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安乐死立法的障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乐死是目前伦理学、法学讨论的焦点问题;也是医生、患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介绍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及现状,并从传统观念、医生角度和法律角度三方面剖析了我国对安乐死立法存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安乐死是一种文明的死亡状态,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为安乐死立法。我国对该问题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医学界、伦理学界、法学界、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们正在对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多数观点认为,立法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但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安乐死立法的现状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魏 《医学与社会》2005,18(12):45-46
安乐死是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过医生认可,用人道的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的过程。如何让安乐死的程序和方法合法化、规范化等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和我国广泛争议的焦点。本文对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形成及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1安乐死立法的历史在古代希腊和罗马,人们对安乐死有宽容、赞美和反对的不同见解,国家允许病人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年来,欧美国家要求安乐死合法化的呼声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1935年全世界第一个提倡自愿安乐死的团体在英国成立。自50年…  相似文献   

4.
关于安乐死立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安乐死是一种文明的死亡状态,现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有的国家已经或正在为安乐死立法。我国对该问题的讨论始于本世纪80年代,现在医学界、伦理学界、法学界、社会科学工作者正对安乐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多数观点认为,立法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但对于立法及其实施所必须解决的一些理论观点和法律原则还存有争议,笔者就争议中的几个问题谈点认识。1正确认识安乐死我国对安乐死的界定的认识和研究,大体划分为两个阶段。1.1本Mta9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也称为沿用西方解释阶段。尽管有的学者对安乐死的本质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医学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某医学院校526名本科生进行关于安乐死认知和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526名被调查者中,安乐死知晓率为63.9%,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有所了解,但了解的内容和范围有限,94.3%的被调查者认为生命权属于个人,但对于个人是否有权利决定自己生死则表现得较为矛盾.被调查者均承认安乐死属于跨学科、跨领域的争议性问题,63.9%赞成安乐死,63.5%表示安乐死在我国立法是非常必要的.58.7%表示在本人面临是否选择安乐死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64.6%的被调查者在面对亲人选择安乐死时表示不会主动建议,但会支持其决定.结论:多数调查者对安乐死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医学生对于死亡和安乐死的认识有限,被调查者对实施安乐死态度较为严谨,应加强医学生伦理教育和死亡教育,正确引导医学生认识死亡,正确看待安乐死.  相似文献   

6.
安乐死涉及伦理、道德、医学、法律诸多领域,关乎生命权的处分.实施安乐死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和法律后果,但立法的历程举步维艰.通过对安乐死正反两方面的阐述,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及安乐死立法建议,为安乐死早日走向合法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医大学生安乐死观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调查目的1.1 虽然安乐死的实施尚待立法 ,但安乐死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了解医学生的安乐死观念 ,有助于教师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质量。1.2 为制定有关乐死的政策和法规 ,提供参考资料。2 调查方法和对象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 ,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随机抽查了185名本科学生。调查者持专用调查表亲自发放、收取。为获得较为可靠的资料 ,不要求调查对象填写姓名。3 调查内容考虑到目前安乐死主要涉及严重缺陷的新生儿、不可逆转的昏迷病人、生还无望却又痛苦异常的晚期癌症病人 ,因此针对这三类病人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 :产妇…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生对尿毒症晚期病人的治疗中常遇到伦理问题,造成进退两难的困惑;此时病人或家属要求终止治疗或拒绝治疗,医护人员无法实施医疗行为,只能顺其自然,等待病人的死亡,可是又感到有失医学人道主义的职责,实质上,这个伦理难题就是病人被动安乐死问题,看来它在悄悄地流行,分析其基本原因一是病人主动选择,二是当代医学对本病的无奈。因此,笔者提出解决这类被动安乐死的途径有三要:其一是立法,使被动安乐死合法化;其二是通过行政措施允许被动安乐死,公开化;其三是“双轨制”,发达城市或地区先行一步,落后地区则慢走一步,逐渐过渡,这样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住院肿瘤病人直系亲属陪护者对安乐死态度及意向的调查,发现:陪护亲属赞成对患病亲人实施安乐者占17.9%,低年龄、男性、非农民职业、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及认为病人病情较重者赞成安乐死的比例较高.SCL—90评定结果.赞成安乐死组各因子分均高于不赞成组.结果表明:在我国实施安乐死及有关安乐死立法问题条件尚不成热.  相似文献   

10.
十多年来 ,安乐死问题在我国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引起激烈讨论。其结果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 ,安乐死明显违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从法学角度看 ,它不符合我国立法精神 ;同时也违反社会主义医德 ,在社会主义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安乐死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符合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不具备社会危害性 ,在我国法律中应当立法确认。本文拟从安乐死的概念 ,实施安乐死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是否符合伦理道德和人道主义原则 ,国外安乐死立法状况以及在我国实施安乐死的立法设想五…  相似文献   

