息肉病理检查结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春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1-112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病理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结直肠息肉患者病理诊断结果。结果3480例患者肠镜检查中检出息肉450例(12.93%),癌变40例(8.89%);其中炎性息肉210例、增生性息肉40例,两者未发生恶变;腺瘤性息肉200例,发生癌变40例,以绒毛状腺瘤癌变最高(P〈0.05);年龄大、息肉体积大、广基、右半结肠、多发息肉癌变发生率高见(P〈0.05).结论结直肠息肉发生率较高,恶变与患者年龄、息肉大小、发生部位、息肉形态、单发或多发等情况有关,腺瘤样息肉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故发现息肉均应送病理检查,以明确息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对结直肠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临床证据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以考虑将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腺瘤以及结直肠癌的一级与二级预防的药物。本文就阿司匹林对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保护作用,在最佳剂量及疗程、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息肉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结直肠息肉检查方法有多种,但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腺瘤的检出率。结肠镜下不但可以评估息肉大小,进行内镜分型诊断,而且更能在内镜下将息肉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成为结直肠息肉早期治疗的首选技术。该文就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分型诊断评估其浸润深度和内镜下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79例接受结肠镜检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结直肠息肉分为结直肠息肉组(n=161)与对照组(n=118);结直肠息肉组再依据息肉大小分为息肉直径≥1 cm组(n=39)和息肉直径<1 cm组(n=122),依据息肉数目分为单发息肉组(息肉数=1个,n=75)和多发息肉组(息肉数≥2个,n=86).比较各组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分析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结果:结直肠息肉组TC、TG、LDL水平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息肉直径≥1 cm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息肉直径<1 cm组(P<0.05);多发息肉组TC、TG、LDL及高脂血症所占比例高于单发息肉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OR=1.321,95%CI:1.016~1.456,P=0.027)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脂血症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息肉直径大小、数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