11.
曲娜 《医学与社会》2010,23(2):60-62
安乐死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性话题。从学理上,安乐死可以分为自愿安乐死和无意愿安乐死。自由主义在伦理学上则可以分为两大立场,即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自由主义哲学观来审视两类安乐死合法化问题:自愿安乐死体现病人自由意志的选择,是人格尊严之自主性的结果:无意愿安乐死是利益相关人意志的选择,符合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严格立法来规范安乐死行为,也应成为我国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疾病谱的转变与人类思想的进步,安乐死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各国对安乐死合法化问题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但一些国家相继出台了安乐死法案。本文从探讨安乐死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必要性着手,分析实施安乐死与我国现行法律存在的冲突,提出我国安乐死立法的基本构想,即由全国人大首先对相关的法律进行修订,再由国务院制定具体的安乐死法规。  相似文献   

13.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安乐死     
安乐死是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乐死的讨论、调查、研究逐步深入,通过有关安乐死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多数文献赞成或支持施行安乐死,其中不乏有赞成安乐死的同时又反对安乐死立法。从安乐死的定义可以认识到,它是一种死亡状态,  相似文献   

15.
安乐死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安乐死立法的研究和讨论正在深入进行,关于安乐死的概念、性质、对象、权利等,还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这些原则性问题如不从理论上界定清楚,立法是困难的,本文就目前争论较多的几个问题谈几点认识.1 立法的指导思想要有时代的高度要为安乐死立法,不仅要界定安乐死的定义、对象、权利等等,更要界定其社会属性、社会地位、社会作用,从更高的角度来把握其本质、性质,及安乐死立法的目的、要求、意义.因此,首先要解决好立法的指导思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点:第一,安乐死不是纯医学问题,而是一种死亡文明,要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建设.人类自身生产的文明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方面之一,晚婚、节育、优生、健康、长寿等,人类自身生产的大多数环节都已陆续运用科学的调节方法走上文明化道路,只有最后一个环节——死亡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调节,还存在着“愚昧地死”、“死亡愚昧”等不文明的现象,安乐死的研究、立法、实施,就是消除死亡过程中的愚昧现象,实现死亡的科学化、文明化.因此,要从社会文明建设的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16.
目前,癌症已占我国死亡第一因素,而且他们在生命最后阶段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因此,笔者主张提倡实施安乐死,但必须在法律保护下.安乐死优点减少病人痛苦,节省人力、财力.就我国传统观念来看,认为"好死不如赖活",因此,对安乐死不理解,也不接受,这是一种落后的、不科学的、不进步的传统观念,他阻碍安乐死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的法理与伦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红 《医学与社会》2009,22(12):54-55
总结并分析了安乐死的概念、立法现状、伦理研究及不同人群的态度等方面,并提出了对这一焦点问题的建议和设想,认为医护人员应树立安乐死的新理念、明确新观点、关注并积极推行临终关怀、严格执行法律程序,从而在法理与伦理之间找出一个准确的切入点,为我国尽早对安乐死立法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选择死亡:安乐死伦理证明与立法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伦  林辉 《医学与社会》2004,17(2):41-43
目前,国内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个媒体再次强烈关注安乐死的问题。起因是2个重要的事件。一是王明成(全国第一个安乐死法律案件的当事人)要求安乐死。媒体报道“17年前他曾背负杀母罪名2次被关终不言悔,17年后重病的他申请让自己以同样方式离世”。二是1988年七届人大会议上就作为安乐死立法提案人的胡亚美,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再次在2 0 0 3年的人大会议上提出安乐死的议案。安乐死的讨论再次掀起,只是更为深入了。1 背景:中国安乐死的重大事件回顾1980年,蔡根法在《医学与哲学》杂志发表国内首篇介绍安乐死的文章后,仅有少量反对…  相似文献   

19.
安乐死的争议包括主动安乐死和生命自主性的关系,以及被动安乐死的理由。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究宪法生命权的涵义。生命权的本质是自由权,也就是个人自主安排自己生死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授权医生协助其安乐死。对于非自愿的安乐死患者,仍然应该根据生命权的逻辑加以安排,将选择交给患者的家属。宪法学对安乐死问题的回答,解决的是国家的立场,并不排斥公民基于个人的良心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中小城市不同人群对安乐死及其现状的态度,了解公众对安乐死的认同度以及安乐死在我国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发现我国安乐死合法化进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并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当地社区进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发放问卷2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回收率为96.2%。结果:市民对于安乐死问题了解不足,仅有36%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安乐死问题有了解,有75%的人赞同在我国实施安乐死,被调查的11名医生全部赞成在我国实施安乐死;有宗教信仰的人对安乐死的认同度较低;文化程度越高,越能意识到解决安乐死问题立法是关键。结论:中小城市市民对于安乐死问题了解偏少,不同人群对其在我国实施的合理性及主要困难认识存在差异,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阻滞了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进程。为推动安乐死在我国实施,有必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改革我国教育体制,推动安乐死立法工作进行,为我国的安乐死合法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